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皇帝為什麼不把墓修在崑崙山上?

懶起的蝸牛


把墓葬修在崑崙山上涉及到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應該是技術。比如說

屍體保鮮、高原打洞、跨時空守墓等等。

以上三個問題對於家天下的皇帝們來說,應該可以做到,可是我們翻看一下中國歷史,崑崙山所在的區域,一直到元明清才完全處於中原王朝的實際控制之下。在人家的地盤上修墓,這心是有多野?

如果這些問題都能夠解決,傳說中的崑崙仙山也完全在版圖之內,那麼中原皇帝們敢在崑崙山上修墓嗎?

在祗樹看來,就算他們吃了熊心豹子膽,他們也不敢。

為什麼呢?雖然崑崙山風水極佳,但是沒有一個皇帝能駕馭的了;最重要的是,這裡極有可能是天帝的葬身之處,他們不怕物極必反?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孔家後人敢在孔子墓上打個洞,然後把自己的骨灰丟進去嗎?

自黃帝(也就是天帝)之後,一直到漢朝,所有的天子都想辦法把自己往天帝身上靠攏,以證明自己繼位的合理合法。就連三皇五帝,也只敢在崑崙山旁邊造個祭祀臺,更不用說在山上挖墳了。

帝堯臺、帝嚳臺、帝丹朱臺、帝舜臺,各二臺,臺四方,在崑崙東北。

所以啊,這幫封建帝王,只要承認它們是炎黃正統,它們就不敢染指崑崙山。當然了,把崑崙山的仙境畫到墓裡倒是經常。


有人會問了,為什麼把皇帝們埋到崑崙山需要屍體保鮮啊?你想啊,崑崙山那麼遠,運到半路生蛆了,皇帝們還怎麼享受地下世界的榮華?


祗樹


先從風水上講,把皇陵修到崑崙山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在皇帝家門口也不可能。

按照傳統的風水理論:天下的山脈相連猶如一棵大樹,而崑崙山是天下祖山,猶如樹根,這風水術語上的“老龍”。活著的人給自己找一塊好地修墓,是為了福澤後人,這猶如期待開花結果。所以要想開花結果,就必然是在新發的嫩枝之上,而在樹根、樹幹之上是不會開花結果的。故,修建陵墓也是要在龍脈的“樹尖樹梢上”才會有結果。

崑崙山的衝要條件就是要有蟠桃會。

其次,破土修墓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點穴”。換到帝王家就叫做鑿開皇陵中的“金井”。這在考古上叫做“腰坑”。凡是金井所在,必是來龍去脈結穴之處,而“老龍”不結穴。

東周時貴族大木中的腰坑,也就是風水上所謂的“穴”。


清崇陵金井內出土的幾塊懷錶,為清景帝生前御用之物。

而且作為皇陵,所結的穴就要有王氣,也就是地勢(龍脈從高峰向平洋跌落時,其餘枝必迴環纏護如城廓,圈住真龍,不使生旺之氣外洩。這種地勢叫做“羅城”)符合天象,如此放得正龍王氣,之後方可建造陵寢。也就是說人間的帝都皇居必須是天上帝星的投影。故作為帝王陰宅的皇陵也自然不能離開王畿。所以救貧先生楊筠松老神仙有云:

“要識垣中有帝星,皇都坐定甚分明。”

正是說的此意。



《山海經》記載居於崑崙的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狌,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穆天子傳》雖說號稱東周人所著,但因為是“汲冢古書”的一部分,當系晉人偽造。故,崑崙山的記載還是應當以《淮南子》、《山海經》為最古老。


再一個問題就是崑崙山到底在那? 因為崑崙山“自古以來”就是一座想象中的聖地,所以本質是和蓬萊仙島、伊甸園一樣,只是存在於人們的理想與智慧之中,所以上古之人並不十分熱切的要坐實崑崙山的地標。故以漢朝為界,漢以前的典籍中所記載的聖山崑崙丘和漢博望侯張騫“穿鑿西域”之後,由漢武帝認證的崑崙山(于闐南山,因為產玉,被認為符合崑崙山的特點)根本就是兩回事。而之後人們又一青海黃河源為崑崙山。


鑿空西域!

