在神龍之變後武則天被迫讓位於李顯,這個時候武則天算是亡國之君,還是算是太上皇?

徐萌潔


武則天既不算亡國之君,也不算太上皇,因為這個時候的她是皇太后。

神龍之變中宗復辟,李唐王朝再次續命,在李唐的禮制系統裡,武則天是皇太后。

當初唐高宗李治病逝之後第三子唐中宗李顯繼位登基,武則天便是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執政,第二年又廢李顯為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皇帝,政事仍由武則天以皇太后的身份獨攬。從禮制法統上,武則天權力的原始來源基於她是皇帝的妻子和皇帝的母親,如果她沒有做皇帝,那麼她的權力結構在實質上也是一樣穩如磐石,只是法律地位和之前的高後呂雉和後來的章獻明肅皇后劉娥以及孝欽(慈禧)相同而已。

失去權力的武則天度日如年,連化妝打扮也無心,有一次李顯去探望麻麻發現麻麻在臉上少撲了半斤粉看上去一點不像劉曉慶而活脫像張少華,不免有些心軟,武則天則藉機對李顯說:

我本來就是要把皇位給你的,但是五賊貪功,把事情搞成這樣。

所謂五賊,指的是神龍之變的策劃者領導者張柬之等人,武則天的這句話雖然既有未必可靠的自我標榜,也有暗中戳壁腳的詆譭政敵,但在李顯心中種下了猜忌懷疑的種子,後來張柬之等人下場並不好。

反過來,武則天雖然失去權力,因為禮法也因為親情,這個皇太后的身份,畢竟是她的護身符。


談古論金


當你打出武則天三個字都時候,其實就已經知道了結果。下面如果有說太上皇的一定是對皇帝這個稱呼的不瞭解。

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這些人都有廟號。那武則天的廟號是什麼?從唐朝以後,只有兩種皇帝沒有廟號。第一種是在位時間非常短。第二種是亡國之君。

武則天在位的時間有好幾十年,如果她都沒有廟號。我想後面百分之九十五的皇帝可以取消廟號了。所以武則天一定是亡國了。就是這麼簡單。

武則天在神龍政變後被迫退位,死的時候是按照李唐皇后的身份追諡的,所以你說她是什麼?當然是亡國之君咯。

當然繼位的是她的兒子,在一般人眼裡也就是正常的權力交接吧。

喜歡就關注唄: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同的故事。


砍歷史


為什麼要分的這麼清楚?武則天作為中華五千年曆史上絕無僅有的一代女皇,當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樣特殊的情況又怎麼能用一般的眼光看待!一方面從國號更替而言,她確實算是亡國之君。因為她的“武周王朝”從名義上說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從皇位交替上,登基為帝的是她的兒子,她的太子,你說她實際是個被奪了權的太上皇也沒有錯。

如果非要爭一個所以然來。那麼我們不妨換個角度,從多個人物角度看看這個問題。

1.李顯的繼位方式。神龍政變中五位為首的大臣,在李顯的帶領下闖入武則天的寢宮。以武力捉拿二張,逼迫武則天禪位。而李顯也是先以太子身邊監國,然後接受禪讓登基。這是一套標準的老皇帝讓位新皇帝的戲碼。而且,政變後的武則天也只是被遷居別殿,並未遭到迫害。



2.政變五大臣的態度。這五人之所以鋌而走險。因為當時武則天病重,二張阻斷了覲見之路。此五人為貪那再造李唐的不世之功,才悍然發動政變。可見在當時大臣們的心目中武唐已經是另外一個王朝。可是武則天是先禪讓,後恢復的大唐。所以她不算亡國之君,要說亡國也應該是中宗李顯亡了一國,又重建一國。


3.武則天自己的態度。早在神龍政變之前,武則天便為了保證其武周王朝的延續,便曾經考慮過是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還是立武家之人為太子。最終,她選擇了兒子李顯,此時她應當有了李唐終將復立的心理準備,也就是說她是認可武周是李唐的一部分。神龍政變後,其更是主動上表請歸其位為大唐的皇太后,可見其自己也不認為自己是位亡國之君,而是認為自己是一位順利等到兒子接班的老皇帝可以得享天年。

