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東西陳郢:用兩個品牌,滿足兩類人群的不同訴求

有好东西陈郢:用两个品牌,满足两类人群的不同诉求

2018年的年頭到年尾,社群類項目不斷曝出融資消息。社群,似乎給寒冬之下忙於避險的眾人,指出了新的方向。我們曾報道過的“有好東西”,就是在社群電商生態下勃勃成長的成員之一。

有好東西成立於2016年6月,以中產階級家庭的媽媽群體為目標用戶,通過社群渠道,為用戶提供精選好物的家庭消費品。兩年半的時間,累計會員近百萬,月GMV近一億。其內部孵化的社區團購項目“十薈團”還於今年8月獲得了1億元人民幣融資。

同樣以“社群”為銷售渠道,同樣是銷售家庭消費品,“有好東西”和“十薈團”有什麼不同?如此佈局出於哪些考慮?未來的前景在哪裡?近期,在有好東西主辦的首屆“有好東西供應商誠信大會”上,創始人兼CEO陳郢接受了包括創業邦在內的多家媒體採訪,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答。

有好东西陈郢:用两个品牌,满足两类人群的不同诉求

有好東西創始人陳郢

兩個品牌,圍繞兩個不同的人群需求展開

創業邦:為什麼在“有好東西”之後再規劃“十薈團”?整體戰略上有哪些考慮?

陳郢:2016年年中我們最開始做“有好東西”時,我們發現北京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北京的消費者和社群領袖的時間成本都更高,所以社群領袖是不願意做履約的。其次,一線城市裡小區外開店的店主很多並不住這個小區,也不是這個小區社交圈層中的一員。所以他們在這個小區去組織銷售的影響力可能有所欠缺。

基於這些原因,我們對一線城市的社區模式進行了改良。甄選師負責在線上做拉新、留存,銷售,把自己的生活打造得很美,履約則我們幫她們搞定。在一線城市因為整個物流更發達,訂單密度更高,整體來講物流成本相對也具有一定優勢,我們通過一兩年發展已經和京東、順豐建立了合作關係。

隨著市場的下沉,時間成本,消費者和社群領袖可支配收入都變低,有更多的社群領袖願意承擔履約的工作;本身三四五線城市,小區周邊開店的人可能住在小區裡或者離小區不遠,大家屬於一個圈層,社群電商模式更容易生根發芽。

於是去年年底開始籌備開展十薈團這個模型的時候,對我們來說,是隨著市場下沉所進行的順勢而為的事情。十薈團的模型更適合三四五線城市消費者的習慣,而且是社群領袖願意做的事情。我反覆強調一點,一定要讓社群領袖參與到整個價值鏈更多的環節中去。他們可以承擔很多其它事情,比如內容、培訓、選品等等,之後才可能衍生出新的模型。

“有好東西”主要是一二線城市為主,十薈團主要是二到五線城市。這是兩個品牌,圍繞兩個不同的人群需求展開。我這麼去回答這個問題,你就能感受到公司整體的戰略脈絡在哪裡。

創業邦:十薈團早期的供應鏈體系是藉助了“有好東西”,還是自己搭建起來?

陳郢:有一半藉助“有好東西”。我們在上海開城的時候,20%—30%來自當地供應鏈組織,它的發展需要有靈活空間,如果全部由總部把控則會不靈活。十薈團本身發展非常快,所以有一半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組織和迭代,另一半是我們提供有好東西的爆品以及產地的優秀商品給到十薈團,幫助其進行熱啟動。

有好东西陈郢:用两个品牌,满足两类人群的不同诉求

第三代帶魚示意圖

用差異化產品切開細分市場

創業邦:兩個品牌之間品類的差異有多大?

陳郢:差異不大。十薈團是從生鮮品切入,一開始整個比例和“有好東西”差不多,有些地區現在的生鮮比例還很高,在50%以上,之後慢慢隨著品類的增加進行過渡。有好東西目前生鮮果蔬佔比25%左右。

創業邦:從生鮮切入的難點在哪?

