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接班人”拒做“小默” 德國基民盟換帥 默克爾時代淡去

默克尔“接班人”拒做“小默” 德国基民盟换帅 默克尔时代淡去

德國基民盟新任主席克蘭普-卡倫鮑爾在勝選後致意。新華社發

德國總理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全國代表大會7日在漢堡召開。根據會議選舉結果,基民盟秘書長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當選新任黨主席,接替已擔任這一職務18年之久的默克爾。在德國國內政局不穩、國際局勢變化的情況下,克蘭普-卡倫鮑爾以更加包容的政策主張贏下黨主席一職,成為默克爾的“接班人”。她或將成為揹負德國下個時代的關鍵人物。

拒做“小默”

基民盟7日在漢堡舉行全國代表大會,999名黨員投票選舉新主席。第二輪投票中,克蘭普-卡倫鮑爾與默克爾的“老對手”弗里德里希·默茨對決,獲得517票,比默茨多出25票。

克蘭普-卡倫鮑爾現年56歲,由於她與默克爾同屬基民盟女性領導層成員,同樣主張走中間路線,獲稱“小默克爾”。基民盟圈內,她又獲稱“AKK”,即姓名的首字母縮寫。

得知自己勝選,克蘭普-卡倫鮑爾落下眼淚。她身穿黑白千鳥格西裝,站在默克爾身旁,向代表們揮手致意。她感謝眾人的支持和信任,承諾引領基民盟應對挑戰,取得新成績。

就“小默克爾”稱呼,她不願接受:“人們認為我是‘小默克爾’、複製品或‘差不多’的人,但我要告訴大家,我本人站在這裡,為生活給我塑造的樣子自豪。”

她說,作為三個孩子的母親,她深知平衡家庭和工作多麼難。

依照基民盟的傳統,黨主席與聯邦總理通常由同一人出任。德國媒體報道,鎖定基民盟主席意味著她向總理職位邁出關鍵一步。當選基民盟主席,克蘭普-卡倫鮑爾的第一項舉措是呼籲團結。按她的說法,對另外兩名候選人默茨和衛生部長延斯·施潘而言,“基民盟永遠有他們的位置”。

第二輪投票前,默克爾最後一次以基民盟主席身份發表告別演說,幾度難掩淚水。全體黨員代表起立鼓掌,持續將近10分鐘,不少代表高舉寫有“謝謝你,老大”字樣的橙色標語。

默克爾10月底宣佈放棄連任基民盟主席,留任總理至2021年任期結束。路透社報道,隨著盟友克蘭普-卡倫鮑爾勝選,默克爾的計劃可望順利推進,即淡出黨內角色卻繼續主導政府運行。如果是“老對手”默茨當選,她恐怕難以如願。

與丈夫換角色

克蘭普-卡倫鮑爾1962年出生於德國西南部的薩爾州,在家中六個孩子中排行第五。她的父親曾是一所學校的校長,家庭觀念保守。克蘭普-卡倫鮑爾年少時沒有從政願望,而是希望成為婦產科醫生或是教師。她在興趣愛好上與普通人相比沒什麼特別,稱自己是個“書蟲”,養寵物龜,喜歡澳大利亞搖滾樂隊AC/DC,擅長煲牛肉湯。

按照克蘭普-卡倫鮑爾的說法,自己後來從政是由於“一系列幸運的巧合”。她19歲時加入基民盟,20歲開始在特里爾大學和薩爾蘭大學學習政治學和法律,獲取碩士學位。那段時間,克蘭普-卡倫鮑爾與政治逐步結緣。22歲時,克蘭普-卡倫鮑爾與礦業工程師赫爾穆特·卡倫鮑爾結婚,育有三個孩子。克蘭普-卡倫鮑爾政治生涯逐漸起步後,她的丈夫放棄了工作,在家照顧孩子。“我和丈夫一開始就有個務實的共識:誰掙得多誰就全職工作。所以我們互換了(家庭中)傳統的角色。”

對克蘭普-卡倫鮑爾而言,她與默克爾的緊密關係既是“優勢”也是“劣勢”。默克爾擔任黨主席以來,積累了不少黨內矛盾,特別是難民危機以來,不少人對默克爾的政策不滿。克蘭普-卡倫鮑爾有意與默克爾的政策拉開適當距離,樹立自己的政治形象。她提到將“開創自己的新時代”,但也強調政策的延續性,稱“沒有人能夠切斷與過往的聯繫”。克蘭普-卡倫鮑爾支持默克爾的難民政策,但強調要懲罰身份造假的難民。社會政策方面,她不提倡同性戀與墮胎,立場趨於保守。經濟方面,她支持德國最低工資標準法案,支持保護工人福利,宣稱將在未來進行稅收改革。外交政策方面,她強調支持多邊主義,願意加強歐盟以對抗民粹勢力。克蘭普-卡倫鮑爾勝選後,她上臺擁抱默克爾,多家電視臺都用鏡頭仔細記錄下了這一場景。這或許標誌著德國默克爾時代的淡去和克蘭普-卡倫鮑爾時代的來臨。 據新華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