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身家18億“最牛董祕”辭職幕後:年薪300多萬,系董事長親信


伊利身家18億“最牛董秘”辭職幕後:年薪300多萬,系董事長親信


文 ✎ 楊凱


伊利“資深”董秘胡利平突然辭職,牽出一段歷時13年的傳奇財富故事。

2017年,胡利平稅前年薪約為358萬元,所持伊利股份超過7900萬股,以1.31%的持股比例位列公司第八大股東,同時也是僅次於董事長潘剛和高管劉春海、趙成霞之外的第四大自然人股東。按照12月6日收盤時,伊利股份23元每股的價格計算,胡利平所持股份市值約為18.25億元。

這不禁令人生疑。年薪300多萬的董秘是如何獲得市值超過18億的伊利股份的?作為伊利“潘剛時代”的“三大金剛”,胡利平又為何突然提出辭職?

追隨潘剛超10年

12月4日午間,伊利股份突發公告稱董事會收到董秘胡利平所提交的書面辭職。對於辭職的具體原因,公告僅以“因工作原因”一言蔽之。公告指出,董秘空缺期間,暫由董事長潘剛代行董秘職責,董事會將盡快聘任新董秘。

市界查詢發現,除伊利股份董秘外,胡利平同時擔任執行董事、副總裁、伊利財務有限公司的法人和董事長等重要職務。


伊利身家18億“最牛董秘”辭職幕後:年薪300多萬,系董事長親信

胡利平


公告顯示,胡利平僅提出辭去董秘一職。至於其在伊利集團擔任的其它重要職務會作何處理尚不得而知。胡利平的辭職疑問重重,究竟是偶發還是醞釀已久?是公司組織調整的結果還是個人選擇?

公開資料顯示,胡利平出生於1970年5月,年僅48歲,大學本科學歷,蒙古族人。巧的是,伊利董事長潘剛同樣生於1970年,不過,潘剛是漢族人,學歷更高,是經濟學博士。

2005年,胡利平開始擔任公司執行董事和董秘,2005年前後也是伊利股份風雲變化的一年。2004年12月,因涉嫌挪用伊利飼料公司和總公司鉅額資金用於個人營利,以內蒙古伊利集團公司時任董事長鄭俊懷為首的5名高層管理人員,被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刑事拘留的強制措施。

在大變動期,伊利集團的運營主要由副董事長李雲卿和總裁潘剛把持。此間,伊利集團董事長一職一直空缺,外界傳言稱伊利集團將會空降一位董事長。2005年6月的董事會上,潘剛憑藉出色的業務能力全票通過,成為新一任董事長。這標誌著鄭俊懷領導的伊利股份時代結束,由潘剛領導的伊利股份時代開始。

胡利平幾乎在同一時間開始擔任公司執行董事和董秘。從伊利集團高管情況來看,只有胡利平、劉春海、趙成霞三人是隨著“潘剛時代”進入伊利高管名單,任職超過10年的“老臣”,其餘高管多為2017年前後入職的新人。

公開資料顯示,在擔任公司執行董事和董秘之前,財務出身的胡利平歷任伊利集團公司礦泉飲料公司財務主管、集團公司結算中心總經理,總裁助理等職務。而胡利平的履歷與潘剛高度吻合,1996年11月-1999年12月,潘剛擔任伊利集團公司礦泉飲料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兼黨支部書記;1999年12月-2002年7月,潘剛也曾擔任伊利集團總裁助理。


伊利身家18億“最牛董秘”辭職幕後:年薪300多萬,系董事長親信

伊利牛奶

此外,胡利平與潘剛在資本市場上同樣來往密切。天眼查顯示,胡利平在伊利集團外同時擔任其他6家公司股東,其中3家已註銷。其中,珠海眾心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經營範圍為企業管理、投資諮詢等,第一大股東為潘剛,持股比例48.42%,胡利平持股14.77%;西藏智晟實業有限公司的經營範圍為食品、包裝材料、添加劑等,第一大股東為潘剛,持股比例16.5%,胡利平持股10.45%;拉薩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卓投資有限公司的經營範圍為食品飲料、包裝業、物流、百貨業、飼料的投資等,潘剛為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18.64%,胡利平持股13.9%。


財富雪球

年薪300多萬的胡利平何以獲得市值超過18億元的伊利股份?

市界(ID:newsseeker)梳理發現,胡利平的股權積累起始於2006年,與“潘剛時代”的來臨高度吻合。2006年3月,伊利股份開始著手推出公司的股權分置改革方案;2006年11月,伊利股份推出了期權激勵計劃。據年報披露,時任董秘的胡利平首次持有伊利股份60萬股是在2006年,來源為股改的追送對價。

隨著股改方案落實,伊利集團為公司員工提供了大批的股票行權作為員工福利。胡利平首期行權6448股。潘剛上任以來,公司經營狀況大為改善。2008年初,基於伊利集團的業績對賭方案,胡利平獲得第二期的60萬股獎勵,累計持股達到120.64萬股。加之伊利股份2007年10股轉增2股的送轉計劃,胡利平持股達到144.77萬股。2010年,業績向好的伊利股份再次送轉,10股轉增10股,胡利平持股變為289.5萬股。

2013年,胡利平以6.49元的行權價格,將2006年以來沒有行權的1809萬份股票期權全部行權,耗資約1.17億元。這一年,伊利股份股價持續走高,2013年12月31日股價收於10.61元每股,也就是說,胡利平獲得的這部分股票在不到一年時間裡浮盈約7450萬元。胡利平的持股總額來到2099萬股。

伊利身家18億“最牛董秘”辭職幕後:年薪300多萬,系董事長親信


2014年,伊利股份再次送轉,10股轉增5股,胡利平持股增加至3148.5萬股。2014年7月29日-30日,以潘剛為首的伊利股份眾高管集中增持公司股票,總價近12億元。其中,胡利平以25.37元每股的均價買入了818.9萬股,持股數變為3967萬股,增持成本約為2.03億元。2015年,伊利股份再次送轉,10股轉增10股,胡利平持股達到7934萬股。此後,胡利平持股數量再無變化。

顯然,胡利平任董秘的13年享盡了伊利股份股權激勵計劃帶來的紅利,才實現了在外界看來十分驚人的股權積累。有趣的是,潘剛與他的“三大金剛”劉春海、趙成霞和胡利平洽好是伊利股份的前四大自然人股東。從胡利平的股權積累歷程不難看出其餘三人“財富雪球”的滾動軌跡。

可以說,在伊利股份的“潘剛時代”,胡利平四人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2017年,伊利股份每股分紅0.7元,據此計算,胡利平2017年僅股票分紅便到手約5500萬元,“最牛董秘”當之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