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書中說“管住貨幣,放開價格”,對當前抑制通貨膨脹有啟示意義嗎?

胡瑪莉


吳敬璉被稱為中國最有良心的經濟學家,一直來堅持市場經濟原則。他說的管住貨幣,放開價格。這就是一個正負行為和市場經濟之間的關係。

該管的不管,放任貨幣氾濫是正負沒有負責任,所以他指的管住貨幣就是這個意思。而應沒有管住貨幣而造成物價上漲,卻去管價格,那實際上價格管得住嗎。誰都看到結果了。

一邊是貨幣超發,結果造成的是債務風險加大。現在看不斷爆出的企業危機,大部分都是債務危機,債券違約。最近北京一家銀行貸款很少,一直依靠企業債來滾動解決流動性。日前出現債務違約了。貨幣超發總會有什麼問題。不是債務問題,就是信用問題。所以,管住貨幣時確保經濟正常運行很重要的一點。而且就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來說,也大多出自貨幣的穩定。這常常成為很多治理的基礎。

該管的不管,那就只能去管那些不該管的了。管價格的結果是企業沒有利潤來源。企業能用較低的成本,尤其是勞動力成本,它就能提供較低的價格的產品。所以管價格是本末倒置的一種管理。價格讓市場自己去決定,最終能建立一個良性競爭的市場格局。

所以吳敬璉這個有良心的經濟學家,看問題真的是到了實處了。敢於這樣講,是一種勇氣。當然吳老也老了,也沒什麼可以擔心的了。但是他依然擔心中國經濟,這是一種善。


大舟財經觀


吳敬璉先生說的“管住貨幣,放開價格”,對當前抑制通貨膨脹依舊具有積極意義。

據《吳敬璉傳》介紹,這一觀點是吳在1985年提出的,在1988年價格“闖關”時,又再次強調提出,引起很大爭論。這是根治通貨膨脹的辦法。不僅在以前是合適的,在未來也是合適的,在現在更是對症的。

所謂的通貨膨脹,本質上就是貨幣發行過多,超過了經濟增長速度導致的。管住貨幣是治本清源。因為貨幣發行增加速度,遠遠超過經濟增長速度。中國經濟總量從1990年到2017年增長了44倍;但發行的貨幣,卻增長了109倍。也就是2017年的1元錢,只相當於1990年的4毛錢。但實際上還達不到這個標準。

流通中的貨幣數量太多,大家手中錢都多了,但物品的數量增長的沒有這麼多,那麼物品自然就漲價了。用專業的文字賣表達,就是“貨幣總量不變,物資供給量減少,物價會上漲;貨幣總量增加,物資供給量不變,物價也會上漲。”這是天經地義的。所以管住貨幣,就是管住水龍頭,進水沒有那麼多,水位就不會上漲。也可以說是用韁繩套住了狂奔的馬,價格就蹦達不起來。

放開價格,是市場選擇的結果。價格如果是管控、壟斷的,那麼必然會價格高企。比如香菸,成本可能只有5毛錢,一包最少也要賣5元錢,除了稅收高以外就是因為控制價格。還有,價格不放開,容易導致腐敗,因為權力尋租就是在價格不透明度情況下最多,這樣社會運營成本急劇提高。

更重要的是,價格管制容易歪曲市場實際需求,讓主管部門對市場實際情況無法瞭解透徹,在制定政策時容易出現偏差,給經濟發展帶來困擾。

有人說,放開價格會導致搶購,這是建立在供應不足的情況才會產生的。社會供給十分充裕的情況下的。現在放開價格,非但不會形成搶購,反而會有效抑制需求。比如,電力、煤炭、水、油,放開價格怎麼可能造成搶購呢?價格放開,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上的放松管制,是市場價格的迴歸正常渠道,也是改革開放的必然。


