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裡吃殺豬飯有什麼講究?你的家鄉現在還殺豬過年嗎?

鄰家村花


我四川瀘州這邊的,我們農村現在也很多殺過年豬的。因為自家養的豬吃起來安全,都是糧食餵養,絕對不會喂飼料和催長素。一般是每年的臘月10幾的幾天裡,請專門殺豬的師傅,拿幾跟長凳子,上面放上木板,燒一大鍋熱水,喊幾個力氣大的按著豬,一些抓著豬腳,一些按著豬身,一些拉著豬耳朵,殺豬必須一刀死,代表來年順順利利的 ,工錢一頭豬200元,用大盆子接豬血。完了殺豬師傅會用氣槍把豬打的很脹,這樣好刮豬毛。刮完,開膛破肚,一塊一塊的把豬肉分割下來,主人家會給自家親戚每家送一塊肉,豬內臟會給一點給殺豬師傅。一般殺豬師傅都不會留下來吃飯的,因為還要忙著去下一家殺豬,殺一頭豬到分割好豬肉,最多2小時完成,我見過全過程,很熟練。


農家紅哥


身處內蒙古中部地區,在我的記憶中母親一直都能喂幾口好豬,所以每年都要殺年豬。我們這裡每年殺年豬都是在小雪節氣之後。原因有三個,第一,這時候的豬已經長成,第二,這時的溫度已經適宜豬肉保存,第三,豬再不殺已經不好餵了,因為天氣太冷了。每年殺豬都是請村裡公認的屠家主刀再請街坊四鄰幾個幫忙的摁豬的來殺,宰殺之後,燒一大鍋水,按屠家的要求,燒到水溫適宜,將熱水澆到死豬身上,用浮石逐片將豬毛褪淨,割去豬頭,這時要割下一節朝頭肉(即宰殺時的刀口至割下豬頭的地方的肉),再開膛破肚,取出內臟腸肚逐一清理,每個部位都會做成不同的美食。這朝頭肉燴酸菜粉條便是殺豬當天的美食,也是最解饞的飯菜,擺上幾瓶酒,招待完幫工和屠家,自己再剔骨分割肉塊,殺年豬的一天就此結束。





新創農人


農村裡吃殺豬飯有什麼講究?你的家鄉現在還殺豬過年嗎?

點擊右上方紅色字體,關注優質三農領域創作者【響水大米】,訂閱最好玩的鄉村生活資訊!

一直以來,年在人們心中的節日地位非常重要,所以一般過年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在忙活準備著各種過年的吃喝,而殺年豬就是一項非常隆重熱鬧的事情。現在我們東北農村還是有殺豬過年的習慣,一個村裡總有個三家五戶的過年前張羅著殺豬。

東北人過年一般是要過完二月二才算是真正的過年,所以在這一段漫長的時間內,豬肉的儲備是少不了的,同時東北農村冬天天氣寒冷,正好適合儲存豬肉。

現在的殺豬飯也衍生出了很多變化,比如我們農村,不僅是為過年準備殺豬,有的時候為了還願會殺豬,也有的為了答謝鄉親的幫助而殺豬,或是為了慶賀豐收而殺豬

。但最多的還是為了過年吃肉幾家合夥殺個豬。

農村殺豬沒有購買商品豬的,都是附近村屯互相打聽,看看誰家有養了一年的農家笨豬,這樣的豬肉吃起來口感絕對和市面上的豬肉不同。這樣的豬肉也常常是供不應求。

吃殺豬飯的時候,講究的是大家幫忙,大家吃的習慣,常常是一家殺豬,多家來幫忙。大家殺完豬後熱熱鬧鬧的吃上一頓,場面非常熱鬧。而殺豬飯的主要集中菜餚就是,五花肉大片,血腸燉酸菜、豬肉酸菜燉粉條子。血腸是殺豬飯必需有的菜品,新鮮的豬血加上各種調料灌進小腸裡,有的還按照當地朝鮮族的米腸的做法,在豬血中加入大米做成米腸,吃起來滑嫩營養,美味絕倫。

小時候殺豬剩下的豬尾巴和豬尿泡都留給小孩,小時候老人常說,吃豬尾巴治小孩淌哈喇子,所以豬尾巴都直接燒熟給小孩吃了。很奇怪,以前的小孩總有淌哈喇子的,現在可幾乎沒有這種現象了。豬尿泡是小孩最好的玩具了,可以打氣風乾後當球踢。

很多東北農村人心中的想法是如果過個年不殺豬的話,就感覺這個年過的沒有意思,不熱鬧。只是隨著現在農村人口的逐漸減少,殺豬過年的現象雖然也有,但也逐漸減少了。以前熱熱鬧鬧的過年準備忙碌的工作也在逐漸減少,年味慢慢淡了。

