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子和麵子 豐田蘭德酷路澤 vs 林肯領航員


裡子和麵子 豐田蘭德酷路澤 vs 林肯領航員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包括我們每個人的性格。所以如果我有一百萬作為購車資金的話,那麼即便是兩款性格迥異的車型,也很有可能同時進入到我的購車清單中,而這也是我們製作本次對比試車的初衷吧。雖然林肯的品牌形象似乎要在豐田之上,但蘭德酷路澤強大的越野性能和認知度完全可以彌補這部分短板,況且百萬元也就僅僅只是豪華全尺寸SUV的准入門檻,與其買那些知名豪華品牌的入門級產品,還不如買一輛在某一方面極為突出的性格鮮明的小眾車型,蘭德酷路澤和領航員顯然非常合適。


裡子和麵子 豐田蘭德酷路澤 vs 林肯領航員


對於車身長度超過5m的SUV,我們其實都可以叫它們全尺寸SUV,至於超出多少,應該已經沒有什麼限制了,越大當然越氣派。而對於氣派的營造,美國人顯然更加擅長,所以目前在所有的豪華全尺寸SUV車型中,來自於美國的品牌就更加突出,林肯領航員絕對能夠在全尺寸SUV的身材大小中排名前三,5269 mm的車身長度甚至已經超越了路虎攬勝加長版,以及奔馳GLS等一眾經典豪車,當然也包括雷克薩斯LX570——蘭德酷路澤的姐妹車型。所以,雖然蘭德酷路澤的塊頭雖然已經夠大了,5095 mm、1975 mm、1930 mm的長寬高足夠在視覺效果上帶來衝擊,但是和領航員並排站在一起的時候,還是能夠一眼看出差距,領航員還是會顯得大一圈。


裡子和麵子 豐田蘭德酷路澤 vs 林肯領航員


能夠看出差距的不僅僅只是塊頭大小,外觀的造型設計也能夠加劇這份差距。更加見稜見角的領航員將車身尺寸的每一分每一毫都利用了起來,儘可能地把車身的空間感營造出來,尤其是前臉造型,加厚的發動機艙讓它看起來十分雄壯,分體式的進氣格柵也讓車頭顯得更加寬闊。粗壯的C柱使得它與D柱之間的側窗非常顯眼,甚至讓它有了幾分大皮卡改裝的視覺效果。


裡子和麵子 豐田蘭德酷路澤 vs 林肯領航員


美系車型更喜歡讓窗戶的面積更大,從而營造出一種乘坐空間巨大的視覺效果,所以領航員的車身腰線看起來就低了一些,讓上半部分的深色隱私玻璃凸顯出來,提升了座艙的重要性和尊貴感。


裡子和麵子 豐田蘭德酷路澤 vs 林肯領航員


相比之下,蘭德酷路澤的前臉就正常了許多,雖然近距離打量也比較唬人,但它還是一款典型的SUV模樣,只是看起來更大而已。車身側面也一樣,規矩的立柱分佈讓它少了領航員那樣的空間感,但卻帶來了視覺上的運動感,不會讓人覺得太過龐大臃腫,堅實的下半身讓它看起來更加適合駕駛。所以,二者鮮明的造型特徵進一步將車身尺寸上的差距拉大,這會成為左右消費者購買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你是一個非常注重面子的人,顯然領航員會更吸引你的目光,這一點我們已經在試駕過程中有所體會,凡是領航員經過的地方都會賺得更多的眼球,就連警察叔叔都對我們格外關注。


裡子和麵子 豐田蘭德酷路澤 vs 林肯領航員


進入車內,二者的個性繼續延續。蘭德酷路澤的內飾佈局還是以實用為主,中控臺上除了一個觸控顯示屏,其他設計都是規規矩矩的,符合它更加大眾化的品牌訴求。而且,整體淺色內飾的佈局會讓座艙的氛圍更加明快溫馨,這讓它的公私屬性並不明顯。


裡子和麵子 豐田蘭德酷路澤 vs 林肯領航員


反觀領航員,首先深色系就給人一種肅穆的氛圍,而一些復古的設計如方正的空調出風口、規矩的多功能方向盤、直排式的換擋桿以及大量的真皮和縫線等,也都暗示著這款車的服務對象並不是駕駛席上的人,它的車主會更願意坐在第二排座椅上閉目養神。