因為崑崙山有著很強烈的宗教政治意義,所以歷代帝王都喜歡以“確定”崑崙山的所在地來彰顯自己的偉大。比如西晉永和元年(345AD)酒泉太守馬岌上言涼州牧張軌,稱酒泉南山也就是祁連山就是傳說中的崑崙山,並說此山尚有當初穆天子拜會西王母的有石室玉堂。但祁連山即非黃河源頭,也沒有以透閃石為主要成分的軟玉礦藏。不僅從地理學上很難跟崑崙拉上關係,也沒有任何文獻提到崑崙山挨著酒泉郡。馬岌之說純屬是為了證明涼州漢人政權在五胡紛爭之中的合法性。

在此後一千多年人們提到崑崙山基本上就是指的新疆崑崙(產玉石)或青海崑崙(黃河源頭)。 但到了清朝,為了的窮兵黷武國策找藉口,清朝諸帝便顧頭不顧尾的四處指認崑崙山。比如康熙帝因為要和準噶爾汗國爭奪西藏,於是就今天指認巴彥喀拉山是崑崙山,明天又突然“信了”岡底斯山是崑崙山。並且還煞有介事的派理藩院主事勝住去岡底斯畫地圖。至乾隆朝,因為和西北迴部打仗,乾隆君臣又乾坤大挪移的把崑崙山搬到了帕米爾高原(蔥嶺),一點不給汗瑪法留面子。幾十年後魏源寫《海國圖志》時,於卷七十四《釋崑崙》中又一本正經的解釋了為啥“帕米爾高原,也就是蔥嶺=崑崙山=須彌山”。 而光緒朝,陶保廉乾脆在《辛卯侍行記》總結道:

“今新疆之南,青海西南,西藏之西,印度之北,東抵星宿海,西至阿富汗,迤邐諸大山,皆崑崙也”!


陳大舍


崑崙山是中國龍脈之祖,從崑崙山發出八天干龍,三條入中國,其它幾條的進入中亞,和南亞各國。入中國的有北方幹龍,經祁連山,內蒙高原,燕山山脈,入東北朝韓,以及俄羅斯,經白令海峽入美洲。

中部幹龍,經秦嶺,黃土高原,太行山,至東到泰山,嶗山入海過洋出日本。

南部幹龍,經橫斷山脈去東南亞,橫斷山脈向東進雲貴高原,嶺南十萬大山,過武夷入海出臺灣阿里山。

崑崙山是萬山之祖,龍脈發端。山峰險惡,帶煞帶劫,其氣大凶。龍氣沒有經過剝換,消化,其氣兇險,惡劣,如未經雕琢的原石,稜角分明。因此墓葬萬萬不可用,用之絕人丁。百姓都不能用,別說帝王家。龍氣只有經過剝換,化盡凶氣,戾氣。使氣場平和,穩重。方可使用。


小鄭說風水


感謝題主:這是個非常有意思的提問,但是題主可能不知道。中國古代皇帝,特別是漢族的皇帝絕大多數就是把墳墓修在崑崙山上的,不過不是在崑崙山主峰而已。在中國古代,一起被稱為崑崙山的不光現在的崑崙主峰,還有秦嶺。所以,從風水學角度上講就應該把秦嶺和崑崙山脈放在一起討論。

這樣算起來,從三皇五帝開始,特別是黃河流域的很多封建帝王或有意或無意。安葬在崑崙山上的墳墓不知道多少。從先秦時期開始的喪葬文化有幾個不是在黃河流域或者在崑崙山北麓。古代視死如生的喪葬觀念,就算帝王去世了,也不可能讓他遠離權利、財富的核心地理區域。



