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能買到那麼多世界上先進的軍事裝備呢?

谷火平


世界主要軍工強國對印度軍售可以說是:

只要你需要,管飽管夠。

前蘇聯與俄羅斯對印度軍售的慷慨有著優良傳統,早在上蘇聯的赫魯曉夫時代,雙方就簽訂了有軍事同盟性質的雙邊條約,在軍貿合作上形成了“特殊關係”,為印度大肆採購蘇式裝備奠定了基礎。

自上世紀60年代,印度逐步淘汰了獨立後英國人留下的裝備,進而從蘇聯引進各式新型等,軍力短時間得到突飛猛進,印度軍事裝備也深深打下了蘇式烙印。前蘇聯解體後,俄印成立了“俄印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進一步推動了印俄軍貿合作層次。俄羅斯對印度“海陸空”成建制全鏈條裝備供應,毫不吝嗇。天上:印度空軍80%的現役裝備來自於俄羅斯,大筆購買了米格29、蘇-30等先進戰機,還耗資數十億美元參與T-50研發項目。海上:2000年以來,印度海軍輕型護衛艦50%驅逐艦

60%、均從俄羅斯購買,印度海軍航空兵中約25%的固定翼飛機與直升機也來自於俄羅斯購,其他反艦反潛導彈等武器彈藥更是數不勝數,俄羅斯甚至幫助印度建造“戈爾什科夫”號航母,成為全世界合作開發航母的唯一案例。2018年,雙方又簽訂了價值54億美元的5套S-400防空導彈系統合同和價值15億美元的11356型護衛艦引進合同。由此可見,俄羅斯是如此真心對待印度,豪爽的印度也讓俄羅斯賺得心花怒放。

美法等西方國家看得眼睛發紅,高度讚揚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是世界和平的積極因素。這是給足了印度面子,還有高級忽悠,我們不得而知。但西方已經迫不及待開始兜售他們的先進軍工裝備了。法國先行一步,拿出了頂級裝備“陣風”戰機,成功獲得36架的大訂單。這批78.78億歐元軍貿訂單,讓美國人不得不深刻反思自身對印度的怠慢。波音、洛馬等美國軍火巨頭立即行動起來,承諾向印度轉移F-16、F-18生產線,還表示不介意向印度轉移彈射器等航母技術。而印度得寸進尺,向美國表達了購買F-35和希望美國提供五代機技術的美好意願。

軍貿從來就不是簡單的貿易行為,出售方除了為了賺錢,更希望通過軍購加強對購買國家的地緣影響,如果購買國使用這些武器做出不利於出售方行為,就會採取斷供、禁運等手法進行制裁,再先進的武器也會成為一堆廢鐵。印度羸弱的工業能力,讓俄美等國家明白,再先進的武器買給印度,他們也山寨不出來,先進武器反而能成為制約印度的工具。

意識形態從來都是地緣博弈的藉口,世界上從來沒有印度威脅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印不到2000美元的印度,雖然在南亞地區吊打周邊國家,相當一段時間內絕無可能成為全球玩家。俄美法不必擔心軍售會傷及自身利益,對這樣闊綽的買家,任何人都沒有

拒絕的理由


紅龍防務觀察


一個國家購買外國裝備,大致都遵循一條普遍的原則,買以促進本國裝備自主技術提高,然而在印度不是這樣。自“冷戰”以來,由於其地理位置優勢,即受世上強國寵幸,印度似乎誰的裝備都可以買到,括弧,除了中國,呵呵。話說國造航母沒有龍門吊,急在心上,只有中國有,不知計將安出,困急來了個好枕頭,英國造完兩艘航母后,以為不再需要了,便將中國造龍門吊,以購買價格的一倍轉售印度。印度造航母,急需的何止一龍門吊,關鍵設備全自外來,即便如此,造了13年猶未成,也是上火,自己也弄不清怎麼回事,關鍵時刻還得請能人,於是請來美國航母技師,到現場走了一圈,看得人家連連搖頭嘆息,手一攤,表示無能為力,那意思至為清楚,已經無可救藥。開始的計劃,只投入了4億美金,現在專家估計,70億拿下來就不錯了。技術上不能自主,有人還挺佩服印度造航母的壯志雄心。再難也要造,只是造了一個天長日久,能用不能用的,很難說。看來一切都可買到,也不是好事。