綜上所述,我們得出結論。武則天應該算是一位不情不願退位讓賢的君主,而不是一位喪國辱家的亡國之君。


歷史的塵沫


跟它朝比,唐朝宮禕戲別樣驚濤,看點多。孫媳婦則天和爺爺李淵命運相似,同樣的境遇慘況,是李家樹上結的隔代雌雄瓜。在地府,爺爺和孫媳同病相憐,可掩淚同訴衷腸。不是亡國之君,也不是太上皇。李淵下臺後,政權交給李世民。宮中待遇不變,但嚴禁過問朝庭中事。被迫交權,雖有一萬個不情願,但大腿鬥不過兒子胳膊,氣幹忍,只的作罷。則天坐的是丈夫皇位,神龍變後,皇位又回到兒子李姓家,待遇與李淵同等,雖失去政權,還可享受皇帝生活。和李淵不同的是,心情比李淵要好一些。李淵下臺死掉二個兒子,十幾個孫子,非草木孰能無情,苦的是不敢責罵李世民,能殺親兄弟的人也能殺父親,只能強吞苦水荀活在世。則天下臺無生命之憂,親人大都安在。八十高齡人還能有什麼慾望?則天本懂一些佛理,放下也就清浄了,享幾天清福倒是好的歸屬。


情歡江川


一、
首先,說明一點,武則天創立“大周”帝國,所以,武則天為“大周”帝國皇帝。

因而,武則天並非為篡奪其夫唐太宗皇帝李世民、其子兼其夫唐高宗皇帝李治的“大唐帝國”皇帝。

既然是“大周”帝國的皇帝武則天,怎麼可能讓位於大唐帝國皇位之說?顯然是個笑話!

武則天,為“神龍革命”被打倒的“大周”帝國皇帝,何來讓位!

這是應該必須的先予以明確的!

二、
“神龍革命”之後,武則天是大唐帝國的太上皇?

匪夷所思,令人不可理喻!

“神龍革命”,推翻“大周”帝國政權,堅決打倒“大周”帝國皇帝武則天,根本就不是武則天讓位於唐中宗皇帝李顯,李顯雖然是其兒子,但不是家事,是兩個國家政權鬥爭,武則天是被打倒的異國皇帝,當然是亡國之君!


歷史上,“大周”帝國皇帝武則天年老病重時,原李唐王朝重臣、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兵變,推翻“大周”帝國政權,打倒“大周”帝國皇帝武則天。

同時,迎大唐帝國中宗皇帝李顯復帝位,廢除“大周”國號,恢復大唐國號,大唐帝國中宗皇帝李顯得以二次為帝。


三、至於,武則天被“神龍革命”兵變拉下帝位,最終是太上皇,顯然是無稽之談,“大周”的皇帝武則天,怎麼可能成為李氏大唐帝國的太上皇?

只有“大周”帝國皇帝武則天,皇位仍由武氏繼承,武則天,才能成為太上皇!

“大周”帝國滅亡,一個亡國之君,怎能成為另一個帝國的太上皇,豈不是笑話一般?




z山海


武則天,中國唯一的女皇,她既是唐朝的皇后和太后,也是周朝的開國之君和盛世之君,到最後她也成了亡國之君。可以說她這一生都是個傳奇。

其實這個答案很明顯神龍政變之後武則天已然成為了亡國之君而非太上皇。神龍政變之後李顯繼承的不是武周的天下,而是光復李唐的天下。既然都沒有了武周了,又何來的太上皇之說呢?所以說實則從那一刻起武則天的周朝被滅,她成了名副其實的亡國之君。

公元690年,武則天宣佈代唐立周,自立為帝,定洛陽為都,並改洛陽為神都,建立周王朝,改元“天授”,史稱“武周王朝”。據《資治通鑑.唐紀》記載“十一月,庚辰朔,日南至。太后享萬象神宮,赦天下。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為載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為臘月,夏正月為一月。以周、漢之後為二王后,舜、禹、成湯之後為三恪,周、隋之嗣同列國。”

。很明顯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實際上唐朝這個時候實際上已經滅亡了,它已經被武則天的周朝所替代。



神龍之變之後李顯奪的是武周的天下,復的是李唐的江山,只不過由於武則天的身份太過特殊,她是李顯的母親,李顯又是唐朝皇帝李治的兒子,所以當則天皇帝將帝王禪讓給李顯的時候,因為在古代是以父系為尊,所以李顯並不是繼承武周的天下,而是光復大唐的天下,就這樣在這樣極其特殊的情況下大唐就神奇般的復國了。

