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繡眼武愛眉儒雅之處論收藏

一個閒字雖簡,細細尋思卻很有講究。古人的消遣方式林林總總:踏青、下棋、賞雪、填詞、飲酒、品茗、交遊……趣味無限風雅有餘。既具備“但願老死花酒間”的高古放曠,亦有人淡如菊的恬靜從容。閒雅關乎格調和心境,與家境沒有多大關係,清貧自甘怡然自得的大有人在。但凡玩文玩的,不管你玩瓷、玩畫、玩陶、玩青銅、玩古佛、玩玉、玩石、玩手件、玩園藝、玩盆景、玩古樂、玩書籍謄本、玩郵票古幣,如果你不會玩繡眼鳥,終究認為你不是玩家,王世襄老爺子玩東西有品,我認為他是從玩鳥開始的,也就是說,宋以後的文化,是從宋徽宗趙佶開始玩鳥而起,很多人在日本看不到日本人玩鳥,一句話,東瀛文化,自唐就斷了,中國人的玩鳥,沒有傳給他。

文愛繡眼武愛眉儒雅之處論收藏


有人不以為然,玩收藏和玩鳥有什麼關聯?難道不玩鳥就玩不好收藏了?玩東西是玩的個心境,骨灰級資深的玩家更是由心境而生物,您說您一邊打鐵一邊玩字畫,也由著您,只要您喜歡。我認為養好一籠鳥,是一切玩物的心境,通過養鳥,我們能有玩物的心境了,自然我們玩東西就開始逐漸有品了。

玩雀子,是標準的揚州話,北方畫派講大山大水,畫師以山水見長,江南畫派擅花鳥魚蟲,特別是揚州畫派,以揚州八怪為代表,板橋的竹,羅聘的梅,揚州人玩雀子是江南人的代表。

中國有四大名鳥,叫潑皮的畫眉,財主的百靈、小姐的芙蓉和少爺的柳丁。

為什麼叫潑皮的畫眉吶?畫眉以唱鬥見狠,剛掏出的小肉糰子鳥,叫雛子,一條蟲一條蟲人工喂大,不怕人,掀籠就唱,一年頭的小鳥叫齊毛,聲音脆的很,五年的老鳥叫老毛,叫聲老辣,剛捕來的叫生頭,十塊、二十塊就能買到。我最喜歡玩雛子,初秋的瘦西湖畔,一高的黃楊籠子,黛青籠布一掀,齊口大叫三百口不歇,眾鳥閉嘴,這就叫潑皮的畫眉。

小姐的芙蓉,講的是小巧玲籠溫柔可愛的芙蓉鳥,掛在小姐的繡房中,以銀鈴般的脆叫見長,顏色多樣,有辣椒紅、羽毛黃、信鴿白等多色,芙蓉是唯一不要遛就會叫的雀子,財主的百靈,百靈鳥自古以來就稀有珍貴,產於內蒙,百靈能模仿上百種的動物叫聲,是真正的歌神,一隻上好的百靈,起步價就上萬了,所以只有財主玩的起,大年三十,大雪紛飛,一高的院子裡,六尺高的百靈大籠,十年齡的老百靈,開蓬展翅,登足眺臺,引吭高歌,三小時不歇口,雞鳴狗叫,蛐蛐蟈蟈,火車飛機,百靈一學就會,實乃鳴鳥之王。

文愛繡眼武愛眉儒雅之處論收藏


少爺的柳丁,柳丁鳥翠身黃嘴,小如鑰扣,是玩主最愛的雀子。初秋的週末,運河畔的冶春,吃早茶一定要託柳丁子,玩柳丁就是玩籠子,好比女人玩愛馬仕,黃花梨的籠子,民國徐鐘鳴做的,跳棍、蟲籠、水果叉子老象牙清宮照辦處出的,全套乾隆官窯的食水杯,籠子上的扳指就不用和田翡翠了,用壽山田黃請祥忍作個鈕環,這套門臉不亞於一張大千的水墨。

