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樹”不幸被盜挖 羅漢松:富豪爭移栽 野外蹤難覓

◎蕭野

【不少人篤信“家種羅漢松,世世不會窮”。羅漢松有園藝界“寵兒”之稱,一株動輒幾萬元,造型好一點的大樹更要數十萬元。不少富豪喜歡在自家院子裡,種上一棵或幾棵羅漢松,點綴門面,彰顯身份。殊不知這種風氣漸長,卻害苦了這些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不少野生品種已進入告急狀態。】

“富貴樹”不幸被盜挖 羅漢松:富豪爭移栽 野外蹤難覓

羅漢松種子圓圓,與種託(紅色部分)合在一起,整體像穿紅袈裟的羅漢。“羅漢松”這個名字的由來正基於此。

羅漢果並非羅漢松之子

說起羅漢松,很多人先聯想到羅漢果,其實羅漢果並非羅漢松結的果。羅漢果是葫蘆科苦瓜屬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羅漢果的果實,而羅漢松是羅漢松科常綠喬木,該科植物共8屬130餘種,以羅漢松屬為主(約100種),廣泛分佈於南半球的熱帶、亞熱帶及南溫帶的多山地區,相比之下,北半球的羅漢松則是個稀罕物。

形如身披袈裟的羅漢

野生羅漢松,樹形高聳挺拔,如松樹一般,但名松非松,與松科植物不同宗。其葉片呈螺旋狀著生,條狀披針形(長為寬的4~5倍,中部以下最寬,上部漸狹,長5~10釐米,兩面中脈明顯)或橢圓狀卵形,與松樹的針葉大相徑庭。它還有土杉等別名,但葉片與杉樹似是而非,亦非杉科植物。

“富貴樹”不幸被盜挖 羅漢松:富豪爭移栽 野外蹤難覓

蘭嶼羅漢松的葉革質,線形或線狀倒披針形,葉長5~7釐米,寬7~12毫米,先端圓鈍。

羅漢松與松樹、杉樹的另一明顯區別是種子。松樹等裸子植物大多雌雄同株,而羅漢松屬植物則是雌雄異株,初夏開花,雄花圓柱形,3~5個簇生在葉腋間;雌花單生在葉腋,受粉後,頂端胚珠會逐漸變大發展成種子,夏末時結籽,近球形的種子猶如和尚的光頭。有趣的是,種子基部有肉質橢圓形種託,漸漸膨大,初長時青色,成熟後變成赭紅色或紫紅色。種子與種託整體像極了穿紅色袈裟的羅漢雙手合十地誦經。“羅漢松”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是基於這個性狀。

“富貴樹”不幸被盜挖 羅漢松:富豪爭移栽 野外蹤難覓

羅漢松屬植物雌雄異株,初夏開花,雄花圓柱形,3~5個簇生在葉腋間。

種子累累,滿樹的“綠羅漢”“黃羅漢”“紅羅漢”“紫羅漢”,富有奇趣,令人歎為觀止。有一些種子外面蒙了一層灰白的粉末,像潔白圓潤的珍珠;而有些深紫色的種託外面也是一層灰白,像是老僧披的舊袈裟。還有的是一個種託上面託著兩顆種子,如同穿一襲袈裟的孿生羅漢。

許多人誤以為羅漢松的肉質種託是果肉。羅漢松屬名為Podocarpus macrophyllus,意思是“果實有柄”,其實是種子下方有肉質種託。它作為裸子植物,並不會有果肉,在植物學上,這種由種皮形成的肉質部分被稱為“假果肉”,與被稱為“白果”的銀杏種子十分相似。

當種子成熟,種託由綠變紅,口味從乾澀而變得多汁可口。一些禁不住誘惑的動物就會去採食,而種子就會在假種皮的保護下,穿過動物的腸胃,隨糞便排出,遠走他鄉。因此,有人稱袈裟一般的種託是羅漢松“旅行的車票”。

