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光緒皇帝一直討好慈禧忍讓慈禧,等到慈禧死後再變革的話能成功嗎?為什麼?

烏拉189025667


誠邀。如題,清末戊戌變法的短暫維新令人遺憾,那麼沒有慈禧,百日維新能延長到千日甚至萬日嗎?小編覺得不會!

戊戌變法為什麼發生?

直接原因是甲午戰敗。那甲午海戰為何失敗?有識之士都知道,就是舊的制度不行了, 所以要改變,要變傳統的法!

一次大的社會利益蛋糕再分配

原有的制度不行了,要改,改什麼呢?康有為要改變君主專制制度, 他要改成君主立憲制。這可不是簡單的動動嘴皮子,如果要立憲,滿清皇族享受了幾百年的特權和既得利益一朝灰飛煙滅。不僅如此康有為對於當時的中國社會力量認知出現了嚴重偏差,當時的中國,勢力最大不是滿清皇族,因為皇族就那些人,勢力最大是舊士族和舊士子,是全國各地的地主,秀才,也是儒家,具體的如左宗棠,曾國潘,李鴻章,曾之洞,他們是地方實力派,也是儒家學說的捍衛者,皇族只是因為儒家的支持才能是皇族,說白了,慈禧就是儒家為代表的舊勢力的代言人!

康有為過於激進

康有為為變法運動創造理論, 先後寫了《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兩部著作, 這兩部書都是在尊孔名義下寫成的,然而康有為根本不是儒學弟子, 他只是想利用儒學, 來變法, 所以他就有了《孔子改制考》一書, 居然把士子心中的孔老夫子拉出來給他改改思想。這樣的做法讓士子們覺得康有為簡直是想霍亂中國,以夷變夏,更不會與其合作了。

綜上,就算是沒有慈禧最後的阻擾,得不到全國士子的支持,光緒的變法也不會成功。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題主有兩個誤區:

第一、慈禧並不反對變革。

實際上在甲午戰爭之前,大清那一點點可憐的改良,例如留美幼童,建海軍,建工廠,都是得到了慈禧太后支持的,因為慈禧是個實用主義者,她覺得洋槍洋炮對維護滿清統治有用就支持。

現在經常拿慈禧坐火車這個段子來笑話慈禧保守,實際上當時中國最長一條鐵路就在慈禧眼皮子底下修的,她要是不同意怎麼修得起來

相反,光緒被清流師傅教成了一個落後於時代的書呆子,對洋務不感冒,例如他對李鴻章創建的天津武備學堂完全按照德國軍事教育就不滿,專門下旨說西法未必可靠,還是要學生多學儒家忠義之學。

甲午戰爭之後,可以說變法是大部分士大夫的共識,光緒在搞戊戌變法之前,專門向慈禧尋求支持,慈禧說凡是圖富強、揚國威的事情,都可以變一變、實行一下。只是,如果把我大清人的衣服都改成日本人的樣子,初一、十五也不拜祖宗了,那是得罪祖宗,斷不可行。也就是說變法可,變衣冠不可,與光緒並沒有本質衝突,光緒也沒想過要剪辮子、穿西裝。

第二、光緒變法是一場設計者狂妄、主導者急躁的鬧劇


光緒皇帝和崇禎有許多相似之處

光緒為人魯莽衝動,並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人物,戊戌變法的103天裡,光緒發佈了240多道聖旨,範圍涉及經濟、文化、軍事的方方面面。那下面當官的肯定說皇帝是怎麼了,一天一個樣,是不是有病。所以大多數地方都是不理會這些詔書的。

這就是因為光緒竟然真的相信康有為說的,假如變法的話最多三年就可以超過日本了。這個和日本說三個月滅亡中國一樣可笑。也不想想,日本變法也是變了三十年才成為現在這樣。

他依賴的變法顧問康有為實際上是一個“妄人”,好說大話,實際上對西方政治並不是很瞭解,只是妄想借變法一步登天,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戊戌履霜錄》的作者胡思敬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窺其陰謀,意在奪中央政府之權,一切權力歸制度局;奪中央六部之權,一切權力歸十二分局;奪地方督撫將軍之權,一切權力歸各地方民政局。這樣一來,則天子孤立於上,舉國上下都是康黨的私人啦!”


