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紅素升高的原因,都有哪些,應該怎麼辦?

任翔宇970


  膽紅素是臨床上常見的異常肝生化指標之一,是判定黃疸的重要依據,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標。在肝功能化驗裡,除了有直接膽紅素的數值,還有總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其正常值要清楚,總膽紅素:1.7~17.1μmol/L; 直接膽紅素:0~3.42μmol/L ;間接膽紅素:1.7~13.68μmol/L。

  造成膽紅素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為兩種:病理性原因和生理性原因。

  生理性原因,如劇烈運動、過度疲勞、飲酒過度等生理因素導致。對於這一類情況,一般注意好好休息、調整生活習慣可以自行恢復。

  病理性原因主要有:

  一、肝臟疾病,肝臟是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轉化的場所,肝臟有疾病,這兩種膽紅素的轉化能力會降低,從而使血液中的膽紅素升高;同時肝臟疾病患者直接膽紅素排出障礙,逆流入血液中。膽紅素高的肝病患者會出現皮膚黃、尿黃、眼球黃等症狀。

  二、膽道疾病,直接膽紅素增高常見於膽道疾病,直接膽紅素從膽道進入腸道內,膽道受阻,直接膽紅素不能順利進入腸道,從而逆流進入血液中,導致膽紅素高。此時,導致膽紅素高的主要病因是膽結石、膽管腫瘤、胰頭癌等。

  三、紅細胞大量破壞,當人體紅細胞大量破壞時,人體的間接膽紅素會增加,此時肝臟不能全部轉化,導致血液的間接膽紅素增高。此時,導致膽紅素高的主要病因是白血病、嚴重貧血、瘧疾、溶血性貧血等。

  四、新生兒黃疸,新生兒與母親的血型不合,導致溶血,造成膽紅素偏高;同時新生兒先天性膽道畸形也會造成膽紅素偏高。

  五、輸血錯誤,臨床進行輸血時,如果血型不符,會造成溶血,破壞紅細胞,從而導致大量間接膽紅素釋放到血液中,造成膽紅素偏高。

  對於病理性原因引起的膽紅素高,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明確病因,積極治療。同時,需要注意少吃多餐、禁菸酒、常喝茶;多吃富含鉀、碘、鉻的食物;少吃動物油(豬油)、高膽固醇食物。此外,還要注意保證充足的休息,保持良好心態。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在做肝功能檢查時,很多人都會遇到膽紅素升高的情況。如果你的化驗單上也出現膽紅素升高,先不要驚慌,聽“問上醫”跟你講講。


什麼是膽紅素?

膽紅素是監測肝功能的重要指標。主要包括三項:間接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和總膽紅素。

間接膽紅素是紅細胞死亡後生成的一種橘黃素的物質,有毒。

直接膽紅素是間接膽紅素到達肝臟後,被肝臟打包、處理過的無害的膽紅素。它最終會進入腸道、腎臟,隨著糞便、尿液排出體外。

而總膽紅素顧名思義就是血液中的直接膽紅素與間接膽紅素之和。而不管是直接膽紅素升高還是間接膽紅素升高。


膽紅素升高可能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間接膽紅素升高

患者出現溶血性免疫疾病,大量的紅細胞被溶解在血液裡,引起間接膽紅素升高,進而導致總膽紅素升高。

病因:某些會破壞紅細胞的疾病,像溶血性貧血、血型不合的輸血反應、新生兒黃疸。

(2)直接膽紅素升高

被肝臟解了毒的直接膽紅素會順著膽汁,一路來到十二指腸,最後隨著糞便排出體外。如果患者的膽道出現問題,就會導致直接膽紅素無法進入腸道,而是大量逆流回到血液中,導致血液中的膽紅素超標。

病因:這種膽紅素升高常見於膽囊炎、膽石症、肝門部腫瘤等膽道梗阻疾病。

(3)間接和直接膽紅素都升高:

如果患者的肝臟出了問題,生成直接膽紅素的能力下降,導致血液中間接膽紅素增多。而且,肝臟腫脹以及肝炎還會影響膽汁排出,導致直接膽紅素大量反流入血,於是就出現了血液中間接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雙高的情況。

病因:這種類型的膽紅素升高常見於酒精性肝病、各種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急性黃疸型肝炎。

肝臟跟膽道不管哪個出了問題都會引起直接膽紅素升高,那到底該如何區分呢?