但是同樣有很多的帝王遠離崑崙山脈,並非是因為路途遙遠、陵墓建造難度大這些原因。這是小看了古代帝王對自己陵墓的重視程度。而是在封建社會的很多風水學觀點當中,不一定要將遺體葬在萬山之祖的崑崙,但一定要葬在龍興之地。所謂的龍興之地,就是古代帝王先祖所葬之地。這種觀點,甚至被民間的一些名門大戶模仿。


我們翻看很多古籍和古代電視劇的時候就發現了,古人將死後不能葬在祖墳附近而感到遺憾。帝王也好、旺族也好,在他們看來自己的成就如此之大主要就是因為祖先葬了一個好地方。帝王家稱之為“龍興之地”,大戶之家也被稱為“風水寶地”。

帝王不把陵墓葬在崑崙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廣義上的崑崙山面積和區域太大。甚至於在北方只要是山,都可以稱之為崑崙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東到山海關。這個北方甚至部分南方都處於崑崙山的勢力範圍,古代帝王還能挑在哪下葬?


明清書畫鑑賞


崑崙山,又稱崑崙虛,被譽為中國第一神山、萬祖之山。

關於它的神話傳說很多,婦孺皆知的《嫦娥奔月》、《西遊記》、《白蛇傳》等都與崑崙山有關,是產生中華民族神話傳說的搖籃。

相傳崑崙山的仙主是西王母。根據《封神演義》記載,三清之一,闡教教主元始天尊的道場玉虛宮也坐落於崑崙山。

另外,它也是人文始祖伏羲的王都。

但是現實中,崑崙山到底在哪,沒人能說得清楚。

根據顧頡剛的研究,人們對於崑崙山的認識有兩個方面:

一是,先秦典籍記載神話中的崑崙丘。

《山海經》中關於崑崙山的記載:

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大荒西經)

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崑崙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而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巖,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巖。(海內西經)

後人認為,記載於《山海經》、《淮南子》等先秦文獻中的神話傳說中的天柱崑崙山即陽城析城山。

二是,漢後地理上認證的崑崙山。

《史記·大宛傳》中記載:“漢使窮河源,河源出於寘,其山多玉石,採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崑崙雲”。

張騫認為:于闐(新疆和田)流出的河流就是黃河的源頭,河中多玉石(可見和田玉就是那時開始出名的),而另一方面,漢朝之前的地理認識是,黃河源出崑崙山,但是這個地理認識是來之遠古祖先的神話傳說中流傳下來的,具體地點在哪裡不清楚,於是漢武帝根據張騫的見聞,就把和田河的源頭山脈命名崑崙山。這自然是誤解。

第一種認識,是後人的推論。第二種認識,是漢武帝的認定。後人的推論自然很難影響皇家,因此也不會把陵墓選擇在那裡。至於漢武帝的認定,因為位置太過遙遠,也不可能把陵墓選在那!


萬物簡史



你可能是小說看多了吧,才對這些感興趣。傳說崑崙山是西王母修煉成仙的地方,山上有長生不老藥和許多奇珍異獸,但凡是見過的人要麼成仙成神,要麼財運大發。南派三叔的《鬼吹燈》裡記載,崑崙山裡有許多奇異的墓穴,其中以九層妖塔最為著名,許許多多的探險者和盜墓者都去了崑崙山尋找。古代帝王更是將崑崙山視為至寶之地,每年都會派人去尋求長生不老藥。我國的近代有一位領導人也是派人去找過,具體是誰我就不說了,據說當年的彭加木在羅布泊失蹤之後也參與了這次的秘密尋找。至於古代帝王為什麼不把陵墓修在崑崙山,無非就是考慮到以下幾點:

l地理環境因素

崑崙山雖然被視為萬山之祖,但是自然條件也非常惡劣。要知道在古代的那種生產水平下要在崑崙山常年駐紮修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一般皇帝的陵墓都非常的大,要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是不可想象的!崑崙山大多時期都是大雪封山,古代又不像今天那樣有禦寒設施。萬一幾十萬工匠派去了葬送於此是得不償失的,再者崑崙山距離中原地區教遠,皇帝死了以後要立刻進陵墓以免屍身腐爛。


