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部中束做多少組效果好?

一如既往丿孤獨相伴


肩部三角肌是小肌群,分前中後三束,練肩一般用小重量。鍛鍊時斜方肌上部非常容易借力,因此鍛鍊時要通過展肩和鎖肩等動作細節來避免斜方肌發力。

三角肌中束鍛鍊時,同樣使用小重量。鍛鍊時肩胛骨收縮,鎖定肩胛骨,有一部分人鍛鍊三角肌中束的時候鎖肩也會使斜方肌借力,可以找朋友站在背後,按住斜方肌,正常情況下斜方肌多少都會發一點力,不可能完全避免發力,如果斜方肌發力過多,則要用小重量。比如用小重量的啞鈴做側平舉,或者用小重量的槓鈴做直立划船,慢慢體會三角肌中束髮力感。

此外在做啞鈴側平舉的時候,除了肘部微彎,兩側大臂保持在一條直線上,掌心向下之外,可以在舉起啞鈴的過程中把掌心慢慢轉向後方,在高處略停頓後再慢慢放下,整個動作的時間可以儘量延長,比如舉起5秒,停頓一秒,3秒放下,但不要完全失去三角肌中束髮力感。手不要觸碰身體。

另外還可以做側平舉的超級組,比如用7.5、5和2.5公斤啞鈴做遞增或遞減組,有時我也會用10、7.5、5和2.5公斤啞鈴做超級組。

在做槓鈴直立划船的時候可以改變握距,一般窄距握,雙手之間距離一拳。還可以用寬距握,提起槓鈴到最高點時,小臂與地面垂直即可。

還可以傾斜身體,用手扶住龍門架或其它能支撐身體的地方就行。

在做槓鈴或啞鈴推舉的時候,可以不做全程,只做整個動作的中間部分。

鍛鍊時,最好找朋友從不同角度拍攝視頻,和教學視頻做對比,發現自己哪裡做的不對,方便及時改正。

鍛鍊時身體不能晃動,不能借力。

一般做1-3個動作,每個動作3-6組,每組6-12次,最多15次,超級組做3-4組。

還有就是要儘量縮短組間和動作間休息時間,如果力量足夠,一個動作一次做完24-48次,組間完全沒有休息。

以上提到的方法,如果有不太明白的,可以在頭條裡搜索查爾斯練肩的視頻。





行遠健身


大家好,這裡是KI健身,嗯,還得是健身段子手渣ki。

今天聊一聊粉絲邀請的這個問題:肩部中束做多少組效果好?

附:10rm做10組沒感覺,20組也沒感覺,怎麼都有力氣,沒有很累的感覺,第二天也不疼。

ki昨天剛強···呸,剛練完肩。

先對問題做出回答,三角肌中束屬於小肌肉,一般建議的訓練動作是2~4個,每個動作4組左右,如果是增肌的話,常規建議訓練個數是8~15個。

又因為三角肌是羽狀肌,比較耐擦,所以ki的習慣是10~15個,個人習慣,僅供參考····

這樣算下來,中束的訓練大約需要8~16組(2~4個動作)。

這是組數的建議,而問題後面還有三個字‘效果好’。

ki個人愚見,做多少組是數量問題,而‘效果好’是質量問題,兩者雖然相關,但是如果只靠數量去追求質量並不明智。

那腫麼做才能效果好呢?

1你得了解三角肌中束啊

搞個對象人家還希望你瞭解呢,在這咔咔擼鐵,還不知道中束幹啥滴,合適麼?

我就問你合適麼?

剛才說了,三角肌是多羽肌,中束起自肩峰,止於肱骨三角肌粗隆

主要功能就一個:肩外展。

2你得激活啊

知道中束是誰,在哪,什麼功能了,是不是就能夠練好了。

你得叫醒它啊!

