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哪個國家能承受100枚核彈的攻擊?

kou26


原子彈作為目前人類投入實戰威力最大的武器,絕大多數人都談之色變。即便是冷戰最緊張的時刻,東西方也沒有摁下核大戰的按鈕。而如果一個國家承受一百枚核彈的打擊後還能進行有效運作和反擊的話,那麼它一定擁有過人之處。這些國家屈指可數,但依舊可以在核打擊後屹立不倒。

首先就是唯一使用過核彈的美國。它擁有排名第四的國土面積,在蘇聯解密檔案中,在第一輪核打擊下需要獨立摧毀的軍事目標就高達600多個。為此蘇聯特地研製了5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配合高速巡航導彈進行戰略核打擊。加之美國近8成的導彈攔截成功率。100枚核彈最終只有不到20枚會命中目標,不會對美國造成致命性打擊。(美軍絕大多數的核反擊力量都是水下核潛艇承擔的)

同樣的狀況會出現在俄羅斯和中國身上,龐大的國土面積,成百上千的獨立核反擊基地和核潛艇等均是目標,配合立體化的攔截系統,能夠突破重重阻礙命中目標的核導彈少之又少,不足以破壞這兩個國家的核反擊平臺和運作系統。

(蘇聯時代的死亡列車也是重要的核反擊力量)

而對於別的國家來說,100枚核彈頭的攻擊結果就要分開討論了,首先,關於核彈的當量有直接因素。一百枚核彈的攻擊密度大大超過了絕大多數國家的攔截密度,如果單枚當量超過50萬噸,就足以摧毀類似英國、日本此類國家,而一旦當量超過100萬噸,就連法國此類擁有較大國土面積和核反擊能力的國家也在劫難逃。

(俄羅斯拼命打造的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

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核彈頭性質,如果是裝有5-10枚的分導式核彈頭,那麼一百枚核彈的攻擊密度就需要被打擊過同時處理500-1000個獨立的核彈頭,雖然這些子彈頭的當量一般不會超過20萬噸,但是足以癱瘓絕大多數國家的通信、交通和軍事目標,對國家基礎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因此,不管是單彈頭還是子母彈頭,小當量還是大當量,一百枚核彈的攻擊密度已經遠遠大於絕大多數國家的攔截效率,可以在這樣核打擊密度下生存下來並進行核打擊和重建的國家用一隻手就能數的過來,正是因為核彈有如此可怕的威力,才使得大國間的博弈越來越理性化。


利刃巨透社


100枚核彈,如果是單彈頭的100枚,那麼中美俄可以抗擊,如果是100枚分導式多彈頭導彈的攻擊,那麼沒有國家能夠承受,也許美國仍然能夠攔截一大部分導彈,但是就那些突防的也足夠毀掉大量的基礎設施了。

圖為美國GBI反導動能攔截彈藥,目前部署數量不大,不到100枚。


抗擊和承受100枚核彈的進攻,首先就是要國土面積大,核生化防護能力強,有足夠健全的人防設施,比如大城市裡的大型地下設施群,包括地下通信、醫院、停車場、汽車站、交通線、生活設施等,這些設施在核戰爭時,可以為市民提供有效的防護和臨時的住所,他們可以在這裡渡過艱難的核爆炸及核輻射時期。並且等待專業的防護部門對核輻射進行消解。

圖為俄羅斯51T6攔截彈運輸車,他是俄羅斯A135導彈攔截系統的主力攔截彈。


其次是要國家有足夠的行政能力,能夠保障在戰時核攻擊到來的情況下,保持社會的基本運轉和正常的秩序,保障社會和國家處於正常且有條不紊的運行之中,可以繼續發動作戰力量,可以迅速調集物資力量和救護力量,可以迅速組織起洗消作業和三防作業,可以迅速開始戰時宣傳和啟動戰備物資,不至於在核攻擊後陷入混亂和癱瘓,這一點目前只有三大國能夠做到。

