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暴亂到底是政府的錯還是人民的錯?

繁若星辰V


首先,此次發生在巴黎的抗議似乎很難被稱為“大暴亂”,雖然過程中的確出現了打砸搶這類暴力行為,但是並未失去理性地一發不可收拾。

抗議發生在週末,而在週一至週五的工作日期間,凱旋門前、香街、老佛爺百貨,都恢復了正常的通行和運營。當然,櫥窗玻璃上的破洞,還是能看出抗議留下的影子。

其次,我認為很難簡單粗暴地說,是政府的錯還是人民的錯。如果一定要選一個,我想是政府政策的不合時宜,或者說,法國整體,走到了一個尷尬的局面。

此次抗議的導火索,是法國政府宣佈將於明年加徵燃油稅。當前法國的油價已經高於歐盟平均水平,再要加稅,開車一族肯定不幹了呀。於是就都穿著黃背心上街了。

至於為什麼是黃背心,因為法國規定每輛車上都要放一件這樣熒光黃的背心,以便汽車在路上發生問題後,下車處理問題的駕駛者會被顯眼地發現。所以,這件黃背心就代表了汽車,進而代表了此次抗議的主體——有車一族的中產。

再說到為什麼法國要加燃油稅,一方面,在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野心勃勃的馬克龍自然是想要在其後領域充當世界老大。因此,急切地想要實現國內的減排,那麼加稅自然是達成減排的一條捷徑。

另外一方面,由於法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近年來不斷低迷,因此馬克龍上臺後,希望通過給企業減稅以激發他們的活力。那麼問題來了,給企業減掉的稅要從哪裡補回來呢?自然是廣大日子還算過得去的中產。

本來,中產也沒太大的意見,畢竟從長遠來看法國的企業有活力了,經濟也就好了,自己被加稅的損失也是可以賺回來的。但是,這一年多過去了,馬克龍許下的宏大藍圖不僅沒有實現,反而物價上漲,錢更不值錢了,現在又要加稅,還是每天都要用的汽柴油,大家一下就不幹了。

其實關注法國局勢的人會發現,法國人有什麼不開心的事上街鬧一鬧本來也是正常,要麼發洩一下就完了,要麼等到有人出來回應他們的訴求。

但是這次不一樣的事,上街的抗議者沒有一個明確的組織者,因此法國政府有意想談但是也找不到跟誰去談。這就很尷尬了,只能宣佈暫停加稅。

但是,此時距離黃背心第一次上街已經過去三週了。民眾的訴求也已經從最最開始的燃油稅問題發展到了更廣泛的經濟社會問題,甚至上升到了社會公平、政策不透明之類的層面。這樣一來,法國政府更本無從著力,只能尷尬地膠著著。

再回到這個問題上,我覺得“錯”在法國的大國雄心和疲弱現實之間的落差。大國雄心不是隻有馬克龍一個人有,法蘭西民族都有,所以馬克龍在外交、歐洲問題上的政策還是有很多人歡迎的。但是仰望星空之後,回到現實生活,卻發現越來越糟了。正是這種落差,導致了當前愈演愈烈的亂局。

要知道,就是在黃背心第一次上街前的一個週末,接著一站結束一百年的契機,巴黎迎來了全球幾十位在職的國家領導人,這是何等氣勢!

這個亂局怎麼解?似乎難有一勞永逸的良策。但我相信,把抗議當家常便飯的法國人,這次只是多吃了兩頓,並不會毫無節制地放任下去。抗議會有冷卻的時候,會有尋求更為理性的改變方式。

只是在當下,曾被民意推上頂峰的小馬哥,暫時要好好享受一番民意的炙烤了。


尼基Li


不管怎麼說,政府讓步了,有人就在歡呼:民眾勝利了,馬克龍慫了。這裡面沒有勝負的問題,最根本的是把國家發生的事件以不流血的方式解決。政府是強勢一方,有武器有軍隊,強勢就不能作出讓步嗎?因為政府的職責是維護國家和民眾的利益,而不是維護統治集團的利益,從這個核心出發,政府的臉面並不是首位的,國家和民眾的利益應該是一致的,當國家和民眾的利益至高無上時,政府的權威暫時放一放,沒有什麼不可以的。至於所謂推翻政府,西方國家制度,變更一個政府,早以不用暴力手段,因為社會發生動亂,受損失的是方方面面。


