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殺朝廷大官,為什麼放過程咬金了呢?

feigary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殺戮,武則天是殺過一些朝廷大官,那為什麼放過程咬金了呢?

有書君認為程咬金是兩朝元老,一是武則天不是殺臣狂魔,被殺者大多是她權欲路上的攔路虎。

而程咬金一沒擋武則天再次進宮做李治妻子之道,二沒參與反對李治立武則天為後之事,武則天沒必要殺他。

二是程咬金表面是混世魔王,實則老謀深算,懂得保全自己,武則天沒理由殺他。

一、武則天不是殺臣狂魔,被殺者大多是她權欲路上的攔路虎,武則天沒必要殺程咬金

武則天是一代女皇,是精明強幹的政治家,性巧慧,善權術,但絕不是殺臣狂魔,她是殺過不少大官。

如長孫無忌支持褚遂良竭力阻止高宗廢后,又阻撓武則天為後,成了武則天稱後的攔路虎,當有人告發時,武后借高宗之手,讓長孫無忌自縊身亡。

上官儀起草廢后詔書,要廢了武則天的皇后之位,這些權臣都是因為成了武則天爭權奪利的擋路石,逼得武則天對他們動手,因為政治鬥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今天我不清算你,明天可能就是被清算的對象。

反觀程咬金,是個武將,對皇家的家事從不趟這渾水,程咬金一沒擋武則天再次進宮做李治妻子之道,唐朝有鮮卑族血統,父死子娶母為妻的傳統,皇上愛娶誰娶誰。

程咬金沒參與反對李治立武則天為後之事,一個武將自然只管前朝打仗之事。

武則天又是個弄權高手,自是不會無端樹敵,對不反對自己的中立的開國老臣,沒必要多此一舉去惹眾怒。害人害己的事,武則天是絕對不會犯此低級錯誤的。

因而從武則天的立場看,程咬金對她不構成任何威脅,不是她的政敵,她沒必要殺程咬金,自惹麻煩,所以放過了程咬金。

二、程咬金表面上是混世魔王,實則老謀深算,懂得保全自己。武則天沒理由殺程咬金

程咬金其實是個識實務之臣,是個有政治遠見之人,當年棄王世充,投奔李唐,成為開國元勳,又在玄武門之變中為李世民衝鋒陷陣,成為凌煙閣24功臣之一。

程咬金表面看似混世魔王一個,其實懂得避其鋒芒,對天下形勢看得透亮。

656年,67歲的程咬金征討賀魯大獲全勝,任由副大總管王文度以密旨為名殺降敵奪財物而分之,誰知王文度卻是矯旨,回朝後被殺。

程咬金也因此事受牽連,被罷官。

難道程咬金真老糊塗了,皇上任他出剿賀魯,會相信另由副總管拿了密旨,奪他的指揮權。

應該是程咬金嗅到了政治鬥爭的氣味,要知道此時武則天已為皇后,長孫無忌、褚遂良等老臣已被武則天視為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程咬金身為老臣,感到兔死狐悲,需要離政治權利中心遠一點,自己露個破綻,正好被貶,好請辭回鄉養老。

不能不說程咬金是個老謀深算的權臣,懂得離權力越遠,越能保全自己,功高蓋主才是死路一條,伴君如伴虎,遠離虎穴則安全係數高。

程咬金對高宗與武后唯有服從,盡君臣之道,盡人臣之禮,高宗和武則天留下這位德高望重而又俯首帖耳的老臣,以示皇恩,程咬金留住自己的性命,得以善終,此事雙贏,所以武則天沒理由殺程咬金。

由此可見,武則天馭權有術,程咬金不與自己為敵,沒必要殺之。

程咬金老謀深算,遠離權力中心,唯皇上皇后馬首是瞻,沒理由被殺,因而得以壽終正寢,享年77歲,死後陪葬昭陵。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武則天為了皇位,確實對許多大臣痛下殺手,長孫無忌,上官儀,褚遂良等人都直接或間接死於武則天之手。

程咬金在我們的印象中是一個有勇無謀的“粗人”,作為唐朝的開國功臣,手握重兵卻得以善終確實讓人覺得比較意外。

那麼武則天為什麼放過程咬金呢?