波士財經


先思考:1、為什麼科技產品(汽車、手機、電器、電腦、筆記本等)價格和通脹絕緣?2、為什麼農產品中容易保存的玉米、小麥、大豆等通脹率較低?3、為什麼不容易保存的果蔬價格通脹率較高?4、為什麼房地產領域通脹率最高?人民幣在所有科技領域的購買力始終保持堅挺,實際我們購買品質相同與性能相同的電子產品、汽車類產品、工業品的價格不僅沒有上漲,反而是大幅度下降。手機漲了嗎?現在200元的老年機是不是比20年前的幾萬元的大哥大性能更好?汽車漲了嗎?現在的隨便找一款入門級中級轎車,是不是都比20年前的桑塔納性能更好,而價格更低?現在二手市場的電器,是不是都遠勝20年前的全新電器性能?反觀人民幣在所有傳統領域的購買力則出現了急劇的貶值。因此,我們是否應該從全新視角認識通脹?如果是貨幣增發就會引發通脹,那麼,為什麼高效率的科技領域的產品價格不升反降?這是值得每個人深思的問題,因為它關乎每個人的幸福!我們開錯了藥方,不僅治不好病,反而可能治死人。經濟藥方亦然!

1、什麼是社會運行效率?

  • 總產量/總工時=社會運行效率;

通過這個簡單的公式,我們很容易發現:農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的根源在於,農民占人口比重太高。農業從業者數量太多。而農業從業者數量居高不下的根源在於:農民在工廠打工叫臨時工,不享受退休金的臨時工;農民在基建、房地產領域打工叫農民工,同樣不享受退休金;農民在運輸領域工作叫養大車,同樣不享受退休金.....因為社會不承認農民在各個領域創造的價值,欠了農民群體一份退休金,所以,農民最終會被鎖死在土地之上,這導致小塊耕地要麼撂荒,要麼要消耗人工耕種,零散付出的大量工時和碎片化的土地資源,讓農業與機械化生產和智能化生產基本絕緣。總工時居高不下,是農產品持續通脹的根源所在。

通過這個簡單公式,我們也可以發現:太多就業依存在房地產之中,導致房地產行業的效率持續下降,房價持續提升。同理,服務業也面臨的相同問題,過度競爭,使服務業需要投入了太多的工時,使用了太多底商,最終,這些都會反應到服務價格之上。

歷史上,提高社會運行效率最典型的案例:

流水線推出之後,福特將工人工資提升一倍,將每日工作時間由13小時降至8小時。將無休息時間變為雙休。福特的改良,創新引發連鎖反應。薪酬翻倍+勞動時間減半使美國社會效率獲得飛躍式提升,GDP和國民財富迅速超越整個歐洲,美國隨時進入鼎盛時代。

反觀當前很多經濟學家給出藥方:充分就業、萬眾創業、延長退休時間。恰恰與實際要求背道而馳。這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嚴肅問題。

如果通過某種組合制度,讓勞動者工作時間減半,對應著勞動者收入翻倍,企業利潤翻倍,各類租金成本減半。這裡面的勞動者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勞動者,更包括政府機關、銀行、證券、保險等領域的勞動者,因為提供信息、合約管理的部門付出的時間越多,對應著被管理者(企業和個人)相應付出的時間成本越高。

  • 總需求/總工時=社會運行效率

供給(總產出)是由需求決定的。第一部分我們再講將分母。第二部分我們要關注的是增加分子。能否給60歲以上農民(曾經在各個領域工作的臨時工)派發退休金?如果派發,基本上派發多少,就會產生多少直接消費,因為這一群體過去賺取的收入基本上都應付了家庭開支,現在被子女掏空了,失去了消費能力。他們不是不喜歡消費,而是沒有錢,沒有保障!因此,給他們保障,讓他們享受他們本應該獲得的社會福利,會立竿見影的帶動消費,促進實體企業利潤的提升。同時,適齡農民獲得退休金,也會使大量的在城市從事服務業的從業者選擇退出,從而改善城市商業競爭環境,交通狀況,居住環境等等。

綜合來講,只有建設起來綜合保障體系,人們願意主動退休享受生活(增加分母)。才能實現降低社會總工時(降低分子)的目的。

管住貨幣的本質是管住債務

把市場分為銀行和Others(下簡稱公眾)。

銀行的資產是公眾的負債。銀行發行貨幣實際是增加公眾的負債。

因此,經濟學家說的貨幣,不是老百姓認為的貨幣。

老百姓認為:政府在印票子,所以通脹。

但真實情況是,銀行開足馬力放貸,貸款流入房地產,囤地、炒房,推高資產價格,篡改房屋與其他商品價格的比值,其他商品為了自保而漲價。所有市場參與單元爭著漲價,對應的現象是通貨膨脹。

所以,管住貨幣的本質是抑制商業銀行放貸(增加公眾債務)的衝動與慾望。

放開物價是什麼?

