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八零後,在你的記憶裡是怎麼過冬的?

小如2018


作為80後,兒時的冬天,是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童年記憶!

1、我們冬天,穿的是老布棉襖棉褲,棉鞋是老人納的千層底。

2,我們是山東煙臺,農村也有炕,冬天了,大家湊在炕上,談天說地,看看電視,真的是非常快樂!

3,一群小夥伴在下雪的時候,打雪仗,拉爬犁,打次溜滑。男孩子們去小河裡面打陀螺,哈哈好懷念啊

4,家裡會在地窖裡屯放吃一冬天的白菜,土豆,地瓜,家家都有地窖。地窖也是我們捉迷藏的好地方

5,過年的時候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可以穿新衣裳。太多太多了。說不完了








膠東大嫚兒


小時候,冬天很冷,晚上蓋兩三床被子,晚上睡覺脫下來的棉襖棉褲要放在兩層被子中間,這樣早上起床的時候,衣服是有點溫度的,起床就不會太冷,不然的話,穿的衣服都像冰,在被窩裡喜歡蓋上臉,露出臉來都覺得冷,哈哈,有時候會用玻璃瓶子灌一瓶子開水放被窩裡暖被窩,一冬天一般要燙壞好幾個玻璃瓶子。現在都用暖水袋了。

白天都穿著厚厚的棉襖棉褲,小時候上學要騎自行車上學,不喜歡穿媽媽套的棉褲,因為是布料的,沒有一點彈性,穿著行動實在不方便,騎自行車是大梁的,騎不上去。

沒事就喜歡拿個板凳坐在爐子旁邊取暖,出去凍得手都凍壞,進屋就放在爐子上烤烤。小時候手和臉都凍得長凍瘡。

哎呀,是不是暴露年齡了


歡迎關注【鄉村佩佩】分享農村生活

鄉村佩佩


八零後的我特別的怕冷,一到冬天,就凍的伸不出手腳,小時候條件差,哪有什麼電熱毯、電暖扇之類的取暖設備?空調更是想都別想,聽都沒聽過。

所以,每年入冬,媽媽就早早的給我和弟弟準備了棉花的棉衣、棉褲、棉鞋。

說實話,那棉衣棉褲穿著不舒服,因為沒彈性,但是確實暖和,為了保暖,還是乖乖的穿上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用過輸液的瓶子來取暖的,那時候的輸液瓶是玻璃的,蓋子也可以蓋的很結實,媽媽去村裡的診所給人家要倆瓶子,我和弟弟一人一個,睡覺之前起個熱瓶子放被窩,睡覺的時候那一片就是熱乎乎的,然後抱著瓶子睡覺。

那時候家裡沒有電磁爐,煤氣灶,只有煤球,家裡都是用磚頭砌的灶臺,用來燒煤球,既能取暖,還是燒飯,兩不誤。煤球大多還是自己買的煤打的煤球,有一種專門打煤球的工具,叫啥名字我也給忘了。

沒有電腦手機的時代,孩子們玩的遊戲也都是非常強身健體的,跳皮筋,玩過河,踢毽子,還有一個擁有特殊遊戲名字的“擠尿床”,不知道各位八零後們有沒有玩過?跟小夥伴們一場遊戲下來,渾身熱乎乎的,一點也不冷了。

一起討論下小時候是怎麼過冬的吧!