程咬金沒有反對武則天

首先這些被武則天懲處的大臣,大多是公開反對武則天的人,像長孫無忌,上官儀等人。而看似粗魯的程咬金卻表現得非常低調,自始至終都沒有反對過武則天,所以武則天也沒有殺他的理由。

程咬金懂得急流勇退

在征討突厥之時,程咬金默認手下屠城劫財,因此被免官,程咬金更是利用這次機會徹底告別了政治舞臺,雖然此後朝廷表示再度啟用程咬金,但是程咬金卻上書“乞骸骨”,拼命推辭。

大唐開國功臣餘威猶在

程咬金在武則天掌權時期已經七十餘歲,作為大唐開國元勳,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在沒有“實錘”的前提下,想撼動程咬金也非易事。


武則天前期主要和反對她的人鬥爭,而當他真正掌權的時候程咬金已經死了,都沒有給武則天留下動手的機會。


一點點歷史


如果細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會發現程咬金是倒數第二個去世的,在他後面只有一個徐茂公。而且按活得年歲來看,他應該是活得最長久的一個,活了77歲,難怪後面演義小說裡把他塑造成一個百歲開外的老壽星。

演義裡的程咬金,外表粗獷,是個混世魔王,又是個福將,看著粗魯實則精明,他武藝平平卻絕少吃虧,足見其手段。這點如果對比歷史上來看,還真有點接近呢。

程咬金初隨李密,是瓦崗軍一員,瓦崗軍失敗以後,跟隨王世充。程咬金很快就發現王世充毫無君王氣度,心胸狹隘,就拉著秦瓊奔向唐王。而後程咬金追隨李世民,李世民跟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矛盾越來越深,後來李淵派程咬金到外地當刺史,程咬金對李世民說,這是去掉您臂膀,請您快點自保。足見程咬金的政治敏銳性。李世民當皇帝以後,程咬金封盧國公,後來李治當皇帝時,程咬金還親自護衛李治登基。李治在位期間,程咬金曾討伐賀魯,因討伐不力被免官,後雖被任用,但早已遠離權力中心。


而那武則天呢,本來只是唐太宗一個小小才人,因和李治交好,李治登基以後,服孝期一滿,武則天就再度進宮,一年時間九升為二品昭儀,沒過幾年,李治就想廢王皇后,立她為後,於是就有了與長孫無忌、諸遂良等的爭鬥。

表面看,長孫無忌他們的死,武則天確實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真正拍板的還是李治,李治恰好需要除掉前朝重臣的影響力,武則天又恰好可以幫忙。很多影視作品把李治塑造成一個軟弱的形象,在我看來,李治弱是弱了一點,但是早期時候絲毫不軟。

李治雖然也是李世民嫡子,但是這皇位來的有點意外。本來太子是他大哥李承乾,而李世民最喜歡是喜歡老四李泰,但是這兩人相繼作死。李承乾受李泰挑撥造反,李泰急於上位說了不該說的話,接連被廢掉了。這時候嫡子就只剩下李治了,本來李世民覺得李治個性太過溫和,還有所猶豫,是長孫無忌、諸遂良等一致力薦,李治太子之位才穩固下來。

要說這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哥哥,李治舅舅,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在李世民期間是十分懂得收斂的,曾經還主動要求請辭相位以避嫌。可是到了李治時期就不同了,估計一來看李治相比李世民軟弱,二來他又是李治舅舅,三來可能覺得自己擁立有功,四來是李世民欽點的顧命大臣。他接連處置了與自己有舊怨的李恪、李道宗等王公大臣,在朝中也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之上之勢。

