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農民沒有必要七十歲了還下地幹活,你怎麼看?

來自秋天的秋


農民70歲以上了,有沒有必要種地,這個問題要分類而看。70歲以上農民是閒不住主動去種地,還是生活所迫去種地。

第一種情況,70歲以上農民是閒不住種地。他們身體好,子女不在身邊,或者子女也是農民。他們會把自己家裡的地閒著或者是看著子女種地自己待著嗎?他們根本閒不住。

我的姥爺80多歲。還自己種地,一個人扛起兩袋大米就走,年輕人都沒有他有勁,那點地都不夠他種,子女給他的生活費足夠他一年的開銷了,他種完地,沒事的時候常常抱怨沒活幹,待著沒意思。

第二種情況,是70歲以上老人身體不好,本身不適應勞動,但是礙於生活所迫,去種地。

這種情況目前不多,對於農村的低保戶,無保戶,政府都給生活保障,他們即使不種地,也夠他們溫飽的。

如果沒有評為低保戶,無保戶,老人70歲以上又必須種地,一定是有原因的。

老人如果子女健全,但是不履行贍養老人的義務,老人可以去法院起訴他們,村鎮也應該做好監督,督促子女履行贍養義務。







錦州突發


有專家說,農民沒有必要七十歲了還下地幹活,你怎麼看?



這位專家是什麼專家?放下專家的架子,到農村去看一看,去轉一轉,實地調查一下:農民70歲了是怎麼樣的生活?生活環境怎麼樣?70歲的農民靠什麼來生活?然後就不會再這麼說了。

簡單的描述一下,大多數70歲的農村的老人的生活狀況。70週歲的老人在家裡一般都是住這地兒的,而且不是太寬敞的茅草房,或者是破舊的磚瓦房。屋裡只有一張床,一個飯桌,一箇舊電視,兩口缸,一個燈泡,還有一些衣服等生活必需品,儘管房屋很小,但也顯得空蕩蕩的。對於城裡人來說,這應該叫家徒四壁。



農民的溫飽問題的確解決了,但農村老人吃的一般就是炒青菜,而且這頓剩了下頓接著吃,還有鹹菜,或者偶爾能見到一點肉,不過很少有機會,除非家裡來人或者是子女給一點。城裡人說,農民吃的都是有機綠色的蔬菜和糧食,屬於養生而且無公害的食品,但是如果到70歲農民的家裡生活一段時間,就不會這麼說了,而且也不會適應這麼清貧的日子。

70歲的農村老人,就目前國家給予一百元左右的農村養老金的補貼,這點生活補貼僅夠農村老人的油鹽醬醋和水電費的支出。一旦頭疼感冒,日子就過得很窘迫,甚至還要借一部分錢來看病,當然得了大病那只有子女來出錢治療,否則的話只能等死。



總之,70歲了的農村老人,必須靠自己的勞動來維持自己的生活和家庭開支,至少能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當然也是減少子女的經濟壓力,活到老幹到老,這就是農民的宿命。因為農民沒有像城裡老人那些高高的退休金來養老,他們也不想勞動,也想像城裡老人一樣,到公園裡散散步,打打太極等運動方式鍛鍊身體,但是農村老人沒有辦法,也無可奈何。因為還要生存,因為生存就要吃飯,因為吃飯必須得勞動,甚至還有一些70多歲的老人,為了子女還必須到工地幹活搬磚。專家你說現在農村70歲的老人不幹活能行嗎?


宗元


記得曾經在工作上跟一個老電工聊天,他說他已經70多歲了,我告訴他這個年齡應該在家養老了,他告訴我他其實還有退休工資。

興奮之餘他還告訴我了一件事:他跟他朋友60歲退休後他就出來幹活了,而朋友孩子們就不讓出來,孩子們在家伺候著,但不65歲就走了……

其實不管是農民和那個階層,只要身體健健康康,能動動我認為反而是好事,人其實活的就是一種心態罷了,所渭活到老幹到老是有道理的,如果健康時就依賴別人,實則不是首選,也不會快樂,乾乾活也是一種快樂。

但還是希望天下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農村網事


專家說的對,人生七十古來稀,農民七十歲了的確需要在家好好休息,享受一下所剩無幾的人生。

但是現實根本不給農民選擇的機會,不下地幹活生活怎麼辦?誰來養老?農民沒有養老金,每一分收入都是靠汗水來交換,除非幹不動了,否則沒辦法不下地。

大多數農民用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的汗水為祖國培養了下一代,換不來社會的理解,有的甚至還要遭受子女的嫌棄,我見過被啃老到死的農民,也見過太多疲勞過度倒下的農民。

希望專家不要光耍嘴皮子,要想辦法用實際行動來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實現七十以後不下地也可以安享晚年的夢想。


老狼00008


說這話的人,都是站著說話不嫌腰疼的主兒!“農民70歲不必再參加農業勞動″,那誰來養活他們?