▲技術買不來。現在一艘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俄羅斯免費贈的,修了修,花了23億美元,又花費大量錢財購買了42架艦載機,幾乎一切都是現成的。可是我們知道,印度家裡並不富裕,只買了艦載機,為了省銀子,沒有與俄簽訂艦載機維護協議,現在米格-29K完成一個起降就要修一次,自己又不會修理,再請俄羅斯出面,還得繼續掏腰包,據現在普遍觀察,這種艦載機不只一個起落架有問題,其它方面還存在大量的技術問題,印度變得非常惱怒,聲言退役不要了,只用了幾年可以說是嘎嘎一新,說不要就不要,又要急著新型艦載機招標。這艘航母不只艦載機問題,還有航母使用,也是一大問題,清理下水道,技師們不按操作規程,清了一次死了倆傷了仨,所以出現問題,不能只把問題推給俄羅斯。買來不能用,自身維護水平低下,更莫說自主技術提高的話。比如印度最大的軍用飛機制造公司,斯坦航空,修一架掉一架,似乎都成了規律。技術買不來,要提高軍工能力,不能只靠買。

▲不買沒用的。印度不是不想通過技術自主提高,只是造來造去弄不成,大約也只有靠買一條路。比如其LCA“光輝”戰鬥機,所有關鍵設備全靠買來,即便如此仍然不能用,成為著名的“短腿王”,作戰半徑與直升機差不多,只有200公里,造出來沒有武器,只得從以色列引進“德比”和“怪蛇”,還有無其它問題不知道,空軍不願要,政府硬勒著空軍頭皮,買了些,買了也只是擺設,成為一種象徵。而空軍不得不面臨自身的問題,隨著大量的米格-21退役,飛機換代問題急切地擺在面前,從法國購進36架“陣風”,區區一點數量不能滿足使用,於是再從美國購進F-16生產線,世人都為他高興,似乎這次就可搞定。印度建國幾十年,購買的生產線還少嗎?一條條,並未能促進其自主技術的提高。也許強國正看中了印度這一點,對印度銷售武器,大可放心,因是大賣狂甩,一賣再賣,賣得了一個日久天長,賣得盆滿缽滿,而印度國防自主,似乎在買買買中,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總想造,造不好,一次次只得尋求外購。

▲買來能如何?全世界都喜歡印度,狂賺特撈,絲毫不用擔心技術外洩。賣武器,旨在建立一種技術標準體系,通過銷售武器,拉近與印度關係,以達到控制亞洲某大國的目的,像這樣的生意都喜歡,賺了錢,還能謀取些政治利益。建立了技術標準,印度還得接著買下去,成為長期生意,長期有錢賺,爭破了頭,都想進去,印度也成了國際上很知名的撒財童子,軍火進口進成第一。以前是蘇俄,現在美國想取而代之,只是能賣什麼不能賣什麼,美國心裡自有數。比如C-17運輸機,以一架5.8億美元的最高價,賣了11架,印度喜歡,再想買時,沒有了,美國再賺錢,也毅然決然關掉了生產線,賺錢也不再賣給他,賣中有防,防制印度軍事能力的提高。再如印度的老東家,曾經賣給印度兩艘二手航母,印度再次求購退役的“無敵”級時,英國人寧肯拆解掉,再不肯賣給印度了呢,這其中的貓膩,不說明白,大約不少人只知印度的風光,而不知能買之中隱藏著這多尷尬與無奈。


魂舞大漠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有國家願意把自己的先進軍事裝備賣給印度。說印度自己造不出來的,這個答案回答的不是為什麼印度能買到,而是為什麼印度想買。這是兩回事,印度想做什麼都可以,能不能做得到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那麼為什麼有國家願意向印度出售先進武器呢?具體說來,就是美國,俄羅斯等國家,他們願意向印度出售武器,非常關鍵的原因是這些國家不用擔心印度防務能力增強會威脅到他們的安全和技術優勢,甚至於說印度引進得越多,自身防務技術能力提高得越困難。不是什麼國家都能對技術有良好的消化吸收能力的。

還有一個方面必須被提到,那就是印度的許多先進武器裝備其實也並沒有多先進,技術縮水是非常常見的。當然了,縮水總比沒有好。


葉海林


在回答這個問題以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印度主要從哪些國家進口武器。

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表最新報告顯示,印度仍是世界上最大武器進口國,從2013到2017年的5年間,印度武器進口量佔全球武器總進口量的12%,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的武器佔整體進口武器的62%,俄羅斯是印度武器進口的最大來源國。2008到2012年及2013到2017年的兩個5年間,印度從美國進口武器增長557%,美國成印度第二大武器供應國,佔印度整體武器進口量的15%。印度第三大武器供應國是以色列,佔整體的11%。綜上,印度武器的主要來源國為俄羅斯、美國和以色列。

(“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

為什麼印度能夠買到那麼多世界先進武器?