以“生物武器”護體

羅漢松是常綠喬木或灌木,在野外高可達二三十米,樹冠呈廣卵形。它們灰褐色的樹皮,縱向淺淺地裂開,有時候呈薄鱗片狀脫離。它們喜溫暖溼潤氣候,不耐寒,喜光、較耐陰,喜生溫暖、微潤、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或腐殖土壤中。根據《中國植物誌》,我國產羅漢松科植物有14種,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分佈於長江以南各省區(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江西、浙江等地)及港臺地區。種類雖多,但萬變不離其宗,形態特徵大同小異。日本也有野生羅漢松的分佈。

“富貴樹”不幸被盜挖 羅漢松:富豪爭移栽 野外蹤難覓

羅漢松是常綠喬木或灌木,在野外高可達二三十米。

羅漢松的葉片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生物活性成分,如抗氧化劑、Nordi–萜烯、羅漢松酸和桃柘酚,這些成分中一些具有抗菌、抑制真菌或者制菌的功能。羅漢松為對付動物準備了防身利器——“生物武器”植物性蛻皮激素。植物性蛻皮激素的主要目標是昆蟲。很多昆蟲在生長過程中會經歷數次蛻皮,只有擺脫了原有表皮的束縛才能長得更大,如果昆蟲幼蟲沒有發育到特定程度,這時候收到了蛻皮激素的信號而開始蛻皮的話,等待它們的結局就是死亡。有了蛻皮激素防身,在羅漢松的葉片上很難發現昆蟲啃食的痕跡。

昔日遍佈海島 如今零落山頭

躲過了動物啃食的“天災”,羅漢松科植物卻還是沒能躲過“人禍”,因“家有羅漢松,世世不受窮”一句俗語而招致無辜的殺身之禍。

羅漢松作為栽培植物在全國各地都有,常見於院落角隅作庭樹,或對植、列植於門庭入口及路邊,亦可叢植、群植於草坪邊緣作下木。它們在北方一般不能形成大樹,生長速度緩慢,壽命長,四季常青,枝密葉茂,葉片翠綠而小型,且不難塑型,多為盆栽觀賞。不少富豪視羅漢松為風水樹,尤其看重野生羅漢松形態彎曲,蒼勁有勢,這就給本來已經很稀少的羅漢松野生種群帶來了壓力。

“富貴樹”不幸被盜挖 羅漢松:富豪爭移栽 野外蹤難覓

一些富豪喜歡在自家院子裡種羅漢松,這種風氣促使不法分子盜採,一些野生羅漢松品種已經陷入極危境地。

一株野生羅漢松售價數萬至數十萬元,引發了商機,也扼殺了這類植物的生機,多年來香港等地非法砍伐野生羅漢松的罪案不斷,不法分子糾結成黨,有計劃地活動,盜樹猖獗、連根拔起。羅漢松命運堪虞。

被稱為“珠海最原始環境海島”的擔杆列島,不僅是海防前哨,更是珠海市的一片淨土。據報道,當地繁茂山林的背後,卻是難以言說的苦楚。在珠海擔杆列島、台山上下川島、陽江的海陵島等地,10多年前,這些海島分佈著大大小小的羅漢松,有些幾百棵生長成林。然而,偷盜者從20世紀90年代起就屢屢上島偷盜。如今,50年樹齡以上千姿百態、蒼勁古雅的野生羅漢松幾乎絕跡,難尋其蹤,只有一些手指頭粗細的零星分佈在一些山頭上。

盜挖羅漢松給海島生態帶來非常惡劣的影響,不僅使本地野生生物種群消失,生態環境受到破壞,更可能導致水土流失。即使從偷盜者手中搶救回羅漢松複種,成活率不到10%。

蘭嶼羅漢松幾被“滿門抄斬”

臺灣東部的蘭嶼羅漢松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革質,線形或線狀倒披針形,葉長5~7釐米,寬7~12毫米,先端圓鈍。在成為不法分子覬覦的目標前,蘭嶼島的東清灣有一片十分壯觀的蘭嶼羅漢松天然林。在當地原住民達悟族人的傳統規範中,胸徑粗達50釐米以上的蘭嶼羅漢松,才會取其材來製造大船的“舵”,而未達標準的幼樹不予砍伐利用;蘭嶼羅漢松的材質很堅硬,但在達悟族的禁忌傳說裡,這種樹生長緩慢,用其木材建造房舍,恐怕居住其中的人會長得慢、長不高。諸如此類的禁忌可以看出原住民對天然資源適材適用的保護行為,有利於保存羅漢松的基因庫,使其種群命脈得以延續。