農村裡吃殺豬飯有什麼講究?你的家鄉現在還殺豬過年嗎?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一個殺豬的,十八個伺候的",父親就是一個手藝人,記得誰家殺豬都會邀請父親過去做持刀人。父親在約上幾個大漢一起。

殺豬不是任何人都能做的。會捆豬,敢殺豬,殺死豬後還要吹氣,這才眾人一頓亂棍抽打。小時候最喜歡玩豬尿泡。

殺死後主家晚上會煮一大鍋下水請父親和幫忙的人吃一頓,給父親二斤豬肉,第二天還會送一大碗由血,蘿蔔,腸子製作而成的雜碎。





都市廚房


在我們山區農村春節前殺年豬的習俗一直沿襲到現在,每年過到頭,家家戶戶都期盼著過年殺年豬,熱熱鬧鬧吃頓殺豬飯。所以,農村人對殺年豬有很多講究和禁忌。

一是選日子。殺年豬是一家人一年當中最重要的大事情,一年辛辛苦苦餵養一兩頭不容易,所以殺豬這天的日子要好。殺年豬首先要進入臘月,一般是在過年前幾天為宜。最後要提前請好村裡面殺豬匠,如果沒有也要請有經驗的人來。

二是請客。殺豬請人吃飯也是很講究的,在定好殺豬的日子後,首先考慮自家人,嫁出來的姐妹都通知回來。然後邀請同族同宗的兄弟坐在一起。一般開兩三桌。那你豬腰子,梅肉,粉腸,在我們那裡這些被稱為上等的豬肉和豬內臟都會首先成為下酒菜。

三是分肉,外嫁的姐妹會根據自己事先的要求。拿走她要得豬肉。其次。親叔伯,和村中老長輩都會分到一塊2斤多的肉。還有殺豬匠也會得到幾斤豬肉

殺年豬是農村人最開心的日子,也是一個家族親戚朋友大團圓的日子,比春節還熱鬧,所以有句老話就說“過年不回來不怕,但是殺年豬一定要回家”!

可惜的是,這幾年來,我們的男女老少。都搬到縣城裡面去。家裡面已經沒有人養豬了。我們每年都會回到農村老家一起去祭祖,還在老家的房子住上幾天大家敘敘舊。至於以往殺豬情形,將永遠成為歷史。






小寧說三農


由來幾千年的中國年,是我們華夏子孫心中最重要的節日。北京民謠中唱到:“過了臘八就是年”、在我們粵北農家也是從臘八便開始為了過年而忙碌。

在農家的年不像城市那般繁花似錦。但是無疑我們農家的年也是最熱鬧的,我們當地有著獨特的風俗並且需要製作各種特產點心:如黃餈粑也叫灰水餈粑、酥角、糖圈、甜鹹小麻花、殺年豬、釀臘腸、掛臘肉等等。

臘八節後,我們首先做的是黃餈粑,這是一種由特殊植物燒成灰後泡水,用灰水加入米中,經過多道工序和原始方法舂打揉搓製作而成。其口感脆嫩、能解暑解毒、健胃消食、生津化瘀,多種吃法皆是可口無比。是我們年節期間的必備健康佳餚。

小年過後,祭灶奉神。我們最期待的“殺年豬”便一家接著一家開始了,在我們不大的村子裡,殺豬是全村勞動力都出動的大事,如做糖圈、酥角,小麻花一樣,全村相聚一起,不管做了什麼食物,我們農家必要奉神祭祖以表對祖先的敬畏,之後全村人一起喝湯、食肉、喝酒、談笑風生,其樂融融。農家養的年豬,宰殺後立馬將豬雜豬骨做成豬雜湯,味道格外鮮甜。吃過必讓人對其念念不忘。殺豬之後、我們會把切好五花肉釀入豬小腸裡,做一道我們農家必備的美食——臘腸。柴火做飯的農家,臘肉、臘腸都是用煙火熏製的、比太陽曬得更香、更美味可口。 年前媽媽可算是最忙碌的一個了、有了媽媽的巧手,我們家年節各色美食一應俱全。

    在年關這幾日,你會發現:老人日夜思念的子女、孩子翹首以盼的父母,為了生活在外務工的人們都陸續回到家中,陪伴家人一起為家中張燈結綵、除塵布新、置辦年貨、購買新衣、祭祀祖宗、給長輩們辭年、帶孩子玩爆竹等等,平時安靜的村莊頓時沸騰起來。臘月二十九,家家戶戶貼門聯、早早的老爸就把爺爺留下來的筆墨硯臺拿出來,寫上幾幅含著對全家祝福跟美好願望的對聯。吩咐哥哥與我去貼大門,他總是細心和我們講解貼對聯的種種講究、教我們寫大字,讓我們要將這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繼承下去。