陳郢:生鮮品做切入的前提一定是你的生鮮產品是有差異化的,做口感有差異化的生鮮才能把這個市場切入進去,直接去本地批發市場採購一個東西,拿到社區去賣,除非鉅額補貼,否則是切不動的。

但是剛開一個城市,量還不大的時候,產地生鮮怎麼過來呢?就算產地有優秀的尋味師團隊,如果不能消耗一車的貨量,就算運過來也全是損耗。長沙的團購為什麼做得好?因為生鮮跟我們一樣,積累了去產地拿貨的能力,量也可以支撐,但如果再開發新的市場從生鮮切入的話,直接進行產地拿貨早期就有點困難。

“有好東西”的優勢是,當切入一個新的市場,除了生鮮之外,還有另外兩三百個不是生鮮的爆品也可以同時幫你開拓市場。A市場可能靠黃桃罐頭打開局面,B市場可能靠一次性懶人抹布,都可以嘗試。我把二三十個產品試一遍,總有幾個能成功切開市場。規模起來之後可以更快對接“有好東西”優質的生鮮果蔬的供應商。

創業邦:在生產源頭,產品的分級問題怎麼解決?

陳郢:果蔬是非標品,“有好東西”把它做標準化。比如這個果園的果子裡只有70%達到“有好東西”的標準,剩下30%可能以很低的價格進行處理或者只能浪費。有了十薈團之後,我們可能可以用到85%甚至90%的產品做兩個規格,這樣整體的供應鏈效率提高了,成本也會降低,也會有更多好的產品。舟山帶魚段的例子很典型,北京可以賣中段,另外一些城市我們發現中段和尾段的需求也很大,這樣也使供應商跟我們捆綁得更緊密,因為我們可以幫他處理不同規格的產品。

有好东西陈郢:用两个品牌,满足两类人群的不同诉求

社群模型的核心是會員制

創業邦:有好東西和十薈團都在走社群路線,你怎麼理解社群?它的核心是什麼?

陳郢:社群模型的核心是會員制模型。會員制的核心是三點,第一,通過一定的門檻篩選用戶,篩選出願意相信你、同時願意在你這兒進行復購的用戶,比如Costco的會員費;第二,瞭解你的用戶需要什麼,給其提供差異化、專屬的產品,這個是基於對用戶的理解,然後反向倒逼供應鏈進行改變;第三,精選。讓用戶減少選擇,增強依賴感,可以“閉著眼睛買好東西”。

反過來看社群模型,社群模型是讓會員制能更好地在中國大地上生根落地發芽的最優解。首先,社群的流量邏輯決定了不可能在群裡面推薦一萬個商品,一天最多推10-20個,推多了每個產品的曝光效率都會降低,所以社群模型一定是一個精選模型。其次,群主即甄選師,作為社群領袖,會特別關心這個東西好不好,需要了解用戶,因為其是質押著自己的個人信譽做這個事情。然後他會及時準確地把用戶想要什麼告訴我們,給我們壓力,期望我們把這個東西做得更好。在這樣一個模型下,尋味師就有很大壓力一定要認真對待用戶的需求,並不斷做出優化和提升。社群模式更容易知道用戶真正想要什麼,然後快速調整產品。再者,群本身就是門檻。進群代表你希望接受甄選師的服務,並持續購買產品。社群有接近於會員制模型核心的特點,這是我對這個事情的核心瞭解。

這樣一想,就能理解為什麼“有好東西”雖然沒有線下履約,卻能讓一個用戶一個月平均買五單六單,十薈團社區模型一個人一個月買12單左右。對供應商的把控,對供應鏈的把控,對供應鏈生態的搭建,搭建不一樣的供應鏈生態,對消費者提供優質好貨才是長期的勝負手,短期的話,該融資的就融資,該打仗的打仗,該補貼的補貼。

創業邦:“有好東西”近幾年的戰略佈局是怎樣的?

陳郢:“有好東西”就是要做國內首屈一指的線上精品會員制品牌(如山姆會員店那樣),代表好產品,代表精選品質,代表優質的生活方式;二三四五線城市也要發展,也要消費升級,由這樣一個代表品質的標準品牌,向下沉城市輻射覆蓋更多用戶群體。而十薈團要做Uber for Convenience Stores (社區便利店的優步),給線下社區零售帶來增量的流量、貨品和收入,並逐步實現對線下社區零售的賦能、改造和整合。

創業邦:8月份至今,近30億人民幣進入到社區團購領域。作為入局者之一,你怎麼看這個領域的發展?對未來的競爭格局,你的預判是什麼?

陳郢:社區團購模型有兩個核心,一個是如何通過社群的進化,讓社群內的消費成為一個更穩態的交易入口;另一個是如何通過搭建針對社群的供應鏈,給用戶提供專屬特質、差異化和高性價比的商品選擇。站在這個角度來講,社區團購的核心和有好東西之前的積累是一脈相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