我們一般會根據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的比值來判斷。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化驗單上數值,如果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的比值在40%~60%之間,一般都是肝臟疾病引起的,如果大於60%,基本上就是膽道疾病引起的。




門診上經常有人拿著自己的體檢報告來問:“肝功裡面檢查的膽紅素為啥偏高?怎麼回事啊?”膽紅素是肝臟生化指標,它除了可以判斷是否是黃疸外,也能斷定肝功正常與否。總膽紅素水平的高低取決於直膽(DBil)和間膽(IBil)。

膽紅素大部分由衰老的紅細胞形成的,也有一少部分來自於肌紅蛋白。膽紅素分佈在肝臟和脾臟以及骨髓中,血紅素氧化酶與人體形成的血紅素產生化學反應變成遊離膽紅素。因其具有脂溶性,很難溶於水,不經由腎臟代謝,和白蛋白一起進入肝組織,像這類未結合膽紅素被稱之為間接膽紅素。 未結合膽紅素經血液循環至肝後,與葡萄糖醛酸生成結合膽紅素,此類膽紅素成為直接膽紅素(DBil),因其水溶性較大,且可從腎臟排出體外。結合膽紅素腸道內轉換為尿、糞膽原。

血液膽紅素增高的原因眾多,膽紅素代謝異常,體內積聚過多膽紅素後形成高膽紅素血癥,出現身黃、目黃、小便黃等症狀。充分評價膽紅素增高的因素應明確到底是直膽還是間膽的異常。間膽(IBil)增高是⑴膽紅素產生過量、⑵肝臟重新吸收降低⑶肝臟結合力減弱。與間膽(DBil)正好相反,直膽增高往往提示肝臟實質性傷害,亦或是由於膽汁阻滯,從而膽紅素釋放,進入膽管,隨之,越來越少膽紅素經由肝細胞進行血液循環。@生命召集令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膽紅素主要是血液中紅細胞衰老以後,血紅素分解下來的產物,構成了膽汁中主要的色素物質。一些中藥中的人工牛黃就是以膽紅素為主要原料製成的。血液中的膽紅素需要通過肝臟的代謝,形成膽汁後由膽道排入腸道,一部分隨糞便排出,另一部分在腸道進一步代謝後通過尿液排出體外。


如果膽紅素的代謝出現了障礙,就會導致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高膽紅素血癥,這是引起黃疸的主要原因。膽紅素還是肝功能檢查的一項重要指標:膽紅素正常值範圍一般分為:(1)總膽紅素,1.71-17.1微摩爾每升;(2)直接膽紅素,1.71-7微摩爾每升;(3)間接膽紅素,1.7~13.7微摩爾每升。

如果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超過一定水平後,大多數人都會出現黃疸。成人黃疸可由多種疾病引起,其中有一些是比較嚴重的,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任何一個出現黃疸的成年人,都需要接受全面檢查以確定病因。而新生兒黃疸大多是一種良性狀況,不會產生嚴重的後遺症。

我們血液中的膽紅素升高,大致可分為非肝膽疾病原因和肝膽疾病原因兩種。非肝膽疾病引起的膽紅素升高,主要與一些溶血性疾病和血紅細胞自身缺陷有關;大多數的血紅素升高,都與肝膽疾病有關,如膽管結石、膽道寄生蟲、膽道狹窄、各類膽汁淤積性疾病、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傷、酒精性肝病、肝硬化、肝癌等。