如果沒有激活目標肌肉,訓練中又找不到發力感,做多少組都沒卵用。

怎麼激活,首先就是訓練前的熱身,熱身之後,ki的建議是用彈力帶或者是小重量的啞鈴,做側平舉或者是提拉。

動作一定要慢,頂峰收縮,去控制,重量比較小,可以多做幾個,二十多個不嫌少,三十多個不嫌多。

做到中束有充血感,甚至開始酸脹,就好了。

3你得做對啊

中束叫醒了?

開始訓練了?

想要效果好,動作首先得是對的。

中束常用的訓練動作有:

啞鈴側平舉:

動作要領:雙手拿著啞鈴,放於身體兩側,雙腿分開與肩同寬(稍微窄點,寬點都行,主要是舒服),腳尖自然朝前,膝蓋朝向腳尖方向,膝關節微屈或伸直不鎖死,髖關節中立,收腹挺胸,肩帶縮回下沉,下巴微收,目視前方,大臂垂直於地面,向前微微屈肘30~60°,掌心相對,然後在肘關節和腕關節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大臂向兩側打開,外展30°,此為初始動作,吸氣準備,呼氣三角肌發力帶動手臂做側平舉,將啞鈴提到大小臂與肩同高,掌心朝下,肘關節和腕關節始終保持不變,三角肌中束有收縮感,吸氣,三角肌中束控制手臂還原到初始位置,重複動作,呼吸速率2~4秒。

再有就是直立提拉:

動作要領:身體位置和上一個差不多,一定要鎖緊肩胛骨,將斜方肌上束收回去,反手全握槓鈴,握距與肩同寬或略窄,肘關節伸直不鎖死,槓鈴靠近身體,吸氣準備,呼氣三角肌中束髮力帶動手臂向上提拉,肘關節向身體兩側打開,至大臂平行或略高於肩部,槓鈴沿著身體上升至胸部位置。然後吸氣三角肌控制手臂還原到初始位置,重複動作,呼吸速率2~4秒。

這是兩個比較常用的動作,再有就是固定器械的側平舉,就要根據健身房的器械而定了。

動作做得對不對,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目標肌肉,你問問它就好了。

做得不對,糾正唄,對著鏡子一點點的扣動作,或者找個老司機帶帶你。

4你得變化啊

上面舉了兩個動作為例,依舊是有非常多的變化的。

拿啞鈴側平舉為例,可以雙手,也可以單手,還可以但雙手交替。

可以這樣:

還可以這樣:

可以快起慢下,也可以頂峰保持,怎麼刺激怎麼來。

說回組數的問題,你還可以選擇遞減組、遞增組、超級組、巨人組。

ki就不信了,一大波變化下來,你胳膊還能抬起來?

能?

那你回第三條重新看吧。

5你得拉伸啊

訓練後的拉伸沒啥好說的,為了剛好的恢復,以及下一次的訓練。

最後總結一下下,肩部中束做多少組效果好,ki的建議是2~4個動作,每個動作4組左右,想要效果好,要激活中束,掌握正確訓練動作,適當進行變化,想要榨乾力氣,第二天等的不要不要的,可以嘗試遞減組等變化。

盡最大可能的刺激目標肌肉,才能夠取得最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KI健身關於您“肩部中束做多少組效果好?”這個問題的回答,一家之言,難免偏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KI健身


在我們的健身訓練中,特別是肌肉的強化訓練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種並且各種各樣的問題,小編我接下來,要和大家說的,是一個關於練肩的問題。

我們很多人在練肩的時候,也許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不管自己做多少組肩部三角肌的訓練,自己的三角肌彷彿還有力氣,感覺還可以繼續做。