顯然不是放開其他商品價格,而是放開房地產價格。

不要再通過“放貸”給房地產護盤。

不要再通過做二房東(如,建行存房貸業務)給地產商兜底。

因此,管住貨幣,放開物價,實際說的是一個事情。

但這個建議實際是無效的,就如同經濟學家20年前就說中國股市如賭場,需要治理,但20年後,股市還是投機盛行。



之所以這個建議不會被採納的根源:管住貨幣,放開物價!是將市場的事情交給市場解決,交給市場解決的結果是經濟要:先硬著陸,隨後才能重新起飛。而硬著受衝擊最大的將是商業銀行本身。


高金波


吳敬璉書中說"管住貨幣,放開價格",對當前抑制通貨膨脹有啟示意義嗎?

相信大家都讀了,吳敬璉先生的書。筆者談談個人觀點,

任何研究經濟學,學者、專家。都是在國家的社會制度下而進行工作。中國是以《公有制》社會主義國家體制。吳敬璉先生就是在這個觀點上發表了《管住貨幣,放開價格》的意見。這是社會主義體制下,政府宏觀調控經濟的必然結果。

對中國的現在的經濟學者,專家。個人作為。人們爭議頗多。其實有一個最起碼的事實,人們沒有弄清楚。因為中國今天仍然處於社會主義發展初級階段。是:”公有經濟學,和”私有經濟學”兩者相結合的混合體。在沒有成熟的基礎上。國家對經濟學的宏觀控制,尤為重要。所以說:吳敬璉先生在這種時間中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至於在經濟上是否起到抑制通貨膨脹,和啟示的話。是要通過市場經濟操作來驗證的。

任何做學問的人,思想上都有一定的歷史侷限性。正確於不正確,都是相對而言。沒有萬世真理,只有現實證明!


朝陽噴發後的晚霞


先對通貨膨脹的概念簡單解釋一下,指在貨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大概的意思就是隨著經濟發展,貨幣的供應逐漸增加之後,會使得我們身邊的物價上漲。但是有幾個要素值得注意:

  1. 普遍性:只有大部分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出現上漲的情況才算,個別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上漲不能滿足條件。

  2. 持續性:必須是有連續一段時間內價格一直在上漲才可以,一兩次的價格漲幅不足以符合要求。

  3. 明顯上漲,指的是物價出現了明顯的上漲,這邊有兩個衡量物價上漲幅度的指標,分別是CPI指數和GDP平減指數,只有當這些指數出現明顯上漲才算通貨膨脹。如果只是小幅度上漲則不可算作通貨膨脹,常見的是以2%的幅度為臨界參考。

通貨膨脹的成因有多種情況,常見的可以分為消費拉動型通貨膨脹(這個可以簡單理解為消費增長。也就是大家熱衷消費,就把物價拉上去了)、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這個比較經典的例子就是石油組織歐佩克推高油價,從而拉高物價)、和結構性通貨膨脹(這個主要是經濟結構問題造成)。但是不管如何分類,有一個原因是公認的,那就是超發得到貨幣。甚至於古典經濟學認為貨幣是中性的,也就是發行貨幣只會抬高物價。當然這一點只有在長期才會成為,但是正如凱恩斯所說,長期我們都死了。所以現在貨幣政策仍是各國刺激經濟手段之一。

再來看吳敬璉書中說的“管住貨幣,放開價格”對抑制通貨膨脹是有一定的啟示意義的。“管住貨幣”指的就是管好貨幣供應的總閘門,不要造成過多的貨幣超發,因為這樣操作的最終結果必然帶來通貨膨脹。當然,合理適度的貨幣供應是經濟增長的潤滑劑。再看後半句“放開價格”應該是指減少政府對於市場的干預,讓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更大作用。該是市場定價的要交給市場,政府的定價這樣看似能夠抑制價格上漲,實則不然,即使這邊價格摁住不漲,它也會在別的地方得到體現,或者是造成供給不足,最終受害的還是消費者本身。但是,對於非市場的投機拉高價格,比如炒作房價和房租,就需要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來干預,維護市場秩序。

總的來說,“管住貨幣,放開價格”對於應對通貨膨脹有啟示作用,但是實際操作起來更復雜,這也是全球央媽的必修課啊!


