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阻礙農村發展的問題有哪些?如何克服?

老農說鄉村


如今農村勞動力流失太嚴重,終究原因就是農產品價格太低農民掙不到錢,我認為這是阻礙農村發展的主要原因。想要改變這個困境我覺得比較困難,因為中國農村人口數量非常龐大,如果有條件的可以回家搞旅遊開發做農家樂這也是很不錯的。我們隔壁村就是這樣,在政府扶持下以茶園為基礎全村人都弄起農家樂遊客也是絡繹不絕,在外務工的年輕人也都回來了。可以說是農村脫貧的典型案例,但也只佔少數並不是所有的村都有這個條件。我今年大學畢業在省城已經工作半年了,雖然待遇不錯但是並不喜歡城市朝九晚五三點一線的生活,所以準備明年回家發展做自媒體。希望大家多支持哦!




黔北小徐


農村要想迅速發展,如果全部寄希望於農業,很難,真的很難。

一、整個農村除小部份地區外,人均面積都很少,收入難以支撐家庭經濟。

二、改變種植農作物較難。遠離城市的農村,想要想規模化,或者生產非糧食類的經濟作物,受到了地理條件等多種制約,很難如所願。試想一個縣甚至更多的農民都來種菜或種水果或種其它的作物現實嗎?有旅遊資源的地方更是少之又少。

三、讓老年人種田地,體力有限。讓年青人種田地,沒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限制了他們更大的發展。結果是農業、打工兩頭誤。

四、農產品收入太低,根本無法適應現代的高消費。無論怎麼提升農產品價格,都幫不了農民的忙。因為其它行業那會水漲船高,農民還是明升暗降。風調雨順的話,也僅能保證不餓肚子,如果要其它大的支出,如建房、孩子讀書、生病……等等,就力不從心了。

五、國家的一些好的政策和措施會被基層部份過濾掉,不能惠及到全體農民。

六、歷史經驗證明,農民永遠是整個社會的最低層,前景渺茫可知。讓農村人對從事農業的未來喪失信心。

總之,阻礙農村發展的因素很多,要把國家這麼大的農村真正的搞好,真正的發展起來,不採取果斷的、顛覆性的措施,很難徹底成功。


一生好人2262


有幸能回答這個問題,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農村的未來發展。首先,我認為阻礙農村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有其自身的原因。

雖然,隨著發展我國國力不斷在增強,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政府也相繼出臺了各類惠民政策,讓農民朋友切切實實的享受到了國家發展的紅利,這非常值得肯定,但我想對於農村未來發展這還遠遠不夠。古人云:“授人一魚,不如授人一漁,”相信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可其中的道理我們知道甚少,政府各類惠民政策的出臺,讓農民朋友看到了活下去希望,隨之而來也顯現出了某種不足,從本質上各類政策的出臺為了減輕農民朋友的負擔,提高他/她們的生活品質,最終使其走向致富之路。

可是,現如今面對高房價高消費和高就業壓力,大家可能也知道農村除了耕地也沒有其他的經濟來源來依靠。諸如此類,我想說目前政策的出臺只是治標不治本,要想發展農村就要合理的利用農村的可利用資源,引進新技術,因地制宜發展當地特色產業的同時開拓新型產業作為依託,提高農民朋友的種植養殖技術,實現多種類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增加農民朋友的收入。

其次,我想說我們農民朋友要改變思想,不能固步自封一直原地踏步,我們也要靠我們自身的努力改變我們的家園,只有這樣日子才會越過越好。


智惠興農人


這個問題的實質實際上就是目前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需要解決問題的核心所在,鄉村振興戰略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於農業產業化的轉型升級,而推動農業產業化又牽涉到方方面面,比如:上行渠道問題、人才問題、融資難問題、基礎設施問題、技術服務問題、思想觀念問題、品牌建設問題、積壓滯銷問題、豐產不豐收的問題等等不一而足。而如果通過政府、市場、農民、加工等方面各自優勢互補,是可以解決上述問題的,解決這些問題後,所有其他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將會迎刃而解:家門口持續穩定收入問題、勞動力迴流問題、空巢老人問題、留守兒童問題、農產品附加值不高問題、子女教育問題等等。所以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攜手合作,充分釋放各優勢方的能量,相信時間會站在真正腳踏實地做事情的一邊。


天賜良園2


農村要想有最好的發展,是要根據中央政策而行,雖沒完全講明也講了個骨架,沒有講透骨的語音。中央也想到了基層組織所在的區域與基層相互的差距,無法一概而論,讓所在區域按當地情況自訂規則。不完全統計大概有以下三類情況;

一,老幹部有根深的政治資本,新生力量怕他的的後臺力量攔截年輕人的創造力!