豔224251338


我是1980年1月生人,將將混入80後😂,老家座標河北盧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一座千年古城,古稱孤竹古國,雖有歷史遺蹟,但沒有隨著經發展起來,只能算是一座一般的小縣城。

看到這個題目進來的,想和大家一起回憶一下自己的小時候的樂趣。

盧龍縣城,北接青龍,東接撫寧山海關了,學過地理的都應該有知道,這已經是近東北的地方了,以山海關為界,以東算東北,以西歸河北。可想而知我的老家的冬天也是很冷的,給我的感覺我小時候的冬天比現在冷的多。

說說咋過冬的吧。

我家坐落在是一個千人的農村,可以說是一箇中等的村落。村子裡有小學,我們一般大的小夥伴有二十來個,也最喜歡過冬天。冬天上學的生爐子,每天早上輪流值日,早起要從家裡帶好引材,到教室把搭的土坯爐子生著,保證一天的取暖。

週六週日約好小夥伴們,一起去大壩裡去溜冰車,車子都是父母用木板給做的,兩側板子底下穿上粗鐵絲,更光滑。手裡拿著兩個帶尖的杵子,用來扎冰滑動,放眼望去,大壩裡歡聲笑語,現在回想起來滿滿的幸福。

我們喜歡雪天,尤其是大雪過後可以約上小夥伴一起去野地抓兔子,野雞。經常帶上家裡的柴狗去混兔子,我小的時候農村樹林特別多,但那時的林子都是自然生長的野樹林,不像現在都是人工林。那個年代野雞野兔特別多。十五六個同伴一起把兔子,野雞累的跑不動了,就抓到了。

那時的小夥伴在冬天都把鼻子凍的通紅,直流鼻涕,那也不捨得回家,有個不太講衛生的小夥伴,把鼻涕抹在袖口,袖口都凍硬了。我們還給起了個外號~破瓢😂😂😂

作為八零後的農村的我們就是這樣過冬的,簡單快樂,現在想起也是滿滿的幸福!





今生不悔598227212


我是八零後東北人,老家在黑龍江,對冬天的記憶那是相當的深刻,至於冬天是怎麼過的,我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當冬季來臨的時候,天氣轉冷了,家家戶戶為過冬做準備,儲存好秋菜,大白菜大蘿蔔土豆,每家都淹一大缸酸菜,把家裡的小雞大鵝殺掉一些放在大缸裡準備著冬天吃!家裡準備柴火一大垛,木頭一大堆,室內有爐子火牆,大鍋火炕,這一切都準備好,家家戶戶就開始過冬了。

有一句話叫貓冬,說的就是我們東北人,家裡的活秋天都幹完了,莊家也收完了,糧食也賣掉了,冬天就在家裡待著,因為天氣太冷,室外的活都幹不了,就在家裡貓著吧也不外出,親戚朋友相互串串門,街坊鄰居聊聊天,也就是嘮嗑,沒事的時候大家聚在一塊搞一些業餘休閒活動,那就是喝酒,要說喝酒那可是東北人的強項,天氣那麼冷喝點酒能禦寒,想完美的過冬就得多準備點好酒,都是散裝的高度的糧食酒,喝起來有勁還不上頭,酒桌上常聽到的一句話,來,幹了。

在東北農村,冬天景色很美,有白雪樹掛,有野雞野兔,人們都純樸善良,性格豪爽,在我的記憶裡冬天都是這樣度過的。各位朋友,你們對冬天有什麼記憶嗎?歡迎大家來說一說。


亮哥帶你看生活


冬天穿上媽媽親手做的棉襖棉褲棉鞋,和小夥伴們在街上跳房子,路上結冰以後,滑著冰走,你追我趕從沒有像現在的孩子穿的那樣厚,包裹的像個粽子一樣,回家圍在炭火爐周圍,有時在爐子底放把花生烤著吃,有時把地瓜切成片貼在煙囪上烤熟。吃起來那叫一個美味!



