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老手玩和田玉,追求什麼?

菲爾公子


其實玩玉,玩它的玉質,皮色,雕工,意境僅僅是初始的一步,就像選購任意一件物件,看看外表、看看配置。而玩玉的精髓在於你真正擁有它之後,它給予你的一種精神享受,一種“生活”的態度。

現代人的生活節湊實在是太快了,每日高強度的工作,榨取著腦細胞,消耗著體力,何時能得到一絲清淨。

玉友可能都會有這種體會,心情煩躁之時,思考問題之刻,總是習慣盤玩著手中的玉石。有人會說,從心裡學的角度去理解,人類在緊張、焦慮的時候,總是下意識的去做“握、攥”等動作,來緩解情緒。

玩玉時我們有一刻,真正地理解在快慢、張弛、疏密、得失、成敗、忙閒之間從容而淡定的人生之道。

玩玉給了我們很多內在的東西,讓人不輕浮、不唬弄,淡定、執著、誠實、謙卑。去奢華而給予最真的質地,從內而外、溫婉、堅毅的美,這才是愛玉最好的心態吧!











和田玉守望新疆


器型完整,老熟,獨籽,精工,帶有讓人愉悅的皮色





劉兵58868508


這是和田玉重量一百四十克。重量夠,水頭亮度好,但不夠白,越白越值錢,是自己家的擺件。


老道石敢當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溫潤是和田白玉的顯著特徵,指的是玉的質感和光澤。古人論玉“比德於玉”,孔子“十一德”說,“溫潤而澤,仁也”,聖人、賢人都把儒家道德觀念極廣含義的“仁”比附於玉的物理性質“溫潤”之中,把玉的“溫潤”作為“仁”的載體,其含義十分深刻。和田玉最能完美體現、涵納德說的主要內容,和田白玉更具有“溫潤以澤”的質感。這種質感和光澤是其他玉石所不具有的。

雖然在古代沒有今天這樣的科學檢測手段。但是,他們的觀察賦予更多傳統文化韻味,竟無可取代的在我們愛玉、玩玉、賞玉過程中,平添了許多樂趣,豐富了藝術想象力。例如,將一塊完好的玉對光觀察,由於它微透明,看上去像是裹著薄膜的體腔,體腔內蘊涵的內容像是另一個讓人琢磨不透的世界。而且新疆和田玉的質地純淨,沒有雜質,沒有雜色,她不像寶石那樣散發出耀眼的光芒,但又能真正吸引到你。和田籽玉的光澤好到極處就是有強烈的油脂感,看上去就有“精光內蘊”、“滋潤而澤”的感覺。

玉石的“滋潤而澤”是指其光澤給人以舒服感。光澤從科學定義上講指物體對光的吸收與反射作用。吸收多,反射少,則光澤強;反之則弱。這裡所說的光澤即玉對光的反射能力,它和物體的質地、透明度、表面的光滑程度等都有關係,玉石業內用玻璃光澤、蠟狀光澤和油脂光澤予以區分。新疆和田玉的光澤帶有很強的油脂性,是和田玉特有的一種光澤,看上去柔和,很舒服,它不強不弱,給人以滋潤感。和田玉質地較差時也出現蠟狀光澤,此外,根據特殊的打磨拋光加工工藝,和田玉也可以表現出玻璃光澤和蠟狀光澤。

和田玉是不含有任何油脂成分的,那麼為什麼會具有強烈的油脂感呢?新疆和田玉的透閃石含量極高,一般在95%以上,透閃石的重要特性之一,是油脂感。隱晶質透閃石常緊密鑲嵌成一個個不規則的消光塊。這種結構使它的質地非常細膩,微透明。這些消光塊的存在不僅保證了一定的透光度,細小均勻的隱晶質晶粒又使光線被充分散射,因而具有較強的油脂光澤。

江山如此多嬌,引很多英豪竟折腰。收藏和田玉是對美的發現,對人生的寄託和人生價值的體現,對藝術的詮釋。


內容來自東家蘇州清雅玉雕工作室的分享。


玩轉文化生活知識,關注【東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買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選!

東家APP


 玩玉,隨著時間閱歷的增多,對和田玉的看法也會有所改變,一些一開始的想法,到後來想想可能會感覺很荒謬,那麼作為一個老玩家來說,玩玉更注重什麼

注重老熟

玩玉要以溫潤為本,雖然很多人都知道這一點,但是到真正看料子又總是把白無形的放在第一,都希望玉比白紙還白。但很多高白的料子都比較松,而且價格還很高。所以我們玩玉還是要把玉質,老熟放在第一。

皮色在精不在多

雖然現在很多玩家都喜歡皮色,但對於皮色理解卻有一些錯誤,玩皮首先貴在精而不在多,有些皮色雜亂無章,雕工不好利用,最後做出來的東西也會美觀。其次那怕沒有皮也要染色的皮。如今市場中滿眼紅皮,當然真的有,但假的卻比真的要多,而且沾上紅皮就不便宜,所以紅皮雖好,但一定不要買假了。再說說灑金,很多所謂的灑金都是二上褪色後的東西。玩黑皮也要慎重,黑皮經常會把玉質的顏色帶灰。

