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早期的戰略格局中,鄭莊公是如何成為小霸主的?

邸苗苗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為了博美人一笑,即坑了爹又坑了兒子。葬送了周朝大半基業,首都鎬京也被犬戎奪走,西周滅亡了。他的兒子周平王即位後被迫遷都洛邑,史稱東周。周朝實行分封制,東周以後,諸侯國紛紛發展壯大,拿東周天子已經不當回事了,前後分別產生了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我們今天不談五霸和七雄,說一說春秋首霸鄭莊公的故事。

鄭莊公有一個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叫共叔段,他的母親武姜喜歡小兒子共叔段不喜歡大兒子鄭莊公。所以鄭莊公一即位,他的母親和弟弟就開始找鄭莊公的麻煩了,開始要最好的地,要最大的官。鄭莊公對待母子二人的做法就是一個字,給!要地給地,要官給官。母子二人看鄭莊公如此好欺負,更加膨脹了,串聯親信,整頓軍隊,弄的一頓操作猛如虎。大臣將軍們都替他們的國君打抱不平,但是鄭莊公依然不為所動。共叔段終於等不及了準備動手造反,一直裝傻充愣的鄭莊公突然變臉先發制人了。還沒等共叔段出兵,莊公的軍隊就從天而降,輕而易舉地把他打了個全軍覆沒,徹底轟走了這個給自己找了多年麻煩的弟弟。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故事——“鄭伯克段於鄢”。



對付自己的弟弟叫做窩裡橫,算不上英雄好漢,再看鄭莊公用同樣的手段對付了難為他的周天子,使自己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鄭國在鄭莊公的領導下國力日益增強,周平王坐不住了。在周平王眼中,鄭莊公也只是自己的一個臣子,他本人才是“天下共主”,於是,周平王也開始找鄭莊公的麻煩了。鄭莊公還是老一套,妥協,將自己的兒子送到周平王那裡做人質,給足了周平王面子。周平王去世,周桓王即位,桓王一上臺就給鄭莊公一個下馬威,收回鄭莊公做客卿的權利。這是公然對鄭莊公的侮辱,鄭莊公這回徹底忍不住了,但又不能主動向周天子動手,怎麼辦?派了三千軍士來到周天子的地盤內,一天工夫就把麥地裡的麥子都割光了。面對鄭莊公的第一次挑釁沒想到周桓王竟然忍了,結果第二年,鄭莊公又把人家的稻子給割了。這回周桓王忍無可忍,桓王糾集了幾個諸侯國的軍隊,討伐鄭莊公。公元前707年,周桓王討伐大軍跟鄭國軍隊在葛開打。戰鬥打響後,鄭莊公大敗周桓王軍隊,鄭莊公的一個部將殺得興起,率領部隊身先士卒,竟然殺到了周桓王身邊,跟他來了個零距離接觸。 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這個部將興奮地彎弓搭箭,一箭就射傷了周桓王的肩膀。 周王室在諸侯中的威望一落千丈。桓王本來是想牛氣一把,沒想到差點被一個諸侯給弄死了,真是丟盡了面子。這以後,越來越多的諸侯不把天子放在眼裡了。 鄭莊公此後名聲大振,鄭國也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強國。


三分鐘歷史故事


首先,鄭莊公之所以能成為小霸,首功應該歸於祖父鄭桓公和父親鄭武公。

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後,犬戎進入了渭河平原,周王國進入“二王並立”時期:西申國有平王政權,東虢國有攜王政權。

鄭國(陝西華縣)此時在渭河平原東部邊緣,雖然暫時犬戎未進攻鄭國,但是周邊政治形勢已極為惡劣。於是,在公元前769年,鄭桓公與老情人鄶妘相勾結(《公羊傳·桓公十一年》),設計害死了諸多鄶國大臣(《韓非子·內儲說下》),然後趁亂輕鬆滅鄶國,據為己有(清華簡《系年》)。其後不久,鄭桓公就將鄭國東遷至鄶國舊地(河南新密),讓鄭國取得了安身立命之地。

鄭國東遷後不久,鄭桓公就去世,兒子鄭武公繼位。鄭武公眼見攜王政權不得人心,果斷地投靠了被周王國大多數諸侯視作叛逆的平王政權,並開始打著平王的旗號,在 洛陽平原周邊“正東方之諸侯”(清華簡《系年》):從公元前767年到公元前762年前後,鄭武公先後滅了東虢國、鄢國、胡國等等國家,將洛陽平原通往中原的各個交通要道都控制在手,為周平王東遷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因此,鄭武公才成為了平王政權中的執政卿。

鄭國擴張得如此迅猛,照理來說在鄭武公時期,鄭國就可稱霸。可惜,與鄭武公同一時期,有另一人更加了不得——這就是晉國的晉文侯。公元前762年,晉文侯從西申國將平王接到京師,擁立他為王;三年後,即公元前759年,平王東遷洛邑;公元前750年,晉文侯殺死不得人心的攜王 姬餘臣,天下從此進入“一王”時代。晉文侯投奔平王雖然比鄭武公晚,但他對平王的擁戴之功卻比鄭武公更大。所以,雖然鄭國在“二王並立”期間得利最多,但是晉文侯在平王政權中的地位卻比鄭武公更高。

公元前746年,晉文侯去世,晉國陷入長達67年內亂,長期萎靡不振。

公元前744年,鄭武公也去世,兒子姬寤生繼位,是為鄭莊公。同晉國一樣,鄭國也陷入了長達22年的內亂: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鄭伯克段於鄢”故事。

這22年的內亂,使得鄭莊公從懵懵懂懂的小孩,成長為老謀深算的一代梟雄,最終戰勝了母親和弟弟姬段,穩定了鄭國內部政局。此時,鄭國空前強大,周邊諸侯國大多卻是老氣橫秋、江河日下。從父親手中繼承了豐厚政治、軍事、經濟、人才資源的鄭莊公,如何能不在這弱肉強食的世界裡稱霸?


欲雲談史論今


鄭莊公是春秋初年比較牛掰的君主,那時周室東遷,天子威風不再,各國諸侯想趁機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其中最先發難的就是這位鄭莊公。他善於用兵,作事果斷,計謀深遠,手段老辣。在一系列鬥爭中,總是佔著上風,先後鎮壓太叔段、擊敗周王,聯合齊、魯共同滅許。攘外必先安內,國內存在著一個野心勃勃時“寵弟”太叔段在那裡掣時,鄭莊公感到心裡膈應,於是佈下天羅地網,使叔段一步步陷入自己的圈套。

至於與周天子互懟,鄭莊公不會這樣直率地幹起來,而藉著和虢公爭權的藉口,先說周王偏心,然後和他鬧翻,最後竟把周王的軍隊打得大敗,還把周王射傷了。讓人不得不佩服的是,鄭莊公幹了一些毒辣的勾當之後,總會提出一些措施來遮羞。最著名的就是,他放逐了自己的母親,卻又害怕輿論壓力,喪失人心,就用“掘地及泉,隧而相見”的把戲來挽回面子。又如,他打傷周王之後,竟“使祭足勞王,且問左右”。這個花招他自己曾露骨地供認過:“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無隕,多矣!”他所以要這樣做,無非顧慮到有一天還須借重於那些招牌。可以說,鄭莊公只能算是所謂的小霸,屬於後來群雄紛爭的前奏和序曲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