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戲曲百戲(崑山)盛典落幕 陝西4家院團上演摺子戲

2018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落幕 陕西4家院团上演折子戏

文化藝術網-文化藝術報訊 “匯中國百戲 展戲曲新顏”。由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2018年戲曲百戲盛典,12月7日晚在江蘇崑山圓滿落幕,43天時間,共演出120個戲曲劇種的156個劇目(摺子戲),涵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成就了中國戲曲的盛舉。

陝西省大荔縣劇團的同州梆子《斷橋相會》,漢中市南鄭區桄桄劇團的漢調桄桄《韓信拜將.探病》和《韓信拜將.追信》,安康漢調二黃研究院的漢調二黃《三哭殿》,渭南市富平縣阿宮劇團的阿宮腔《王魁負義》組成陝西摺子戲專場參加盛典。演出開始前,4家院團向崑山市捐贈了代表本劇種的服裝、道具、劇本、書刊、音像等物品,將用於籌備建設戲曲博物館。

自10月26日開幕以來,文戲、武戲、古典戲、現代戲輪番上演,平均上座率超八成,31場區鎮惠民演出,場場爆滿。在本屆百戲盛典中,既有京劇、崑曲、越劇、評劇等流佈範圍較廣的知名度劇種,又有北京曲劇、蘇劇、姚劇、莆仙戲、巴陵戲、阿宮腔等等只在一個省份流佈的劇種;既有丹劇、竹馬戲、儺堂戲等少見劇種,也有彝劇、蒙古劇、仫佬劇等少數民族戲曲劇種。此外,梨園戲、甌劇、漁鼓戲、文曲戲、西秦戲等40多個僅有一個國辦團體的戲曲劇種也得以展現,呈現了中國戲曲藝術的豐富多彩,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勃勃生機。

活動期間召開專家研討會,探討戲曲在新時代的傳承發展路徑及未來藍圖。每場演出開始前還舉辦捐贈儀式,邀請參演單位捐贈代表本劇種的服裝、道具、劇本、書刊、音像等物品,崑山市將以此為基礎籌備建設戲曲博物館。此外,還邀請各參演單位種植象徵本劇種的樹木,共建“百戲之林”,設立劇種銘牌,舉辦《百戲賦》揭幕儀式。

記者獲悉,2018年起,我國將連續3年舉辦“戲曲百戲(崑山)盛典”,集中展演我國現存的348個戲曲劇種,扶持和激勵優秀戲曲劇種創新發展,展示和利用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