第一、印度自己造不出來,但是印度有錢。

別看現在印度是南亞大國,但是其工業基礎很薄弱,工業製造能力差,仿製能力也不強,所以很多先進武器印度都造不出來。但是印度同巴基斯坦長期的軍事對抗需要補充大量的武器裝備,同時印度一心想成為世界大國,這些年在不斷地進行國防建設,武器自己造不出來,只有花錢去買。印度國家整體並不富裕,但是畢竟是13億多人口,印度為了發展現代國防體系,擠擠還是能拿出來錢買武器的。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印度和俄羅斯和美國簽署軍購大單。當然,印度把相當多的錢用在購買武器裝備上,在國家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其他方面的投入自然會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國家的整體發展速度。

第二、印度跟美俄以關係良好,這些國家願意賣給印度。

印度在蘇聯時期跟俄羅斯的關係就很好,所以印度六成以上的武器裝備都是蘇式或俄式的。俄羅斯軍事工業還是很強,也是武器出口大國,而印度對武器的需求非常大,兩國是各取所需,俄羅斯賣給印度的武器裝備往往會賣一個很好的價錢。所以只要印度想買,俄羅斯沒有不賣的,印度的航母、核潛艇、軍艦、導彈、戰機、坦克等各式裝備都可以從俄羅斯買到。

印度作為南亞大國,戰略位置非常重要,美國從印度建國以後就試圖拉攏印度,但是當時印度同蘇聯關係密切,美國不得不選擇支持巴基斯坦。後來隨著形勢的變化,美國逐漸放棄支持巴基斯坦,繼續拉攏印度。美國拉攏印度的意圖很明顯,有藉助印度牽制或圍堵我們的意圖。所以美國可以賣武器給印度,扶持印度的發展,以達到美國在亞太地區戰略目標。

以色列作為中東地區的小國,軍工業也很發達,以色列由於跟印度沒有什麼利害關係,賣給印度武器純粹是為了賺錢。

第三、印度實力比較弱,不會威脅到美俄國家安全。

美俄都是世界大國,而印度是偏居南亞一隅的地區大國,目前印度整體發展水平還比較低,印度的發展不會對美俄等國的安全利益構成威脅,所以美俄可以放心地把武器賣給印度。


銘蘇先生


因為印度的軍事工業製造基礎薄弱,不如德國在製造業上擁有先進的製造技術和經驗,印度的仿造能力不強,歐美國家沒有後顧之憂,所以歐美國家願意賣給印度先進武器。



1.我們大家都知道一個國家的製造業和強大的軍工產業不是隻有靠金錢能買來的。以德國為例,德國的機械加工業和製造業全世界都出名,因為發展製造業投資大、週期長、見效慢,但是如果掌握了核心製造技術,那麼很難會被後來者超越。

2.印度的工業基礎薄弱,很多國外企業雖然在印度投資建工廠,但是沒有把核心技術轉移給印度,這就是當今印度製造業和工業加工水平不高的原因。

3.印度政府也想振興本國工業,不過印度考慮到國內貧困人口眾多,如果大量進行固定資產投資發展製造業,那麼投資成本太大、週期長、見效慢,還不如把錢用來購買國外的先進設備和軍工產品來的直接。

4.印度也知道依靠自己的軍工產業生產的軍事裝備,無論是性能還是質量都不如國外武器先進,所以印度只能大量採購國外的軍工產品。因此西方國家不害怕印度仿造他們的武器。

5.當今世界中國的崛起速度驚人,這讓很多歐美西方國家感到擔憂,因為一個強大的中國不符合西方列強在全球的政治、經濟利益,所以歐美西方國家願意賣給印度先進的武器裝備,提高印度的軍事實力,來制約中國的發展。