“富貴樹”不幸被盜挖 羅漢松:富豪爭移栽 野外蹤難覓

羅漢松在我國北方一般不能形成大樹,生長速度緩慢,壽命長,四季常青,且不難塑型,多為盆栽觀賞。

由於園藝觀賞價值高,蘭嶼羅漢松遭大量挖掘,幾乎被判下“滿門抄斬”的重刑。1981年左右,東清灣這片美麗的原生林幾乎消失殆盡,只剩下人爬不上去的五孔洞、老人巖等臨海峭壁上還有一點殘存。該種群小且分佈狹窄,能繁殖的成熟個體少於50株。依據以往的直接觀察,分佈區域、實際佔有面積及繁育地的質量均在減少和下降中,加上實際或潛在的開發破壞,有學者推論在10年或三世代內,蘭嶼羅漢松的種群數量會減少超過80%。它在《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中已被列為“極危”物種。

“富貴樹”不幸被盜挖 羅漢松:富豪爭移栽 野外蹤難覓

蘭嶼羅漢松的寫真

野生種質保護迫在眉睫

生長在雲南大理蒼山(模式標本產地)海拔2500~3000米地帶的“大理羅漢松”,亦為“極危”物種。20世紀初,英國學者在蒼山南坡發現並採集了該物種的樣本。隨後,著名植物學家馮國楣根據英國學者的記載,長期在雲嶺山脈進行考察,發現此種羅漢松與其他羅漢松品種存在差異,且非常稀少,為大理特有物種,因而定名為“大理羅漢松”。它的葉子多為狹矩圓形或矩圓狀條形,先端鈍或微圓,質地厚;雄球花穗細而短,長約1.5~2釐米。雲南高山花卉植物專家龔正坤考慮到其瀕危性後,於1976年2月至11月間採用“保護性繁育取種”方式取種,並於大理州花卉研究所基地內開展長期保育工作。經過數十年的精心繁育,現大理羅漢松的苗、樁、盆景已達十萬餘株,大理州花卉研究所基地是目前“大理羅漢松”雲南種質資源重點繁育基地。

在《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中,羅漢松科的陸均松、竹柏、海南羅漢松、臺灣羅漢松、小葉羅漢松已成為“瀕危”物種。

葉子墨綠而細長、先端鈍圓、密集生長在小枝頂端(葉間距離極短)的“小葉羅漢松”,產於廣西金秀、廣東南部及海南島瓊中(五指山)、白沙(黎母嶺)、保亭(吊羅山)及陵水等地海拔700~1200米山地,雲南東南部(麻栗坡、西疇等)海拔1000~2000米地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也有分佈。

臺灣羅漢松為臺灣特有樹種,分佈於中部及北部,因生育地遭破壞及族群遭挖採,數量持續下降,生存備受威脅。

海南羅漢松產於廣東、海南島五指山、陵水等地,越南、緬甸也有分佈。

20世紀60~90年代,由於對陸均松天然林採取了不合理的經營措施,陸均松天然林資源不斷減少,天然更新受到嚴重影響。

目前,同為羅漢松科植物的雞毛松(又稱“異葉羅漢松”)、羅漢松、毛枝羅漢松、百日青(又稱竹葉松、脈葉羅漢松)屬於“易危”物種;長葉竹柏、肉託竹柏(其葉似竹,莖似柏,葉色墨綠且閃光)處於“無危”狀態。

城市裡的羅漢松基本是人工培育的後代,生物學意義不大,加強原始林中野生羅漢松的種質保護迫在眉睫。

(本文撰寫過程中參考了《江西農業學報》《生物學通報》等的文獻,特此聲明並致謝。)

本文系《環境與生活》雜誌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本刊;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

網編:吳燕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