二,都處在世代相處的村落,有些明知是錯也不願打破常規,顧鄰居臉面。

三,老幹部縣、市級後臺硬,寧可忍氣teng聲也不去出面得嘴那些村裡霸權人。


韓張信


“三農”問題歷來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講的就是三農問題。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這麼多年過去了,農村雖然有了長足發展,但後勁不足,不容樂觀。到底原因在哪裡?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

1.思想變革:家庭聯產承包以來,極大的激發了農民的種地積極性,空前釋放了潛在動力,世世代代以農為生,靠土地生存的老百姓,第一次有了屬於自己的資產。但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變市場經濟,讓下海經商成為當年的潮流,好多頭腦靈活的農民,通過經商,搖身一變,從農民變成老闆。就這打破了農民原有階層的自我設定框架,刺激了左右搖擺,放棄務農,投身商海的剩餘農民。到了21世紀,工業發展大踏步,打工比種地賺錢,大家紛紛放下鋤頭,出門打工。到了如今,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佔比越來越重,新生代農民,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更無心種地,出門打工者更多。這種思想觀念的變革,在當前農村普遍存在的。

2.生活方式的改變。如今得農村,老弱病殘這居多。年輕體壯的人,除過過年回家,一年四季基本都在外地打工。一是現在吃飯問題基本解決,不種地,只要有錢,可以購買生活所需。二是互聯網影響,沒有網絡,不能網購,不能點餐,農村不能適應。三是為了小孩教育,農村低下的師資力量不能滿足人們對更好教育的期望,所以,離開農村,去城市讀書成了必然選擇。因此,方方面面比較,農村不如城市便捷。

3.生產方式的變革。以前農民種地,還是屬於刀耕火種,牛拉騾拽的原始並效率低下的生產方式。現在全是機械化,生產方式發生很大變革,極大的解放了剩餘勞動力。原本種地需要10人,現在1人搞定,就是這個意思。

4.科學技術的變革。利用新技術新農藝,畝產量比傳統種植高很多,質量也好。這就導致沒有技術的農村,傳統種地在市場沒有競爭性。所以,放棄土地的農民選擇打工。

所以,如今農村發展面臨的問題是:

1.缺基礎設施配套。包括種植技術,醫療衛生、學校、教育、超市、客運站、快遞投放點等等,與民生相關的基礎配套。

2.缺人才。農村發展需要人才引領,出謀劃策,國家政策需要解讀,實施。即便有的農村基礎設施不錯,但人才不夠,嚴重製約發展。

3.缺資金。農村要發展,要大量投入,沒有資金不行。有補貼,也是杯水車薪,難以適應改變當前農村現狀。


幷州蝸牛


這個有很多:交通不通不便捷,知識文化不夠很多都停留在封建社會和改革開放初期,農村人戶比較分散形成不了大的市場和集市不便於合作交流學習遠的農村有些人可能半個月都沒有出過方圓百米,偏遠山區農村更不說,沒電沒水,有些甚至與世隔絕。限制農村發展的因素太多了


聚焦農業


一,國家的政策還沒有完全向農村傾斜,農民的收過低。二,惠農政策得不到落實,村霸村官一手遮天,民眾怒不敢言。三,糧價過低,成本遞增。四,國家沒有幫助農民指導農民開發經濟,發展經濟項目,至使農民外流,田越荒越多,無人村也越來越多。


洞庭映月


中國農業與美國農業之所以差距如此之大從人口密度方面就可以比較。美國農業人口少。土地規模化大。利於現代化機械化操作。大大提高了效率。中國最大問題就是農業人口太多密度太大。井田制。田埂都佔了一半面積了。唯有減少農業人口適度規模化才行。開發西部荒漠也是一條路。


放羊的曙哥


雖然現在很多城市都在建設新農村,基礎設施都大大提高,但是農村,在百年來,百姓心中還是不能和城市比,畢竟大多數人就業,居住,首選的還是城市,這樣就導致,即使建設了農村,最後發現,去城市的人還是去了城市,留下的都是老弱,無法"經營"自己的村莊,就會導致農村呈現出一種蕭條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