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學是真正的教育嗎?

時代傻瓜李博士


我覺得只要最後用考試評價,那麼之前的教學都要為了考試做準備,那就都算是應試的一部分。只是很多人片面誇大,認為這就是應試教育,老師只為考試填鴨式的教學,不考慮學生的全面發展。現在社會上這麼多人才,難道都因為國內的教育變成只會考試的廢人了嗎?其實,我覺得每一個說法的背後,都有一定的目的,有些目的不像它所描述的那樣為你好,只是很多人的腦子啊,很容易被煽動,沒有起碼的判斷能力。舉個例子,一些人抨擊應試教育,然後拿出了素質教育,編程、機器人、音體美等等,最後又把這些和升學掛鉤,害得小朋友們沒有好日子過,這其實是以素質為幌子的應試教育。


董老師微數學


我認為,應試教學就是真正的教育是實現教育目標的必要手段和路徑。但不是教育的全部,不能完全劃等號。理由分析如下:

應試教學、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

應試教學和應試教育,看似相同的兩個概念,實則不同。應試教學只是教學途徑和手段,應試教育是對整個教育的定位和定性。而這個定位和定性是偏面的,不準確的。唯物論講任何事物都有兩個方面,即對立統一,應試教育的對立面是什麼?有人說:不是素質教育嗎?我說不對!素質教育寬泛廣大,應該包含應試教育,怎麼是對立呢?應試教育(假如說法正確的話)也只能是達到素質教育目標的路徑和手段。素質教育不單是學校教育,還包括社會教育等。同理,應試教育(含應試教學)也存在於社會教育的大課堂。社會需求、工作崗位或繼續教育,與學校教學一樣,怎麼試(需求、使用、考核評價)、怎麼應(幹、學習),目的是增長知識、提高能力、強化素質。這並不是形而上學、邏輯詭辯或玩文字遊戲。


應試教學(教育)的前世今生

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教育制度與時俱進。自有文字開始,便有了應試教學,文字的書寫、記憶、默寫、背誦便是;古代統一的應試教學,與考試製度同步,起於隋代、盛於唐宋、止於清朝。現代應試教學(教育)是對歷代傳統教育的借鑑、吸收、繼承和創新,今後也只能不斷優化完善,而絕不會被廢除。

所以說應試教學就是真正的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手段,是教育的最有效方式。

【關注教育熱點,分享獨家思考,我是‘’頭條號/鷹眼看教育‘’,歡迎閱讀、點贊、轉發、關注】


鷹眼看教育


不要去想像那種沒見過的東西,題主說說什麼是真正的教育? 我國到目前為止,真沒聽過有哪個磚家描繪過什麼是真正的教育。

好像現在學校一個學期也就收2000來元,大學也就6000來塊,這點錢,能把小孩培養成科學家,國家幹部,還要指望什麼?

英國伊頓公學不錯,牛津也可以,還有美國的哈佛也馬虎,但人家也沒說他們的教育就是真正的教育,而關鍵的,是自己小孩去那,一是能否稱得住,然後是口袋裡的鈔票是否夠撐。

回家看看小孩,是否像個讀書的,然後再摸摸自己的口袋。先要求自己、再要求小孩,再再要求學校,再再再。。。,總之,不要老想一分錢當一百元錢花,這樣生活會輕鬆好多。


家居三所


任何事物的發生,都有它的滋生環境。應試教育,是社會、觀念、制度、標準等方面的綜合結果。不能說應試教育就是教育,也不能說應試教育就不是教育,至少應試教育也是教育目的的組成部分。

教育的目的,簡單地說就是讓人學到知識,更重要的目的是學以致用,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及工作中,為自己的生活,為國家的發展服務。

