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如何看待老師與家長的角色分工和兩者的關係?

一起學知識


在孩子的教育上,老師和家長的角色和分工還是非常明晰的。老師主要傳授的學科知識,比如語文老師教語文,數學老師教數學。而家長的重心則應該放在孩子核心素養的培養上,比如孩子的意志力,專注力,閱讀理解能力,學習習慣,思辨能力等的培養。

家長仔細看一下下面這張教育金字塔就會明白自己的責任區塊:

這個金字塔中頂層的教育頂層設計和底層的核心素養,都是需要家長來實施和完成的,也是家庭教育的最主要責任和義務。

中間層的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主要是由學校和各類的教輔機構在實施。家長有這方面的特長和能力,也可以來做一些實施,比如家長精通音樂,也可以自己來教孩子音樂。



當孩子的核心素養培養好了以後,再去學習知識和技能,就會變得非常的簡單。那如果這些核心素養沒有培養好,去學習知識和技能,就會變得困難重重。比如像現在小學生普遍存在的注意力缺陷問題,主要就是因為家長沒有重視孩子意志力和專注力的培養造成的。孩子的意志力和專注力很差的時候,就很難學好各門功課和技能。

核心素養就好比是地基,只有地基打紮實了,才可以蓋摩天大廈,否則的話,不打地基,也就只能蓋個茅草棚。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孩子從上學第一天開始,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老師最喜歡的那個學生,非常在意老師對自己孩子的態度,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師的特殊照顧。其實老師對班裡的每一個孩子能做到一視同仁,除非是遇到難伺候的不講理的家長。如果家長質疑老師的教育方式,不配合老師的工作,那老師肯定對該生能不管就不管,只要學生不是太過分,基本上就放棄了,沒有哪個老師願意冒著被打的風險再去管教該生,雖然明知孩子是無辜的,但家長是不體諒老師的。老師會對學習差的學生補課多一些,對搗亂的學生教育多一些,對錶現好的表揚多一些。對待每個孩子,關注的方式不同,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存在個性差異,因材施教。老師不是家長,所以不會沒有原則的遷就溺愛孩子,老師比家長更有理智的處理孩子的問題。當孩子沒有受到特殊關注而產生失落感時,家長應保持冷靜,運用智慧做好“補臺”的工作。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悄悄地與老師進行溝通,到學校約老師面談是最好的,全面瞭解孩子存在的問題。家長可以在孩子面前編一個“善意的謊言”,這也是一種智慧的家庭教育的方式。如果家長不能保持冷靜和理智,情緒上流露出對學校老師的不滿,甚至當著孩子的面發一通牢騷,使孩子對學校和老師產生了成見,那後果是不堪想象的。凡是家長不與學校配合的,結果都是悲劇。

作為資深班主任,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會成功。無一例外。


若心自在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終身教師,家長要為這株小苗的根澆水澆營養,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直接教育著你的子女,學校教育和社會影響 關係著長高了的小樹的直立和修枝。家長和老師要密切配合,如家長對老師有意見,可以去校長那兒或局裡去反映,不要在家裡當著孩子的面罵老師,這樣你孩子到學校更不聽老師的了,也許因此變成不好教育的孩子,對孩子成長很不利,所以家長和老師應是一對好搭檔才行。嘻嘻嘻😄🤓👵🙏👏🍕🍵🌹✌




霞光老太1945


家長和老師在對孩子上的教育密並不可分。

老師是教育孩子上書本上的內容,和更多的知識,讓他們自己弄懂知識。

老師傳授給學生們更多的知識。

家長是孩子成長的伴隨者,教育孩子在成長中的健康成長,讓他們知道有父母的陪伴使自己不孤獨。

家長是呵護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任教師。


6門課


先從法律角度分析一下,家長(監護人)和學校的職責,對孩子來說家長的責任和義務要比學校多,學校要做的事,家長全部要做,如:教育、管理、安全。唯一有區別的就是教育的側重點不同。這麼形容吧,學生是船,學校是河,家長是圍繞船的風,怎麼讓船走的更快更遠,力要使在一處。


幼兒園園丁


現代學校制度是培養社會需要的公民,側重教和技術;家庭培養的是融入社會的人,側重育和思維方式。

孩子身心健康與否,取決家庭,能否融入社會,愉快於集體生活,取決於家庭!

孩子天性得到釋放,取決學校,能否以己之長互相配合,為社會所用,取決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