就比如10RM的訓練重量做10組沒感覺,20組也沒感覺,怎麼都有力氣,沒有很累的感覺,第二天也不疼。

對於這個問題,小編我想說的是,自己的肩部肌肉的耐久性本來就比較好,和自己的腹部肌肉比較類似。

肩部肌肉的確可以承載大的訓練量,如果我們想要給自己的肩部肌肉一個很好的刺激的話,那麼自己就必須要注意練肩的動作質量,以及練肩的訓練負荷。

一般來說,我們在練肩的過程中,肩部三角肌中束的訓練動作在3到4個比較合適,然後肩部三角肌前束和後束可以分別用1到2個訓練動作。

那麼接下來,小編我就和大家說一下,如何在練肩的過程中,特別是在練三角肌中束的過程中,如何去注意自己的動作質量和訓練負荷,從而讓自己的有一個更好的練肩效果。

一,動作質量

一般來說,我們的肩部三角肌中束的訓練動作,大多都是推薦類的訓練動作,就比如槓鈴推舉,史密斯推舉和啞鈴推舉以及器械推舉這些。

我們不管在做什麼推舉類動作的時候,都需要注意的,就是讓自己的身體處於抬頭挺胸的狀態,儘量讓自己的下背不要接觸靠椅。

另外,我們在做推舉類動作的時候,不要讓自己的肩關節過分打開,也就是說,我們的兩個大臂所成的夾角最好在180度,或者略小於180度即可,千萬不要大於了180度。

還有就是,推舉發力時,要儘可能的快一些,但是要注意自己的肘關節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超伸,然後放下的階段要慢一些,讓自己的肩部三角肌受到更充分的刺激。

其次,我們在做推舉類動作的時候,要學會去感受自己的三角肌中束髮力,不要只會傻乎乎的做動作,否則自己是很難有很好的練肩效果的。

二,訓練負荷

一般來說,我們的訓練負荷指的就是自己的在練肩時,所使用的訓練重量,如果自己的選擇的訓練重量比較小的話,那麼訓練效果是會很差的。

但如果自己的訓練重量選擇得比較大的話,那麼我們就很難去很標準的完成動作,並且也很難完成更多的訓練量。

所以說,選擇一個合適的訓練重量,對於我們練肩效果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簡單的說一下,如何去選擇練肩的訓練重量。

首先,我們可以去嘗試一下自己最大能夠推舉起多大的重量,然後根據這個最大的重量,去乘以0.7,就是我們的訓練重量。

也就是說,我們練肩的訓練重量,最好是自己最大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這樣的訓練重量應該是不大也不小的,可以給我們一個較好的練肩效果。


健身勢


首先要指出的是。10RM並不是最有利於三角肌中束髮展的反覆次數,三角肌中束是很小的一塊肌肉,對大重量刺激反應不好,中低重量,多反覆的練法才是最有利於中束肌肉的。

三角肌中束是很重要的,要想肩膀看起來寬大,主要看中束,建議你中束安排如下訓練動作:

1 站姿啞鈴側平舉超級組 7公斤~6公斤~5公斤~4公斤~3公斤~2公斤~1公斤~空手-各7個反覆,三組。

2 坐姿側平舉 三組 15rm

3 側身單臂啞鈴側平舉 三組 15rm

前束後束自行安排即可。

另外三角肌屬於耐勞型肌肉,想練痠痛了,不是很容易,不用刻意去追求這種痠痛感。



冷風談健身


做多少組具體要看動作,不同的動作訓練計劃是有區別的。很多人說肩膀不好練,沒有感覺,其實是根本沒有找到練肩的思路。肩膀的力量雖然很大,但是練肩還是要以小重量多次數為主,大重量為輔。具體組數次數不能一概而論,我拆開了說一說。

首先練中束的三大黃金動作是:推舉,提拉,側平舉

建議你訓練的時候也是按照這樣的順序安排,推舉大重量,提拉中等重量,側平舉小重量極限次數。一會兒我會說一個宇宙超級側平舉的做法,非常管用。

先說推舉



推舉一定要用大重量
,而且放在肩膀訓練最開始。熱身結束之後(練肩熱身非常非常非常重要,一旦肩膀受傷,上肢幾乎所有動作都練不了,一定不要掉以輕心好好熱身好好拉伸)安排5組左右的推舉,固定重量做10,9,8,7,6或者固定次數做8,8,8,8,8都可以。因為重量大,休息時間控制在一分鐘到兩分鐘。常見的推舉有啞鈴推舉,槓鈴推舉和阿諾德推舉。前期以啞鈴推舉和阿諾德推舉為主。控制力和力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再試槓鈴推舉。