談金論經


什麼是通脹,我們可以先看一下通脹的過程,當政府大肆的搞投資時,人為將利率降低,央行大量貨幣超發,但貨幣流向和數量對經濟有本身的推動力,超發這部分貨幣首先會流向投資過熱的領域,在中國如房地產,基建,新經濟等領域,資產價格被推高,但是用於生產消費品的企業卻越來越難拿到錢,真實市場利率是很高的,並且成本在不斷增加,如土地價格稅費等在上升。那麼消費品的數量在減少,換言之我們經常說的脫實入虛,而隨著投資加大,投資的邊際收益逐漸趨近於零,就像一畝地,給你一臺拖拉機,你的效率和產出增加,當給你拖拉機超過五臺甚至十臺時反而對你那一畝地造成破壞,同時由於國內的生產結構被扭曲,我們的本幣匯率在貨幣數量增加以及生產結構扭曲,進出口變化等多重作用下下降。那麼一方面消費品供需變化導致價格上升,另一方面本幣匯率下降導致了價格上升,惡性通脹開始。所以吳老說要管住貨幣,放開價格,讓價格由市場去決定


覌星客


吳敬璉是主張中國採用市場經濟者。也就是說他反對計劃經濟!所以他主張管住貨幣,放開價格!這話怎麼解釋呢?我認為就是不要亂印鈔票,放開價格,人各個提供商品和服務的商家充分的自由競爭。因此只要不要亂印鈔票,就可以控制通貨膨脹。而同時放開價格讓商家可以憑自己努力通過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通過市場的公平競爭賺放心錢!當然這需要制度法律要跟的上。需要監督管理要跟的上。需要商家的良心道德要跟得上。需要信息公開透明要跟的上。當然也需要產品服務的個性需求的符合性要跟得上。更需要老百姓的錢袋子要跟得上!需要我們的財富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煉丹爐2


我們先來說說為什麼會通貨膨脹;


因為貨幣供給超過了貨幣需求,因此需要管住貨幣的發行總量,要讓貨幣的供給量隨著商品總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不要過度超過,這樣的溫和的通貨才是對經濟最好的。因為保持物價的相對穩定對經濟來說是非常好的,因為社會富裕和生產力增加依賴於社會大分工,而社會大分工的前提是交易,那麼

只有穩定的物價才是最利於交易的,通縮和通脹準確來說都不利於經濟。


可是如果因為貨幣發行總量過高而導致通後膨脹,這時候管制價格是沒有用的,因為會有各種各樣的市場行為會表現出來,讓價格迴歸本源,而在控制價格和市場價格之間存在差價,就誕生了很多不公平的交易,誕生了很多權利尋租的市場,這對於整個經濟來說都是非常不利的。


通過控制價格來實現通脹是不行的,事實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只會抑制交易的發生,因為如果你的價值比價格高,那麼人們就會情願以物易物,而不是使用貨幣,如果價格低於價值,那麼就會造成搶購,如果價格高於價值,那麼買入的人就不願意買入,交易積極性就會被抑制,社會經濟也不會有好的進展。


讓價格充當市場的調節劑,而不是用計劃的手段來實現,因為當今的社會太複雜,任何人都不能準確的識別市場動向,政府也沒有這個能力,

只要把控好貨幣就可以抑制通脹


以股易金


管住貨幣放開價格,既可以發揮價格槓桿作用,又可以防止通脹。但,關係國計民生的價格是不能放開的。就民生而言,基本住房、基本醫療、基本養老、基礎教育、水電氣等公用服務價格,是不能放開由市場決定的!這些年的實踐巳經證明,這些領域價格放開,將會嚴重影響民生,進而影響國民經濟!


林海深處聞炊煙


“管住貨幣,放開價格”,這個說法本身就是違反市場經濟基本規律的。現代貨幣都是以國家信用做保證的紙幣,不是傳統的“真金白銀”。物價的水平,並非全部由供求關係決定。放開價格的後果可能帶來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的惡果。中國的房地產畸形高價,就是這樣惡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