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勸你別來內江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內江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內江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內江了……

內江市位於四川省東南部,沱江下游中段,其地理座標地跨北緯29°11′~30°2′,東經104°16′~105°26′;東鄰重慶,南界瀘州,西接自貢,西北連眉山市,北與資陽市相鄰。東漢建縣,曾稱漢安、中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現轄2個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幅員面積5385.46k㎡,戶籍人口4278501人。由於盛產甘蔗、蜜餞,鼎盛時期糖產量佔到全川的68%、全國的26%,故被譽為“甜城”。

內江是交通運輸部規劃的國家公路運輸主樞紐之一、四川省第二大交通樞紐和西南陸路交通的重要交匯點,是成渝經濟區的中心城市之一,素有“川南咽喉”、“巴蜀要塞”之稱。形成了南北貫通、東西相連、縱橫交錯、水陸空立體發展的交通網絡。成渝高鐵的開通,內江融入了“成渝半小時經濟圈”。

內江是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全省糧食和經濟作物的主產區和水產產業化試點市。塔羅科血橙、冬尖、七星椒、周蘿蔔、檸檬等17個品種榮獲無公害產品稱號,“隆昌素”蘭花獲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資中“塔羅科血橙”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資中鯰魚”、“永安白烏魚”獲國家地理標誌性產品。

內江既是四川的老工業基地,又是成都、重慶支柱產業的配套基地和副食品供應基地,形成了釩鈦鋼鐵、食品飲料、機械汽配等支柱產業,正在加快建設西部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基地、中國循環流化床電站節能環保示範基地、中國“城市礦產”示範基地、中國汽車(摩托車)零部件製造基地、西部電子信息產業配套基地等五大新興產業基地。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內江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內江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內江了……

對不起,我勸你別來內江了……

位置境域

內江市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部、沱江下游中段。東連重慶,西接成都,南靠自貢、宜賓、瀘州,北通資陽、遂寧。地理位置東經104°15′~105°26′,北緯29°11′~30°2′。全市幅員面積5385平方公里。東西長121.5公里,南北寬94.7公里。 [5]

地形地貌

內江西靠龍泉山脈,東靠華鎣山脈,地勢平緩,淺丘平壩相間,與南充、德陽、自貢的丘陵區構成川中丘陵。內江東西最大跨度121.5km,南北最大跨度94.7km,是典型的川中丘陵地貌,平均海拔300m~500m,河網發育差,土壤展現不足。倆母山海拔834m,是內江海拔最高點,也是流向沱江水系的清溪河和流向岷江水系的越溪河的分水嶺。

白雲山有“川中小青城”之稱,有108個山頭,峰巒疊翠,連綿起伏,上下森林密佈,林海茫茫,幽谷深壑縱橫交錯,懸崖絕壁隨處可見。最高峰海拔733m,相對高差達430m。

氣候特徵

內江市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受盆地和本地自然環境的影響,具有氣候溫和、降雨量豐富、光熱充足、無霜期長的特點。冬暖夏熱,雨量適中。平均溫度15℃~28℃,一月均溫6℃~8℃,七月均溫26℃~28℃,最高氣溫可達41°C,最低氣溫-5.4℃,活動積溫5598°C左右。熱量資源比較豐富,常年平均太陽總輻射為89.6千卡/平方釐米,年總日照時數1100~1300小時,無霜期達330天。全年有霜日數一般為4~8天左右。災害性天氣以旱為主,旱洪交錯出現;春夏秋冬,低溫、風、暴雨時有發生,綿雨顯著。全年氣溫有明顯的冬幹春旱現象,同時,夏旱伏旱的現象也時有發生。歷史上有“十年一大旱,五年一小旱,三年兩頭旱,插花乾旱年年現”之說。年相對溫度在80%左右。年降雨量1000毫米上下,多分佈在夏季,約佔全年雨量的60%,高溫期與多雨季節基本一致,春季約佔17%,冬季僅佔4%。

