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奧祕:老子的天、地、人,打開未來世界大門

有很多人指責說,學習中國古代文化太土,不如老外拍科幻片向前看的精神可貴。其實這是誤導,誤導了別人,誤導了自己,很多人五行缺土,得補。

周朝以後,人們是崇敬天的,《周易》的第一卦就是從乾卦開始,這種理念肯定會影響當時周朝國家圖書館長老子的洞察力,自然而然反映到《道德經》當中。但這不是老子的所有底牌,失傳的《歸藏易》曾經就在周朝國家圖書館中,被老子反覆觀看。

對天、地、人的獨特認識,構成老子思想的三大版塊,是預言幾十萬年人類生活的大智慧。不但哺育了中國人昨天和今天,還會影響未來人的生活。

道德經奧秘:老子的天、地、人,打開未來世界大門

一、天的道是生生不息的。

在老子看來,宇宙客觀世界並不冷漠,而是生機勃勃。天有好生之德,《道德經》講:“天之道,利而不害。”

陽光普照大地,溫暖萬物,有利於萬物,完全無私。那這種美德從哪來的?因為道的影響。

按史料來看,孔子是見過老子的,後來孔子的思想走向《周易》的一面,對天敬畏更多一點。

老子恐怕是當時最幸運的人,掌管著周朝國家圖書館的書,綜合歸《歸藏易》和《周易》,他的結論更有生命力。進一步說他很可能也讀過《連山易》,而這三本書是易經的三大版塊。想一下,後世人眼巴巴想找到《歸藏易》《連山易》的心情,老子該有多麼幸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麼好生,根本停不下來。因此《道德經》反映的天就是愛哺育孩子的母親性格。

未來宇宙探索中,《道德經》認證的宇宙好生思維,必定影響深遠。親和的宇宙觀非常有生命力。那麼依此觀念走向宇宙航行時代的中國人,不會執著於西方人的未來黑暗理念,想必能拍出中國特色的科幻大片,創造出中國文化的宇宙奇蹟。 

道德經奧秘:老子的天、地、人,打開未來世界大門

二、地法天,滋養萬物。  

我們現代人知道,人類生存的地球是存在於太陽系中,而太陽系存在於銀河中,銀河系在宇宙中也是滄海一粟……

一層層遞進關係,最終的大宇宙是所有星系的家園。《道德經》看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是的,世界廣大也很自然,地球滋養人和萬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

地球的四季運轉發生,因圍繞太陽的不同位置而不同。在地球各地每一天日升月落,因太陽和月亮的不同照射而形成白天黑夜。

有天有地,人又怎麼樣?在老子年看來,人並不卑微。他認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是最善於學習的生靈,生存在地球上,所以人法地。

人類早晚要踏上月球,登陸火星,將合適的行星變成家園,必然要學習掌握行星的知識。

在老子看來地球上的大地有深刻內涵,大地上的幽深的峽谷是人效仿的榜樣,低調空虛能包容,所以稱其為百谷王。大地上的水是人學習的,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所以人要無為不爭。有此學習精神,人自然與天地合拍。

道德經奧秘:老子的天、地、人,打開未來世界大門

三、從人之道來看,老子認為人類的戰爭是愚蠢的。

老子的《道德經》包羅萬象,在幾千年前就預見了很多事。比如,老子認可小國寡民的生活,現在地球上出現很多微型國家,過的也不錯。與歷來倡導的秦始皇統一天下精神不同,現代人環顧那些生活富裕又別緻的小國還是有感觸的,例如瑞士、新加坡都國土面積小人口少,卻創造了經濟奇蹟。這認證了老子的觀點。國家小國民少也有存在的合理性。

戰爭,在《道德經》的批判射程內。原句: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和平年代,軍馬就是代步工具,造糞機器。戰爭年代,小馬駒都生在郊外戰場上。老子把道的有無做為衡量時代的準則。

道德經奧秘:老子的天、地、人,打開未來世界大門

未來世界的和平統一,一定會參考《道德經》理念,方有始有終。

對於人性的理解,老子更甘脆,他對仁義禮智信有不同看法,他堅持認為質樸的人生,孩子一樣的天真純樸最好。“返璞歸真,復歸於自然。”“見素抱樸,少私寡慾”這些是老子的心裡話。

未來世界人什麼樣?且不論容貌美醜,有趣的靈魂總該是有的。

讀道德經,一生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