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车都快撑不住了!共享经济退烧 那些商家怎样了?

台海网12月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孙春燕/文 常海军/图) 与前两年的“高热”相比,如今,共享经济终于“退烧”了!比如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因为小黄车ofo“押金门”走下辉煌;共享按摩椅,成了各大商业综合体里的免费休息区,“上座率”不低,但使用率却不高。

与此同时,共享汽车依然在取还车的难题中挣扎,也依然吸引着资本关注;共享雨伞则经过几轮“洗牌”,留下了少数找准定位的品牌。

细心的消费者一定感受到了,共享经济没有“刚出来时”那么热了,“高烧”已然退去。不过,刨除“高热”埋藏的隐患,存在需求的共享经济,“退烧”不见得是坏事。

共享按摩椅 坐的人多用的人很少

商场里逛累了,或是家人逛街等待无聊了,按摩椅上一趟,脚底、后背、肩颈来一圈泰式按摩,可谓爽哉。


小黄车都快撑不住了!共享经济退烧 那些商家怎样了?


正是瞄准这样的需求,过去一段时间,共享按摩椅在厦门多个商场悄然兴起,一次只要几元钱,就能享受按摩服务,曾经价格昂贵的按摩椅,通过一张张二维码,走进了共享经济的行列中。

在厦门的SM城市广场、磐基名品中心、万达广场、华永天地、悦享中心等多个商场都有共享按摩椅,且大多位于超市或顶层电影院等空地处,收费多为6分钟6元钱、12分钟10元钱,立即付费立即使用。

只是,时间过了一年多,共享按摩椅真如期待那般吗?

周末时间,导报记者来到厦门湖里万达,三楼的转弯处,一排按摩椅上躺满了用户,脸上的表情好不惬意。可是,待走近一看,几个按摩椅上,或老人或孩子,都只是躺在那里,按摩椅并没有开启按摩,只是充当了临时休息歇脚的沙发。

SM城市广场里,一位服务员也说,偶尔会看到有年轻人扫码使用,但更多时候是被“占而不用”,人们或躺着休息,或是放些东西。

对家住湖边水库的蔡女士来说,湖里万达是她最常逛街的地方,在她看来,10元钱10分钟的按摩费用太贵了,还没什么感觉就结束,很不划算。此外,她还说,按摩椅大家都能坐,没有消毒和清理,卫生情况很让人担心。

共享汽车 有时放了几天都没人开

共享汽车是继共享单车出现后,最快被人提出来,并进行投资的共享项目,但从出现一年多的情形看,目前还没有大范围普及,未来大范围普及的可能性似乎也不乐观。


小黄车都快撑不住了!共享经济退烧 那些商家怎样了?


近日,导报记者几经寻觅,终于在厦门火车站南广场停车楼看到了三辆共享汽车,两辆是白色外观、绿色号牌的GOFUN首汽共享汽车,另一辆则是北汽·华夏出行出品的摩范汽车,“新用户注册1元3小时”的广告颇为醒目。三辆车看起来都有被使用过的痕迹,其中一辆GOFUN车尾一侧还有明显划痕。“这车使用的不多哦,偶尔能看到有人开,有时候一放好几天都没人用。”当被问到车辆的使用率,一位在南广场停车楼上班的保安说,共享汽车出现很久了,可能是因为停在三楼的原因,很少看到用户使用,普及率还很低。

据了解,今年2月,华夏出行正式在集美汽车小镇设立子公司,将摩范共享汽车带入厦门,并以1800余辆新能源车的首批投放规模,迅速在厦门共享汽车领域占得一席之地。更早的时候,GOFUN因为广泛的岛内布局,成为厦门共享汽车名单中的第一人,扫一扫开车走,一度成为时尚。

共享雨伞 有的已经消失不见了

和共享充电宝一样,今年以来,共享雨伞在厦门也“冷”了不少,甚至有些街头共享雨伞已经退出市场。“共享雨伞撤走好久了。”在湖明路一家便利店里,以前摆在醒目位置的“SK共享超人伞”,如今已不见了踪影,服务员透露,共享雨伞在店里出现了不到一年,现在没了。

有人退出,有人则转战其他场所。在莲坂地铁站内,白色的方柜内摆放着蓝色、红色的共享雨伞——魔力伞。进出地铁的市民或游客,只需扫码充值就可以自助取走一把使用。

导报记者了解到,魔力伞今年2月底进入厦门,借伞时押金30元,半小时免费,之后每12小时1元。如果选择支付宝借伞,芝麻信用600分以上可免押金。“共享雨伞挺好的,下雨天出地铁就能用,很方便。”家住湖明路的叶女士说,有时候没带伞,扫一扫解决应急需要,放在地铁站里还起来也方便许多。“共享雨伞好是好,但受天气影响很大。”地铁站服务人员表示,下雨时这些雨伞的使用率很高,但天气好的时候,很久都不会有人去碰一下。

共享充电宝 需求广泛但槽点也不少

相比共享汽车和共享按摩椅,共享充电宝算是使用率较高的一类共享项目了,在厦门的不少商场和餐饮场所都能看到共享充电宝的身影,品牌有街电、怪兽充电等等。


小黄车都快撑不住了!共享经济退烧 那些商家怎样了?


总是忘记带充电宝出门的95后小罗,对共享充电宝可谓又爱又恨。“因为想着有共享充电宝,所以出门就理所当然的不带充电设备,可是有时候共享充电宝非常不给力。”

几天前,小罗去JFC逛街,到达后她注意到手机电量时只剩下5%了,于是开始找共享充电宝。“一楼有一个设备,里面共有四个充电宝可用,但苹果接口的只有一个,扫码借用后发现,那个充电宝坏掉了,半小时只充了2%;我又跑到二楼,只剩下安卓的接头,苹果的一个都没有。”

除了使用体验不尽如人意,共享充电宝的降温,从资本市场也能看出一些端倪。相比较2017年的月融两三笔,一年28笔的融资表现,今年以来,共享充电宝进入了“冷却期”,除了个别品牌外,市场上充电宝获得融资的消息寥寥无几。

记者观察

“退烧”不见得就是坏事

共享经济退潮了吗?不一定,但它一定是“退烧”了,没以前那么热了,资本也不再一拥而上了。

但这一定是坏事吗?也不见得。其实,市场对共享经济的需求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市场和资本的风向,改变的是人们看待共享经济时,从感性到理性的回归。

日前,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其中有组数据: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达49205亿元,同比增长47.2%。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共享经济有望保持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

报告预计,未来,共享经济也将从起步期向成长期转型,共享产品和服务的领域会越来越广;民生关切、痛点明显、市场需求大的农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有可能成为共享经济的新“风口”;量身定做的共享经济监管制度将成为大势所趋;共享经济与信用体系的双向促进作用将更凸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