在爆竹聲聲中除夕夜到來,大家穿新衣,帶著笑,將忙碌好幾天精心準備的好的除夕晚宴擺滿桌子,斟上幾杯酒或飲料、拜祭完祖先後便全家圍坐一起吃團圓飯、一年一度的“團圓飯”對中國人是極其重要的,農家亦不例外,除夕菜道道皆有其寓意以求吉利,在家裡困難還沒有電視機的那些年,我們的除夕沒有“春晚“”的陪伴,但是老爸會給全家做全年回顧,輕談得失。之後給我們兄妹說書、講中華典故、講他小時候的經歷,話語間也總會流露出對國家和黨的感激,感謝國家和共產黨讓我們如今的生活越來越好。村裡的孩子們吃完年夜飯後開始放鞭炮和煙花、總是玩得不亦樂乎。有些年輕人會買很多煙花,一戶煙花響、戶戶跟著來、天空開起一朵一朵絢爛的花,照亮整個村莊。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爸爸的故事伴隨著村裡的煙花陣陣和桌上的道道佳餚。新年的鐘聲響起.......俗話說:“新年到,放鞭炮;一響鴻運照;二響憂愁跑;三響煩惱消;四響財運到;五響收入高;六響身體好;七響心情妙;八響平安罩,九響幸福繞;十響事業節節高!”所以放鞭炮不可少!老爸也總要挑選一個吉時,來個“開門紅”。村裡的炮竹聲此起彼伏,新年伊始,走出家門,村子裡張燈結綵、處處中國紅,好不喜慶!讓人不禁想起王安石的: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詩中所述的古代過年的熱鬧歡樂場景,宛若眼前而更甚之。

大年初一敬奉諸神,早餐不吃葷食,午餐晚餐吃除夕剩食,表年年有餘!初一全天不洗衣服、不吃青色食物、不掃地、不說不好的話等等,小輩給長輩作揖拜年,長輩給小輩紅包壓歲。我們年初一必不可少的幸福小事便是跟著老爸登湊雲仙古廟為全家祈福了,湊雲仙是本地遠近聞名的仙山古廟,據說觀音會下界保佑我們一方民眾,年初一帶著美好的願望上山祈福的人們絡繹不絕......

在此“爆竹一聲除舊歲”之時,舞龍、舞獅、舞牛也伴隨著送暖的春風和歡樂的鑼鼓來到我們農家,持續半月之久。家家戶戶出門迎接和觀賞這濃郁熱烈的歡慶場面,並給予紅包傳達對“龍”的敬畏以及對舞龍、舞獅、舞牛的藝人們的新年祝福,將他們送來吉祥、歡慶納入家門,並祈求“龍、獅、耕牛”保佑我們耕種人家全年風調雨順,人壽年豐。

大年初二為民間“迎婿日”,每年這一天,我們都是全家一大早就出發去外公外婆家拜年,帶上一塊肉、糖果,捎上兩瓶酒。在外婆家吃完豐盛的午飯才會離開,每次準備離開的時候外公外婆總要給我們大大的紅包,他們說“六”和“八”都是吉利數字,但是經常外公外婆都給我一百二十塊的紅包。後來我才知道,這是因為一年有十二個月,一百二的紅包是外公外婆希望我能月月十全十美,全年快樂安康!接下來一直到元宵,都是對親朋好友的互相走訪拜年,互道新年祝福。期間初四初五要對家裡進行過年期間垃圾的清理,並挑選吉時看全年吉利方位出門迎請財神進家。

新年新氣象,轉眼到元宵,一元復始,大地回春,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我們觀燈、猜燈謎吃湯圓,闔家團聚!一起期盼新的一年更美好!只願我們的“中國年”,一年更勝一年!





襖甜園


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家殺豬的過程,在殺豬的頭一天就會通知殺豬匠,需要自家準備的就是一根殺豬凳和一個黃桶(圖1)。然後當天早上很早就要起來燒開水,殺豬匠來了以後叫上親戚朋友去把豬拖出來按在殺豬凳上(圖2)。在殺豬之前要點香燒紙(具體為什麼我也不清楚,應該是敬畏生靈吧),豬殺了以後就丟就黃桶裡,放滿開水燙皮開始拔毛。毛清理乾淨以後架在木桶上把豬的一隻腳切破往裡面吹氣(以前老一輩用嘴吹現在用氣槍打氣),氣吹好後再用木棒在豬身上循環敲打,敲打二十分鐘左右以後再用噴燈燒掉剩餘的毛渣。最後就可以拿去大卸八塊吃豬肉了😉。

一般我家的豬肉大部分會被做成臘肉,肥肉用來熬豬油,瘦肉就用來灌香腸。當然肯定還有一部分用來做泡湯肉(殺豬飯)了,做殺豬飯用的一般都是肥瘦肉和豬肝肥腸,超級好吃的。有沒有人今年去我家吃殺豬飯啊,私信我哦😏






