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熱捧的“物流+”的3種玩法是什麼?

“物流+互聯網”、“物流+地產”、“物流+金融”、“物流+電商”……各種“物流+”的名詞讓人應接不暇。“物流+”為何這麼火?對增強企業發展後勁有怎樣的作用?

物流+電商實現無縫對接

眾所周知,物流在電商競爭中佔據著重要的角色,可以說物流是電商銷售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互聯網電子商務企業的崛起,讓電商物流從幕後走到臺前,也讓電商物流成為企業和資本紛紛注巨資建設的項目。許多企業通過“物流+電商”的新模式,實現了物流與電商的無縫對接。

物流業分為自營物流、第三方物流等幾種運營模式。自營物流是指電商企業自建的物流體系,企業的自營物流起源於電子商務剛剛興起的時期,那時候的電子商務企業規模並不大,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大多采用自營物流的模式。企業自營物流模式意味著電子商務企業自行組建物流配送系統,經營管理企業的整個物流運作過程,這類的物流以京東物流為代表;

還有一種就是傳統企業在轉型加入電子商務以後,自行組建或者收購的物流體系,同樣也是自己經營管理整個物流運作過程,這類物流以美的旗下安得物流、海爾旗下日日順物流、蘇寧物流為代表。電商企業選擇自營物流時,需要自建基礎設施,要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支撐整個運營團隊。

第三方物流是指獨立於“第一方”發貨人、“第二方”收貨人的專業物流公司,長期以合同或者契約的形式承接“第一方”發貨人的發貨需求,以服務或者其他附帶的功能獲取利潤。這類物流以順豐速運、申通快遞、圓通速遞、中通快遞、百世快遞、韻達快遞、德邦物流為代表。電商企業選擇第三方物流時,不需要自建基礎設施,物流運營由第三方物流自行負責,電商只需提供需求即可。

當然在現在的物流運營中,不僅有自營物流與第三方物流體系,伴隨著物流行業越來越專業化與國際化,第四方物流也隨之興起。不過,由於發展水平,現在第四方物流在國內還不是很廣泛。第四方物流公司主要是針對物流公司的要求為其提供物流系統的分析和診斷,或提供物流系統優化和設計方案等。

針對愈演愈烈的“物流+”趨勢,相關專家表示,物流業是支持其他產業發展的支持性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是企業多元化的必然之路,對於企業增強發展後勁以及抵禦風險都有重要作用。

物流+地產成未來藍海

物流地產是由美國的普洛斯公司率先提出並實踐的,開始於上世紀80年代,至今為止已有20多年的歷史。物流地產屬於工業地產,現代物流地產的範疇包括物流園區、物流倉庫、配送中心、分撥中心等物流業務的不動產載體。

物流地產發達的國家以歐洲和美國為主。數據顯示,中國現在的人均倉儲面積只有0.4平方米,不到美國的1/10,而中國的電商滲透率已經超過了美國,存在著巨大的增長空間。來自仲量聯行的報告指出,至2020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規模將達1萬億美元。市場日益向B2C模式(企業對消費者)發展,將產生對物流配送中心的巨大需求。

物流+金融帶動“物與錢”的流動

物流行業很多都依靠增值服務產生盈利,2018年最熱門的增值服務就是金融。物流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是催化“物流+金融”模式誕生的重要原因。分析師稱,這個市場絕不會寂寞,從經濟學的角度講,“物流+金融”會帶動“物與錢”的徹底流動,也是中國經濟鉅變的表現。

相關專家分析稱,物流金融基於中國物流增值鏈而生,雖然誕生較晚,但是其整體發展相當迅速。作為物流業和金融業融合發展的產物,物流金融在未來將進一步提高供應鏈運作效率,並實現整個“物流圈”融資經營的便捷性。

據介紹,“互聯網+金融”並不是新的課題,但是“物流+金融”真正能讓民間資本有序進入實體經濟,為企業提供聚合型的供應鏈打下堅實的基礎。一些物流大佬開始花樣翻新,在金融業務中尋覓機遇。

部分銀行也看到了物流這股“活水”,物流銀行正是物流+金融的產物。物流銀行以商業銀行與物流商兩個支點,為商貿公司架起了資金融通的大橋。業內人士認為,以前銀行關注的都是大宗客戶,偏重於較大的產業,對小微物流企業並沒有專門提供服務,而今後,物流金融將扭轉這一趨勢。

被熱捧的“物流+”的3種玩法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