當時許多支持變法的大臣都反對康有為的胡作非為,但是光緒不聽良言,甚至為此貶斥了自己的師傅翁同龢。

與人們想象的不同,光緒親政後,除軍國大事慈禧會過問之外,其他事務光緒可一人做主。慈禧在開始時,也並未干涉光緒變法,只是光緒突然下旨撤換禮部六堂官,慈禧才開始插手變法,要求光緒勿操之過急。而真正導致慈禧決心幹涉變法事務的,是9月18日,御史楊崇伊奏摺中指稱變法黨人欲請伊藤博文來華,“將專政柄”,將祖宗天下交給日本人手中。這是慈禧無法容忍的。



關於此事,楊崇伊並非造謠。康有為在他的《自編年譜》裡曾說,自己當時與日本駐華公使矢野文雄一起籌備中日兩國合邦的大會,並在大會的方案、議程等各類文稿做了極其詳備的論述。“擬聯合中國、日本、美國及英國為合邦,共選通達時務、曉暢各國掌故者百人,專理四國兵政稅則及一切外交等事,別練兵若干營,以資禦侮。”六君子之一的楊深秀上書光緒:“我皇上早定大計,固結英、美、日本三國,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誠天下蒼生之福矣”,勸光緒帝不要嫌棄合邦的名聲不好聽,這是在為天下蒼生謀福利啊!刑部主事洪汝衝認為,中日文化同屬中華文化,兩國“即合為一國,亦不為怪”。

當然這麼可笑的東西,日英美國家的代表基本上當成一個不可執行的笑話。光緒帝自己也沒將這個建議當回事,但慈禧不知道啊,所以立即要求光緒中止變法,把維新黨人貶斥。

康有為等維新黨人,為了挽回被趕出政壇的命運,企圖拉攏袁世凱兵變,讓一場失敗的變法陡而成為一場未遂的宮廷政變。這才導致慈禧迫不及待地將光緒皇帝幽禁在瀛臺,抓捕維新黨人。

康有為偽造的與光緒帝合影

康有為出逃後,在外國媒體前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失敗的英雄,但提供包括光緒皇帝的衣帶詔、譚嗣同絕命詞和遺書,乃至咸豐皇帝遺詔以及其他證據,大都系自己偽造。他對慈禧十大罪狀的指控也有泰半是空穴來風。但他藉此將慈禧描述為一個貪婪專橫的女暴君的形象卻十分成功,以至於直到今天,都成為人們心目中慈禧太后的標準像。


海軍史研究會員


提起光緒皇帝,人們立刻就會感覺很弱的存在。其實光緒四歲登基,在位三十四年,時間不短了,但是卻一點作為也沒有。

清朝初期的皇子、親王一般都有帶兵或者是各部任職的經歷,都得到過歷練,是具備一定能力的。光緒就悲劇了,四歲就登基,學習教育都是在宮廷裡完成的,除了皇帝,什麼也沒幹過,能力上比較差。

權利是隻要拿起來,就放不下的東西。慈禧太后雖然在治國方面不行,但是玩權術,那絕對是高手。慈禧的權利慾望特別強,光緒不堪重任,所以在慈禧生前是不會把權利交給光緒的。

光緒和慈禧的關係很近,慈禧是光緒的姨,還是名義上的母子。其實大多數的時間裡,兩人的關係都是非常好的,不像外界想的那樣不和。

是戊戌變法讓兩人的關係產生了裂痕,當時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飛速發展,英法德美等國家已經步入第二次工業革命。清朝和列強的差距越來越大,改革勢在必行。

俄國和日本在進行資本主義改革後,國勢漸強,對中國虎視眈眈。而德國強佔膠州灣,大清的危機越來越嚴重。

變法沒問題,慈禧也是有想法的人。問題是光緒沒有用對人,沒有適合的路線。沒有慈禧的同意,沒有朝中重臣的配合,憑那些維新派根本完成不了變法。維新派甚至荒唐的想任用日本人伊藤博文來執掌改革,想殺掉慈禧,更惡劣的是竟然要出賣國土,賣掉新疆,換去所需要的資金。

