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马甲”再现法兰西激情革命,但法国人曾经是欧洲最恭顺的民族

很多人都想不到,加征个燃油税(每升柴油增加7.6欧分约合人民币0.63元,2019年1月将进一步增加6.5欧分约合人民币0.54元)居然能在法国引起如此轩然大波。数十万“黄马甲”上街,警车被推翻,凯旋门内部摆设被洗劫,香榭丽舍大道被浓烟笼罩……

“黄马甲”再现法兰西激情革命,但法国人曾经是欧洲最恭顺的民族

这是巴黎50年以来最严重的暴力抗议活动,已导致至少3人丧生、100多人受伤、400多人被捕。上一次的严重骚乱是1968年巴黎的“五月风暴”,由反对越战引发,学生罢课甚至筑街垒打巷战,数百万工人罢工声援,整个法国一时陷入混乱,令全世界为之侧目。

当时的法国总统戴高乐发表电视演说,承诺进行改革,后来还解散议会,重新进行全国选举,逐渐平息了骚乱。这次,马克龙也服软了,已经宣布2019年1月起的加税计划暂缓6个月。

“黄马甲”再现法兰西激情革命,但法国人曾经是欧洲最恭顺的民族

1968年五月风暴

看到法国民众如此彪悍,看到抗议人士在凯旋门外写的“推翻资产阶级“这种似乎属于上个世纪的标语,人们可能又会想到1871年的巴黎公社,以及1848年由巴黎引发的欧洲革命——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就是在此时诞生。再往前推就是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砍下了国王路易十六的脑袋。

所以,你是否认为,法国人的民族性就是浪漫、激进、革命的?​

法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黄马甲”再现法兰西激情革命,但法国人曾经是欧洲最恭顺的民族

路易十六上断头台

其实不然。虽然我们今天有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英国人古板的印象,但就在三百年前还完全不是这样。

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兴起了信奉理性的启蒙运动和推崇感性的浪漫主义运动两种思潮。启蒙运动的大本营是法国,著名的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都是法国人。而浪漫主义运动的大本营则是德国,这些日耳曼人的后裔最为崇尚祖先们田园诗式的生活。所以,如果贴标签的话,那时法国人更理性,德国人更感性。

至于英国人,他们在17世纪就砍下了国王的头颅,大大加强了议会力量,于是他们得到了“造反者”和“不安分”的名声。而那时的法国正处于“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在他“朕即国家”的绝对君主专制统治下,法国人被认为是欧洲“最守规矩”和“最恭顺”的民族。

仅仅一百多年后,法国大革命席卷欧洲,德国的民族意识和工业后来居上,英、法、德的所谓“民族性”从此换了角色。直到今天,人们的印象还是英国人古板保守、法国人浪漫激进、德国人理性严谨。

所以,民族性可不可以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