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傳說之巧妙起亭名

小通有個名叫檀樹下的自然村,通往關北的嶺頭上,建有個涼亭,涼亭的名兒,在亭子拱門上的亭額寫著:“錫齡亭”,為什麼叫“錫齡亭”?這裡面藏著一個很“智慧”的故事。

話說當年,檀樹下老表們集資建亭,給亭子起名兒時,一些人考慮亭子與廈坪街相距十里左右,就建議:“起’十里亭’”吧。”但大部分老表認為起“十里亭”不僅有點俗,而且會使人將亭名與舊戲《十里亭》聯想到一起,舊戲《十里亭》是地方戲,演男女相送,越“送”越演得露骨,送到“十里亭”,簡直演得不像話了,所以後來禁演了。結果,大家一致意見:不起“十里亭”這三個字,但要表達出距夏坪街有近十里的意思。這事被檀樹下在山外菖蒲洲教書的一位老師知道了,他想了一想,說這沒有什麼難,只用一筒煙的工夫,就想出了現在的“錫齡亭”。


井岡山傳說之巧妙起亭名



其實,他用的是“諧音法”:土話“十”與“錫”都是念“xie”,同音, “齡”的土話是“li(裡)”,用土話問年齡,就是“你幾多(裡)?”“齡”與“裡”又同音。而且“錫齡”連在一起,表達了一種“長長久久”很吉利的意思。大家一聽,無一不贊成。於是,這個亭就叫“錫齡亭”了。你說,夠“智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