這樣的維新,守舊派是不可能接受的,就是中立的人恐怕也接受不了,維新改革被這些人玩壞了。慈禧怎麼也不能等著被殺吧,不能讓伊藤博文還當總理吧,不能把新疆給賣了吧。

光緒皇帝被豬隊友坑了,把日後的路堵死了。如果光緒不搞這個無用的變法,慈禧再留戀權利,死了以後,也會把權利交給光緒。

光緒被幽禁以後,慈禧對他也是不錯的。但是光緒還是流露出盼望慈禧快點死的願望,慈禧當然是很生氣。

儘管光緒的死因還有爭議,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不管光緒怎樣做,慈禧都是不會把權利還給光緒的。


龍濤的海闊天空


光緒的改革註定不會成功的,因為變革的最大阻力並不是慈禧,相反慈禧剛開始也是完全放勸給他了。

光緒這個人的頭腦很簡單,他的變法把能得罪的人全得罪了,從內閣高官到基層小吏,從貴族到平民,從軍士到學子,從滿人到漢人,所有都讓他得罪了,除了維新派那幾個人根本就找不到支持他變法的人。就算沒有慈禧,也還有數不清的阻力,在當時的環境下根本就沒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讓我們先看看光緒的主要改革內容都有哪些:

1.首先是取消了滿族旗人的特權。這條先把旗人貴族給得罪了,而旗人貴族們掌握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單單這一個群體的反對都夠光緒頭疼不已了。


2.還有裁撤一大批機構,清除了大量的冗員。冗員是什麼?就是靠關係背景,掛職到閒職衙門拿錢吃閒飯的,還有大量吃空餉的。這些人基本都是有背景的權貴。把他們裁撤了相當於斷人財路,這條又得罪了一批權貴。


3.廢除八股,興辦西學。這條很好理解,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當然是好的。但是當時的學子們可不這麼想。讀書人們從小學的就是八股,他們就指望著靠寫八股文參加科舉,好當官出人頭地呢?你突然把八股廢了,讓天下無數讀書人怎麼辦?他們都那麼大年紀了難道還得從頭開始學西學,然後再學十幾年才能去參加考試?這一條又把天下讀書人給得罪完了。


4.取消綠營。綠營是什麼?就是除了八旗以外,一隻專門由漢人組成的軍隊,裡面全都是漢人,其中的人員父死子繼,就是個鐵飯碗。光緒直接給取消了,無數漢人軍士直接下崗了,把無數漢人也給得罪了。


5.遷都上海。上海什麼地方啊?緊挨著海邊啊。他這是怕洋人的炮彈打不進都城啊。這一條滿朝文武沒有一個官員會答應的,因為他們家產全在北京,沒人願意搬。


6.設立新衙門,由維新派掌管,架空傳統的各個衙門,有事直接由維新派的新衙門跟他商量處理。這就是讓老臣們坐冷板凳一遍喝茶去吧。


7.剪辮子。雖然清朝剛開始讓留辮子的時候,遭到了漢人們的強烈抵制,但是經過那麼多年的習慣,百姓們也都接受了這條辮子了。維新派直接把辮子稱為豬尾巴,讓百姓都剪掉。這個稱呼放到光緒前面的任何一個清朝皇帝都夠凌遲了。而且百姓們也大部分不願意剪辮子。

還有其他很多條就不說了,這些新政有些其實也都有道理,但是也都太超前了,根本就是脫離群眾了,任何一條單獨推出都富有爭議了,維新派一下推出那麼多條,不被抵制才怪呢。當時的清朝就是個病入膏肓的人,一下子用那麼猛的藥根本承受不住。

