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錦大戰後皇太極為什麼不像圍困錦州那樣圍困寧遠?

一德格天1


“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統領大軍。載紅衣炮及諸火器徵明寧遠瀕行諸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固山額真梅勒章京以上俱詣堂子吹螺掌號。行三跪九叩頭禮。樹八纛復向天行三跪九叩頭禮畢嗚炮三大軍西發”——《清世祖卷之二》。在明滅亡前的崇禎十六年九月,後金攻打吳三桂駐守的寧遠大敗而歸。據明方記載,吳三桂還曾用寧遠火炮與孔有徳對轟;據朝鮮在後金的人質王子記載,孔有徳炮手多有折損灰頭土臉,後金無所獲而歸。這可說是一場貨真價實的大捷,可惜少為人知。

那為何後金沒有像松錦之戰那樣圍城甚久?

一,輕敵了。松錦之戰,那麼大的勝利,以為在關外幾乎沒有什麼阻力了。明九邊精銳十多萬都幹趴了,還怕寧遠的三萬?!哪知道吳三桂精通軍事,踢到鐵板了!!!

二,是戰前戰備不足。由於輕敵,也就沒有松錦之戰那樣進行戰前準備。

松錦之戰前,後金派幾個貝勒在錦州的義州築城,同時駐紮屯田,又派兵攻佔錦州外圍據點。可見松錦之戰前,後金的軍事佈置就相充分。

三,皇太極死了。在崇禎十六年八月初九,皇太極猝死於盛京,而吳三桂的寧遠之戰是在九月。在崇禎十四年七月,皇太極的身體就已經不好了,甚至帶病急援錦州,“上行急,鼻衄不止(不停流鼻血)”,晝夜兼行500裡趕往前線。同時也說明,其後繼者的軍事能力也較皇太極差一些(正是因為前線失利才晝夜兼行)。

四,個人猜測還是有經濟後勤上的緣故。畢竟才經歷過松錦之戰,消耗了太多資源,需要緩一緩,暫時不具備長期圍困的能力。

五,也許還有後金高層的權力爭鬥,某急需一場勝利穩固自己的地位。八月十四日,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豫親王多鐸、睿親王多爾袞等都一起來到崇政殿,舉行決定皇位歸屬的會議。最後矛盾集中在了以豪格為首的兩黃旗和以多爾袞和多鐸為首的兩白旗上。雙方相爭,委決不下。睿親王多爾袞在兩黃、兩紅和兩藍六旗不支持的情勢下,多爾袞自立的條件還不成熟,阻力來自兩黃旗原皇太極手下的親信大臣。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多爾袞最後議定由皇太極的第九子、年僅六歲的福臨即帝位。至是,禮親王代善等奉福臨登位,各王貝勒大臣等,共同誓書,昭告天地,同時宣佈以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輔政,改元順治。後來多爾袞又肅清了豪格的勢力,而濟爾哈朗也是豪格的支持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