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在幼兒園想和一個小朋友玩,可是這個小朋友不和她玩,我應該怎麼解釋或者幫助她?

萌萌噠炯炯俠


孩子在幼兒園想和一個小朋友玩,可是這個小朋友不和她玩,應該怎麼樣解釋或者幫助她呢?說說睿爸的看法。

不需要解釋

給孩子解釋這種事情,孩子是很難理解的。反而,說的越多,越描越黑,可能會使孩子對交朋友這件事產生恐懼心理。

人從出生開始就會自適應這個社會的,孩子自己會根據情況調整自己的狀態和方式,要相信孩子自有解決之道。

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嗎?

如果一定想要幫助孩子的話,也是有方法的。

去接孩子的時候,見到那個小朋友的家長,就和小朋友家長認識一下,告訴他們咱女兒非常喜歡他們家孩子,想要一起玩,能否週末約一下一起玩呢?相信,一般對方家長都會同意的,大家都想讓孩子多交一些朋友嘛。

週末孩子們一起玩過之後,等到孩子週一去了幼兒園,一準兒願意和咱女兒一起玩了。

孩子的成長自有規律

作為父母,我們要明白孩子的成長自有規律的,不用過於擔心孩子搞不定一些事情。


我們作為家長,只需要幫助孩子穿針引線,繡花的事情還是要交給孩子來做。

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歡迎訪問我的頭條號“睿爸快樂育兒”,瀏覽更多育兒知識。睿爸和睿媽是一對真誠的爸爸媽媽,本科畢業於鄭州大學,睿爸修了工商管理和物理工程雙學位,我們育有兩子,一個10歲,一個3歲,老大學業優異,我們以親身經歷分享育兒經驗。所有回答全部保證原創,歡迎分享、收藏、評論、關注。


睿爸快樂育兒


題主的這個問題我也遇到過。開始是我家孩子在幼兒園裡特別想跟一個小朋友玩,但是那個小朋友不想跟她玩,回到家後我家孩子對我說:媽媽,小薇不跟我玩,我有點難過。聽孩子說完後,我真的心疼孩子三秒,我問孩子為什麼想跟小薇玩呢?孩子說因為小朋友都想跟她玩。我又問孩子:除了小薇,還想與別的小朋友玩嗎?她說有。然後就對我說,那個小朋友喜歡跟她玩,她也喜歡跟那個孩子玩。

於是我就開導孩子,小薇也許是朋友太多了,沒有注意到她,並不是不想與她玩,她可以先與別的孩子玩。慢慢地孩子就接受了,後面自己也找到了方法,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其實孩子對父母說哪個小朋友不跟她玩之類的話,也就是孩子相對父母吐露心聲,父母可以多陪孩子說說話就好。

後來我家孩子又說她不想跟某個小朋友玩,我也會問她是什麼原因呢?也是多跟她聊聊,多聽聽她的想法。其實孩子主要還是需要家長的用心引導。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想法,如有不妥之處請見諒!



妮兒媽咪育兒


去年小班,帶孩子戶外活動,一男孩突然大哭起來。

我趕緊跑過去,詢問原因。他哭的上氣不接下氣,好容易才聽清楚:倪※不和我玩!

我忍不住有點樂,因為這個小傢伙很少找朋友一起玩,老喜歡自己玩。

我問:你想和倪※玩,你告訴她了嗎?

男孩哭著說:我說了。

我又問:你問她為什麼不和你玩了嗎?

男孩:沒有。

我把倪※喊過來:倪※,李※想和你一起玩,可以嗎?

沒想到這位平時乖乖的小公主毫不猶豫地搖搖頭!

難怪李※傷心了。

我不甘心,想繼續努力,可倪※丟下一句:我就是不想和李※玩!說完就跑開了。

李※哭的更大聲,我有點hold 不住,想轉移一下注意力,回教室再處理,沒想到李※自己給自己臺階下了:反正剛才倪※還和我說話了呢!

第二天倆人玩的開心著呢!

中小班發生這種情況很正常,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

1、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藉機幫助孩子改正自身存在的行為問題。

2、引導孩子再次努力向對方表達自己的交往慾望。

3、如果依然被拒絕,請給予孩子安慰,並引導他暫時放棄這個孩子,去和別的朋友一起玩。


我是媽咪老師72,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媽咪老師


孩子遇到問題是很好的學習機會,每一次學習都是在問題中產生的。

有時候我們常常用一些大道理給孩子解釋,但是孩子往往接受不了。我們需要的是用孩子聽的懂的語言,只要孩子聽的懂她會很快明白。

這個問題至少可以讓孩子學會一件事:要平靜地接受別人的不喜歡。

孩子越來越大也許會遇到不喜歡她的同學,也許會遇到不喜歡她的老師。首先要肯定的告訴她這不是她的錯,因為人的喜好不同。

你可以用孩子喜歡看的動畫片裡的人物舉例。比如說,寶寶,你看小豬佩奇最好的朋友是小羊蘇茜,她喜好狐狸佛雷迪就沒有喜歡小羊蘇茜多。喬治最喜歡的是恐龍,不喜歡泰迪先生。