2014年主要氣候較往年略有差異。氣溫 年平均氣溫為17.4~28.1℃,大部分地方較歷年同期偏高0.1~0.3℃。年內日最高、最低氣溫均出現在東興區,分別為40.0℃和0.8℃。4月中旬氣溫偏高明顯,較歷年同期偏高4.0~4.6℃,資中縣、威遠縣位居歷史同期第二高位。降水 年降水量為927.8~1188.5mm,大部分地方較歷年同期偏多2%~18%,時空分佈不均,其中:1月降水僅0.7~3.6mm,較歷年同期偏少75%~92%;主汛期6~8月降水量412.7~596.9mm,較歷年同期偏少21~25%;2~4月、9~11月偏多,以9月偏多尤為明顯,較常年偏多48~153%。日照 年日照時數為871.1~1102.1小時,其中:資中縣、隆昌市偏多1%和12%,威遠縣、東興區偏少15%和21%。6月和9月陰雨寡照明顯,偏少50~60%。 [5]

水文特徵

甜城湖

甜城湖(14張)

沱江是市區內主要河流,流經資中、東興及市中區,是市內水路運輸要道,自古有“萬斛之舟行若風”的繁忙景象描寫。沱江水流緩急交替,灘沱相間,蜿蜒曲折,常年平均流量為375立方米/秒,自然落差135.5米,平均比降0.45%,水能蘊藏量有14.5萬千瓦供開發。較大支流有資中的球溪河、內江的大清河等。這些河均有灌溉、航運和發電之利。加上沱江河的水能資源,年發電量可達9.2億度,現已開發的水能資源僅佔可開發量的21.7%。 [5]

清流河分大清流河和小清流河。大清流河和小清流河在石子匯合後合稱清流河,全長121.74km(內江河段94km),流域面積1538.3k㎡(內江河段523k㎡)。小青龍河經大治、太安,於小河口入沱江,全長56km,流域面積532k㎡。

內江市

內江市

礦產資源

能源礦產主要有煤、天然氣和油頁岩,非金屬和建材礦產主要有石灰石、石砂岩、頁岩、耐火粘土、鋁土礦、大理石、河沙、礫石和陶瓷粘土,金屬礦產和稀散元素主要有鐵、鉀、金、鋁、鎵、銣和鋰,化工礦產主要有鹽礦和粘土礦。內江地殼相對穩定,出露地層主要受“資威穹窿背斜”、聖燈穹窿背斜”和“螺觀山背斜”三大地質構造影響,天然氣主要產於“資威穹窿背斜”和“聖燈穹窿背斜”兩大構造帶上。 [6]

植物資源

森林內江

森林內江(20張)

內江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多種林木生長。樹種資源有60多個科,110多個屬,190多個種。內江海拔高度相差不大,地形多為丘陵、低山,森林植被種類、群落組成以及群落動態特徵,隨土壤理化性質差異呈較明顯的地帶變化,並在相應範圍內,有相對的穩定性,其森林植被主要有針葉林、闊葉林、竹林、灌木林等。

內江森林植被以用材林為主,主要有油桐林、油茶林、柑橘林,其他還有落葉果林,如梨、蘋、桃、李、杏、櫻桃、葡萄以及桑林、茶林、油橄欖、棕櫚、核桃、白蠟等經濟林木;薪炭林分佈廣,產量高,多數可再生更新,主要樹種有榿木、紫槐、馬桑、黃荊等;其他還有特種用途的環境保護林、實驗林、母樹林、風景林、名勝古蹟和革命聖地林、自然保護區林等,其優勢樹種有馬尾松、香樟、楠木、黃連木、柏木等。 [6]

動物資源

主要有各種家畜、家禽及部分野生動物。家養動物包括獸類、鳥類、昆蟲類、魚類及家養野生動物。獸類中有豬、牛、羊、兔以及少量的馬、騾、驢等;禽鳥類主要有雞、鵝、鴨、鵪鶉和鴿,其中以雞、鵝、鴨飼養最多;昆蟲類有蜜蜂、蠶;魚類有本地種的鯉、鯽和先後引進的草、青、鰱、鱅等30餘個品種;家養野生動物有水獺、鸕鷀、梅花鹿、黑熊等。野生動物,由於內江荒山林較少,難於棲息繁殖,現僅有野生動物240多種,主要有麻雀、斑鳩、烏梢蛇、青蛙、黃鱔、泥鰍以及野貓、野兔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