文愛繡眼武愛眉儒雅之處論收藏


為什麼最愛繡眼?繡眼,鎮江揚州人叫柳丁,香港廣東叫相思,蘇杭皇城叫繡眼,大多玩繡之人只要覺的雀子好玩,並不曉的玩繡一有文化二有品,首先,玩繡眼最有品之人乃宋徽宗趙佶,我們今天從他的《鳥語花香圖》和《春枝鳴禽圖》上首先看到他的繡眼鳥,他痴迷繡眼的程度是養了一批以薛翁為首的宮廷鳥師幫他馴養繡眼。

繡眼之上品,不是一高獨愛,從宋徽宗趙佶起,中國曆代養鳥之文人,均以繡眼為尊,自宋起,留下的繡眼籠,基本出自名家,現在已是各大拍行的熱門拍品,到了民國,繡眼熱已擴散至平民百姓,王世襄老爺子和生於一九0六年已經作古的金受申前輩,既是收藏大家,又是一等一的玩繡眼高手,至今,中國各地遠至港澳臺,喜繡之玩家,超過五百萬。

文愛繡眼武愛眉儒雅之處論收藏


為什麼好文玩之人我建議你至少養一籠繡眼吶?小小的繡眼能幫你調整所有收藏的心境,培養你儒雅的中華文化氣質。

首先,繡眼本身就是中國文玩,小小的繡眼鳥拇指大,全身翠綠,白眉俏嘴,大眼緊羽,僅僅欣賞,就是一件雅緻的文玩。

繡眼之秀:繡眼在四大名鳥之中是體型最小的、也是最秀氣的。尤其是那兩隻白眼圈,更是秀上加秀。它在形體特點上其實是優化了畫眉之美,在小型鳥之中能像繡眼一樣在籠中勾尾挺胸,伸頸直立,大春小竄的微乎其微。

繡眼應該是在畫眉之後被籠養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江南被當做畫眉的替代品。因為江南多名士、行儒雅之風。如果羽扇綸巾、長袍禮服而手裡託著一個大畫眉籠子出入樓船茶肆,裡邊的鳥再撲撲楞楞的,多少有點不倫不類,所以經過精挑細選之後,選中這種鳥當做替代品,而且此鳥和精細、講究的籠具配合,特別是與白玉飾件相配,白綠相得益彰,實在是妙不可言,更增添了鳥主人的風流儒雅之態。所以說小小的繡眼,在四大名鳥之中,成了最適合登大雅之堂者。

文愛繡眼武愛眉儒雅之處論收藏


玩繡者九成是中國文人,首推宋徽宗趙佶,清乾隆帝更是玩繡之代表,這次杭州拍賣清宮造辦處這一對黃花梨繡眼籠,非常典型的說明皇家愛繡。

這一隻繡籠,當時可能就是平頭百姓一生的積蓄,可見繡眼文化在清宮到達鼎峰,一隻繡眼小鳥究竟有多大的樂趣吶?為什麼如何能令人痴迷吶?讓一高娓娓和你道來。

王世襄老爺子迷繡,不亞於宋徽宗趙佶和明四家唐寅,繡眼是一種季節鳥,春回大地,從廣東遷徙到江南,一路上到皇城,都有小繡的蹤跡,而全國之繡眼首推金陵城紫金山的紫金繡和臨安西湖楊柳繡,蘇州的虎山繡,無錫的太湖繡,鎮江的南山繡,揚州的綠楊繡稱為江南四大名繡,僅隨金陵繡和西湖繡之後,名山名水出好繡,紫金山、西湖水吸盡江南靈氣,出的美繡當然全國之首。

