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的兒子是“學渣”

化學大師

優秀的孩子家家相似,平凡的孩子各有各的毛病。

來源:知心小貝(id :zhixinxiaobei)

對不起,我的兒子是“學渣”

01

列夫·托爾斯泰曾經曰過,優秀的孩子家家相似,平凡的孩子各有各的毛病。

我嚴重同意他的觀點。

當兒子又羞羞答答地遞上他的成績單,並報之以諂媚的微笑時,我就先淡定地吃了一粒速效救心丸,然後才從容不迫地接過來閱覽。

雖然做了這麼多準備工作,我還是感覺到心臟的主動脈彷彿被什麼東西使勁地撕扯了一下,一陣悸痛針扎般襲來。

我捂住胸口,用一種生無可戀的目光從卷面上掃視到兒子那長滿青春痘的臉上。

我端詳了他十又六分之一秒,想發現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清秀烏黑的眉毛,像我。會說話的眼睛,像我。紅紅的薄嘴唇,像我。

圓頭鼻子,像他爸。說方不方說圓不圓的臉型,像他爸。外齙牙,像他爸。

除了長得好的都像我,長得難看的都像他爸以外,沒發現什麼問題啊?

基本上可以排除在醫院抱錯孩子這種狀況,更不用說那個啥了(老司機秒懂)。

那為何兒子的學習成績一點都不像他老爸老媽小時候那麼優秀呢?

除了語文還說得過去,口才還說得過去(很多次因為上課說話被老師揍過),勞動能力(每學期都能競選上勞動委員)還說得過去,其他就沒什麼可炫耀了。

而炫耀孩子,幾乎是每個女人終身必修的功課。

兒子,你可不能讓老媽在這一門上掛科呀。

02

我有一個最好的閨蜜,我倆之所以能夠肝膽相照惺惺相惜,是因為我倆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學渣“的母親。

做女人難,做家有學渣的女人難上加難。

我們這兩個“學渣”(原諒我加了個引號,因為我實在不想認命啊)的母親在一起,從來沒有那種等級觀念,也從來沒有自卑和嫉妒,我們的關係非常平等非常融洽。

只要談到兒子,我倆的對話基本上是這樣的:

我:兒子這次數學又沒考好。

她:我兒子也一樣。

我:英語這次剛剛及格。

她:我兒子英語59分。

我:每天回來就沒有見過他背誦政史地。

她:我兒子政史地的書都是新的。

我:我去年給他請了一對一,可是也沒什麼效果。

她:我的工資全花在他的輔導費上了,數學終於考了個及格。

正是因為有這麼多共同語言,我倆的關係十幾年來才牢不可破,堪稱知音。

可是最悲傷的,是無論我們在心裡怎樣定位自己的兒子,面對兒子,我們還是強顏歡笑,用熬雞湯打雞血一樣的精神鼓勵他:

相信自己,永不言棄!

是的,做母親就是要這樣勵志。

哪怕孩子考了全班倒數第一,也要用賞識的語氣對他說:“語文8分,數學9分,嗯,很好,沒有偏科。”

對不起,我的兒子是“學渣”

03

我還有個朋友,前幾天被女兒氣得腋窩裡鼓了一個雞蛋大的疙瘩。

我勸她消消氣,她說,怎麼消氣,一道題講了八遍,還是不會。只要換個數字,她就不知道怎麼做了。

很多人都覺得人到中年,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生活不是歲月靜好就是風花雪月。

可是有誰知道,並不是你有了物質有了能力就可以恣意妄為。

因為,比物質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你得身體好,比身體好更重要的是你的娃學習好。

孩子的學習可以決定家庭的基本格調,是悲傷的G大調還是悠揚抒情的詠歎調。

孩子哪次成績好,你吃飯的時候就會覺得格外香。

哪次沒考好,別說吃飯了,就是吃土都嚼不出味道來。

04

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光能夠影響你自己的胃口,還直接影響你和朋友的關係。

前不久,有一個媽媽因為把自己孩子的清華錄取書發在群裡,而被全部群友拉黑。

打擊中年女人的有力武器,一是老公給前女友的短信,二是別人家孩子的成績單。

有個女同學前幾天對我說,你知道嗎,自從我的兒子和XX的兒子不在一個學校之後,我發現我和XX的關係明顯改善多了。

XX的兒子是個學霸,每次都碾壓我同學的兒子,搞得我這個同學一見到XX就不開心,一不開心就不想搭理她。

所以,要想不影響朋友的關係,千萬不要把孩子都送進同一個學校,更不要送進同一個班級。

對不起,我的兒子是“學渣”

05

前幾天,我把孟非轉的那段”感人“的話發在辣媽群裡,一下子引起了幾個中年女人的共鳴。

對不起,我的兒子是“學渣”

對不起,我的兒子是“學渣”

是呀,沒有資質的孩子是來報恩的。

我想起之前看過的一個片段。

老五和老劉住在同一條街上。老五的兒子考上名牌大學,出了國。老劉的兒子沒考上大學,在本地開了一個小店鋪。

老五的兒子好幾年都不回來一次,只會給老五寄錢。老劉的兒子隔三岔五給老劉端羊肉湯,做臊子面。

家有學渣的中年女人,也只能靠這種故事來給自己找一找人生的樂趣了。

06

就像一個朋友在家長會上說的那樣:很多家長在養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不忘初心”。

什麼是初心?

當男人女人剛結婚的時候,我們想的是,只要我們有生育能力就行。

當媽媽剛懷孕的時候,我們想的是,只要孩子生下來別缺胳膊少腿就行。

當孩子生下來的時候,我們想的是,只要孩子健康成長,別出意外就行。

可是孩子長著長著,我們的初心就沒有了。

我們開始希望孩子比別人更聰明,學習成績最棒,口才表達最好,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學,有一份最體面的工作。

全然忘了孩子第一次喊出”爸爸媽媽“時我們的喜悅,孩子挪動第一步時我們的激動,第一次動手做家務時我們的欣慰······

希望我們在養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忘了初心,把更健康更全面的愛送給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