最關鍵的是他們沒有強硬的實權,惹出來麻煩卻又沒本事平息,屬於光管挖坑不管埋的。維新派的胃口太大了,直接把自己給噎死了。


漂浮菌


我們的歷史課本有時候因為篇幅問題,使得許多結論都十分的直接暴力。其實慈禧和光緒的感情一直很好直到那位豬隊友康有為的圍院殺後的計劃發生之後。

史料記載慈禧曾經因為自己的妹妹過世之後陪葬品太少將光緒帝父親家中財物收索之後給予妹妹陪葬。可見其對自己的妹妹是何等的維護,而光緒帝立為皇帝之後。慈禧始終將其視為己出,甚至因為光緒怕打雷,慈禧整夜抱著他在自己懷裡入睡的。而光緒從小親生母親過世,只剩下自己的姨娘慈禧的關懷。兩人一個沒了媽一個沒了孩子相互取暖怎麼感情會不好?

而實際上慈禧太后對於改革並沒有反對,甚至在戊戌之變後的改革就比光緒帝要有力的很多。

那麼既然兩人關係又好,慈禧又讓不反對改革,為何最終兩人會走向決裂呢? 這就是拜康有為所賜了,廣東小人之稱的傢伙來到北京城之後不久。大造輿論抬高自己而在慈禧李鴻章等人眼裡就是跳樑小醜。甚至連伊藤博文都看出此人的不堪大用。PS歷史記載了這是伊藤博文和李鴻章交談所流傳出來的。而在慈禧的壓力之下,光緒保護他決定將其遠調他處。可是這貨硬是有狂想症,直接說是光緒暗示他要圍園錮後。

於是他就秘密規劃了殺後錮後的計劃,甚至聯絡了袁世凱。而計劃還未實施這貨又溜之大吉了,甚至於自己的弟弟康廣仁都沒有通知。原本沒有實施也沒事,當對方官員按慈禧太后指示去抓康有為。康有為跑了可他弟弟在啊,抓過去一問。康廣仁這個二貨比他哥還豬隊友,直接將圍園錮後的計劃說了出來。於是事情一發不可收拾了,而光緒帝也是褲襠裡的黃泥不是屎也是屎了。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有名的公車上書,以康有為主導的這項運動其實就是個騙局!康有為收集了聯名上書之後竟然不敢向當權者去投放!而我們的歷史教科書卻在上面大寫特寫讓人不能理解!而所謂的戊戌之變的黑鍋還扣到了袁世凱頭上也是最讓人看不懂的地方。明明袁世凱沒有去告發反而將屎盆子扣到他頭上。我也是看不懂,PS歷史材料至今都沒有證明袁世凱有告發的行動,反而康廣仁的供詞卻是正材實料!我們的歷史課本呵呵了

慈禧得知之後,心情會如何的憤怒?一個青年喪夫中年喪子的老太太辛辛苦苦將自己的侄子養大。結果自己的侄子要囚禁她甚至殺她,要是你會如何反應?這也是為何後來慈禧所有的所做所為都像一個瘋婆子的原因,甚至到後來完成了向所有外交國宣戰的“壯舉”。只因為她被傷透了心而已……


笑看風雲史


估計也很難吧。其實慈禧是的巨大的擋箭牌,緩和了光緒和維新派和革命黨的矛盾。如果慈禧死了,那光緒自然成了革命的最大敵人,同樣也會被打倒。其實看看光緒的弟弟,末代皇帝的老爸,攝政王載灃,就知道了,他不就是一個威望稍微低一點的光緒嗎?清末最大的勢力,一個是袁世凱的北洋軍,一個是在南方造反的革命黨,這兩派都是有軍隊的。而那時什麼維新派還是皇室派,都靠邊站了。而這兩派的頭頭袁世凱孫中山,有誰會怕光緒呢?他們只怕慈禧好不好。所以慈禧才是清朝的救命稻草,慈禧死了清朝完蛋就是時間問題。


頭條大鏢客


我覺得還是不成功,事實上封建體制的朝代在朝廷危在旦夕的時候通過改革能實現中興的,幾乎沒有。就拿近的來說蘇聯到了後期大膽改革,可是改革走的越快,自己的壽命也就越短。