而四川的川繡,兩湖的湖繡,兩廣的廣繡,直到雲南的昆繡,就好比江南的繡女和東北的大妞,表面可以看看,一上手,一細處,崑曲越劇和河南梆子東北二人轉的味道就不同了,江南繡叫御品繡,宋家小皇帝在臨安城研墨玩繡,乾隆爺七下江南手託愛繡,王世襄老爺子騎著個老二八奔走北京城,籠頭上掛著的都是江南繡,這就是玩繡的第一部,叫玩品。

一隻小小的繡眼鳥為何有如此的魅力吶?呵呵,你一入繡門深似海,錢銀玩功兩相來,繡眼本不值錢,初春三月,捕繡的小販用網和誘籠捉到幾百只小繡,供養繡者挑選,選功本是一大學問,剛從山上捕下來的叫生頭,即使在樹上你看見大唱,一到你籠內,三年不開口屬正常,這就好比自由之人,一旦入籠坐牢,有什麼好的心情放聲高歌吶?

文愛繡眼武愛眉儒雅之處論收藏


選繡好比選美人,就是選生頭,也要翠身玉嘴,繡眉緊羽,頭毛聳立,雙目有神的好鳥,當然,你還要會識公母,買只母鳥回去,一聲不唱,還被同行笑話,齊毛是當年出窩的小鳥,進籠後比較容易馴服,原毛是去年出身換過毛也就是一歲的小鳥,而老毛是指在野外生存三至五年的老鳥,而雛鳥是指直接從樹窩上掏下,人工餵養長大的小鳥。

齊毛容易服籠,原毛容易開口,老毛叫口最辣,雛子不怕人,但毛病多,仰頭落底家常便飯,不花不仰的極少。

生頭繡便宜,不過百元,你想買只生鳥,當年大唱的可能性百分之一,玩繡要玩功,說的再好聽一點叫磨性子,玩繡的魅力在於不管平頭百姓還是達官貴人,玩繡面前一律平等,靠功吃飯,功玩到了,繡眼高聲大唱,一樣百人羨慕,惹人稱讚。

一個生性好強,不服輸,玩東西追求極致,開春選兩隻,眼頭子是天生的,就像美感,物似主人形,選出的生鳥,百中挑一,當天就可賣高價,這叫選功,好比挑美女,最少佔了玩繡的五成。

好鳥到手,就考驗養功了,你腰纏萬貫,象牙紫檀,雀子不春,一樣沒有面子。什麼叫春?揚州話厲害,春就是大唱,一個春字,就讓你知道,全國玩繡,江南為首!為什麼?繡眼開口,北方人稱大叫,廣東人稱大唱,唯獨江南人叫春,這就叫文化,這就叫雅品,春這個詞,用到好到骨子裡,繡眼開大口一般早春二月,開口稱叫春,形象生動而美麗。

大叫稱春,就是江南的玩繡文化,繡友託籠,開口便春,早春二月,豆梢掛柳,一個春字,小鳥大唱,何等雅興,話歸正題,談養功,玩繡最高境界是開口大春,但能大春者千分之一,鳥入籠好比人坐監,怎會有好心情大唱吶?這就完全考慮你的養功,新繡入籠,一高有自己的一套。

繡眼進籠,我一是食,二是水,三是籠布不打亮,食可自己做,也可從外買,自己動手做,用當年的新黃豆,摻小米、蛐蛐、枸機、蛋黃,八分素兩分葷,研碎磨幹,在小蜂窩爐火上慢慢炕,一定要出香才起鍋,陰乾裝袋。新繡的水我是加槐花蜜的,鳥坐監,想它服,一定要好吃好喝。第三是這塊籠布,我是前三天不打亮,叫他坐小黑牢,磨生頭鳥的性子,第四天起每天打亮籠一小時,讓他聽話,第七天開始替他過籠用小澡盆洗澡,兩週後一週斷食一天,只加蜜水,手喂蟲,一般一個月,我的新繡能服籠站棍,不撞不衝。

文愛繡眼武愛眉儒雅之處論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