如果這樣倒也罷了,李治心裡雖然有想法,也不會拿他怎樣。可是後面李治廢王皇后想立武則天為後,兩人知道長孫無忌威望,請他宴飲並給予他厚賜,結果他假裝聽不懂。後來更是支持激烈反對立後武則天的諸遂良。可以說他和李治武則天的矛盾已經十分表面化了。而後反對武則天的諸遂良、來濟、韓瑗相繼被貶,沒過幾年,長孫無忌被人告要謀反,直接免官,被賜自縊,抄家。這之後一年,李治風疾發作,武則天經常代為處理朝政,這時候才有了實質的權力。

而在這一系列鬥爭中,都沒有看到程咬金影子,倒是他在瓦崗就結識的老朋友徐茂公一直參與其中,並且支持立武則天為後。就憑程咬金的政治敏銳性,他還會去瞎參活這些事嘛。長孫無忌死了以後,前朝元老碩果僅存就剩下徐茂公跟程咬金了。這程咬金又沒整什麼么蛾子,李治幹嘛要對一位老功臣下手呢,武則天跟他就更沒有什麼矛盾了,留著一位年老德高又沒權的元老彰顯皇帝恩德,不挺好的嘛。


一覽眾河小


武則天不但沒殺程咬金,還沒殺徐茂公呢。

如果不是因為徐茂公的兒子徐敬業造反,徐茂公還應該叫李茂功或者叫李勣。

武則天為什麼不殺?

因為這些人在他成功路上不構成威脅。所以不要把武則天想象成嗜血狂人,她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有著十分高明的政治手腕。

首先:武則天對許多人都很尊敬的,例如老臣劉仁軌。劉仁軌公開勸誡武則天不要做呂后,這麼明顯的反調,武則天非但不惱怒,反而給予了獎勵,並向劉仁軌保證自己不會(她當然不會做呂后,她要做皇帝),就因為當時她還要用劉仁軌,劉仁軌當時八十多歲了,在朝堂上有著很大的號召力。

武則天當然不會殺他。

其次:武則天只殺在她成長路上形成障礙或者對她構成威脅的人。例如長孫無忌,他是關隴貴族集團的領路人,李世民死後,他成了最大的老資格,處處弄權,房遺愛案子上,他上下其手,把所有他不喜歡的人都牽扯進去,例如薛萬徹。在武則天當皇后的路上,他是最大的障礙,任憑皇后低聲下氣求他,就是不答應。

這個時候,是另一個大臣李勣說了一句話:“這是陛下的家事。”武則天立刻醒悟過來,原來朝堂不是鐵板一塊。她和皇帝才找到了突破口。

勣為什麼不跟長孫無忌一起,因為李勣不是關隴貴族集團的人,他是山東起義軍的成員,他看不了關隴貴族集團的跋扈,所以才要給武則天出建議。

位高權重的李勣尚且如此,程知節就更不會了。

要知道他也是山東義軍出身的人,別忘了他們都是瓦崗山上下來的人。

程知節不去觸武則天的黴頭,自然也不會倒黴。

我舉一個例子,公元656年,程咬金帶兵攻擊西突厥,這個時候有個小官叫王文度的說我有皇帝密旨在身,你要聽我指揮。

程咬金居然聽了他的話,造成屠城之舉,搶劫了許多財物。回去之後,高宗大怒,不但殺了王文度,還貶了程咬金的官。

程咬金久經戰場的老將怎麼會聽命於一個小官,犯下這種低級錯誤。

要知道這是656年武則天當皇后的時候,程咬金顯然拿捏不準朝堂的動向,擔心這個人是皇后派來的,也就只好活稀泥。

這是他的失敗之處,或許也是他的成功之處。

畢竟政治的事情,難得糊塗吧。


錦翼


首先,當時的程咬金並不是什麼實權人物,對他的使用,高宗和武則天有絕對的選擇權。說用就用,說廢就廢,程咬金本不是他們奪取權力的阻礙。

其次,程咬金是一個純粹的武人,縱觀史書,程咬金除了當了一段時間刺史,其他時間要麼賦閒,要麼打仗,而且沒有自己的親軍,對於高宗和武則天來說,沒什麼威脅。

第三,在高宗和武則天從關隴集團爭奪權力的最後時刻,程咬金早已經退休回家了。他在此之前,被封為左屯衛大將軍,帶軍征討叛亂的賀魯,結果到了那裡,當地人獻城投降,程咬金反而黑心黑肺下令屠城,並將城內金銀珠寶洗劫一空而返,因此朝廷怪罪他打仗時長期逗留該地,將他免官,因為當時程咬金只是五路人馬中的一路,其他幾路已經跟突厥人接上火了,他的軍隊還在屠城,搜刮金銀財寶。