圖為我國反導攔截測試畫面,圖中為攔截成功的瞬間。


最後,要有充足的反擊核武器和充足的導彈攔截系統,擁有這兩點的也是隻有三大國,具體哪三個大家心裡有數,不必點明。反擊核武器可以確保對攻擊之敵進行及時的壓制打擊,反擊強度夠高的話甚至可以直接擊敗對手,打垮對手的力量,如果對手不具備有效抗擊的話,是頂不住的。而如果是攔截來襲導彈,那麼需要戰略導彈防禦系統,這一系統目前只有三大國構建,其中中美兩國擁有對彈道導彈進行大氣層外中段攔截的能力。




所以能夠抗擊100枚核彈的國家不多,而且很難。


海事先鋒


我的答案是沒有,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就是題目沒有說明這100枚當量的大小,要是這100枚核彈都是大伊萬那種級別的,那麼不管是哪個國家都要涼涼;其次,一旦核彈被用於戰爭,尤其是對有核國家使用,那麼爆發全球性核戰是妥妥的了,這時肯定是全世界一起種蘑菇,戰後走向共產主義,大家一起撿瓶蓋。


當然,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假設一種理想的情況,那就是當一個國家遭受了100枚核彈打擊後,究竟有沒有恢復元氣的可能,前提是其他國家不能在打擊以後進行軍事幹預,而這100枚核彈的當量也正常一點,就拿美國的w88核彈頭來代表吧,w88的最大爆炸當量是47.5萬噸,我們就當成是50萬噸當量來算,那麼100枚這樣的核彈的總當量就是5000萬噸,不過這100枚核彈可不是打擊一個目標,肯定分散開來打的,這樣的話,破壞效果會上升好幾個檔次。

所以,我們就可以把那些國土面積小的國家給排除掉了,畢竟就憑那些彈丸之地,100枚核彈基本上足夠把那些國家的重要城市犁一邊了,100發過去連石器時代可能都不用經歷,直接告別這個星球,因此,也就只有中國、美國、俄羅斯、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一些具有遼闊領面積的大國能在經受100枚核彈洗地之後,不至於直接掛掉,但是元氣大傷是肯定的了。

比如美國的重要城市在東海岸,100發核彈砸過去,基本上也廢的差不多了,我們國家的重要城市也在東部沿海地區,那些重要的工業區在100發核彈下可能也涼的差不多了,其他國家也一樣,重要城市可能都被打的差不多了,不能說完全摧毀,但是考慮到後續影響,整個國家的根基肯定是被動搖了,想要恢復沒有個幾十上百年應該不太可能,像冷戰時美國評估報告說的什麼“現代國家在全面核戰後10年內可以恢復戰前軍事和經濟水平”這樣的鬼話我是不信的。不被滅國已經是天大的幸運了,畢竟數百年的積累被毀於一旦哪有那麼容易恢復?


哨兵ZH


這個問題腦洞很大啊……不過也不是不能回答;


首先核武器的TNT的當量各不相同有大有小,比如最大的沙皇核彈(大伊萬)TNT當量高達5000萬噸,而美國的核揹包(SADM)才1000噸TNT當量,兩者差了4個數量級,所以為了統一標準,咱們就按現在正常的各國常備核武器的水平來分析下。

比如美國核潛艇專用的三叉戟D5||的核彈頭“W88”,爆炸威力47.5萬噸TNT當量。
圖注:美國三叉戟D5||
所用的W88核彈頭。

而一枚核彈的爆炸衝擊波是成球形立體傳播的,所以其爆炸威力與殺傷半徑成3次方正比,

其有效殺傷距離 = C * 爆炸當量^(1/3)(C為比例常數,^(1/3)為求立方根)

一般取比例常數為1.493885

當量為10萬噸時:

有效殺傷半徑 = 1.493885 * 10^(1/3) = 3.22千米

有效殺傷面積 = pi * 3.22 * 3.22 = 33平方千米


而W88核彈的爆炸當量為47.5萬噸,衝擊波殺傷面積約為10萬噸TNT核彈的2.9倍,約等於95.7平方公里,而100個W88的有效殺傷面積就是9570平方公里,還沒有鬼子東京都市圈(13400公里)大。

