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鴻亮兒子“食言”,看完《大江大河》

侯鸿亮儿子“食言”,看完《大江大河》

王凱

侯鸿亮儿子“食言”,看完《大江大河》

楊爍

侯鸿亮儿子“食言”,看完《大江大河》

董子健

改編自阿耐小說《大江東去》,孔笙、黃偉執導,侯鴻亮擔任製片人,王凱、楊爍、董子健主演的電視劇《大江大河》將於12月10日起登陸北京、東方衛視。該劇以宋運輝(王凱 飾)、雷東寶(楊爍 飾)、楊巡(董子健 飾)為代表的三個時代先行者,勾勒出一幅1978年後中國經濟變革的時代圖景,再現了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崢嶸歲月。前日,孔笙、侯鴻亮接受媒體採訪,談及改革開放,侯鴻亮覺得有一個比喻挺好:“改革開放”像一把斧頭掄向了這個時代,披荊斬棘,開出一條嶄新的路來。

主題 再現改革開放先行者

2018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經歷1978年改革浪潮的這代人,面對突如其來的社會變革,“摸著石頭過河”成了最真實的軌跡寫照。《大江大河》正是以宋運輝、雷東寶、楊巡三個人物為代表,將個體命運嵌入歷史車輪中,再現了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們在這個特殊歷史階段的掙扎、覺醒與變異。在侯鴻亮看來,《大江大河》的創作不僅僅是團隊20多年現實題材創作經驗的一次總結,也是他們這一代改革開放的同齡人,對於這個時代最深切的感受。

孔笙同樣對這四十年的變化感同身受,他想通過這部劇傳遞出對“改革開放”的敬重和堅持的信心,“我這個年齡的人特別感激改革開放打開國門,這40年來人民生活提高很多。我也想告訴年輕人,我們真的曾經窮過,連吃飯都要考慮考慮。”

受眾 先抓住年輕孩子的父輩

《大江大河》講述這四十年來的社會、經濟變遷,對於當下年輕人的吸引力在哪裡?對此,侯鴻亮說,他在家裡看粗剪片時,20歲的兒子說:“爸,你拍的這戲有人看嗎?我和我同學是不會看的。”但隨著兒子沒事兒到客廳轉一圈,後來也跟著侯鴻亮看下來了。侯鴻亮說,不同年齡層都有不同喜好,有人喜歡偶像劇、古裝劇、諜戰戲,也有人喜歡帶有點歷史感的戲,所以只要把一個類型做好了,就能收穫很多,“並不見得要讓電視機前所有觀眾都來看,從我們專業來講,爭取能夠做得更好一點,讓觀眾得到尊重,這是最重要的。”

在孔笙看來,這部劇先抓住自己這一代人、年輕孩子的父輩,呈現他們的經歷,而他們會把自己孩子拉到身邊,看看你爸爸媽媽當年就是這樣過來的。

服裝 找媽媽穿過的衣服

本劇導演孔笙是電視製作界的多面手,曾獲得過“白玉蘭”最佳導演、“飛天獎”最佳攝影、“金像獎”最佳剪輯等諸多獎項。他主導的《琅琊榜》《偽裝者》,甚至早前的《父母愛情》《溫州一家人》,還在電視上不斷重播。

孔笙一直強調慢工出細活,改革開放這樣大時代背景的題材必須把作品品質放在第一位去考量。“我跟統籌說壓一壓進度,不要那麼快,仔細拍不能著急。”為此演員的每個動作他都會仔細掂量,反覆揣摩最佳的表達方式。王凱回憶說,“連推個車、搬個蘋果箱,導演都要自己示範。”

《大江大河》在美術方面也再次沿襲了團隊一貫的“處女座”作風,美術費用超出正常電視劇的兩倍以上,還首次採用了超寬畫幅拍攝,力求還原上世紀80年代古樸自然的風貌。

如何還原時代感,也是該劇在拍攝中面臨的最大難題。侯鴻亮表示,1978年以前的戲,在影城都能找到一些相應場景,但是1978年以後,特別是到了八九十年代,基本找不到合適的場景,“這也是我們最難的地方,營造真實感,讓大家相信這個故事的發展。”

當這道難題擺在孔笙面前時,他說,那個時代的人都還在,當年坐的火車、騎的自行車,用的東西他們都會記得非常清晰,所以,首先要讓這些人認可。最開始劇組找的服裝,孔笙不滿意,“因為(工作人員)都是小孩,他們不知道那個年代的東西。我說我希望你們問問爸爸媽媽,如果媽媽拿過來衣服,說這就是當年我穿過的,這就對了。”

導演、製片人的“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各行各業都發生了變化。對於自己身處的影視行業,從入行到現在,體會最深、最大變化是什麼?

孔笙

時刻都感受到變化。(進入行業)開始拍得很難,慢慢有資本進來可以拍得更大一點,同時又不停受到經濟和各方面的影響。最大的感受是現在能拍一些自己想要拍的東西,或者是能夠傳達一些自己能夠傳達的思想。

侯鴻亮

變化還是挺大的,投入的成本變化特別大。這些年對我們團隊變化最大的是,我們原來可能被迫拍一些戲,到現在能夠做到相對比較從容地,拍一些自己想拍的戲,有了一定選擇權。我們把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通過電視劇這種形式傳達給大家,這是挺幸福的一件事兒。

演員是如何準備角色的?

王凱 做好掉粉的準備

王凱飾演的宋運輝是抓住高考機遇的萬千考生之一,憑藉自身的聰慧與奮進,成為一個矢志前行的逐夢人。侯鴻亮曾告誡王凱,要做好演完宋運輝掉粉的準備。宋運輝與王凱之前的熒屏形象的確差別很大,他既不像《琅琊榜》中的蕭景琰一樣生在帝王家,也不像《偽裝者》的明誠般儒雅倜儻。他出身底層,因為家庭成分是“黑五類”而受排擠,因為吃不飽飯長得又黑又瘦像顆“豆芽菜”。為了演好這個生活在特殊年代的人物,王凱看了很多影像資料,在翻看老照片的時候,他發現那時的年輕人一個個骨瘦如柴,“瘦到嘬腮”,導演也和他講:“要再瘦點。”所以王凱在劇中減重不少。

楊爍 劇組唯一不用減肥的人

雷東寶是乘著農村改革浪潮,改變了全村人命運的“先行者”。楊爍介紹說:“雷東寶是一個退伍軍人,一個改革初期的開拓者,敢作敢為,雷厲風行,是一個鄉村企業家。”為了更貼近人物,楊爍從130斤增重到150斤,是劇組唯一一個“被特赦”不用減肥的人。

董子健 用深好幾個色號粉底

挑扁擔賣饅頭、收電線開電器城的楊巡是個體經濟的縮影。在董子健看來,楊巡代表著現在很多企業家。“他做過很多事情,不斷被擊倒,不斷站起來,他是一個完整的成長弧線。”為了呈現出一個四處奔波、經受風吹日曬的創業者形象,白白淨淨的董子健特意用了比自己膚色深好幾個色號的粉底。

採寫/新京報首席記者 劉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