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學會這“三不”,才算是真正的大智慧!

本文由百家號【琢磨歷史】原創首發,未經允許,禁止抄襲、洗稿,違者必究!

大家好,我是“琢磨君”,歡迎大家一起來學習更多國學智慧和歷史知識。如果您想持續收看本欄目,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人到中年,熟記這“三不”,方可做一個“大智若愚”的人!

人生的中年時期就好比四季中的夏天和秋天,是最美好的奮鬥時期,也是奠定了我們一生的幸福和成功。對於人到中年,古人對它也有不同的要求。孔子說:“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意思說中年人要戒鬥;曾國藩說:“少年經不得順境,中年經不得閒境,晚年經不得逆境”,意思說中年人不能過得太安逸;國學大師王國維認為中年時期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主要境界是“守”。

那麼,中年人到底應該如何呢?琢磨君認為,中年人脫去了少男少女的青澀,做人做事更加成熟穩重,應該向大智若愚方面靠近。人到中年,學會這“三不”,才算是真正的大智慧!人到中年,熟記這“三不”,方可做一個“大智若愚”的人!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人到中年,學會這“三不”,才算是真正的大智慧!

1、不爭,

《 老子·二十二章》中說:“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所以中年人要戒掉爭強好勝的心理,多一份謙讓和恭敬,正如鬼谷子先生所說:”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於眾人之所不能,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人到中年,不能靠激情做人、蠻力做事,要多動腦子、多學智謀,要在不爭不費中將事情完成,所以說做人的真正境界應該是“不爭之爭”!人到中年,學會“不爭”,才算是真正的大智慧!

人到中年,學會這“三不”,才算是真正的大智慧!

2、不妄想,

戰國·荀況《荀子·天論》中說:“大智在所不慮”,意思就是說:最高的智慧在於不思慮不能考慮和不該考慮的事。年輕人喜歡幻想,因為無知無畏,感覺自己精力旺盛所以喜歡胡思亂想;但是人到中年,經歷是世間滄桑,該見的都見了,該經歷的都經歷了,知道有的事情是人力可為,有的則是天命作為,不可勉強,想再多也無益,所以沒有必要妄想。

人到中年,要養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多學習《菜根譚》作者“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的好心境,還要牢記曾國藩“求缺惜福,花未全開月未圓”的最美人生境界。

曾國藩也說:“人於平旦不寐時,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謂智!”由此可見,真正大智慧的人不是事事憂慮,而且不妄想!

人到中年,學會這“三不”,才算是真正的大智慧!

3、不妄說

俗話說“看透不說透,我們還是好朋友”,為人處世的智慧不過如此,能止於爭,能止於想,能止於說!

言多必失,禍從口出,少說則少犯錯、少得罪人,多說則多犯錯、多得罪人。人到中年,都吃過輕浮妄說的虧,吃一塹長一智,所以更懂得管住自己的嘴,能不說的儘量不說,能輕聲細語地說絕不大聲叫嚷!

不輕諾,故我不負人;不信諾,故人不負我”,意思就是說:不輕易許諾才不會辜負別人的心願;別人的承諾不要句句相信,才不會被人辜負心中失望。中年人不僅要熟記“言多必失”,而且還要牢記少許諾於他人,這樣可以避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人到中年,一諾千金,但絕不輕易許下諾言,因為動不動就許諾他人是一種輕浮、不成熟的表現!人到中年,熟記不妄說,真正做一個“大智若愚”的人!

人到中年,學會這“三不”,才算是真正的大智慧!

以上就是琢磨君藉助古人智慧總結的中年人應該做到的“三不”——能止於爭,能止於想,能止於說!人到中年,學會這“三不”,才算是真正的大智慧!人到中年,熟記這“三不”,方可做一個“大智若愚”的人!

朋友們,您認為中年人應該是怎麼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互動!持續觀看更多經典國學謀略(菜根譚、鬼谷子、曾國藩、左宗棠等),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點贊就是對作者的最大支持!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