玩料的追求

玩料是老玩家們都喜歡的。良玉不瑑,玩料是不需要雕刻直接可以把玩的籽料,是天然所成的品質很高的原石,大自然精雕之物。玩料一般都具備一定的特色,形狀舒服,皮色精美,玉質一流等等,如果沒有特別的頂級優點一般是不能稱為玩料,修過的料,磨過的料不管多好,都不能稱為玩料。玩料的價值很高,所以造假的也都是費盡心思。有部分修形的,有二上色的,所以玩玩料一定要有超長的眼力。

很多人會以為老玩家手中的東西一定沒有瑕疵,其實相反,老玩家對瑕疵的認知及容忍度要比新手要高很多,新手因為對瑕疵的不瞭解,所以見瑕疵就要避之,生怕這是一個大坑,確實有的瑕疵是不可接受的,但大多時候瑕疵是籽料的一個證明,而且如果瑕疵利用的好,會是一大亮點。

也有很多新手喜歡上來就否認山料,認為山料就是不好的或者山料就不如籽料,其實在你越來越多接觸的過程中會發現,好的山料有很多,而且每個玉種都會有它的獨特之處。對於老玩家來說,收藏好的山料,也是一種樂趣,它可能比籽料更難尋。


藏玉


偶得一個小葫蘆,造型很好,像手把件,是少有的和田綠,老物件!共享!






獨享細雨微風



和田玉中高檔玉器


對於樓主的問題,小秀想說的是,首先所謂的”老手“缺乏一個明確的定義,玩的久算老手?玩的精算老手?玩的品種算老手?所以說這個概念是很難是被絕對定義的,而我認為的老手是指玩玉數十載,具備了鑑賞玉雕作品的能力,能對各產地玉石有個人經驗總結,並對玉石各種品類有一個大概估算的人才能稱之為“老手”。


第一種鑑賞能力,多跟名家溝通,多看名家作品並能上手聆聽玉雕大師的教誨就能做到;

第二種,玉雕商人,每天沉澱在一線玉石收藏,收料看料無數,並有一定的人脈,對各產地玉石都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和鑑定方法,並經過一定時間的沉澱就能做到。

第三種,玉石價值的估算,這需要多買多看多分析,瞭解行業動態,明確一線風向,就像前幾年“青花”的價值不斷提高,如果你對價值估算很有見地,則能在和田玉行業內遊刃有餘。而世間能達到如此經驗豐富的人,有沒有呢?我覺得屈指可數。

而這類人追求的是什麼呢? 大概可分為幾種:

第一,心目中的“羊脂玉”

第二,個人認可的“特色玉”,

第三,高性價比或能雕刻創意出彩的各類玉石或作品。

下面,我每一點稍微展開來講,首先“羊脂玉”沒有標準,國家也沒有標準,我個人理解的羊脂或一些我認識的“老手”理解的羊脂玉是玉龍河產出的玉石,要求指標達到滿分,首先是顏色,白度不一定非要是正白,可以是暖白、黃白色,因為大家都知道羊脂(羊油)也是這種顏色的。肉質要細度、密度要高,肯定是無結構的;

然後是,油潤度要好,沒有盤完之前,或用溫水沁泡擦乾以後目測都有滴油的感覺,此種感覺只可會意不可言傳,需要自行多看多想。大家注意我剛剛說的是“用溫水沁泡”以後,並不是商家拿油塗抹以後,在射燈下烘乾後產生的油脂感。更加形象一點的羊脂玉是像新疆人賣的糯米糕,有那種油油糯糯的感覺。在就是瑕疵度,要完美無瑕,沒有任何一絲瑕疵,接近度要高,棉、裂、玉筋、水線、石紋、黑點等任何瑕疵在此玉上都是不存在的。然後,就是老熟度,老熟度的感覺,業內公認的唯一一件老熟度作品,就是崔磊大師作品。如果都具備此類品質才是真正的羊脂玉!

第二是”特色玉“這裡可以是天地聚皮,紅皮白肉,像型玉石,只要是此玉未被任何人動過手腳天然形成的玉石,您能發現他獨特的地方,這種特色玉,也是老手正在追求的

第三是追求高性價比玉石或能通過雕刻出彩的玉石,這類玉石要不能獲利,因為老手如果長期玩玉,不以藏養藏,任何人都消受不起,當然土豪除外。這時候的老手玩到一定階段以藏養藏,廣交天下愛好者,變成了一件樂事。或者在賞玉的過程中發現能加工後出彩的作品,並且心裡已經有了構思,這時候的玉石也是老手追求的最愛,因為一件殘玉通過自我認知昇華為一件作品,這種滿足感和成就感也是老手共同的追求。


