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製造業成本上升,多廠外遷,“越南製造”要崛起?

因為國內人工成本等製造成本上升的影響,今年很多企業把生產線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國家,其中越南成為最大的受益國之一。

據華南美國商會的報告,在華南地區營運的美國公司中,超過7成正考慮暫緩進一步在華投資,或在其他國家重置業務,東南亞國家正是首選之列,越南便是其中之一。

很多跨國生產商,已經開始將某些高利潤率的工業業務遷往越南。這在電子行業尤其明顯,英特爾、富士康、LG和三星等知名製造商,最近都搬到了越南。

據《日本經濟新聞》上個月報道,在中國組裝蘋果無線耳機AirPods歌爾聲學向供應商表示,計劃將AirPods產線移至越南。

國內製造業成本上升,多廠外遷,“越南製造”要崛起?

跨國公司紛紛遷往越南,是否意味著“越南製造”會就此崛起?

越南的優勢,除了 關 稅外,眾多公司看中越南,一是因為越南的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2017年越南GDP增長高達6.8%,吸引外資創紀錄達358億美元,成為東南亞的經濟引擎。這一年,越南股市漲幅48%,稱霸東南亞,力壓日本、韓國、印度等重要市場。

根據越南統計總局的數據,2018年一季度,越南的GDP同比增長7.38%,為10年來最高增幅。上半年該國GDP同比增長約7.08%,再次超過中國。

另一方面,越南勞動成本低廉。隨著工資成本上升,從中國遷廠到越南的低增值製造業一直增多。不止是國外品牌,在廉價勞動力的吸引下,很多原本紮根在中國廣東、福建的鞋帽服裝民企,也掀起了一股將工廠遷往越南的熱潮。

國內製造業成本上升,多廠外遷,“越南製造”要崛起?

但是,從中國轉移生產到越南,仍然面臨著多重困難和挑戰。

首先,就企業自身而言,轉移生產可能需要數年才能完成,企業需要獲得資金,找到合適的供應商、選擇新的物流,處理這些問題的同時,還要在他們不甚瞭解的國家應對新的法律和會計問題。

安盛投資管理新興亞洲高級經濟師姚遠表示:“把工廠從中國轉至其他地方的過程會非常緩慢,而且充滿變數。”

其次,工人技能素質有待提高。越南電子業協會副主席Nguyen Phuoc Hai表示:“在越南非熟練工佔比仍相當大,這個問題一直也沒有得到有效改善,而且我認為五年後或甚至10年後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下,廉價勞工是否仍將是越南的優勢還很難說。”

瑞銀本月稍早在一份報告中稱,技術含量不高的商品和低附加值的製造業會轉移得最快,而機械、運輸和IT領域的高附加值商品出口可能會需要數十年才能遷走,因為研發成本較高且中國勞工成本具有競爭力。

第三,基礎設施不完善。在世界銀行基礎設施排名中,越南是第47名,中國則是第20名。

第四,官僚作風仍難以改善。

總體而言,越南是一個潛力非常大的國家,但是想要在製造業領域取代中國,無論是從規模還是技術方面,基本難以做到,至少短時間內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