光緒假如就算活過了慈禧他依舊是很難推動改革,為什麼?因為反對改革的不只是慈禧,反對改革的從小到旗人百姓大到滿族親王,以及王公大臣,甚至各種官紳。他們才是反對改革的主力軍,他們為什麼反對改革?因為在大清他們才是王爺或者達官顯貴,假如大清不在了或者大清廢除弊政公平公正了,國家沒有特權了,那這些既得利益者肯定不答應。所以光緒你怎麼推動改革,這些既得利益者是國家和政府的直接領導和管理者,你光緒就算推行改革下面也不一定會執行,除非刀架在脖子上,可是話又說回來了,假如光緒有足夠的能力去叫板既得利益者,那既得利益者肯定會去造反,他們得不到利益了,這個政權沒有給他們帶來任何好處他們肯定會想想設法顛覆這個政權。所以所謂的改革並不是我想想的那麼簡單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海軍史研究會員

前天 13:24 · 軍事問答達人

題主有兩個誤區:

第一、慈禧並不反對變革。

實際上在甲午戰爭之前,大清那一點點可憐的改良,例如留美幼童,建海軍,建工廠,都是得到了慈禧太后支持的,因為慈禧是個實用主義者,她覺得洋槍洋炮對維護滿清統治有用就支持。

現在經常拿慈禧坐火車這個段子來笑話慈禧保守,實際上當時中國最長一條鐵路就在慈禧眼皮子底下修的,她要是不同意怎麼修得起來

相反,光緒被清流師傅教成了一個落後於時代的書呆子,對洋務不感冒,例如他對李鴻章創建的天津武備學堂完全按照德國軍事教育就不滿,專門下旨說西法未必可靠,還是要學生多學儒家忠義之學。

甲午戰爭之後,可以說變法是大部分士大夫的共識,光緒在搞戊戌變法之前,專門向慈禧尋求支持,慈禧說凡是圖富強、揚國威的事情,都可以變一變、實行一下。只是,如果把我大清人的衣服都改成日本人的樣子,初一、十五也不拜祖宗了,那是得罪祖宗,斷不可行。也就是說變法可,變衣冠不可,與光緒並沒有本質衝突,光緒也沒想過要剪辮子、穿西裝。

第二、光緒變法是一場設計者狂妄、主導者急躁的鬧劇

光緒皇帝和崇禎有許多相似之處

光緒為人魯莽衝動,並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人物,戊戌變法的103天裡,光緒發佈了240多道聖旨,範圍涉及經濟、文化、軍事的方方面面。那下面當官的肯定說皇帝是怎麼了,一天一個樣,是不是有病。所以大多數地方都是不理會這些詔書的。

這就是因為光緒竟然真的相信康有為說的,假如變法的話最多三年就可以超過日本了。這個和日本說三個月滅亡中國一樣可笑。也不想想,日本變法也是變了三十年才成為現在這樣。

他依賴的變法顧問康有為實際上是一個“妄人”,好說大話,實際上對西方政治並不是很瞭解,只是妄想借變法一步登天,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戊戌履霜錄》的作者胡思敬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窺其陰謀,意在奪中央政府之權,一切權力歸制度局;奪中央六部之權,一切權力歸十二分局;奪地方督撫將軍之權,一切權力歸各地方民政局。這樣一來,則天子孤立於上,舉國上下都是康黨的私人啦!”

當時許多支持變法的大臣都反對康有為的胡作非為,但是光緒不聽良言,甚至為此貶斥了自己的師傅翁同龢。

與人們想象的不同,光緒親政後,除軍國大事慈禧會過問之外,其他事務光緒可一人做主。慈禧在開始時,也並未干涉光緒變法,只是光緒突然下旨撤換禮部六堂官,慈禧才開始插手變法,要求光緒勿操之過急。而真正導致慈禧決心幹涉變法事務的,是9月18日,御史楊崇伊奏摺中指稱變法黨人欲請伊藤博文來華,“將專政柄”,將祖宗天下交給日本人手中。這是慈禧無法容忍的。

