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看起來漂亮的國畫作品格調不高,而一些看起來不漂亮的畫格調很高雅?

張照兵zzb


1.漂亮是指人對事物外在形態所產生的視覺愉悅,格調是指人對事物內在品味的心靈感受。因而漂亮並不一定品調高雅,有時候甚至過於漂亮還會讓品調大打折扣。

2.國畫是一門極其強調心靈感受的藝術,追求“似與不似之間”的意境、“畫在畫外”的聯想以及文化傳承特有的精神符號。漂亮的作品很可能僅僅是看上去漂亮,而缺乏心理體驗上的文化氣息,自然就談不上高雅。

3.馬未都認為中國傳統審美(包括國畫)分為四個層次:初級為豔俗,中級為含蓄,高級為矯情,頂級為病態。漂亮的國畫頂多算豔俗這個等級的,而高雅的國畫或者含蓄或者矯情或者病態。


儒客非儒客


怎麼說呢?人們說,公道自在人心。事實上,不公道也一樣自在人心。其實,藝術格調也是這種情況。以國畫人體藝術為例,前個時代的人說,國畫人體藝術不知羞恥,難看死了,是資本主義的尾巴。下一個時代的人卻很喜歡國畫人體藝術,人體雕塑,如和平女神等,已經成為城市的新地標了!注意了,一般來說,先有畫,後有雕塑。隨著人們欣賞水平的提高,一些看不懂的抽象國畫也流行起來了,就像一些看不懂的亂書一樣,格調高雅起來了。相反,一些看起來漂亮的東西,被認為格調低了,這很自然。








hi123


如果說國畫沒有油畫寫實性強,沒有油畫那麼色彩飽滿豔麗,應該沒有疑義。但如果說國畫格調不高,還真的算是看走眼了。我一向以為,格調高雅恰恰是國畫的一大特質。

吳冠中作品

什麼是高格調?我理解高格調是畫面呈現出的一種意境,是畫面流露出的一種氣質。國畫最注重的是“寫意”,而在這“寫意”中,就表現出國畫中的高格調。國畫寓詩、書、畫、印於一體,濃縮了中華文化之精華,其深厚底蘊,深邃意境,都透著一種很高的格調。

吳冠中作品


在我看到的許多國畫中,大都以其清新的構圖、磅礴的氣勢令人迴腸蕩氣,歎為觀止。從顧愷之的《洛神賦圖》、《仕女圖》到吳道子的人物畫系列,從巨然的《黃山海圖》到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等等,再到近現代眾多國畫大師的作品,吳冠中、黃賓虹、吳昌碩、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等等,他們的哪一幅國畫看上去不是風格獨立大氣豪邁呢?

吳昌碩作品

國畫的高格調不僅表現在山水畫上,人物畫亦然。即便是以國畫表現的人體藝術,也透著清麗超脫恬靜自然的氣息,這不就是我們說的高格調嗎?


誰憐一燈影


站在街邊的妓女往往是濃妝豔抹,花枝招展。咋一看,非常漂亮。她們大多是水性楊花,逢場作戲。認錢不認人。老話叫做婊子無情。許多良家婦女,大家閨秀未必都是長得很好看。但她們大多性格溫柔善良。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勤儉持家。

繪畫作品當中也分幾個層次,大致分為行畫和純藝術繪畫。最低端的繪畫我們叫做行畫。這些繪畫沒有多大技術含量,流水線作業。大紅大綠。甜媚俗氣!猶如站街的妓女。市場上多見到的是《花開富貴》牡丹花,風水山水畫等等。一般都是公司開張新房入夥,作為送禮用的,圖個喜慶。

純藝術的繪畫如中國水墨畫等。畫面不一定好看。黑乎乎,有時候會感覺到亂七八糟。但是它講究的是文化傳承,筆情墨趣,格調高雅,猶如大家閨秀。




趙寒翔


境界高國畫作品是作用筆墨的濃淡乾溼等精煉手法技巧,表達作者的審美和思想。雖然畫面簡潔素雅,卻意境高遠,內涵豐富,格調高雅。而有些國畫作品雖然畫面色彩豔麗,卻沒有內涵,缺少意境。


當代書畫藝術家


國畫一詞起源於漢代,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題材涵蓋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巨具象和寫意。國畫也是我國先人對自然、社會、政治、宗教、文藝等方面的個人認知。

我們常見的國畫山水、人物、花鳥等大多以寫意為主,是創作者以毛筆蘸水墨和水彩在宣紙、絹布上作畫,以濃淡相宜的水墨,寥寥幾筆即可鉤畫出要表達的意境。如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鄭板橋的竹等,存世之作往往把酒言歡後,把心境寄託於水墨的即興之作。存留於世的不僅作品表達的美感,更有無盡的留白想象空間。

油畫的前身是15世紀前歐洲的蛋彩畫,是在清代康熙年間,由宮廷畫家郎世寧由歐洲帶入中國。洋務運動後,近代留學青年遠赴英法等國學習西洋畫。這些留洋學者回國後,進入了文化和文藝界,逐漸形成主流,推動了油畫技法的發展。油畫注重寫實,往往以濃墨重彩表達作者想表達的意境。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微笑、委拉士貴支的入睡的維納斯、凡高的向日葵等。

兩種畫類諸多不同,欣賞偏愛因人而異。作為一名傳統的東方人,當然更喜歡國畫。必定國畫的簡單水墨,能留給觀賞者更多的藝術想象空間,這些非具象、非抽象的藝術形式,用濃墨重彩的油畫技法是很難表達的。








seewall


世界上恐怕找不出第二種繪畫形式,像中國畫這麼神奇了。中國畫的文化寓意和完善技法要比世上任何一種畫豐富許多。

在中國畫家眼裡,繪畫是個人修為、情操、思想和情感的自然流露,畫家們經過長期觀察自然界的物象,總結出了一套符合自己心性表達的筆墨規律。

這套筆墨規律關乎自然之道,更符合真善美的本質。

僅僅一個山水畫,就有10多種皴法,每種皴法都能完全表現出物象的內在特質和獨特審美。

下面舉個例子:

齊白石·蛙聲十里出山泉

意境和格調跟作者的修養關係很大,修養高的作者畫出的畫自然有趣味。好作品往往具有文學的意境,比如,意在筆先的含蓄美,似與不似的朦朧美。

齊白石那幅著名的《蛙聲十里出山泉》國畫作品,就是繪畫結合文學含蓄美的典型代表。齊白石在一條小溪裡畫了六隻蝌蚪,蝌蚪順著流水向前遊動。它們要幹什麼去?

但是,看看這幅畫的落款,就能恍然大悟。小溪另一頭有青蛙媽媽在鳴叫,呼喚自己的兒女歸來,小蝌蚪聽到呼喚後,奮力向前遊動,這不正是“蛙聲十里出山泉”含蓄的表達方式嗎?


書畫殿堂


漂亮是畫家追求的一種時代美,高雅是一種內涵美各有所愛,追求美的方向不同!各有千秋,互生互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