三木寶寶1


法國發生民眾爆亂,表面看是由燃油漲價引發的,但有其更深層的原因,下面幾組現象及數據,經綜合分析後,不難找到其深層原因。

第一,法國還可以包括整個歐盟,已連續多年經濟增長在O~1徘徊,不少年份是負增長;但政府的財政支出是剛性的,不排除年年要增長,這樣勢必出現財政預算的赤字,歐盟規定各國赤字預算赤字不能超1%,那麼必須要確保政府的財稅收繳;近半年全球燃油價格上漲很猛,政府出臺油價上漲或提高燃油稅,應在預料之中。從這點看,馬克龍政府應該沒大錯。

第二,法國及歐洲是高福利國家,要確保百姓福利,法國由國家收取的各項稅收佔比國家GDP很高,已達到了5O%左右,就是說國家全年總收入有一半被國家收走,(美國,中國都在3O%左右),稅收如此高政府也不能高枕無憂,因為其中至少5O%左右必須用在民眾項福利上。

第三,法國及整個歐洲民眾比較悠閒,去法國走走,到處可見人們在享受曰光浴,在街邊酒吧閒坐,到處洋溢著一片舒適,寧靜,人們似乎可以直觀地感受到高福利國家的一種夢寐的享樂。但是,人們不得不有疑問?法國到底靠什麼支撐著人們普遍的享樂生活?是他們國家有取之不盡的地下資源?是他們有很高的經濟增長……?至少現在看來都不是。如果不去追問,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即法國人民己經過慣了也習慣了這種無比幸福的生活。

綜上三個現象,似乎不難得到一個印象,即造成今天法國騷亂一定有更深層的制度原因。是否可以說,當下歐洲乃至西方已延續了數百年的體制,制度同樣也面臨著一場改革?近十多年來,西方一些有識之士已經向這種制度發出呼籲,認為西方當下制度對整個國傢俱有不可持續性,更可能釀成一場國家災難!但這種聲音在西方國家很微弱,沒人去聽。眼下,非常典型的例子已放在那裡,一些南歐國家已經步入借債渡日的曰子。

觸及到制度性的根本問題,是不是西方高層都沒有人看到,並不是,可能也有人想動,想改革,但西方制度又決定了,誰都不敢動,不能動,你今天動明天就被潮水般的民眾趕下臺。那麼,只能小動,修修補補,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可以不誇張地說,像法國這樣的民眾以民生福利為訴求的各種集會聲援不可能停止,小吵小鬧可能月月有,大的騷亂乃至動亂每年來一二次也不奇怪。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重點是做好自已的事,朝著既定目標一步步前行。至於法國的示威,騷亂,我們只能旁觀,僅此而已。


沈啟群337


在民主國家有騷亂用不著大驚小怪,人民表達意願,政府作些妥協會平息,或政府不讓步壓制騷亂,最終事件也會平息,因為人民並不是追求推翻制度。這並不像專制國家,在專制國家有騷亂可能引發革命,推倒整個體制政權,對於政權、統治集團來說是要命的。


扎西284919421


法國當下的“局”,既不是政府的錯,也不是老百姓的錯,說到底,還是體制積澱下來的弊端作用下的結果。

單說這次的“油之殤”,眾所周知,“政府上調油價導致民眾不滿”是表,藉機發洩對諸多現實的不滿是裡。但根本還在於,法國不同利益集團或說階層已經形成了“搶蛋糕”的習慣~公務員、教師、勞工……幾乎數得出的每個行業,都以街頭運動的方式搶食那塊蛋糕。用中國人的話說,就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養成這個“好習慣”的根,有所謂國民性,更有其體制本性。

西方代議制民主,自然有它的優點,但缺隱几乎也是顯而易見的~選票政治,每張選票背後都是利益,每一疊選票的背後,又是一個集團或階層的利益,於是政治就與利益綁定在一起,形成“對價”關係。政客用支票換選票。當集團或階層的利益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反過來就以選票擠壓政客,“擠壓”的最有效手段,當然就是街頭運動。

習慣成自然。

每個集團或階層爭取自己的利益,看起來沒什麼問題,這是本能,似乎也是人性的弱點。但問題在於,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任何組織形式都有義務遏制人性的弱點。各自顧著自己的利益,無視社會整體/全局的利益,就會演變成了搶蛋糕的人一大坨,做蛋糕的人寥寥無幾;政客們為了選票開支票,利益集團或階層捏著選票待價而沽。每個人每個集團每個階層都被裹在這股洪流當中,已是身不由已。

但久了,蛋糕從石頭縫裡蹦出來?