被免官以後,沒多久,接著朝廷又給了他一個岐州刺史做,他卻表乞骸骨,也就是申請退休,朝廷也准許了。

這是顯慶二年的事。到了顯慶三年,高宗和武則天就對關隴集團動手了。你也可以說程咬金事前得到了什麼風聲,躲了。

但是,程咬金在打仗過程中做出屠城這種事,在高宗和武則天眼裡,也只是一個莽夫吧。而且程咬金好好的幹嘛屠城?也是一個令人費解的事,也許他是故意為之?從而故意獲罪,躲過即將到來的對關隴集團的清洗?

總之,在武則天對太宗功臣大加撻伐的時候,程咬金已經是閒人一個,年老力衰,沒什麼太大威脅了,除不除已經沒什麼影響。


西堤君


問題是:武則天為什麼放過程咬金?答主反問一下:武則天憑什麼能殺、要殺程咬金?

程咬金死的時候,是唐高宗麟德二年,也就是公元665年。就在前一年,唐高宗讓宰相上官儀起草了廢掉武則天的詔書,雖然經武則天搗亂沒有成功,但是武則天在這樣的情境中敢膽大妄為殺程咬金這樣的開國功臣嗎?她有什麼權力能這麼幹呢?

永淳二年,公元683年,唐高宗駕崩,臨終前他交代,太子李顯於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武則天決定。這時候,程咬金已經死了18年了。武則天自立為帝,是在天授元年,亦即公元690年,這時候她有權力殺程咬金了,可是程咬金已經死了25年。

因此,在時間軸上,武則天就根本不存在殺程咬金的可能性。

我們再假設,武則天在時機上確實能殺程咬金,可是她有什麼理由殺程咬金呢?

史書上稱程咬金為程知節,那是他後來當了官之後改的名字。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程咬金參加了翟讓領導的瓦崗軍,他只是翟讓手下的一個分部頭領,而不是像演義、評書裡說的是瓦崗寨的首領“混世魔王”。後來貴族出身的李密掌握了瓦崗軍的領導權,但是被王世充打垮了。王世充是想收買程咬金,可是程咬金和好友秦瓊一商量,最終投奔了唐國公李淵,具體歸於李世民門下。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奪得帝位。貞觀十七年,為表彰開國元勳,李世民於凌煙閣繪二十四位功勳卓著的文臣武將肖像,程咬金位列其中,也就是說程咬金是實打實的開國功臣。

在太宗和高宗時期,程咬金都表現得忠心耿耿,甚至因為太忠心而犯了錯誤。高宗時,程咬金在西征突厥的戰役中,聽信了手下副總管王文度所說的一個皇帝密令,由王文度監督各軍,把調度軍隊的大權交給了王文度,而不聽先鋒蘇定方的正確意見,導致失去戰機,又沒有阻止在突厥方願意投降之後唐朝士兵的殺人搶劫行為,因此被高宗罷了官。

後來,高宗雖然重新起用程咬金為岐州刺史,但較之於先前的威勢,終究相去太遠,這時的程咬金已經沒有任何對朝廷的威脅,武則天即使有時機和權力殺他,又有什麼理由呢?


麻辣一加一


武則天雖然不是歷史上第一個獨攬大權的女人物,但她卻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是個為了權利不擇手段,她的功過很難評判,她的手上沾滿了淋漓的鮮血。為了登上皇位,殺了無數的大臣,但是有一人她卻動都不敢動,那就是混世魔王—程咬金。可是為什麼權勢傾天的武則天不敢殺程咬金呢?


