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食是小孩子的通病,影響孩子發育,媽媽如何判斷寶寶積食呢?

用戶68886090


嬰兒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睡眠和飲食上,所以父母會在睡眠之外為他們的嬰兒準備營養食品,做出不同類型的外觀和味道來讓寶寶們大口食用。然而,寶寶們的腸胃容量並不大,難免會出現消化不良現象,那麼,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積食?

如何判斷嬰兒是否積食

1、口臭。

2、大便比較臭。

3、糞便的頻率和質量變化。

4、舌苔變厚。

5、這幾天嘴唇突然變紅了。

6、面部紅腫容易發生。

7、食慾不振。

8、晚上睡覺是不可靠的。

9、感冒後容易咽喉腫痛。

10、飯後腹脹和腹瀉。

如何預防嬰兒積食

1、餵養不應是單一的。能吃輔食的寶寶,不可以一直喂同一種食物,按照月齡給寶寶添加輔食。

2、不要強迫餵食。當嬰兒不吃東西時,這說明他不餓。強迫進食很容易導致消化不良。當寶寶疲倦或緊張時避免餵食。此外,不建議在吃飯的時候看電視。

3、吃清淡的食物。尤其是節假之後,建議吃些清淡的食物,這樣有利於消除積聚的食物症狀。平時少吃含高脂肪含量的動物性食品,儘量不要吃油炸、膨化、高糖的食物。

4、調整飲食。嬰兒通常可以吃一些易消化、半液態或液態的食物,如軟米、米粥、爛糊、餛飩等,避免食物脹氣和消化不良。

5、避免感冒。睡覺時,注意蓋被子,以免寶寶肚子受寒時引起消化不良。

嬰兒積食是消化不良的常見現象,但當嬰兒不能清楚地表達其不適的身體狀況時,父母必須知道如何觀察嬰兒的各種異常現象,通過這些現象,調整嬰兒的飲食,或增加運動量來幫助嬰兒消化在他們胃腸中的食物。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有疑問請諮詢我們醫師,將免費為您解答】


平安健康管家


孩子積食是很多父母比較煩惱並高發的情況。簡單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孩子積食:

1,如果寶寶的嘴裡出現了難聞的口氣,一般來說,是出現了積食。

2,晚上睡不踏實,總是動來動去,也可能是出現了積食。

3,媽媽可以平日多觀察孩子的舌苔,一旦發現孩子的舌苔中間較厚,就有可能是出現了積食。

4,寶寶的大便也是很好的判斷標準哦,如果平日大便不臭,而最近寶寶的大便開始發臭,並且黏黏糊糊的了,也有可能是積食了。

5,寶寶食慾不振,一頓飯要吃很長時間,或者壓根不想吃飯,都有可能是積食了。

6,寶寶愛生病,總是反覆發燒感冒,有可能是平時吃多了,發生積食。

7,如果寶寶的臉發紅,一般來說是右側顴骨處,或者嘴巴很紅,像塗了口紅一樣,也有可能是發生積食了。

8,寶寶吃完飯自己說肚子疼、脹痛,也有可能是積食了。

9,如果寶寶的鼻樑兩側發青,有可能是積食造成的。

以上,媽媽可以用心觀察,如果是,下次則可以有意識地避免,畢竟積食容易引起孩子感冒咳嗽、甚至肺炎,也容易造成孩子情緒不佳,多動,甚至頭疼。

如果發現卻是是積食引起的,可以帶寶寶去進行小兒推拿,或者熬一些山楂湯、白蘿蔔粥等給孩子喝,都能有效地緩解積食狀況。也可以去醫院開一些健胃消食的藥物,配合家裡清淡少油的飲食,效果通常也會比較好。


親子溝通如何說


我是兒科醫生魚小南,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大人或者大寶寶吃多了,會嚷嚷“不行了吃撐了”,不會說話也不會其他表達方式的小寶寶呢?

積食是小寶寶消化系統疾病中最常見的一款,媽媽可以這麼判斷:

1、 小肚子鼓鼓的,按上去寶寶會有不舒服的表情。

2、 沒胃口,平時喜歡的東西也不想吃,或者吃得很少。

3、 睡眠質量差,睡不安生或者容易哭鬧、夜裡多汗。

4、 有口臭,尤其是早上醒來,那股酸腐的臭味很明顯,能燻到媽媽。

5、 大便突然發綠或是不成形了,也有一股酸臭味,寶寶還容易腹瀉。

6、 寶寶的鼻翼兩側發青,舌苔中間會變得很厚很白。

7、 因為積食所以消化不好,也就影響到了免疫力,寶寶就很容易生病,尤其是換季或秋冬季,容易感冒發燒咳嗽。

8、 家裡最近大魚大肉燒得太多了,也可以當一個輔證。


今日頭條年度優秀自媒體品牌、頭條健康金處方作者,年度健康頭條號。


兒科醫生魚小南


節日這麼多,一不小心就積食了

1.少吃點兒、清淡點兒

飲食調節應首先被採取為主要的治療措施。如果寶貝出現食慾下降、咳嗽等積食症狀,但還沒有外感症狀時,一日三餐可略微減量一點,多選擇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麵粥湯類或菜麵條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類食物,魚蝦可吃適當量。尤其晚上儘量少吃,餓了吃點水果。空調房間注意補水,保持溼度,保證睡眠充足、及時便便;每日3次腹部按摩5~10分鐘,堅持數日,積食情況就會逐漸緩解。

2.戶外走走有助於消化

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消化。過年吃多了,更應多帶寶貝到戶外活動一下,到公園跑步、打球。在冬天裡,選擇陽光明媚的時候,帶寶貝到戶外曬曬太陽。每天讓寶貝出去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平時飯後去散散步,這樣有助於寶貝的消化。

3.必要時藉助藥物消食

針對不同體質和情況,由兒科中醫辨證用藥。如針對(1)內熱便秘者:適合健兒清解液、小兒翅翹退熱顆粒,幫助消積、化滯。(2)咳嗽者:適用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等。

4.簡單易學的按捏療法

有關積食,提倡爸爸媽媽必須學會按捏療法。捏積是兒科常見的治療方法,因為捏的部位為脊椎,也被稱為“捏脊”,可以治療多種常見疾病,包括寶貝厭食、腹痛、嘔吐、便秘等多種症狀。當寶貝發生積食或消化不良時,媽咪可以給寶貝按摩捏積。具體手法參考:

(1)捏脊:讓寶貝面孔朝下平臥,家長用兩隻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兩側,隨捏隨按,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捏3~50遍,每晚一次。

(2)揉中脘:胸中與肚臍連線的二分之一處,即是中脘穴位。家長用手掌根旋轉按揉,每日兩次。

(3)摩湧泉:足底心即是湧泉穴。家長以拇指壓按湧泉穴,旋轉按摩30~50下,每日兩次(為取得確切療效,應就診中醫推拿大師,親自為寶貝操作治療一個療程以後,家長習得精髓要領後,在家實施)。

過節飲食更要有規律

便當盒隨身帶飯

節日應儘量維持寶貝正常的飲食規律,帶寶貝聚會,注意防積食和上火;外出聚餐時,家長可用便當盒隨身攜帶寶貝吃的飯食,或用其他食物靈活調整寶貝正常的進食時間。

葷素搭配,控制寶貝進食量

節日裡餐桌上少不了大魚大肉,寶貝吃多了難免會上火也不易消化。所以家長要注意餐桌上的葷素搭配,控制寶貝進食量,有意識搭配清淡的蔬果,多吃些易消化、祛火潤燥的食物,如海帶、萵筍、百合、芹菜、香菇、銀耳、蘿蔔等。

儘量不要讓寶貝喝冷飲

聚餐時也不要讓寶貝飲用過於冷的飲料,以防影響正常食慾和胃腸道的消化功能。至於辛辣等有很強刺激性的食物,容易引發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就更需要限制了。事先可準備些助消化的藥物如兒童健胃消食片等。


媽咪寶貝傳媒


病從口入!

通常孩子是不會被餓著的,孩子餓了,自然就會找吃的。

但是寶寶小,不懂節制。吃得太多,就會造成消化不良,就會造成積食。

判斷寶寶積食的方法,有以下幾點供參考:

第一,拍肚子。

爸爸媽媽用手撫觸或者輕輕的拍打寶寶的腹部,如果寶寶的腹部鼓脹,或者拍打時發出悶悶的響聲,就可以判斷寶寶積食。



第二,看舌苔。

如果發現寶寶舌苔發白,而且白苔比較厚,這是判斷寶寶積食的特徵之一。



第三, 看食慾。

如果寶寶吃飯的時候沒有食慾,對食物總是挑三揀四。

而且,如果平時寶寶的零食吃的太多,那麼也能判斷出寶寶屬於積食。



第四,看睡眠。

如果寶寶睡覺的時候,總是翻來覆去,寢食難安,那也是寶寶積食的表現之一。

通常,積食的寶寶睡覺的姿勢傾向於側睡或趴著睡。平躺的時候,寶寶就顯示不舒服,因此總是不踏實。



第五,聞氣味。

如果早上,寶寶起床的時候,口臭特別明顯,那麼很有可能屬於寶寶積食。



第六,看排洩物。

如果寶寶經常便秘,大便乾燥,排便非常痛苦,這些表現很有可能也是寶寶積食。

如果寶寶有以上特徵,基本上可以判斷,這屬於寶寶積食。



寶寶積食,該如何處理?