雖然如今老年人60週歲每個月都可以領到100元左右的贍養款,但這一天平均3塊多錢的補助依舊是杯水車薪,如果農民晚年不再從事農業勞動,那還不得餓死?何況過日子不僅僅是吃飯這一項支出。

在農村,70歲別說大都還在從事農業勞動,還有很多都出門打工呢!去年一鄰72歲了,死在了工地上,然後被家人從離家七百多里的城市接回了家。

農民的現狀是:生命不停,幹活不止。


歐陽大拙


七十歲的農村老人有沒有必要幹活?沒有絕對答案,主要由老人自身的條件來決定。

如果老人家庭條件好,衣食住行不用愁,那老人已經勞苦了一輩孑,不再下地幹活,也無可厚非。

如果老人家庭條件很差,無妻兒沒人照顧,那他將不得不繼續下地幹活,因為他還得活下去。自己不幹,怎麼能活?

還有一個就是有的農村老人勞動慣了,即使家庭條件很好,子孫孝順,叫Ta不要幹活,但Ta不聽,只要身體允許,Ta照樣每天下地幹活。我曾聽老家的一位大爺說過,如果一天不幹活,渾身都會不舒服。

所以,七十歲老人是否下地幹活,基本上是由Ta自身條件決定的。




水果二哥


說這個話的人是估計又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傢伙吧,典型的躺著說話不腰疼,養尊處優飽漢不知風餐露宿餓漢飢。

如果生活無憂、養老、醫療各方面都有保障,沒有後顧之憂,農民年紀大了,也想安享晚年,誰還願意操勞?

下地幹活分兩種情況:

1、為了生活,不得不幹,這是操勞!

2、生活無憂、養老醫療有保障,但下地幹習慣了,那是為了打發時間,活動筋骨。

試問全國有多少農民養老無憂?目前國家還在打農民脫貧攻堅戰呢。

農民養老目前主要還是靠子女嘛,覺得子女負擔也重,想方設法為子女節省,降低些負擔。

目前基本也都有合療,有的也買了醫療保險,但要先自己付錢治病才行,錢不付藥都給停了,之後才能報銷,而且有的也不能報。

說這個話的人,簡直和“何不食肉糜”的古代昏庸者一樣


平頭哥西北


首先我們要知道。現在的人能活到70的都是高壽了。還能下地幹活的更是隻有咱農村土生土長的老人。才幹的動

在農村70歲以上下地幹活很普遍。其實他們也可以完全不必去地裡幹活。只是大多數老人都覺得。自己幹了一輩子農活。每天早上起來吃完早飯下地。已經是幾十的習慣了。改不了。

我外公如今八十多歲了。每天早上五點多就起來。下點麵條吃了就上山找草藥了。這點很多年輕人都辦不到。我每年回家就喜歡在他家待。跟著外公能學很多東西。不僅是他的醫術。更多的是做人方面。

我是臥龍村的小夥!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臥龍村的小夥


七十歲的農民還下地幹活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一、現在七十歲的農民,比我爸媽年齡還要大。在我爸媽一九六幾年那個年代出生,改革還沒有開放,那個時候提倡人多力量大,兄弟姐妹眾多。家裡貧困到連飯都沒得吃,除了種田,沒有別的技能。

二、因為貧窮,教育肯定是跟不上的,即使實行高考制度也沒有他們的份。所以在知識方面也是很薄弱。

三、很多農民除了下地幹活,也不會做什麼。

四、很多的保障制度,都沒有落實到農民身上。

五、農民下地幹了一輩子的活了,他們省吃儉用,勤勞幹活,已經成為習慣,不幹活會不自在。

六、如果子女懂事孝順,下地幹活只是他們生活日常,休養生息,調節情操。

七、如果無依無靠,不下地幹活,他們又有什麼辦法呢?

…………

所以,中國人口眾多,要實事求是,落實到家家戶戶。



木子茶香


有專家說,農民沒有必要七十歲了還下地幹活,你怎麼看?

真是難能可貴啊!居然有專家替我們老百姓著想了,不管他是否是真心,我也要借今日頭條這個平臺,說聲"謝謝了"!希望那些專家多去了解老百姓的生活,讓他們真正享受到政府的厚愛……

說實話,有些 農民七十歲還下地幹活,也不是他們想要的生活,大家都清楚,人活著就要有一些生活開銷,雖說如今國家給農村年滿六十週歲的人發放了養老金,可這幾十元錢的養老金,根本不夠開銷。他們下地幹活,目的是不願拖累子女,覺得自己應該盡所能及去減輕子女負擔。

還有在農村,老年人的生活娛樂設施缺少,下地幹活也是他們長期養成的一種習慣,閒不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