膽紅素升高只是一項臨床檢查的指標,不是指一種特殊的疾病。只有查明瞭造成膽紅素升高的主要原因,去除病因或者緩解原發疾病的症狀,才能使膽紅素水平恢復正常。


藥療君


膽紅素是血液循環中衰老的紅細胞在肝脾及骨髓的單核—吞噬細胞系統中分解和破壞的產物。代謝的過程就不多說了,就通俗介紹結果如何吧。

血清膽紅素測定的意義是判斷有沒有黃疸、黃疸的程度及演變過程,數值增大1倍—10倍還是輕度,增大10倍—20倍為中度,增大20倍以上為重度;

可根據黃疸程度判斷黃疸的病因;

根據總膽紅素(STB、TBIL),結合膽紅素(直接膽紅素、CB、DBIL)及非結合膽紅素(間接膽紅素、UCB、IBIL)的高低判斷黃疸的類型。這裡因為採取的方法不同,結果有差異,以檢驗單結果的參考值為準。

常見的黃疸有三種類型,即肝細胞損害性黃疸;膽汁排洩受阻所致;溶血所致。

膽汁排洩受阻是肝外膽管阻塞,如膽道結石、膽道腫瘤、胰頭癌等;肝內膽管壓力升高,如門靜脈周圍炎症、纖維化、或因肝細胞腫脹等。結果結合/直接膽紅素明顯升高,非結合/間接膽紅素輕度增高。結合尿檢尿膽紅素及尿膽原指標是可以鑑別黃疸是什麼性質的,這兩個指標是膽紅素代謝的產物,梗阻原因尿膽紅素是強陽性的,如下圖兩個加號,尿膽原則是減少或缺少。

肝細胞性黃疸:主要病因是病毒性肝炎、藥物或中毒性肝炎、急性酒精肝炎。根據結合/直接膽紅素中度升高,非結合/間接膽紅素中度增高,尿膽紅素陽性,尿膽原輕度增加或者正常。

溶血性黃疸:結合/直接膽紅素輕度升高,非結合/間接膽紅素明星增高;尿膽紅素陰性,尿膽原強陽性。

因此,根據這裡題目提供的驗單結果,
總膽紅素27,按照驗單提供參考值還沒增加一倍,間接膽紅素是20.3,還沒有達到輕度黃疸程度,頂多是亞臨床黃疸或隱形黃疸,還可能是儀器誤差的結果,當然還需要結合尿膽原,尿膽紅素的結果做出判斷會更加準確。結合身體有沒有不舒服,既往有沒有肝臟疾病、膽道結石等原因,必要時檢驗一下尿膽原、尿膽紅素。也可以再觀察看看吧,就目前結果暫看很大問題,定期複查一下看看指標有沒有變化再做處理。


一盞茶的恬靜


膽紅素的臨床意義:

1.根據總膽紅素值判定有無黃疽、黃痘發及演變過程。當STB 17.1 ~34.2μmolV/L生程度大性黃疸或亞臨床性黃疸; 34.2~ 171 umol/L為輕度黃疸:171一342umol/L中度黃痘;, 342pumol/幾為高度黃疸。

2.根據臨床檢測值推斷黃疸發生的病因。左溶血性黃疸通常< 85.5umol/L,肝細胞STB以者疽17.1 ~171umol/L,不完全梗阻性黃疽為171- 265pumoL/L,完全梗阻性黃疸通常>342μmo/Lo

3. 根據總膽紅素、 結合膽紅素及非結合膽紅索水平判定黃疸類型。STB 升高伴非結合膽紅素升高提示溶血性黃疸,伴結合膽紅素明顯升高提示膽汁淤積性黃疸,三者均升高提示肝細胞性黃疸。

4.根據結合膽紅素與總膽紅素比值協助鑑別黃疽類型。如果CB/STB < 20%提示為溶血性黃疸,20% ~ 50%之間為肝細胞性黃疸,比值>50%為膽汁淤積性黃疸。在肝炎的黃疸前期、無黃疽性肝炎、失代償肝硬化、肝癌患者約30% ~ 50%患者表現為CB增加,而STB正常。

5.總膽紅素降低的原因多為缺鐵性貧血或導致血紅蛋白降低的其他因素,另外總膽紅素降低也要考慮檢驗誤差因素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