當寶寶積食的時候,媽媽不要強制給寶寶餵飯,可以適當的讓寶寶餓一餓。

可以讓寶寶多喝水,多吃一些有助於消化的食物,比如說山楂軟膏。 也可以給寶寶吃一些水果,比如香蕉,可以有助於寶寶排便。

其次,可以給寶寶喂一些像媽咪愛這種調節菌群的藥物。也可以喂一些肥兒丸這樣的消食健脾的藥物。



如果媽媽會做按摩手法的話,可以以寶寶肚臍為中心,自下向上做右時針轉圈按摩。到達肚臍下方時,手掌向下推拿。

按摩後,如果寶寶放屁或尿尿,說明收到效果。

寶寶積食,通常還會引起孩子便秘、腹瀉、發燒等症狀。



所以如果寶寶積食嚴重的話,需要到專業醫療機構進行檢查,聽從醫囑!

謝謝閱讀!


爸爸不講理


積食真的是孩子的通病,我女兒就是會經常積食,但是她吃飯很好,運動量也大,但是還是會積食,所以說說我自己的經驗。



據我觀察,孩子積食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著涼。我女兒的好幾次積食都是在晚上,我仔細總結了一下。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孩子晚上吃的過多,第二,孩子晚上運動量減少,第三,晚上睡覺的時候著涼了。還有兩次是因為吃了冰淇淋和喝了涼的綠豆湯就開始積食。

所以說孩子的積食都是有誘因的,一般就是吃的太多,或者肚子著涼了,那麼孩子積食都有哪些症狀呢?

第一,舌苔發白,嘴巴里面會有口氣,孩子表現出來的就是不想吃飯。

第二,我女兒每次的積食都會伴隨著高燒,有時候會發燒三天,但是她的精神會比較好,只是胃口不太好。

第三,積食的寶寶都會有便秘的現象。我女兒只有積食一般都是燒退了才開始拉臭臭。

如果孩子積食了要如何去做呢?

我的做法是:孩子不想吃就不吃,可以適量的吃水果和蔬菜。發燒沒有超過38.5℃就物理降溫,多喝水。每天在肚子上順時針的去給寶寶揉肚子,小寶寶也可以配合吃些益生菌來促進腸道菌群的平衡,孩子三歲後,我會給她吃一些山楂丸等開胃的藥或咀嚼片。

一般情況下,我女兒的積食三天是個坎,過了三天開始拉臭臭之後,也就開始降溫了。

對於腸胃較弱,容易積食的孩子,媽媽在飲食上可以適當的進行調整。

首先,給孩子少食多餐。不要一次吃的太多。

其次,晚上儘量讓孩子飲食清淡,不要吃肉。

第三,白天多增加孩子的戶外活動,來增加孩子的消耗量。

第四,保護好孩子的肚子,儘量不要著涼或者吃冰冷的東西。每天睡前,可以順時針揉揉肚子。


豌豆媽媽育兒


小孩子腸胃比較柔弱,吃的多了,或者吃的不合適,很容易出現積食現象,那麼孩子積食會有哪些表現呢?

1、積食睡眠會不停翻身,不安穩,甚至會出現咬牙的情況

2、積食會出現口臭,食慾不振,厭食。手腳心法人,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孩子咳嗽,發燒常常引起發熱、咳嗽等症狀,

3、孩子的鼻樑兩側會發青,舌苔變厚,有的寶寶大手指手掌部位會有青筋出現。

小兒積食不可忽視,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會傷及孩子的脾胃,孩子食慾不振,導致不吸收,對孩子的發育有影響。

那麼孩子出現積食了,應該如何做呢

1、吃山楂 山楂有助於幫助孩子消化,家裡可以常備一些山楂糕,山楂片

2、吃心裡美蘿蔔,切絲涼拌,這道菜可以幫助孩子消食

3、按摩:從孩子脊椎兩旁的二指處開始,用手指將孩子的皮捏起來,然後再慢慢的向前捏拿; 順摩腹:媽媽將手搓熱,然後讓孩子仰臥,放鬆,用手按住腹部,手心對準肚臍,順時針方向讓肚臍揉腹10分鐘,30下左右.