阿諾德推舉


槓鈴推舉

再說提拉



提拉這個動作重量不要太大,
每組做12個左右。這個動作有一個陷阱,很多人發現很大的重量也能拉起來,但這是一個假象,因為你動用了斜方肌。所以不要在做提拉的時候有任何虛榮心,肌肉的發力感覺很重要,重量不重要。可以用槓鈴做提拉,也可以用槓鈴片做提拉。

最後說側平舉


側平舉誰都會,但是很多人都做不好甚至做錯了。側平舉一般放到中束訓練的最後。推舉和提拉已經很大的消耗了肩膀的能量,做側平舉的時候肩膀已經很累了,這時我們再做大重量或者中等重量訓練效果就會很差,斜方肌也會參與很多。我教你一個“宇宙無敵側平舉”,自從我這麼練了之後,健身房裡很多人都跟著我一起飛肩膀,效果特別好。

首先你需要3到4對重量遞減的啞鈴。比如我經常用的是8,6,4,2。然後從最大的重量開始飛,飛到一個也做不起來馬上扔掉換小一號的。

一個重量大約飛25次左右,每組動作飛大約100次。中間不要休息,扔下一對馬上換另一對。最後2也飛不起來了的時候,扔掉啞鈴接25個徒手側平舉。這樣100-125個側平舉為一組,做3組。剛開始這樣訓練可能飛不到100,那就飛75+25的徒手。如果還是不行就再換更小重量。記住側平舉不是用來練力量的,推肩才是。拿著10幾的啞鈴練側平舉的,基本上都是菜鳥。每次做側平舉的時候身邊都有人目瞪口呆,我知道他們心裡可能在想這個xx怎麼還在飛,但是隻要他們跟著我飛一次之後,都開始用這樣的方法了。所以牆裂推薦你試一試。飛完兩三組之後,肩膀鼓起的幅度會讓第一次做的人懷疑人生。

宇宙無敵側平舉,誰練誰知道。

最後祝點贊關注的兄弟們早日練出南瓜肩。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如果你覺得我們說的有些許道理,感謝您的點贊和評論。期待大家的討論,畢竟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更多精彩問答,更多健身文章,更多獨家視頻,點擊↑關注。瘦魚謝謝大家。


瘦魚健身


我們的健身方式都是分組進行的,這是為了最大限度的壓榨我們的肌肉直至力竭,這樣可以獲得增肌的最大收益。


另外,一般認為某個鍛鍊日只練一個部位,至少在30組左右才會有效果。

題中說的肩部中束做多少組效果好?

其實,我們經常將某一部位作為訓練日單獨訓練,這個部位多數都是由多塊肌肉組成的。

比如胸部、腿部、腹部、手臂,三角肌也不例外,分為前束、中束、後束。

在肩部的訓練日,這三個部位總體做到30組即可,因為在做其中一個束訓練的時候,都會鍛鍊到另外的束。

如果迫切需要鍛鍊中束,也可以加強對中束的集中打造。至於多少組,你可以遵循30組來進行。但最主要還是看你個人情況決定。

推薦幾個肩部中束的訓練動作:

動作一:啞鈴側平舉


動作二:坐姿啞鈴側平舉


動作三:單臂啞鈴側平舉


動作四:繩索側平舉


沒錯,都是側平舉。。。因為側平舉是鍛鍊三角肌中束的王牌動作。

選擇的重量不要過高,因為側平舉屬於孤立運動,無法承受過高的重量。太重只會導致動作變形。


邂逅健身


朋友10rm表示的是一個動作一組做10次就基本力竭的狀態,但是你在描述裡說,你來10組每組做到力竭,或者來20組每組做到力竭,然後還有很多力氣,不覺的累,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


第一你組與組間歇時間太長,一般休息時間一分鐘左右,如果出現你這個情況最少歇了好幾分鐘,這樣鍛鍊的效果就會大大折扣,同時整體煉完後的累的感覺也會差很多。



第二肩部三角肌屬於羽狀肌,一般建議使用小重量多組數練習,我為什麼要說這個,你說的10rm那得是多大的重量用的鍛鍊中束一組10次就力竭了,懷疑你劃定的重量有問題,同時你說沒有感覺,鍛鍊沒有找到相關肌肉發力感覺和充血感覺,那隻能說明你做的動作不到位,或者重量過沉其他肌肉借力情況嚴重,所以才沒感覺。



中束在做側平舉時每組做15到20個就可以,以上為個人經驗所寫,如有補充建議請留言,謝謝!