第一,做事比較低調

雖然程咬金有混熟魔王的稱號,但是此人一點也不混,程咬金可以說是十分低調的一個人物,程咬金做事一直比較小心,武則天稱帝,他也不附和別人反對武則天,不過也不說支持 。從來不公開挑釁武則天的權威,這也讓武則天抓不住程咬金的把柄,畢竟程咬金是四朝元老,也不能給個莫須有的藉口將其殺掉,如果這樣肯定會引起朝中諸多大臣的不滿。

第二,功勞較大

程咬金跟著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戰功無數,死後還進入了凌煙閣,成為二十四功臣之一。程咬金還是四朝元老,在朝中聲望巨大,不是那種可以隨隨便便殺掉的人物,就憑他的功勞,在老百姓心中都是神一樣的存在,因此這樣一位功臣,武則天也不會隨便殺掉這樣一位功臣。

程咬金在唐朝是少有的長壽名將,程咬金差不多活了七十多歲,程咬金在李世民在世的時候就曾救過李世民多次,在大唐的危難之際,也一次有一次的幫助大唐化險為夷,可以說是大唐不可多的的福將。

本文由樓笙發佈


樓笙侃史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充滿傳奇色彩的女人,十四歲入宮,唐太宗賜才人,唐高宗李治封昭儀後來封皇后。李治駕崩後臨朝稱制。690年以67歲高齡當上武周皇帝,82歲駕崩。武則天通向權力頂峰的道路上充滿艱辛,反對她的大臣宗室如長孫無忌,上官儀,來濟等人全部掃除權力中心,李世民凌煙閣二十四學士被竹蔑了一半,唯獨混世魔王程咬金等人獨善其身為什麼暱?程咬金也叫程知節是隋未唐初猛將,《隋唐英雄傳中》混世魔王大澤天子,當然這乃小說家戲言。程咬金是濟州東阿人,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程咬金加入瓦崗軍成為翟讓李密手下一員大將,瓦崗散將後投了洛陽王世聰。在兩軍陣前和秦瓊等人投降了秦王李世民。程咬金隨秦王李世民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徵高麗,參加玄武門之變立下赫赫戰功封左領軍大將軍,普州刺史,盧國公實封七百戶,子孫可世襲。唐高宗李治登基後,656年西突厥阿史那賀魯叛亂,李治決心撤底解決西突厥問題,欽定能徵貫戰的功臣宿將程咬金為蔥山道大總管率精兵猛將出徵。首戰葛羅祿和處月(沙佗)二部,大破之斬首千餘級。攻滅突騎施,處木昆二部斬首三萬餘級,抵達鷹婆川。程咬金金指揮唐軍與四萬西突厥騎兵展開激戰,前軍總管蘇定方率五千敵軍攻擊敵人後路,撤底打敗了敵人。唐軍追奔二十里,斬千五百餘人,獲馬兩千匹,死馬及所棄甲杖綿亙山野。阿史那賀魯的主力被撒底打敗,程咬金本可以欲將剩勇追窮寇,但他受監軍王文度挾制徘徊不前以至失去戰機,最不可思議的是程咬金聽從王文度鼓惑殺降取財。唐高宗接到奏到龍顏大怒,“坐逗留追賊不及減死免官”,程咬金被削職為民一世英民就此毀掉,也有一種說法是程咬金老奸巨滑,怕功高震主故殺降取財以自汙。反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程咬金後來官復原職已淡出權力中心不被重用了,後來程咬金在七十七歲高齡時老死了,雖然沒有“隋唐演義》中說的活了一百二十八歲,但那個年代"人生七十古來稀”,程咬金活了七十七歲巳經是老壽星級別的了。唐高宗李治追封驃騎將軍大將軍,陪葬昭陵。等唐高宗李治駕崩,李媚娘臨朝稱制,690年登基當上武周皇帝,程咬金已故去25年矣!