而目前全世界232個國家和地區中,大於9570平方公里的國家和地區有164個,也就是說目前全世界有能力單憑國土面積承受住100枚常備核武器襲擊的國家有164個。


當然,後續的核輻射、與核沾染毀傷並未算在內,而且如果核武器當量提高的話,這個數字也會下降。

但無論怎麼說吧……一百枚或者幾百枚核武器,確實看著有點不夠用,尤其是對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國家來說,有點少🙄🙄🙄


軍事小科普


哪個國家可以承受100枚核彈的制約?其實,根本不需要發射100枚核彈,甚至不需要發射任何1枚核彈,只需要把核彈裝置佈置在敵對國的邊境,時不時宣佈來一場“核試驗”,就足以摧毀這個國家的士氣,更可以引發該國的集合恐慌。這樣做,後果也是很嚴重的,該國的經濟將會崩潰。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戰爭要服務於政治。比如,在東北亞的那場戰爭之中,為了在國際上更有主動權,我國在減員嚴重、裝備損失很大,後勤補給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依然連續發動對三八線以南的進攻。戰爭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對手妥協。不費一槍一炮,就讓對手屈服,“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真正的“上兵伐謀”。經常在敵對國旁邊來幾次“核試驗”,就可以引發該國投資者的大規模逃跑,以此來摧毀重創該國的經濟。現在的世界是一個信息化的世界,任何不利的消息,都可以在第一時間誘發資本市場的劇烈動盪。

一個最新的例子,劉強東自從在美國惹上了麻煩,儘管事情還沒有坐實,京東的股票已經嚴重下挫,短時間就蒸發上千億。資本市場的脆弱可見一斑。


懷疑探索者


我相信這個國家一定是日本,畢竟只有它有經驗,而且它的老百姓勤勞,對於統治者的服從性是全世界最好的!

即使捱了炸之後也不會問為什麼,直接擼起袖子一心一意埋頭苦幹!!!

即使是被佔領了,也能繼續發揮吃苦耐勞無條件讓統治者滿意的特質!!說到無條件耐艹,日本人敢稱第二,試問天下誰敢稱第一?!!

試問這樣的民族,怎麼可能挨不起100枚核彈?!!!

誰不信的話,歡迎來試一試,再用核彈炸它一次!!!!

那麼問題來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什麼時候丟日本100枚核彈呢?


貓毛o_0


哪個國家能夠承受100枚核彈的攻擊?答案是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承受得了,無論是多大的國家都承受不了100枚核彈的打擊。要知道核彈是人類有史以來威力最大的殺傷性武器,一般不會輕易作為戰術武器使用的,通常都是作為一個國家的戰略性武器,用於戰略威脅或者保障自己國家安全的武器。

可以這樣說,核武器的威力主要在於沒使用時的威懾力量,一旦打出去核武器就掉價了,當然威力也不小,從核武器發展史來看,只有與我們一海之隔的近鄰日本享受過核武器打擊的待遇。1945年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扔兩顆原子彈,直接把兩座城市毀滅,數十萬人傷亡,加速日本法西斯的無條件投降。

時至今日,核工業已經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也廣泛用於民用領域,如核發電等,而核武器技術也是更新換代不少,比日本享受那兩顆核彈威力大多了。所以現在100枚核彈威力多大,是難以想象的高度,世界上小國家就不用說了,如比利時、盧森堡、瑞士、荷蘭等歐洲小國,用幾枚核彈就可以實現徹底毀滅,造成一片一片的核汙染的廢棄的土地。

有人認為像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這樣面積非常大的國家能夠承受住100枚核武器的攻擊,其實大錯特錯了,越是大的國家對於核打擊表現的越脆弱。