教育,包羅萬象,可以說人生處處是課堂,處處受教育。因為應試教育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有它的侷限性。應試教育的目的,相當於一個衡量標準,達到標準的哪個級別為合格,哪個級別為優秀。如果沒有這個標準,可能很多接受教育的人會沒有目標,失去奮鬥的激情。人,是自由的,但人生存的環境是受約束的,必須生活在各種規則之下,沒有規則,就形成不了人類社會。

不要過分誇大應試教育的不利,從辯證角度說,任何事情,有弊就有利,過分誇大某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會被人們忽略,就不會感覺它的存在。


一品閒聊


我給教育粗略下個定義,教育就是成長,每個人能做最好的自己。在這樣的定義下,教育的過程就是目的,培養出來的人類是有可塑性的,有活力的可進化的。而應試教育是結果為導向的,功利化的,目前看就是培養工業化時代的器物零件。

當機器可以代替人類的很多勞動的時候,必然的,這樣的應試教育是要衰落的。比如說,我現在也很不理解,西方人一勞永逸的發明了計算機,而且已經很普及了,為什麼家長還要送孩子去學什麼速算。未來,教育不單單是考試來評價的。比如說,保定有個小夥,在正統的教育評價體系下,就是失敗者,農民工,但是他動手能力很強,發明了很多沒用的東西,火到了國外,他給大家帶來了歡樂,每個人心裡都有那麼一個沒用的自己。

考試本來就是教育的一個檢測環節,現在已經是教育的全部,因為考試的結果和後面的很多利益掛鉤,這是頂層設計者的設計好的。掛鉤也沒問題,至少教育應該留下一點沒用的東西,留下一點閒暇,成長也是需要睡覺,玩耍的,否則就會現在這樣,我們可以批量的訓練奧運金牌的運動員,競賽金牌,卻訓練不出諾貝爾獎,菲爾茲獎,這樣下去,這個民族對世界還是沒有什麼貢獻,永遠是追趕。

人人知道《三年高考,五年模擬》之類的書籍而沒聽過《幾何原本》,《自然哲學原理》,人人知道什麼薛金星王后雄葛軍,卻沒有人知道歐幾里得,笛卡爾,好容易認識牛頓,中學生們會說:我恨死他了。孩子們根本體會不到數學之美,體會不到什麼叫大師,那些所謂的名師,可能根本就沒有想過什麼是教育,因為大家都沒有閒暇,沒有閒暇就沒有思考。慣性定律在人類認知裡也是成立的,在沒有一個外力,影響人的認識的時候,大家的思維慣性是不會改變的,或者外力是微弱的,人的認識要保持好幾代人。

好在,最近似乎教育要改革了,但不知道何去何從,不過,也許放手不管,教育才能真的變好,才能離真的教育近一點點。


學渣數學樂園


應試教學是一種為了考試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這一單純以獲得考試成績為目的的教學活動只能算作一種教學而已,不能說是真正的教育。

就一般的教學活動而言,它具有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訓練思維等多種任務,考試只是檢驗教學效果的一種形式,而不能作為教學的目的和根本追求。如果只為學生考試而進行的教學也是不符合教學的本質與特性的,也是一種片面性的教學,不是科學的教學。科學的教學本是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也是實現教育目標任務的基本和重要的途徑。

真正的教育是以人為核心的,是教育人、發展人、成就人、激勵人的育人活動,是要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當然,真正的教育的目標的實現,是離不開教學,但這種教學不應是以考試為目的的應試教學。


楊永厚說教育


不是,它只是教育的一部分,當然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愚鸞不飛


沒必要分什麼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中國現行的高考其實是分層選拔制!否則沒法解釋中國近些年來科技的快速發展。不排除部分學生學成了書呆子,也不排除部分學生靠考試技巧混入不屬於自己實際實力的層次。


觀史知今當思進退


不應試怎麼選拔人才?看品德?看身世?看權力?看誰家有錢?其他標準都可以用權力和金錢搞定,高考分數是唯一客觀公正的標準


Jim64046356


好好教育自己的娃,別成天想那麼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