並不是很喜歡這個浩浩


太厲害了【側平舉】10rm做10組沒感覺...

做20組也沒感覺。看來你的肩膀可能很大很大,也許比用120Kg做組,練肩上推舉的羅尼還大!

但是...大肌群,腿,10Rm重量蹲10組,腿都抖...

而你三角肌,我唯一想法【想看看實物】

因為無論你是借力甩上去,還是做標準的側平舉,你的肌肉都會疲乏,肌耐力會下降。

除非你是機器人,不會累

又或者,你錯誤的理解了Rm定義

用了礦泉水瓶在做側平舉。

關於Rm的定義很多人都有在說他的理論什麼的,我只告訴你一個要點,進行

【10rm】做組得時候,到第8個,你會感覺都乏力,第九個開始有點抖...最後一個你是要喝奶的力都出來的...俗稱力竭....

再見



Freedy六塊腹肌企鵝


世界上也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健身者,從未調整過他的訓練方法,以克服弱點,就能塑造出一個比例協調平衡的體格。


如果在你的整個體型中,肩部一直是你的薄弱區域,那麼你就需要調整訓練計劃,增加一些其他的練習動作,或者增加動作組數來鍛鍊肩部肌肉,並且盡可能經常的利用強度原則來對這個區域進行高強度的訓練。



⒈增加訓練頻率。
如果像其他部位一樣一週訓練1-2次,可以增加訓練頻率,在其他訓練日中加入一箇中束的訓練。肩膀中束是個小肌肉群,並不會像其它大肌肉群一樣影響除目標肌肉外的訓練。多次數的刺激,能產生直接效果。

⒉增加訓練強度。一般來說小肌肉群奉行中低重量、較高次數的訓練強度,如果這麼做效果並不好,可以加強一些訓練強度。可以讓別人幫助完成向心收縮,離心收縮時靠自己的力量。


⒊遞減法:
以啞鈴為例,從一個很重的重量開始,然後逐漸減輕重量,在器械推舉或拉力器側平拉中,在每組動作中都減輕重量。

⒋推舉和平舉以超級組的模式來完成,比如說在一組推舉動作後面再加上一組平舉運動,徹底刺激三角肌。


雕刻你的美


我以我個人的訓練經驗作答。

我認為小肌群的訓練熱身非常重要,也就是提前讓你接下來需要訓練的肌肉完全打開充血,獲得十足的泵感,但並不力竭。

我以我個人為例,我會選擇 坐姿啞鈴推肩 啞鈴側平舉 俯身啞鈴飛鳥 啞鈴前平舉 直槓上拉 這些動作,那麼我會選擇非常輕的重量針對每一個以上動作十分標準的各完成2組,每組不需要力竭,但是休息時間也要相應縮短甚至幾乎不需要休息。以此來讓肩部肌肉群得到充分的熱身獲取一定泵感,練完會發現肩部已經有一些脹脹的充血感,但是你並沒有力竭。

接下來我開始正式組,直接每個動作做2-3組,直接上你需要的大重量,非常標準的完成每一組力竭組。你會發現你的肩部被充分的訓練到位了。

以上是我訓練方法的經驗,還有一點就是小肌群的訓練在你肌肉具有足夠耐力的情況下,我會盡量縮短休息時間,控制在30秒以內,因為我不希望泵感在過長的休息時間內消失掉。

一句話:充分熱身早些進入訓練狀態,用最短的時間在有限的訓練狀態下標準的完成一天的訓練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