歲月靜好suiyuejingha


謝謝提問,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雲南昭通的80後記憶中怎麼度過寒冷的冬天的。

由於我們昭通地理位置,海拔偏中高,也算半高原,所以冬天都比較冷,我記得我們小時候家裡經濟條件也不太好,至於取暖都是每年收玉米時把玉米芯放好,還有就是去少林中挖樹根,一個大的樹根可以不停火的燒幾天,晚上一家人就圍在灶臺前烤火,順便臘肉也是這樣就炕了,在加上睡前在燒水燙個腳,基本上上床了就暖和了。

還有一個取暖就是煤炭,但是隔離煤炭場都比較遠,都是天不亮就出門去很遠的地方背,晚了路上要黑,以前農村每家人家裡都有一個地爐,磚們用來生煤炭火的,那個時候下圖這種鐵火爐還比較少,還有部分家裡經濟條件稍微好的就買帶火爐的那種爐子,可以在上面吃飯,炕辣椒,花生,什麼的。

以上就是我們80後的一些記憶,由於本人文化有限,可能表達有點囉嗦,還望大家海涵





農村羅勾勾


我是山東農村人81年生,我記得我小時候還穿補丁衣服,那時農村條件普遍困難,過冬穿的棉襖棉褲都是大人穿完改的,厚厚的舊棉花穿在身上非常臃腫,這樣也是一冬天僅有的一套冬裝,頭戴解放帽,脖子上套著母親用舊毛線一針一針織成的脖套,腳蹬黑色條絨紋的平底棉鞋,上面還不知打了幾個補丁。手套就是那種棉花的兩隻手套中間系段細繩子掛在脖子上。

家裡北窗外鋪的塑料布,南門掛上厚厚的布簾抵擋寒風,燒炕的爐子燒的是最廉價的煤面(煤塊太貴),入秋了就進山砍柴拾草,留著燒火炕取暖。

那時候雖然冷雪也大,但童心不冷,就盼望下大雪,和小夥伴蹲雪窩,你埋我我埋他,雪地裡只能看到你鼻孔呼吸融化了得兩個孔。坐個木板支兩根棍滑雪,打雪仗堆雪人,吃著比冰棒還甜的冰凌,領著土狗子滿山遍野追野兔,逮野雞。

童年一生的回憶。


丁老怪l春秋


我也是農村八零後,記得小時候的冬天特別冷,雪下的特別大,屋簷下結了長長的冰棍,河裡也結了厚厚的冰層,那時候的風颳在臉上,就像刀割一樣,刺痛的非常厲害。

在哪個年代,沒有羽絨服,也沒有暖氣,冬天拿樹根烤火,晚上,一家人圍著火堆,母親納著鞋底,父親跟我們講老一輩人的故事,還沒有出嫁的小姑給我們燒紅薯吃,那香甜的味道至今難忘。

那時候家裡窮,被子少,一到冬天,母親就把床上鋪了厚厚的麥秸來保暖,蓋的被子也薄,我們睡覺的時候就把棉襖棉褲搭在被子上,這樣就會暖和些。早上我們姊妹幾個都不願起床,父親就會點起一堆火,給我們烤衣服,穿上烤的熱乎乎的棉衣特別的幸福。

雖然雪下的很大,風吹的刺骨,但也阻擋不了孩子們愛玩的天性,大家拿著鐵楸剷雪堆雪人,手凍得紅紅的,額頭缺冒了漢珠,玩的不亦樂乎。

白天,有的孩子在河裡滑冰,騎自行車;有的在野外打雪仗,風雪交加的寒冬,缺到處都是孩子們的歡聲笑語,給單調的季節增添了無限生機。

現在雖然條件好了,告別了笨重的棉褲棉襖,穿上了輕薄保暖的羽絨服;告別了滿屋子嚥氣的火堆,用上了乾淨方便的暖氣,但我還是非常懷念小時候的冬天,那裡有我無憂無慮的童年。


村姑小平


我感覺我小時候的冬天比現在冷很多!冬天穿媽媽做得大棉褲大棉襖腳媽媽做穿納底黑條絨棉鞋!手帶棉手套 脖子掛根繩!頭戴解放軍綠大棉帽!照樣手腳凍的裂口子! 一到春天奇癢無比!現在感覺不到寒冷了!我有若干年沒有穿過棉鞋了!再也回不去的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