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金融大鱷索羅斯在狙擊泰銖,英鎊等,在香港金融市場吃了虧,這是為什麼?

克里斯托夫金


索羅斯採用以小博大形式,對香港金融市場做空,還是採用保證金交易,資金在資本市場中擴大。如果損失了,那就損失的是本金,獲利了就是高槓杆。舉個例子,加入索羅斯用10倍槓桿,20億資金做空香港恆生指數,那相當於是200億資金砸入市場,虧損的話最多也只是20億。

索羅斯狙擊泰銖成功,這也是泰國整體資金量蓄水池沒這麼大,就可以採用高倍數槓桿來操作市場。英鎊操作事件,是索羅斯提前判斷好英鎊走勢,先於投資人,並適合進入了市場。

而香港這次失敗,與香港政府和投資者的護盤,還有內陸的大力支持有關。中國有很多的外匯儲備,來狙擊國際巨鱷的做空。當時恆生指數確實跌的比較慘,但後來硬生生把指數拉起來。

當時無論是中國大陸、中國香港的外匯儲備,資金實力都高於泰國,在巨量資金做多面前,即便索羅斯量子基金,用保證金交易,還是不足以對付,最後只好夾著尾巴走人。


大貓財經


索羅斯第一站是阻擊英鎊成功後走向亞洲,成功了阻擊新加坡,韓國以及泰國,然後他聚集了大量的資金來阻擊港幣,原因是他相信香港是一個自由經濟市場,政府不會干預,就算政府有限的干預,它照樣能成功。讓他在操作中感到最意外的不但是港府的全力干預,而且大陸的支持讓他非常吃驚。當年大陸動用了大量的外匯儲備去支持香港市場,導致當時金融市場裡面的投資者,小的投資者下單都很困難,因為網絡極其擁擠。在恆指交割的前幾天,恆指的振幅創了歷史之最。雖然當時港幣阻擊戰我們打贏了,但是香港市場的自由度開始受國際投資者的質疑。如有什麼不明白,可以關注私聊我或邀請我回答。



小兵老K


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索羅斯在泰國興風作浪,做空泰銖,大賺一筆,具體操作模式是先從銀行借出大量泰銖,然後在市場上拋售,換取美元,這個操作模式如果在自由匯率的情況下並未盈利空間,因為隨著購買美元的數額加大,會造成泰銖貶值,換取的美元越來越少,其實佔不到便宜,這就是價格的自由調節作用,假設借一億泰銖購買美元,然後把購得的美元換成泰銖還是一億美元,

但是泰國當時是固定匯率制度,不管購買多少美元都是一個價格,這樣如果泰銖匯率高估,買美元就是賺了,因為實際上的泰銖不值那個價格,在泰國宣佈固定匯率改成自由匯率,泰銖匯率暴跌,以前購買的美元大賺,

索羅斯故伎重演,試圖在香港複製這個模式,從銀行借出港幣,公開市場購買美元,同時做空恆指期貨,但是大敗而歸,是整個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唯一賠錢的地方,原因有兩個,

第一是香港金融管理局大幅提高銀行借貸利率,這樣索羅斯的港幣借款成本大增,索羅斯必須速戰速決,否則耗不起,

第二,香港的外匯儲備遠遠高於東南亞國家,在加上大陸的外匯儲備,更是龐大的體量,索羅斯拋多少,都有接盤,這樣港幣匯率一直巍然不動,同時因為港幣臨時提高的利率,索羅斯多持有一天就需要大量的利息,只能把美元換成港元,還給銀行,因為港元利率一直不變,索羅斯在這個環節沒掙到錢,

同時在貸款利息,做空恆指上賠錢,因為恆指不跌反漲,

其實這背後都是資金體量的較量,香港不是東南亞,能夠調動的資金龐大,索羅斯鎩羽而歸,認賠出局,


萬事皆空70


先說結論:

因為有中國萬億外匯儲備的保證

具體如下:

1992年,索羅斯狙擊了英鎊,獲勝,迫使英鎊脫離歐洲匯率體系,而在這次的1998年,索羅斯在東南亞各國遊蕩,選擇目標,而全球的投機者匯聚了大量的資金,緊隨其上,蓄勢以待,這種衝擊可想而知。

最終,索羅斯選擇了香港,以香港當時的外匯儲備,是抵擋不住這種全球遊蕩資金的衝擊,選擇了向北京求助,北京不遺餘力,傾中國外匯儲備之全力支持的許諾。

朱鎔基在世界銀行年會上當場表示:“中國將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的立場,承擔穩定亞洲金融環境的歷史責任!”

而這種承諾的力量不在於北京政府政治權利,而在於中國的外匯儲備經濟的力量


聊聊財經數據


量子基金做空時用了槓桿,本金有限。但是對付香港可以了,誰知道他要對付的是整個大陸,結果他爆倉了。詳情可以看小說,《主交易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