以上是我一點淺薄之見,當然也有不足之處,歡迎與各位愛好者共同交流進步


美玉秀秀


我是講堂空空——寶玉石文玩知識傳播者,老手玩和田玉都追求什麼?說法很多,但就是沒聽說有追求白的。和田籽玉體如凝脂,精光內蘊,質厚溫潤,脈理緊密,聲音清越。在崑崙山上經受億萬年的歲月洗禮,集天地之靈氣,匯日月之精華,孕萬物之丰采,大自然已賦予其生命,使她蘊藏著對天地、對歷史、對宇宙萬物的感悟。於是很多人喜歡和田玉,但是很多人由於新入門,還不知道真正的玩和田玉追求什麼,今天空空就帶大家瞭解一下。

不同的和田籽玉帶有各樣的皮色,灑金色、棗紅皮、秋梨皮、虎皮等等,不足而一,如同給和田籽玉披了一件美麗的外套。凝視著她,那種純潔細膩溫潤的形態,讓人心醉,讓人沉迷,讓人留戀,讓人可以丟掉一切煩惱,敞開心懷,融入到浩瀚無邊的靜謐和深邃中去。玩和田玉的人知道,和田玉的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大家玩和田玉,追求的角度還是很多的。

老熟

  雖然大家都知道,和田玉應堅持以潤為本,但很多人仍在無形中把白放在第一位,甚至有希望玉比白紙還白的。事實上,高白的料子肉質大多偏松,而價格也不低。所以建議還是要把玉質、老熟放在第一。“籽玉之白謂之貴,籽玉之熟謂之尊。”當一位朋友剛步入玉友之列,最容易首先被傳授的便是籽玉的白度判斷標準,自己剛入行,最先接觸的也是和田玉的白度,這是很多人認知和田玉的一個概念。

對於授者來說,白度是最容易被表述的;對於受者來說,白度是最容易被比較的。兩件玉器,只需放在一塊兒,即使是不知玉為何物的人,看它們的白度,也是能分辨出的,是比較好認識的。

“石之美者謂之玉”,玉之所以區別於石,是因為玉之美,而非玉之白。真正主導玉之價值的,是玉的溫潤之澤。一旦玉友更加深入地玩玉,“老氣”、“老結”、“老 坑”、“熟糯”等等,這些詞語是大家常常聽到的,頻率比較的高,但是很多人都不太理解其中的含義。

而事實上這些無標準可循的“標準”,卻是對和田玉理解必須跨過的一道“檻”,一旦融通,便是玩玉過程中的一次飛躍。在我看來,上面的一些詞彙可以概括為籽玉的“成熟度”,這個標準也是和田玉選擇的一個參標準。

結構

  和田玉講究結構緻密,但並不是說一定要“沒結構”。沒結構的和田玉以青海料居多,籽料雖然也有,但並不多,且大多顯得水嫩,缺乏脂性和油性。大料子幾乎都是“毛氈”結構,所以說,只要結構交織緻密,油潤老熟,這樣的和田玉籽料的質量不會差到哪裡去,但是一味的追求結構也是不可取的。

“無結構”是現今常被提起的一個詞,而如何才算無結構其標準卻又不一。在我看來無結構必須是在任何自然和人造光源條件下肉眼直視觀察玉內無任何結構,這樣才是無結構玉石的最低的標準,大家可以參考這個便準。

無結構就意味著玉質極致密,是纖維狀交織結構的極端形態,因此無結構的“熟”玉密度和硬度會比一般的玉石略高,而玉薄之處有時會顯透,但區別於青海料水性的“嫩透”,是韌性與剛性並存的“熟透”。這樣的玉石看起來會非常的有質感,不失玉的溫潤,同時又有珠寶的光澤,這樣的料子才是好的料子。

皮色

  再說說皮色,皮色寧可沒有也不要染色。另外就是,皮色貴在精而不在多,有些子料的皮色雜亂無章,雕琢起來既不好利用,單玩玉料也遠稱不上美觀,這樣反而不好。老玩家都會有一個感覺,往往質地特好的籽玉很難達到特級白的標準,而色極白的籽玉往往質地又會顯疏鬆,有乾澀之感。這就如同雪與冰的關係,兩者本是同一物質,雪的結構疏鬆,更易折射光線,就顯得很白,這不是由外表決定的,而是由玉石內部晶體顆粒的緊緻程度決定的,皮色能決定一些,但是不能完全決定玉石的折光率。

其實玩和田玉的人空空也見過不少,但是並不是每個人追求都是一樣的,玩和田玉追求的各有不同,這也就使不同籽料都有其受眾的群體,籽料可玩的太多了,大家認為和田玉什麼值得去玩,去追求,那就去玩好了。大家關於和田玉還有什麼想要了解的,可以找空空來聊聊!我們有專業的珠寶鑑定師免費為您鑑假估價!


文玩講堂


我是一名奇石玉石的新手,看多了各種人造的東西,發現無論如何都比不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無論是奇石的奇還是玉石的細。

講到玩玉,我的理解首先是她的美,在億萬年的大風大浪裡沉澱出如此美妙的色澤和純度,讓我讚歎之餘還有無比的心情愉悅,而和田玉又是玉中精品,他的細膩柔滑和稀缺性以及他的市場認知價值讓我倍加喜愛它,玩和田玉主要還是因為他的肉質細膩柔滑,拿在手中讓人不捨得放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