並不是泰迪先生有什麼不好,而是喬治喜歡恐龍而已。

泰迪不用難過,因為還有佩奇喜歡她啊,她可以跟佩奇玩。

寶寶也是,雖然那個小朋友不喜歡跟你玩,你可以找喜歡跟你玩的小朋友玩啊。

尊重孩子,引導孩子。可以讓孩子試著去接觸那個不跟她玩的小朋友,但是如果關係不能建立,就要引導孩子讓她平靜地接受別人的不喜歡。


做美衣的豌豆俠


當一個三至五歲的孩子說:“我不想跟你玩”或者是“我不想跟你做朋友了”。都不是真的表示“我以後永遠都不想跟你做朋友了。”他們口中的“不想跟你玩”,往往意味著,她此刻跟對方有不同的意見,無法一起繼續玩或者她此刻心情不好,不想跟任何人玩。



當你發現女兒在幼兒園想跟一個朋友玩被拒絕後,也不要太緊張,錯誤地理解成孩子被排擠了。

那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能做些什麼呢?

1、如果孩子當時沒有在意,家長不比深究。年齡小的孩子們自傳性記憶力很短,說不定第二天上幼兒園兩人又高高興興地玩到一起去了。



2、如果孩子為此煩惱,向你尋求幫助。先尊重孩子的感受,然後讓孩子複述當時的經過,與她一起分析當時的情形。

會不會是小朋友心情不好,想自己一個人靜靜?還是自己有沒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對方接受不了。如果孩子有做錯,及時糾正,向朋友道歉,請求朋友原諒。要如果沒有做錯,那麼引導孩子看到對方的實際意思可能是怎樣。問孩子,如果換作自己,會怎樣做?

教會孩子換位思考,反思自己,也看清對方。自尊,也學會尊重他人。



3、教孩子具體實用的語言表達方式。

我們平時就要多教孩子學會“如何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面對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問題時,能主動出擊。例如,想跟好朋友玩被拒絕,可以說“我不喜歡你這樣做,我們是好朋友,我希望我們能一起玩”或者“我感覺你不開心,是不是我有哪裡做的不對?”又或者“我們一直都是好朋友,今天你突然不跟我玩,是為什麼呀?”我們不能時時都呆在孩子身邊,最好的幫助就是交給她方法和技巧,讓你有信心底氣選擇,解決問題。


家語幼學


我必須說,孩子很勇敢的表達了自己,同時,你也是很值得她信任的家人。

當孩子表達渴望的時候,父母要做到:

1、積極回應感受,“你想交朋友,非常好。”,“遇到困難,我們一起想辦法”

2、詢問事實:我們需要詢問具體的情況,這個詢問非常重要,不要有主觀情緒,重點在於“事”。什麼時候發生的,孩子都做了什麼,幼兒園的小朋友都做了什麼,旁邊有什麼人,有什麼樣的反應。這個環節的目的是為了幫我們瞭解真實的情況

3、提供方法:根據前面的事實,我們找到方法。

4、提供練習的機會:在家裡使用角色體驗的方式能夠讓孩子進行練習

5、鼓勵孩子:鼓勵孩子使用方法,並且把孩子的努力告知老師

我想,孩子使用的結果不一定會有預期的結果,但是我們的目標是接納孩子的感受,並且幫助孩子勇於嘗試。

加油


超級育兒師蘭海


被其他小朋友拒絕是很正常的現象,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過,我家老大總喜歡和比他大的孩子玩,大個兩三歲,甚至四五歲的孩子,小區裡沒有其他小朋友時,年齡稍大的孩子還能帶著我家老大玩,如果有了更合適的、年齡相近的孩子,就不願意和我家孩子玩了,孩子也會很難過,很失落。

首先,我要會告訴他,別人有拒絕你的權力,你也可以拒絕和別人玩,可能一開始孩子並不能很好地理解這句話,有一次,我家老大和一個小朋友在玩,他最好的朋友過來了,他就不再和剛才的小朋友玩了,借用這個機會,我告訴他,“你看,你也拒絕了別人是不是?”那麼,這樣孩子就能理解我說的話了。

其次,被拒絕的滋味是不好受的,孩子有情緒很正常,有時甚至會委屈地哭,我們應該安撫孩子,給他一個擁抱,理解他,允許他釋放情緒,他畢竟是個孩子,不可能像我們成年人那樣控制得了情緒。我個人覺得此時理解孩子、安撫孩子,比給他講道理更好。