黔北小徐


我來說說說甘肅那邊年前殺豬的景象

首先在甘肅那邊過年殺豬的家庭還是挺多的,自己家餵豬吃肉香不說而且還可以吃的很任性,走很熱鬧。

殺豬前幾天先看看天氣,最好暖和的日子,然後主家就去請殺豬主刀的人,一般就是附近的親人,然後再給自己的叔叔伯伯嬸嬸之類的親人,還有關係好的朋友,七大姑八大姨的都得打電話說說,到殺豬那天來吃肉,跟家裡又喜事一樣。

殺豬當天,請幫忙的叔叔伯伯會早早到家,開始做殺豬的準備,嬸嬸媽媽們開始準備燒一大鍋(特別大的鍋)熱水,然後準備待會要吃得菜。

在農村殺豬一般都得七八個人,他們一起抓豬,然後主刀的殺了豬後,一起湯豬(用熱水給豬洗澡),拔毛(這個過程中會給豬肚子充氣圓敦敦的)開腹,然後就坐等吃了。

來說說後廚的嬸嬸媽媽們在幹嘛?她們在主刀的開完刀後會接一些豬血,然後用鮮血和麵(和普通的和麵法一樣)再和一些白麵,兩種面都用擀麵杖分別擀成一大張面片,然後一張面上抹上水,兩張面二合為一,再切成手掌大的方塊放鍋裡煮熟,晾涼切成條這就是血饃饃,燒湯下血饃饃,湯裡要有豬肉臊子才好吃(家裡特有的做法)。還得配有獨有的炒菜才更好吃,割一大塊鮮肉,煮熟切片混著紅白蘿蔔片,大白菜,粉條炒一大鍋,大片大片的肉吃著“美滴很”。一鍋血饃饃,一鍋蘿蔔粉條炒菜,幾十個人吃,個個吃的嘴上流油。如果殺豬當天有些親朋友好友沒來,第二天來照樣吃(如果有年紀特別大的老人沒來,會叫人送一碗給他們)。據說殺豬都得做一袋子血饃饃,吃不完的,給朋友送(附帶送一小塊肉)要是還剩下就曬乾,可以吃好一段時間。

感覺每次殺豬都特別高興熱鬧,人多吃飯香,更像一次家人親朋好友的大聚會,有說有鬧真的太美好了。





農村草哥


小時候家家戶戶都養豬,養雞,那時候真的是純天然的無汙染的,進了臘月二十以後吧,找人殺豬,模模糊糊記得好多人幫忙,殺豬的,燒水的,緊豬血的,我們小孩用小棍挑著豬尿泡滿大街玩,太早太早的記憶了,後來的印象沒了,只知道拆豬圈不讓餵了,倒是現在老家還養十幾只大公雞,除了過年留三四隻都送出去了,真正的土雞,年三十需要上供祭祀用的,反正現在生活是好了,天天像過年,真到了春節反而沒有一絲年味了,三十晚上初一見見面說說話有時初二就各奔東西了,一點意思都沒了,張口閉口就是錢,沒勁。



孤狼0雲芳茶行0


在農村生活和居住,糧食自給自足。自家每年還要養2口豬,養5、6只羊,養十幾只雞。每年冬季到了殺豬的時候,真是熱鬧。母親提前一天就不給豬子餵食,豬在豬圈裡嗷嗷直叫,母親的心裡不是滋味。看著自己一盆菜,一盆糧,親手餵養大的豬就要被宰殺了,心裡那種不捨的感覺油然而生。

屠家早早地來到了我家,在院子裡的空地上盤起一個臨時爐灶,放上一口大鍋,燒上一鍋開水,就等宰殺後燙豬脫毛。三四個壯漢,把豬從豬圈裡趕出來,一下子撲倒,壓腿的壓腿,按頭的按頭,屠家拿出明晃晃的屠刀,一刀捅在豬的脖子上,鮮血直流。在越來越弱的叫喚聲中,豬走完了自己的生命歷程。

滾燙的熱水一瓢瓢澆在豬身上,屠家一邊澆水,一邊用浮石脫毛。在麻利的動作中,一口肥豬就被脫了個精光。屠家拿起屠刀,三下五除二,先把豬的頭割下來,再割點槽頭肉,交給女主人,準備中午的殺豬菜。女人們在廚房忙碌著,有切肉的,有削土豆的。

等到中午飯點,一盆香噴噴的殺豬菜,端了上來。在外面忙碌的人們正好也收拾得差不多了。大家一起上炕,一邊吃殺豬菜,一邊喝燒酒。肉香伴著酒香,在屋子裡飄蕩。男人們喝的臉紅脖子粗,在酒足飯飽後,陸續離開了飯場,回自己家休息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