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欧美工程师都不加班,我们就停不下来?

据说,某高科技公司招了个日本人做研发,上班第一天就对部门同事说:“我在日本工作时是个加班狂,每天都很晚回家,希望大家跟上我的步伐。”一个月之后他辞职回日本了,扔下一句话:“你们这样加班,经常睡在公司是很不人道的。”


工程师问科比:“科比,你为何如此成功?”

科比反问:“你知道洛杉矶每天凌晨4点的样子吗?”

工程师:“知道,那个时候我一般还没下班。你问这个干嘛?”

科比:“不干嘛,草!”

谈话结束了!

IT已成为最疯狂的加班行业,没有之一!


夜幕降临,当某高科技企业聚集的大楼里依然灯火通明时,那一刻,我仿佛王进喜、时传祥等劳模灵魂附体,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在加班,我不是一个人!连续9个通宵加班都不是事,一点不夸张,这是本人的亲身经历。


为啥欧美工程师都不加班,我们就停不下来?

过度加班,为啥我们就停不下来了呢?


无效加班:连夜忙真能出活吗?“ 有时候主管布置任务,事先缺少沟通,大家加班好几天,成果出来了,最后用不上,工作忙却没有效率,做了无用功。”——深圳某工程师

他是一名在深圳打拼的工程师,“夜夜做项目,敲码到凌晨;左右不是人,都是‘攻城狮’。”工程师自称“攻城狮”,有几分自嘲和无奈。

每个月要加多少班? 他没仔细算过:“ 加班补贴每小时15 元,周六翻倍,我每月的加班费通常有3000 元左右,这样算下来每天加班至少在4 个小时以上。”


为啥欧美工程师都不加班,我们就停不下来?



他所在部门为某银行开发新程序,对方要得紧,工作重任务急。当时,他每周都要干满6天,每天从早上9点至少工作到晚上10点,有时还要通宵加班。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每日不得超过3 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 小时。

他说,他并不知道自己加班已经超过了《劳动法》规定的上限。“ 现在工作难找,有一个稳定的饭碗不容易。再说,虽然总是加班,但公司会按时发加班费,这比很多单位强。”

为了省时间,他中午和晚上都在公司吃外卖,吃完继续堆代码,每周仅有的一天休息日基本都在补觉。“有一种肥,叫做‘ 加班肥’,在这家公司工作一年,我就胖了十几斤,上楼都喘,身体素质大不如前。”


为啥欧美工程师都不加班,我们就停不下来?


程序猿专属礼品:编程水杯


某餐饮外卖公司对全国多个大城市24小时订单的统计显示,深圳在晚上7 点至次日5 点的订餐比例高居榜首,订餐者大多是深夜忙碌的加班员工。

工作忙、时间紧,常常是加班的原因。但在韩轩看来,有的加班效率不高。

“ 平时,公司领导常叮嘱大家注意健康,但在布置工作时就顾不上这些,安排的工作量经常超标,不加班根本完不成。不少任务事先缺少沟通,大家加班好几天,成果出来了,最后用不上,工作忙却没有效率,做了无用功。”

他还说:“即使按时完成工作,客户通常也会不断让你修改、优化。因此,有些人第一次交上去的时候就给自己留下了‘优化’的空间,然后加班磨洋工。很少有员工愿意跟公司就加班问题讨价还价,只要还打算在那儿工作,就得忍着。除非用脚投票,跳槽换东家。”(看到这里,是不是忍不住的抱抱自己?仿佛看到了项目中的自己。)

前不久,受不了长期加班之苦,他跳槽到另一家公司,“虽然还是编程序,但这家公司很开明。公司领导表示,如果员工总加班,一定是工作安排有问题,比如,需要一个星期完成的任务只给了三四天。为此,公司注意改进管理方式,合理分配工作。”由于上下级之间沟通顺畅,大家干劲十足,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现在,我上班时间差不多就能把工作完成。下班后,还能看看书、会会朋友,周末也有时间陪家人。工作不再乏味枯燥,生活也有意思多了。”他说。


为啥欧美工程师都不加班,我们就停不下来?


无谓加班:“只争朝夕”就要牺牲休息日吗?