坐吃總有山空的時候。

法國人是自由的,在這個自己的國度裡,每個人都竭盡所能搶蛋糕。但自由如果越過了邊界,侵蝕了整體的肌體和機能,到頭來大廈將傾,只怕是難得找出幾枚完卵了。

這也算是制度之殤吧。


灰太狼44967765


法國的黃馬甲運動~以及衍生的暴力事件,既不是政府的錯,也不是人民的錯,而是體制的錯,是決策上的錯。世間的任何錯誤,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古人講這叫因果報應,今人說這叫擔當問責。馬克龍知錯就改取消燃油稅,還算是敢做敢當。

第一,是法國人民自己選擇了馬克龍。

難道不是嗎?當本次總統大選正酣時,極右翼與極左翼勢力爭的臉紅脖子粗時,當法國人民已厭煩了這種惡性循環的政黨爭鬥時——斷然地拋棄了以勅龐為代表的極右翼勢力,決絕地與極左翼政治勢力說再見,毅然地選擇了中間派的愣頭青馬克龍。馬克龍沒有執政經驗,缺少以天下為己任之情懷,有的只是雄心勃勃與無所顧忌。既然是絕大多數人民投票把馬克龍抬上了總統寶座,如今出現了一點點波折,就鬧情緒摔碟子砸碗櫃,向來浪漫的法國人就開始翻白眼,醜相難看令巴黎蒙羞,往好裡說,這叫義無反顧,往不好裡說,這叫自作自受。



第二,馬克龍的三把火太猛太旺燒了自己

意氣風發的馬克龍,發誓要再造法蘭西共和國,重振老牌帝國主義的雄風。他有點另類,或叫初出牛犢不怕虎,雖然40歲也不青年。他上臺後風風火火開啟了改革的閘門,一夜之間,當許多法國還在睡夢之中,在睡眼惺忪中,改革措施飛滿法國5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許多法國人至今還覺得是在做夢呢!疏遠美國緊貼歐盟,要組建歐洲軍團……給企業主和富人減稅也就罷了,加收燃油稅使得底層民眾的生存成本兜然加大,而收入多年未增。這種巨大落差能忍得了嗎?馬克龍的燃油稅改革本意沒錯——治理巴黎汙染實施藍天工程,可為何如此反彈走向反面了呢?他忽視了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廣大底層民眾的改革承受力。或叫缺乏最廣大民眾的情懷。關愛了富人卻刻薄了窮人,優惠了少數卻冷淡了大多,這難道不是製造矛盾引火燒身嗎?改革光靠正確與勇氣是遠遠不夠的,關鍵在民眾的消化程度。所以,年青並不見得全都是優勢!



第三,左右翼政治勢力暗中搗鬼使壞。

法國人有街頭政治的“優良傳統”,幾百年的資本主義道路就是這樣。這次的黃馬甲運動,本來是低收入群體單純地民生訴求,可最後為何演變成50年來最嚴重的街頭暴力事件?別有用心的人在後面煽風點火或擴大事態也。任何一場大的民眾群體事件,最後往往會被某種政治勢力所利用,性質就發生了逆轉。這根本不是馬克龍政府估計不足的問題,而是傳統的政黨惡鬥裹挾民意的拙劣表現罷了!所以,錯不在政府也不在馬克龍,而在萬惡的資本主義制度本身!


書中有毒


這屆人民不行



第一週目我妻由乃


即不是政府的錯,也不是人民的錯。

法國總人口多少人?幾千萬有吧,黃馬甲有多少人?10多萬罷了。

這10多萬就能代表幾千萬人的民意?

法國幾千萬人同意了嗎?

而且這10多萬必然有一大部分是湊熱鬧的。

真正反對的也就是幾萬人。

這幾萬人在沒有得到幾千萬法國人民的同意下,私自代表了全法國人民。

這叫什麼,叫強姦民意!

這夥強姦民意,違抗法律,搞打砸搶運動的暴力團體。

有什麼資格代表人民?

一群暴徒!

人人得而誅之!


暴民之上有暴政


政府出臺政策時錯誤估計了民眾的承受能力,而民意正常訴求又得不到採納,“官逼民反”必然導致街頭暴亂。


心儀遠方


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人民為了自己爭取一點利益,太正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