因為這些國家看似面積很大,有很多大面積的無人居住的區域,但想一想,如果有人要打擊這些國家,會向無人地區投放核彈嗎?肯定不會。要打擊就要向這些國家核心地帶投核彈,如美國就可以向首都華盛頓、金融中心紐約、科技中心舊金山等等各大核心城市投原子彈,100枚核彈怎麼也招呼過來了。

核打擊澳大利亞根本用不了100枚核彈,別看澳大利亞很大,其實居住人口城市不多,總體人口也就3000萬,向南部沿海幾個城市(悉尼、堪培拉、墨爾本)扔幾顆就差不多了。俄羅斯主要解決首都莫斯科以及周邊城市就差不多了,因為這些地方佔俄羅斯人口近一半,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一樣如法炮製。

所以說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承受100枚核彈打擊,核武器這個玩意主要還是用於【核平】,軍事用途非常危險,是人類社會的一大威脅,這也是科技發展到一定高度的副作用。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交流,加關注!


大正看世界


100,這是個好數字,哪個國家能承受?100顆往一個地方一個地區投送,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可以承受,要是地面覆蓋轟炸,100這個也不多。要是定點打擊,一個地區一個,其實也沒你們想的那麼恐怖。

首先咱們先固定一下核彈威力,不是氫彈,是核彈,還是日本那個威力老版本1.0,固定好了威力就好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可以承受了。

現在,咱們看看,轟炸日本的時候是廣島和長崎,各個放了一顆,空中爆炸,城市毀壞80%,廣島是905平方千米,這就好對比了,世界上能承受這樣1.0版本的,不考慮經濟,只考慮地盤,很多,全世界有75%的國家都能承受。

最後說一句:珍愛和平,該幹嘛幹嘛,別扯犢子了。真要是突然發生核戰爭,不用跑,在家待著,打開手機,刷刷頭條,呵呵。



評論裡都是神人


兩點

1: 試問那個國家會拿100枚核武器攻擊別的國家。這是與世界為敵。

2:如果某個國家承受了100枚的核傷害,那麼這個國家將會受到數十倍的基數奉還!

所以說,這是不可能的



星弟小音


美國,俄羅斯,根本的原因是大,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領土廣。國際政治大師摩根索這樣寫到:“核戰爭的可能性增強了作為國家權力的一個來源的領土面積的重要性。若使核威脅可信,一個國家需要有足以分散其工業和人口中心以及核裝置的領土。核破壞面積之大和英法之類傳統國家的領土相對之小,給這類國家進行可信的核威脅的能力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所以,只有領土具有準大陸面積的國家,如美國、蘇聯和中國,才能充當核大國的角色。”從抗核打擊的角度看,摩根索的話也同樣適用。

一國領土廣闊,就意味著其國家目標多而分散。這一百個核彈,假設每個當量是100萬噸,攻擊一個百萬以上人口的城市需要至少3枚才能造成毀滅性的後果。美俄領土面積都在900多萬平方公里以上,工業和人口中心分佈範圍廣,所以,100個核彈,毀滅30幾個大城市,整個國家不會因此而徹底傷了元氣。但是對於歐洲和亞洲那些國土面積小的國家而言,100顆核彈基本就可以使國民居無定所無家可歸了。

第二,人口多。美俄人口都上億。100顆核彈,造成1000萬人的傷亡,對於這三個國家來說並不是不可承受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蘇聯傷亡人數超過千萬,而那個時候的人口基數遠沒有今天大。對於人口少的國家,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亞,這100顆核彈就足以致命。任何國家,失去1/3的人口就屬於確保摧毀級別的毀滅。

第三,底子厚。美俄儘管經濟發達程度不同,但都是工業大國,工業部門門類齊全,自主程度高,即使遭到核打擊,也能夠快速恢復生產和實力。而一般的國家,當工業能力被毀滅60~70%的程度後,國家再想恢復就很困難了。

總之,核武器的出現雖然使大國不再像常規武器時代那樣強大和堅不可摧了,但相比中小國家,它們的承受能力還是要強大得多。100枚核彈,對小國可能就是亡國滅種,而對大國則是可以度過的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