關於此事,楊崇伊並非造謠。康有為在他的《自編年譜》裡曾說,自己當時與日本駐華公使矢野文雄一起籌備中日兩國合邦的大會,並在大會的方案、議程等各類文稿做了極其詳備的論述。“擬聯合中國、日本、美國及英國為合邦,共選通達時務、曉暢各國掌故者百人,專理四國兵政稅則及一切外交等事,別練兵若干營,以資禦侮。”六君子之一的楊深秀上書光緒:“我皇上早定大計,固結英、美、日本三國,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誠天下蒼生之福矣”,勸光緒帝不要嫌棄合邦的名聲不好聽,這是在為天下蒼生謀福利啊!刑部主事洪汝衝認為,中日文化同屬中華文化,兩國“即合為一國,亦不為怪”。

當然這麼可笑的東西,日英美國家的代表基本上當成一個不可執行的笑話。光緒帝自己也沒將這個建議當回事,但慈禧不知道啊,所以立即要求光緒中止變法,把維新黨人貶斥。

康有為等維新黨人,為了挽回被趕出政壇的命運,企圖拉攏袁世凱兵變,讓一場失敗的變法陡而成為一場未遂的宮廷政變。這才導致慈禧迫不及待地將光緒皇帝幽禁在瀛臺,抓捕維新黨人。

康有為偽造的與光緒帝合影

康有為出逃後,在外國媒體前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失敗的英雄,但提供包括光緒皇帝的衣帶詔、譚嗣同絕命詞和遺書,乃至咸豐皇帝遺詔以及其他證據,大都系自己偽造。他對慈禧十大罪狀的指控也有泰半是空穴來風。但他藉此將慈禧描述為一個貪婪專橫的女暴君的形象卻十分成功,以至於直到今天,都成為人們心目中慈禧太后的標準像。

海軍史研究會員

軍事問答達人

1596粉絲 · 4715贊


用戶146538702黃長平A


我是歷史吐槽,歡迎大家點贊關注!評論區永遠屬於你!

借用趙本山小品的一句話:每個成功的男人身後總會站著一個女人!而每一個成功女人的背後站著一群男人!

慈禧太后代表的是一群人的利益,他們是以慈禧太后為代表而牢牢控制國家軍政財務大權的清朝貴族。慈禧太后控制清朝多年,所培植的利益群體滲入到清朝政府機構的各個方面。而光緒皇帝所代表的是組建新政府的一類人的利益。2個群體之間有不可協調的衝突。

所以慈禧太后並不是真正的關鍵因素。毛主席曾經總結:槍桿子裡面出政權。任何變法或者利益衝突,必須以軍事力量為後盾才能保證順利進行。

著名的秦朝商鞅變法時。商鞅得到了秦孝公的鼎力支持,無論是從政治財務軍事各個方面都是一樣。所以變法措施觸動到舊貴族利益之後呢,受到了舊勢力群體的強烈反對,朝堂上多次出現相互對抗的情形。秦孝公背後的支持才是商鞅的變法夠順利的進行的關鍵。之後秦國才走上了富強的道路。

戊戌變法期間,清朝政府的軍政大權牢牢把握在慈禧的手中。而光緒皇帝這邊,以康有為和梁啟超為代表的變法群體並沒有真正的武裝力量作為保證。當觸及到舊貴族利益的時候。便像秋風掃落葉一般,迅速的被消滅殆盡,只留下戊戌六君子的傳說。

光緒皇帝表面順從慈禧,那慈禧死後。會不會把軍政大權教輔導光緒皇帝手中。這還不是一個確定的結論。所以戊戌變法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能否得到軍政大權的支持,而不在於是否託福是否在慈禧太后身上!


歷史吐槽


不能。光緒親政後,慈禧給了他很大的權力,但他件件事沒辦好,他的智商與情商極差,沒有自己的主張,而聽來的主張全是廢計。他的寵妃珍妃在宮中男裝到處亂竄,匯同哥哥等收錢賣官,民聲極差,自己位置都未坐穩的光緒不以為是,證明他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