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3D打印市場前景廣闊 產業鏈分工將進一步深化

如今,大到房屋建築,小到假肢義齒,3D打印幾乎無所不能。在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人才培養體系日益完善的背景下,我國3D打印產業鏈各環節的分工也不斷深化。

國內3D打印市場前景廣闊 產業鏈分工將進一步深化

近年來,世界各國都在技術研發領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希望能在3D打印、物聯網、雲計算等前沿技術研發領域取得新的突破。在世界各國研發人員的共同推動下,3D打印技術日趨成熟,並逐步融入了各國醫療、建築等行業的發展過程中。為融入世界發展潮流,我國也從政策、資金等多個層面對3D打印產業的發展予以大力支持。

我國3D打印產業總體呈現出向好的態勢

如今,在政策支持和各行業從業者的共同推動下,我國3D打印產業發展迅速,從基礎理論研究到關鍵設備的自主研發再到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均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藉助3D打印所具備的多種優勢,汽車零部件、教學模具等產品的製造工藝也得到了新的提升。

從產業規模來看,近幾年我國3D打印產業規模持續擴張。從2015-2017年,我國3D打印產業規模實現了翻倍增長,年均增速已經超過了30%。就2017年而言,我國3D打印產業規模已經達到了14.5億美元。

從應用領域來看,目前,國內的3D打印應用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家電及電子消費品、模具檢測、醫療及牙科正畸、文化創意及文物修復、汽車及其他交通工具等領域。尤其是在航天航空、醫療器械等精密儀器製造方面,3D打印所具有的技術優勢幾乎無可替代。今後,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3D打印的應用領域還將進一步拓寬。

專注提供3D打印服務的廠商逐漸增多

近幾年,我國先後出臺了多項政策來支持3D打印產業的發展。在政策的鼓勵和引導下,我國進軍3D打印領域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多。據中國增材製造產業聯盟統計數據顯示,僅2017年,我國提供3D打印服務的企業數量就已經超過了500家。

就地域分佈來講,目前國內的3D打印企業主要分佈在華東、華南地區,華北、華中、東北地區從事3D打印的企業數量也較多。其中,北京從事3D打印技術研發、生產與服務的企業達到了70家以上,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約6億元;廣東省從事3D打印的企業超過400家,實現產值超過30億元。

眾多3D打印服務廠商的加入,使3D打印市場競爭變得日益激烈之時,也促進了同行之間的技術交流。為滿足用戶多元化的實際需求,企業之間的分工與合作也進一步深化,專業的3D打印設備製造商和材料供應商也越來越多。

未來整個產業鏈上的專業分工將進一步深化

實際上,無論是在工業應用領域,還是在個人消費領域,3D打印都存在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對於工業領域而言,國內在激光熔覆技術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這有助於推動3D打印設備製造工藝的進一步提升和3D打印設備質量的提升。

在個人消費領域,3D打印的應用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用戶對3D打印這一技術的認知程度。用戶只有加深對3D打印技術及設備的瞭解,才可能購買並使用3D打印設備。與此同時,軟件設計相關輔助平臺的構建,也有助於將3D打印產品設計與製造集中在統一的系統中。

現階段,國內的3D打印企業一般以材料供應、設備製造和打印服務同時並存的形式存在,而這種服務模式在未來可能發生新的轉變。據業內人士分析,今後3D打印產業鏈的各環節將會產生專業化的分離:專業的材料供應商和打印企業將會出現,多元化產品的設計服務會獨立或向下遊消費企業轉移。

事實上,在3D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的今天,我國3D打印產業仍處於產業發展的初始階段。雖然潛力巨大,但是市場規模仍然較小、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數量相對較少等問題依然存在。只有社會各界在3D打印商業模式、技術創新等多個方面進行積極合作,才能使我國3D打印產業鏈更加完整,並推動我國3D打印產業取得新的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