其實,讓孩子體會到被拒絕,並不是什麼壞事,每個人的成長不都是要經常碰釘子的嗎?這種情緒體驗有利於他成長,有助於他學會如何與人交往,能夠同情別人的感受,學會堅強。


沛澤媽讀心理


我家大寶現在上幼兒園中班,也每天回家引導孩子講講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情,但是暫時還沒有聽大寶講過這樣的事,因為在幼兒園都是集體活動,都有老師引導,或者是大家一起做區角遊戲,基本上都沒出現過誰不願意和誰一起玩的情況,偶爾推推搡搡還是有的。

不過,如果真遇到這樣的事情,我會告訴孩子這樣做:

1. 先禮後"兵"。禮貌的詢問那個小朋友是否願意一起玩,如果對方在多次詢問的情況下,一般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會同意的。

2. 引起小朋友的好奇,自願邀請。小朋友的天性就是好奇和愛玩,如果小朋友不同意一起玩,大可以自己玩自己的,當別的小朋友看到遊戲好玩,也會主動要求加入一起的。

3. 家長要引導孩子轉移注意力。家長不要一味在孩子面前強調誰誰不一起玩怎麼樣,要適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興趣點變了,就不會表現的不高興了。



【我是"成長為自己",今日頭條育兒專欄作者,希望通過身邊的故事影響你我他,讓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轉發及評論】


成長為自己


最好的方法是不幫助女兒。

不幫忙女兒就是幫了。

幼兒園就是一個小社會,孩子處於小社會中,什麼事也會遇到。如同上面說的,女兒想和一個小朋友玩,小朋友不和她玩,這是正常的。

家長不幫忙,女兒自己會想辦法讓小朋友和她玩,這就鍛鍊了孩子遇到挫折堅持的決心,堅持就會勝利,後來這位小朋友就和她玩了。

女兒從中享受到勝利的幸福和刺激,再遇到困難也會知難而上。

女兒還會放棄這個想法,和別的小朋友玩,這種做法也有道理,撞了南牆就拐彎,山不轉水轉。女兒從中學會放棄,很多小朋友願意和她玩,喜歡她,何必就要和那個小朋友玩呢。

女兒也會想想為什麼這位小朋友不願意和自己玩,是自己哪裡不好嗎?從而改變缺點,變得更加優秀,這位小朋友哭著喊著要和她玩。

家長如果幫忙,很可能誤導孩子,使孩子自卑。和誰玩與不和誰玩,這是孩子天真的做法,大人即使不願意也會委婉地拒絕,而孩子之間不會,他們天真爛漫,是真情的流露。大人的參與好像更不好。

這就是豬媽的想法,是否有道理呢?


豬媽:一位快樂的全職媽媽,期刊寫手。豬媽每天都在努力做好自己,爭取每天進步一點點。

豬媽看世界


遇到孩子在幼兒園和小朋友交往受挫,家長都會很心疼自己孩子,這個時候首先要注意的是自己不要用力過猛。孩子的社交是一定會受挫的,在一次次的受挫中,他們會自己總結規律,從而慢慢和集體融入得更好。

如果爸媽一心急就立刻幫孩子去解決問題,有的爸媽甚至會私下賄賂別的小朋友,讓他們和自己孩子玩,那麼孩子將永遠沒有機會去學習社交技巧。

具體操作中,我們可以先去詢問孩子具體的事件,但同時也要記得孩子的表述不一定是全面的,甚至可能是經過自己大腦再加工的。這並不是他們有意要隱瞞真相,是真的沒有能力百分之百的復原真實場景。

接下來,引導孩子談自己的感受。我們不能越俎代庖的去幫孩子直接出主意,但是我們需要做的是盡力提供情感上的包容和支持。有的家長見不得自己孩子哭哭啼啼的樣子,可能會訓斥孩子不堅強,不聰明,這就會給孩子帶來二次傷害,時間久了孩子會更加的不會社交不自信,而且也會失去對家長的信任感。我們要先允許、鼓勵孩子真實的呈現和表達自己的各種情緒,等他表達過後其實就會平靜很多了。

最後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討他可以怎麼做。這裡也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爸媽不要表現的太聰明瞭”。孩子一定是不如你的社交技巧強的,如果你用你活了二三十年的經驗去教導他會讓他更挫敗,因為他不可能比你做得好,下一次就不敢嘗試自己的做法了,只會依賴於你提供的解決辦法。我們可以適當裝傻,甚至拿出自己童年的糗事來和孩子分享,讓他獲得自信,原來爸爸媽媽也曾經和我一樣難過和不知所措過,在這之後孩子更容易有自信去發展處自己獨有的一套社交技巧。

希望可以幫到題主哦,大家還有別的好辦法也歡迎評論給我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