裡子和麵子 豐田蘭德酷路澤 vs 林肯領航員


說到座椅,兩款車型都為三排設計,不同的是為了體現乘客的尊貴感,領航員的中排座椅為左右獨立設計,而蘭德酷路澤則為比較傳統的3座設計,從這一點上又能夠看出二者明顯的車型定位。第三排座椅的空間表現都還不錯,領航員略勝一籌。有一點需要指出的,因為更大面積的車窗設計,領航員的乘客所營造的高高在上的坐姿感覺會比蘭德酷路澤更為明顯一些。


裡子和麵子 豐田蘭德酷路澤 vs 林肯領航員


雖然塊頭看起來比較明顯,但其實二者的整備質量差距並不大,2804 kg的領航員僅僅比蘭德酷路澤重了69 kg,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想要推動2.8 t左右的車身馳騁意味著強大的動力,這一點蘭德酷路澤做的會更好一些,畢竟它給消費者帶來了選擇權,4.0 L V6和4.6 L V8兩款自然吸氣發動機讓它能夠提供更多的車款。而領航員則就只有一款發動機可選,3.5T雙渦輪增加發動機,而且對應的車型也只有一款。


裡子和麵子 豐田蘭德酷路澤 vs 林肯領航員


我們試駕的是4.6 L V8發動機的蘭德酷路澤,即便在排量和結構上擁有明顯的優勢,但其實它的動力數據相比領航員的3.5T發動機甚至還處於明顯的下風,228 kW的最大功率和453 N·m的最大扭矩分別比領航員低了31 kW和123 N·m。不過,自然吸氣和8缸的結構為蘭德酷路澤帶來了更為平順的動力輸出,中低速加速的感覺更舒適,關鍵的是加速時的聲音會讓人更喜歡。領航員的動力表現很強勁,尤其是急加速時確實感覺會更快一些,但線性表現略遜一籌,不過據說油耗要比蘭德酷路澤低一些。不管怎樣,我個人更傾向於大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只要不差錢,能買多大就買多大。


裡子和麵子 豐田蘭德酷路澤 vs 林肯領航員


說到底盤懸架,其實二者在城市道路當中的行駛差異不大,都擁有著非常好的乘坐舒適性,只是在非鋪裝路面時,二者的差異就顯現出來,但可以肯定的是,擁有了非承載式車身的它們的越野能力都是值得肯定的。蘭德酷路澤最為引以為傲的肯定是它的越野通過能力,其搭載的全時四驅本身就比領航員的適時四驅要更可靠一些。所謂全時四驅,就是車輛無論在何種狀態下,四個車輪都單獨擁有一定的驅動力,而適時四驅則是在需要的時候才會把動力傳遞給四個車輪,平時多數狀態下都為兩驅,領航員的兩驅為後驅。此外,蘭德酷路澤的中央差速器為託森差速器,是依靠扭矩感應來實時分配前後輪的扭矩比例,並且可以機械鎖止,並且具備低速扭矩放大擋。


裡子和麵子 豐田蘭德酷路澤 vs 林肯領航員


而領航員則是依靠多片式離合器實現前後軸的扭矩分配的,必要時也可以進行鎖止,但沒有低速扭矩放大功能。不過,二者的極端脫困能力其實相差不大,都能夠實現交叉軸脫困或者單輪多困。


裡子和麵子 豐田蘭德酷路澤 vs 林肯領航員


​不同的是,蘭德酷路澤的駕駛模式選擇會更豐富一些,除了高速四驅和低速四驅,還擁有針對不同路況的駕駛模式選擇,比如山地和泥土路面、泥濘和沙土路面、碎石路面、凹凸路面和岩石路面等。除此之外,蘭德酷路澤還有一種蠕行模式,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開啟這個功能,駕駛者只需要控制好方向盤,油門、剎車和四驅系統會自動協同工作,以很低的車速駛過障礙。相比之下,領航員則只有後驅、自動四驅和四驅鎖止三種模式可選。所以蘭德酷路澤會更好玩一些,更適合自己開,領航員則更適合坐在中排座椅上享受大家的注目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