《新唐書·卷四· 本紀第四》記載:“五年正月壬午,大赦。庚寅,禁屠。癸卯,張柬之、崔玄暐及左羽林衛將軍敬暉、檢校左羽林衛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左羽林衛將軍李湛薛思行趙承恩、右羽林衛將軍楊元琰、左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職方郎中崔泰之、廟部員外郎朱敬則、司刑評事冀仲甫、檢校司農少卿兼知總監翟世言、內直郎王同皎率左右羽林兵以討亂;麟臺監張易之、春官侍郎張昌宗、汴州刺史張昌期、司禮少卿張同休、通事舍人張景雄伏誅。丙午,皇帝復於位。丁未,徙後於上陽宮。戊申,上後號曰則天大聖皇帝。”



其實歷朝歷代並不承認武則天的周朝的存在,史書也在淡化武則天是皇帝的事實,歷代史書稱武則天都不是以皇帝來稱呼,而是稱呼其為則天順聖皇后,至於為什麼,其實很簡單,古代哪個男人能夠容忍一個女人在自己的頭上發號施令呢?更何況是作為九五至尊的皇帝來統治自己呢?所以後世不管是帝王還是史官都不認可武則天的皇帝身份,畢竟那個時候始終都是男權社會,女人的地位始終要低人一等,出了一個武則天已經是數千年來難得一見的奇蹟,還想再出現幾乎沒有任何的可能。

這裡額外在回答一個問題就是為何漢朝要分為東西兩漢,而唐朝不分為東西兩唐呢?其實原因就在於武則天身份的特殊性,她即是李唐的太后,李顯的母親,也是武周的開國皇帝,武則天的兒子和女兒們都是李氏的子孫,而非武氏的子孫,而武氏的子孫卻只是武則天的侄子和侄女,這種關係就註定武則天的周朝只能存在一代,而不能傳至數十代,而這也就註定唐朝的統治不會出現斷代,也就自然而然不會出現東西兩漢的那種情況。武則天的帝王只能傳給兒子,而不能傳給侄子,但傳給兒子必然會導致唐朝復國,但這卻是無法避免的,畢竟侄子遠不如兒子親。



東西兩漢之所以會這麼分是因為統治者的血緣關係已然疏遠,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與西漢亡國皇帝的血緣關係都出了五服之外,可以說是毫無關係,但是他們都是劉邦的子孫,劉秀自己又宣稱自己繼承的是漢的統治,所以後世為了區分才會叫東西兩漢。而唐朝就沒有出現這種情況,武則天奪的是李治的天下,而奪得武則天天下的是李治的兒子李顯,所以李顯只是光復李唐的天下,而非延續李唐的天下,這也就是後世為什麼不分東西兩唐的原因。

武則天這一生可以說是譭譽參半,但其實我們細想來她卻是一位能和唐太宗媲美的明君,她之所以得不到後世帝王和史學家的認可,無非就是因為她是一個女流之輩,這些人容不得一個女人做皇帝,甚至還是一個聖明的皇帝,所以極盡貶低於她。有人說武則天很淫亂,養著許許多多的男寵,但事實上中國歷史上有哪個帝王不是在後宮養著諸多的妃子?為什麼男皇帝這樣做沒人說?而武則天這麼一個女皇帝就說呢?他們性質不都是一樣的嗎?所以只能說武則天的名聲不是敗在昏庸上,而只是因為她是一個女人。


澳古說歷史


歷史不是某一個片段,某一個故事,它是環環相扣的,它是有前因後果的。

李唐自起兵始,便一直倚重關隴門閥,這些人很雞賊,他們不管誰當皇帝,只要自己站的穩就可以長久立於不敗之地。但是,時間久了李世民也察覺不對了,關隴門閥長久把控中樞,有點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味道了,長此以往皇權勢必被架空,可是還沒有采取相應措施的時候,唐太宗就磕藥磕死了。新上任的唐高宗秉承其父親的遺志,大刀闊斧的進行朝野改革。首先,繼續大力倡導科舉制度,讓更多的貧民學子有機會上位。其次,穩定朝局後,便開始整治關隴門閥這些權臣,而長孫無忌便首當其衝。這其中,武昭儀對唐高宗李志的輔佐由為重要。雖然有一說是武則天是為了今後的權力之路更為平順,所以才掃除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門閥,但是我不這麼看。至少,李志沒有影視劇中演的那麼昏庸,懦弱和無能。李志沉府極深,胸中自有溝壑,所做的一切豈能聽任武昭儀擺佈?只是說,在對朝廷和國家的改革制度上,李志和武昭儀的意見和態度是一致的。