崑崙山的真實性沒有得到證實

前面說了崑崙山神秘,其風水也沒有得到考證,而只是憑藉傳說。古代的皇帝都是非常迷信的,一般沒有可靠的真實絕不會冒那個險。皇帝都很看重風水,既然崑崙山是萬山之祖,那對於自己的江山地位的考慮是不敢去冒犯的。除了派去尋找長生不老的國師,古代皇帝把崑崙山看作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既然這樣想在崑崙山修建陵墓就不可能了。


唐明皇之解說


古代皇帝主要有三個原因沒有把墓修在崑崙山上。

1.由於地理和自然的原因,古代皇帝沒有能力到遙遠的崑崙山修墓,海拔高,氣候惡劣,交通又不便,不要說古代,就是現代去崑崙山上修一座墓,也就是困難重重,這是主要原因。

2.古代的皇帝,雖然是當上了皇帝,地理知識也不熟悉,什麼叫崑崙山,崑崙山在什麼地方都不會懂,崑崙山這地名也是近代地理書上才有的。

三,中國風水有一說認為人崑崙山是萬水之祖,龍脈之根,這話是近代相信風水的人編出來的,古代皇帝不可能知道的,所以種種原因沒有把墓修在崑崙山上。


夏天的雨643289712


盤古開天闢地以後,人類史前文明,說出來嚇你一跳。

先說一說地理位置, 崑崙山萬聖之山,萬山龍脈的發源地。

他是地理位置在龍尾的地方,再說,崑崙山南高北低。所以,在墓葬的風水上,不是理想之地。



盤古以後,天上十日懸空,殘害人類,這時候
天皇:姓望,名獲,字子潤,道號天靈。生在崑崙山下。


三兄妹,箭射九日,為民除害。又





從以上的解析,崑崙山壋城那塊風水寶地至周穆王以後就再也沒有人到過。


地丁老師的古代史


從風水上說,(本人孤陋寡聞)崑崙山是“萬山之山”,龍脈的發源之地,一個最接近天庭的地方,把自己的墓穴安葬在這樣的地方,對於古代皇帝來說,都怕招惹了天庭,讓自己江山不保。所以他們的陵墓選址,都選在中原大地的山脊龍脈之上,這樣既與龍脈相通,又不打擾諸位神仙。

本人愚見,還請各位朋友多多指教。上圖是范冰冰代言的嬰兒補水面膜,有興趣的美女朋友可以微信聯繫我,免費贈送噢!


淡然小司


第一是地理方面的原因。雖然崑崙山是萬山之祖、龍之祖脈、龍祖之脈、眾神之鄉,風水寰宇內無山出其右。但是崑崙遠在西域距離中原王朝距離過遠。很多時候崑崙山一帶並不是中原王朝的勢力範圍,就算是勢力範圍也是屬於邊疆地帶了。如果崑崙山修墓必須要有一個完全受到治理和控制的清平社會。而崑崙山一帶顯然各種勢力縱橫交錯,無法提供這樣的治世環境。

第二是修墓難度較高。崑崙山相對於中原來說不僅山峰險峻,氣候惡劣,常年的高原氣候對於修建帝王陵墓來說不只是工程巨大,而且修造工匠也受到高原反應的影響無法修改大型工程。同時,修建的材料運送和取材都是將要面臨的非常大的難題。在中原一帶可以有運河水路運輸,在崑崙山一帶基本上只能是馬拉人馱。可見建造難度是要成倍地增加的。

第三是古代帝王對崑崙山充滿了敬畏。傳統文化中的崑崙山是眾神居住的地方,是一個神聖不可侵犯和侵染的地方。古代帝王往往對天地,對眾神有著極大的敬畏之心。不僅重大事情要問問眾神的意思,而且每年重要的節日都要祭拜天地眾神。如果貿然把墓修到崑崙山,古代帝王認為這是在冒犯眾神之地,會讓帝國遭受災難。所以帝王出於信仰考慮,不會在崑崙山亂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