關東俠客


武則天不夠格!她在後來權傾朝野,可是在李治時代,武則天還不夠資本去屠戮這些開國功臣。她做了很多事只不過是為了自保而已。比如殺李淳風!作為預言家的李淳風一直在跟李治鼓吹女主武氏,也就是武則天威脅論。這實際上已經嚴重威脅到武則天家族的生存安全了,所以她才設計做了他,在明知他海鮮過敏的情況下用魚湯煮粥給他吃,最終休克死亡。以武則天當時的身份,殺個李淳風還得這麼費事,想殺程咬金這種級別的人物還辦不到。

其次,程咬金是武則天的功臣!武則天能夠上位與程咬金有著莫大的功勞。這主要是程咬金本來就是渾人,他根本不在乎所謂的世俗理法,他自己就娶了二十幾個老婆,還經常跟其他將軍們換小妾玩。

在當時,武則天要上位李治皇后最大的阻力來自於長孫無忌!因為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李治的親舅舅。這天上雷公,地上孃舅公。李治娶了李世民的妃子,長孫無忌自然會嘰嘰歪歪的,仗著是李治孃舅的身份對李治甩臉色。(可惜李治精蟲上腦,為了武則天,擼了長孫無忌。)這時候,假如沒有程咬金等人的支持那是辦不到的。據已知人物有徐茂公,程咬金等人是公開支持李治立後武則天的。


優己


林語堂先生在《武則天正傳》裡說到:武則天一共謀殺了93個人,這93個人基本都是有名的李唐宗室、自己的親屬和朝中大臣,其中還不包括受株連的親屬。

從各類文獻記載可知,武則天是一個霸道女總裁,膽大心狠,為了達到目的,遇佛殺佛。她那性格,像是王莽和呂后的合體。

事實上,武則天從來就沒有放過誰,是程咬金自己通關先走了。

程咬金是大唐開國元勳,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九的盧國公。

程咬金王者榮耀拜盧國公那年,武則天還是個十三、四歲剛進入職場的黃毛小丫頭咧!

武則天比程咬金嫩了整整35年。等媚娘熬成婆那年,武則天已經32歲了,作為皇后,此時才是她的王者時刻。

這一年正好是公元656年,67歲高齡的程咬金為了發揮餘熱,臨退休前最後摟一把,他以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的身份,帶兵討伐西突厥。

沒想到正是這最後一次出征,讓程老總陰溝裡翻船,晚節不保了。

出征勝利還朝後,朝廷論功行賞時,以逗留不進、不努力追敵、殺降利財的罪名,將程咬金減死免官。

也不知程老總是不是故意的,自此以後,他遠離了朝堂,完全不給逐漸膨脹的武則天弄他的機會。後來,40歲的武則天與高宗二聖臨朝,50歲時當天後,60歲當皇太后,67歲稱皇,成了真正的榮耀王者,可以想殺誰就殺誰了。

而我們的“三板斧”程老總在武則天41歲那年就在家中悄悄去逝了,享年76歲。

程咬金在《隋唐英雄傳》中的形象特別鮮活,是一員“福將”,武功不足,搞笑有餘,深受大眾喜愛。

事實上,程咬金還圓滑得很,是有名的老滑頭,年老的他,沒了年輕的莽撞與銳氣,是不會和大權在握的武則天對著幹的。

這麼來說,即使他倆碰見,武則天也不會對程咬金下狠手,畢竟人家還是功在千秋的開國元老呢!

這題目,應該是題主玩《王者榮耀》被程咬金虐後,突發奇想含憤而提出來的吧?

玩過《王者榮耀》的都知道,程咬金就是個浪貨,回血速度奇快,聽說還愛摟武則天的裙底。

武則天是個脆皮法師,程咬金是個重裝戰士,武則天還沒成型時,程咬金就嗖嗖的通關了。臨通關出門前,程咬金不忘丟下一句:想殺我,門都沒有。

武則天不禁嘆道:是啊,想殺程咬金是不可能了,這輩子都不可能。

嘆罷,武后留詩一首: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時,看我把你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