唐高宗在683年病逝,武則天在690年登基,其實當時的武則天已經67歲了。歷朝歷代,有幾個開創之主年過60?這裡確有武則天對權利的碣越之心,但是也有其內心的無奈與悲苦。先後輔佐兩個兒子唐中宗,唐睿宗上位,可是都不給力。要知道,武則天心中的偶像皇帝可是李世民啊,怎能容忍皇位上的人有一絲瑕疵,而且這倆兒子還天天想著怎麼害她。要知道,當年康有為這個混蛋慫恿光緒要幹掉慈禧以後,光緒是什麼下場。那麼,武則天只能“硬著頭皮”自己上了。如果這倆皇帝真這麼牛,唐睿宗後來也不會和自己的兒子爭鬥,最後迫於無奈讓位給自己的兒子李隆基。

因為武則天不姓李,所以必不能再用唐這個國號了,肯定要改。就相當於武則天從李志手中接過權利替李唐看管了10幾年的國家而已。

當然,女人當皇帝,武則天確實在中國歷史上屬於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其功過是非在墓誌銘上一字未寫,很簡單,自己說自己,沒啥意思。

武則天的登基,沒有導致內亂,兵患,比其餘手握雄兵而硬奪皇位的人強上百倍,而且在位期間比較能任用賢能,獎功罰過,穩定邊疆,為日後李隆基的開元盛世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要說其有功沒錯,要說其有過也無妨,但是無論是在狄仁傑的勸諫之下,還是由於張柬之的苦口婆心,武則天還是給李唐留了血脈,留了生機。對於後來有反跡也有能力的肱骨之臣,給予了最大限度的寬容。相比唐末的朱氏父子誅殺李唐滿門的斬草除根,強的太多太多了。

武則天屬於那種有野心,也有能力,內可安群臣,外可抵強兵,下可扶其民,上可慰蒼生的一代女強人。

所以,後世對其表功者多,述過者少。


頑笑史者


歷史上一人一朝的王朝有:王莽的新朝,劉玄的玄漢,黃巢的齊朝,李自成的順朝,他們都是亡國之君,而武則天最為特殊,他既不是作為外戚篡奪政權,也不是作為權臣篡奪帝位,而是作為大唐高宗的皇后,與高宗並稱二聖,親手廢立兩位李唐國君,也就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最後自己才霸氣登場,已年近古稀,又通過雷霆手段,大興獄案,剷除了一批批忠於李唐的大臣和王族公卿,被後世傳為神探的狄仁傑差點也遭此厄運,可謂為鞏固皇權無所不用其極,這也正是武周政權無法深入人心的原因,為後來的神龍政變埋下伏筆。最為詭異的就是無論當時還是後期史家都沒把武周算作另一個獨立於唐朝之外的政權,仍把武周算作唐朝歷史的一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說,則天武周更像是一場鬧劇,而沒有史家把她真當做一個王朝來看待,何況後來的中宗還是李唐王朝的繼承人,王朝之間的繼承沒有發生深刻的性質轉換或者家族的位移,不管大唐還是武周仍舊是李家的天下,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就是李家的家事,還不足以大到改朝換代,家族易姓的高度,說他是亡國之君,有點危言聳聽,最多隻能算是失勢的帝王,她最後的遺願也是要求與高宗合葬,這就說明,最後她自己也不認為自己建立的武周是另一個王朝!


夢旖江南月


武則天認為,與其傳位於武氏家族,不如說還位於李唐。自己百年之後可進李氏廟宇。更何況武氏兄弟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成不了大氣候。她是個明智的君主,從唐高宗登上皇位到她執政的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她的功高蓋世。是女中豪傑。


笑口常開66076651


武則天非亡國之君,是傑出的政治家,神龍革命後,朝中中宗,睿宗,太平公主等李氏勢力,武三思等武氏勢力,張柬之"五王"等大臣勢力都與武則天保持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她以李家兒媳迴歸李唐,與其說是無奈,倒不如說是高明的安排,諡號:則天大聖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