4、炒雞內金.雞內金就是雞胗裡頭那層黃膜,可以直接到藥店買。擀成粉rang 孩子吃,化淤消積。

在平時,家長也應該注意孩子的飲食避免發生積食

1、首先要注意飲食

俗話說“若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不要讓孩子吃撐,吃多。家長普遍有一個心理,孩子吃的多才是身體好,其實不然,孩子吃多根本消化不動。適量即可

2、飲食規律

有的家長總喜歡給孩子吃肉,導致消化不良出現積食,要做到飲食均衡,蔬菜肉水果都要吃,而不是單純吃肉。像一些粗糧,地瓜等粗纖維的食物也要然給孩子吃,加快腸胃蠕動。

3、孩子多運動

讓孩子多運動,運動有助於加快身體能量的消耗 ,加速代謝和消化吸收。




木小暖同學


看積食最簡單明瞭的就是看舌苔了,正常的舌苔是薄白苔,如果哪天發現舌苔突然變厚,還有的黃膩,那八成就是積食了,這個時候還能聞到口中難聞的臭氣。如果不趕緊干預,通常接下來就會有積食發燒,積食咳嗽相繼發生。一般去醫院,醫生會用一個小棍壓住舌頭看你的咽喉部,通常來一句咽喉發紅,扁桃體二度腫大之類的,其實這大部分咽喉的毛病都是由於胃中積食,臭氣上燻咽喉化熱所致,醫生在看咽喉的時候壓住舌頭,恰恰是把病的根源所在舌苔所掩蓋了,看舌苔都厚膩成啥樣了還需看咽喉麼。

小兒推拿對於積食有多種手法組合都非常有效果,可以在積食化熱之前把積食消掉,防止進一步發展為發燒咳嗽等。


海棠花開2018


積食其實是中醫的一種說法,主要是指寶寶吃的東西過量,損傷了脾胃,積食多發於嬰幼兒 ,時間久了會造成寶寶營養不良,影響生長髮育。(食療方法和按摩手法見下列圖文)

如何判斷寶寶積食?

  1. 厭食,吃飯的時候一直含著卻不吞下,吃一頓飯要很久的時間。
  2. 消化功能不好,容易腹脹,大便硬結。
  3. 愛煩躁,易哭,難以入睡以及睡不安,睡著後出汗多。
  4. 免疫力比較低下,老愛感冒發燒,甚至肺炎。
  5. 鼻樑兩側發青,寶寶舌苔又厚又白,聞到嘴巴呼出有酸腐氣味,小便短而黃,大便酸臭或者稀薄。

寶寶積食食療方法:

  1. 糖炒山楂(對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效果最好)
  2. 山藥粥(吃飯不香有效果)
  3. 白蘿蔔粥(腹脹,消化不良有奇效)

寶寶積食按摩方法:(如下圖所示)




➕關注“Vera育娃”瞭解更多育兒,健康常識……


Vera育娃


積食也就是消化不良,是餵養量超過了寶寶的脾胃消化吸收能力範圍。

消化不良常見症狀:

① 食慾下降、厭奶;

② 舌苔白厚、地圖舌、有口氣、打嗝、噯氣、容易乾嘔、口水多;

③ 大便酸臭、有奶瓣、帶泡沫、有食物殘渣、屁多屁臭;

④ 腹脹、腹部熱;

⑤ 睡不安穩、翻滾、踢被子、趴著睡、要抱睡、磨牙。

一般有上面1-2個的症狀情況,就和消化不良,有關。長期的消化不良就會引起脾胃功能下降,出現挑食,厭食,食慾下降等情況!

所以一般建議發現消化不良的情況,將及時干預,以免長時間引起脾胃功能下降,脾胃功能下降,就會吃的少,身體攝入營養就會不足,身體沒有足夠的養料,去生長髮育,最直接的反應就是身高體重不達標,還有一些看不見的器官功能發育的差異等,也就是我們說的營養不良了!

消化不良簡單來說就是吃多了,一般可以通過助消化,比如一些食療方呀,白蘿蔔山楂水(一般六個月以上可以用),還有一些營體,比如太極按摩等,但最主要的還是減少餵養量,給腸胃一個緩衝的時間,去消化食物。胃裡面的食物排空了才有食慾吃東西,否則只會使食物過多的堆積起來,反而影響正常的食慾。

脾胃弱是因為長時間的消化不良,導致,脾胃功能下降了,不僅要減少餵養量,加上促消化的方法,還要提高脾胃功能!由於每個寶寶的具體情況不同,還需要因人而已,最好先諮詢再給建議!

我是愛心樹母嬰營養師旭媽,如果你想學習更多的育兒知識,就來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