“周末开会,表面看充满了一种只争朝夕、夙夜在公的‘工作干劲’,其实应该反过来想想:到底有多少真正要紧的事非得在周末兴师动众?”——北京某杂志社某编辑

她在北京一家杂志社工作,谈起加班,她有很多话要说:“我的生活都被加班挤占了,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出差;不是在采访,就是在赶稿。”

她坦承,最初加班是自己拖沓造成的:“我刚开始做记者时,写稿精力不集中,不时聊聊天、看看手机,上班时没效率,只好晚上加班接着干。”

“但很多时候,连续加班是单位对工作安排不合理造成的,这其实是对职工休息权的漠视。”她说,“我还曾经参加过一个采访团,连续出差两周,周末也在工作。组织者压根儿就没有考虑过周末需要休息,反而认为周末采访是‘敬业’。”

她认为,很多在休息时间安排的加班完全可以避免,“有一个周末,我正陪父母逛街,突然接到同事电话,说有急事要集体到单位加班。我连忙赶到办公室,原来,是主编认为一篇稿子的结构有问题,要集体讨论修改。其实,稿子的出版日期排在了下个月,完全可以等第二天上班再说。”

她注意到很多公司、机关习惯于在周末开会。每次开会都是单位领导带头,上上下下一片忙碌,“周末开会,表面看充满了一种只争朝夕、夙夜在公的‘工作干劲’,其实应该反过来想想:到底有多少真正要紧的事非得在周末兴师动众?”

她认为,不少无谓加班还与外在竞争压力太大有关:到了下班时间,领导还没走,你敢走吗?同事还在工作,你好意思先下班吗?如果比其他人下班早,会不会显得工作态度不积极?“ 如果都这么熬时间,能力强的人往往被能力低的人‘ 熬’走了。”她说。

一些流行的价值观也助长了加班之风。“ 父母从小就告诉我‘ 先吃苦后享福’,似乎一定要奋斗出成绩才有权休息。”她说,“ 在此观念下,许多人恨不得时时刻刻都在勤奋努力,而又不自觉地‘勤中偷懒’,结果造成工作时低效、休息时忐忑,实际上是生活、工作‘两伤’。”工作时间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是减少无谓加班的利器。“ 就我所在的团队来说,过去总是在周五开选题会,组长还催促大家周末落实。周末联系不到采访对象,大家各自为政,手忙脚乱却没什么成果,更得不到休息。今年开始,选题会改为周一开,大家在办公室当面沟通、定好方案就马上执行,加班少了,杂志的质量也不降反升。”她说。

国外如何对待加班?

“上班时间高效工作”

“主动加班可以倒休”

“延时加班给予补偿”

1、美国:老板付不起加班费

美国人在工作时间上很较真,到点就走人,1分钟都不差。当然,如果有急活需要加班,他们也会配合,但加班费比正常薪水高出一倍以上,公司还得给加班职工叫个披萨饼之类的外卖。长时间加班,美国雇员是不会干的,老板也付不起加班费。沃尔玛公司就曾被“加班费”绊倒过三次:2005年,因侵占员工休息时间,沃尔玛被加州一家法院判决赔偿1.72亿美元;2006年,宾夕法尼亚州一陪审团裁定,沃尔玛因存在强迫员工在休息时间工作的行为,需支付7800万美元的罚款;2007年,该公司又为5万名加州员工支付了超过390万美元的加班补偿,同时支付19.89万美元的民事罚款。这“肉”割得让人心疼吧?

2、德国:用高效工作避免加班

除了医生、护士等专业性、时间性极强的职业外,德国普通职员大多在傍晚五六点钟按时下班回家,和家人共进晚餐或与朋友聚会。如果确实无法按时完成工作该怎么办呢?德国人一般会采取两种对策:

第一,更加高效地工作。很多德国人清晨就开始抓紧工作,有时甚至不吃午饭。总之,他们会想方设法在下午5点之前完成手中的任务;

第二,坚持责任不在自己身上。也就是说,如果不能按时结束工作,就设法证明是因为公司没有雇佣与工作量相符的劳动力,才导致工作做不完,应该由公司负责。基于以上两点,德国人总能准时下班。

3、英国:长时间加班可倒休

大部分英国公司都制订了“加班须申请”的制度。比如,伦敦某金融公司规定:员工单日加班超过2小时,必须提前2天申请;申请时需写明加班时间、加班期间工作内容,并获得至少两位上司批准。长时间加班基本上都可以灵活地换成今后的倒休。英国法定带薪假期是每年28天,有些公司明确规定,若员工在年底未完成标准的休假天数,就扣除其相应天数的工资。雇主们主动提醒员工休假,也是希望员工能以更加饱满的身心状态回到工作岗位。

4、日本:开始鼓励员工向加班说“不”

加班,是日本职场人的常态。日本加班现象之严重是出了名的,连“过劳死”一词也产生于日本。这些年,日本政府察觉到加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鼓励企业采取措施让员工准时下班。贸易公司伊藤忠商事表示,愿意以更早的下班时间来吸引应届毕业生;打印机制造商理光明确禁止在晚上8点以后工作;优衣库服装连锁店的运营商迅销还酝酿推出4小时工作制,满足那些想要更好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员工需求。

其实,加班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很普遍的一件事,无论是工作原因还是想尽快提升自我,奋斗嘛,趁着年轻,尽快体现自我价值,那么加班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吧。

包括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员工加班也是很普遍的,可以看看这边文章去感受下:

对于加班,各位怎么看呢?评论区留言哦,一起讨论下对于“加班”这件事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