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成名史:不僅僅靠“撿漏”和“淘寶”,還有一個原因很重要

在北京城收藏界,說到馬未都,圈內人沒有不知道的,在溫飽還沒有保障的年代,馬未都就開始了“不務正業”,以收藏古代瓷器、傢俱聞名。當大家還在著眼於吃飽肚子的生存之道時,馬未都就已經把注意力放在了文物古玩上了。現在看來,成名已久的馬未都離不開這幾個原因。

馬未都成名史:不僅僅靠“撿漏”和“淘寶”,還有一個原因很重要

一,在特定年代走時運

在特定的歷史階段,文物的價值不被認定,因此極為便宜,人們對於這類古董文物避之不及,唯恐惹禍上身,於是有許多人都心甘情願把家裡的古董傢俱拋售,變換成時下最新潮的傢俱、家電。舉個例子,八十年代初期,3塊錢不到就可以買到乾隆的官窯碗!再加上北京有很多半地下狀態的市場,馬未都經常出入這些自發形成的古玩交易市場。同時用做編輯和寫稿子的收入,於是馬未都收藏了大量自己喜歡的瓷器,它們構成了自己收藏的主體。

馬未都成名史:不僅僅靠“撿漏”和“淘寶”,還有一個原因很重要

二,生得逢時

馬未都的確生得好,儘管少年時期經歷了一場浩劫。到浩劫結束時,馬未都剛剛21歲,正是可以做一番事業的時候。事實上馬未都確實做了一番不被人理解的事業,這段時間,馬未都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獲取瞧得起上眼的文物古董。除了在地攤中“尋寶”,他還到收破爛的地方“淘寶”。因為剛剛經歷浩劫,文物的價格一直跌在谷底,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萎靡不振。

馬未都成名史:不僅僅靠“撿漏”和“淘寶”,還有一個原因很重要

三,“撿漏”成就大收藏

因為文革,給許多人造成教育斷層,儘管如此。馬未都卻在20多歲出頭因文成名,被調入中國青年出版社,成為當時該社最年輕的編輯。 出於對中國歷史文化未知領域的好奇,喜歡上收藏文物古董。每天騎車中途會繞道擺地攤賣古董的跳蚤市場逛一逛,幾乎每次去都能買上喜歡的文物,滿載而歸。

馬未都成名史:不僅僅靠“撿漏”和“淘寶”,還有一個原因很重要

四,早年擺地攤賣古董的大都服過刑!

如此一來,馬未都就跟跳騷市場裡擺地攤的漸漸熟悉起來,從和他們打交道中,學會了許多簡單基礎的古董知識和交易行規。在和攤主們相處中,馬未都這才瞭解到這些人大都是服過刑的犯人,放出來後,沒有穩定的工作,也沒有創業的資本,這才擺起了地攤。所以他們並不知道自己賣的古董是真是假,有什麼價值。為了餬口,賺個塊兒八毛的辛苦錢就成。

馬未都成名史:不僅僅靠“撿漏”和“淘寶”,還有一個原因很重要

馬未都這一生的成功,不僅僅靠“撿漏”和“淘寶”,更重要的是他眼光的精準和對古董的天賦,能讓他早早的入行,當然,最後還有難得的運氣,這些才成就了今天的中國收藏界泰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