6.現在的世界依然是強國更強、弱國無外交的時代,記得清朝末年清政府僱傭英國運輸船高升號帶著1000多名中國士兵去朝鮮,結果英國運輸船讓日本軍艦擊沉了,1000多中國軍人全淹死了,可是英國政府不讓日本賠償運輸船的損失,而是讓中國來賠償英國運輸船的損失。我希望中國越來越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


杜達特洛夫斯基


關於印度大量購置世界上先進武器的問題,個人簡要談幾點看法:

第一,印度有大國之志。而軍事力量強大是世界強國的標配,所以印度有強烈動機購買武器;


第二,印度的工業基礎不足以支撐自產先進武器。自己造不出來,當然以從外部購買為主;

第三,雖然世界上有不少國家向印度武器,但從印度購買武器的先進性來看,這些武器算不上頂尖配置。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也不會輕易出售鎮國之寶之類的武器的;

第四,軍工貿易是大國的重要財源之一,作為世界上最大武器進口國,大國軍火商是不會輕易放棄的;



第五,印度雖為南亞最強國家,但其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一般,暫時還沒有能力威脅到世界大國安全。也就是說,它們可以放心地向印度出售武器;

第六,印度地緣位置重要,個別大國向印度出售武器可能還會有別的動機。


姜運倉


因為印度是三流國家,對願意賣他武器的國家來說,完全無害。

不僅目前不是敵對關係,即使在可預見的將來,也不會變成敵對關係;不僅目前不是競爭關係,即使在可預見的將來,也不會變成競爭關係。

相信任何國家,遇上類似印度這樣的國家,都會有求必應,賣、賣、賣!!!



V天堂牧歌V


為什麼印度能買到那麼多世界上先進的軍事裝備呢?筆者認為這主要有內因和外因兩點。

就內因來說,印度有世界第二的人口規模,其2016年國民生產總值也超過了2萬2千億美金,在國家中排名第七,其國民生產總值接近於排名第五和第六的英法兩國,這兩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也在兩萬億到三萬億美金之間,印度政府確實有錢是毫無質疑的。但有錢是一回事,有多少錢辦多少事是另一回事?印度的錢確實不少,可搞一整套工業體系,這點錢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綜合考慮,國民素質和國家綜合國力的問題,就這點來說,印度還缺的很多,所以它大多數武器還不能量產,很多武器還有缺口,這就造成了印度有錢買武器,而沒錢自主研製設計量產武器的現狀,就印度外購的武器看,從陸海空天電各類武器都有,陸軍的譬如俄羅斯的T90坦克,各種火炮,各種口徑的槍械,甚至包括子彈,海軍的包括布拉莫斯反艦導彈,租借的俄羅斯阿庫拉II級核潛艇,外購的維克拉瑪蒂亞特號航母,還有俄羅斯的基洛級潛艇,法國的鮋魚級潛艇,米格29K艦載機,巴拉克系列艦空導彈;空軍的包括P8I反潛機、費爾康預警機,蘇30MKI戰鬥機、幻影2000戰鬥機、陣風戰鬥機、甚至於美國的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在航天上則有俄羅斯的火箭發動機,英美的衛星配套產品;有些武器印度確實也號稱國產,如阿瓊坦克、LCA戰鬥機、國產北極星直升機、殲敵者核潛艇、德里級驅逐艦、加爾各答級驅逐艦等,其外貌也貌似十分先進,但裡面的國產化和自主程度較低,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當初的英國殖民者徹底把印度非工業化了。所以造成了印度外買武器錢多,而自研武器雖然也咋咋呼呼,但大多是隻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或更多是架子貨,是在國外主導下的DIY產品,更何況國防工業得益於強大的工業基礎,而印度目前還談不上真正的工業國,成龍配套的工業體系也沒形成,因而印度的外購內因由此凸現而出。

至於外因,更多的是俄美兩國為了平衡東亞某大國在東亞大陸的龐大力量和日益崛起的國防實力,從60年代開始,就積極向印度出售各種武器,冷戰時候主要是蘇聯供貨,而冷戰結束後,美國也逐漸深入向印度兜售武器,至於法國和以色列出售武器的目的,更多是考慮經濟利益,而冷戰後,俄羅斯向印度出口武器也有牟取經濟利益的考慮,美國也有相似的企圖。

就印度外購的武器看,其涉及到國防軍工領域的方方面面,確實可謂世界軍事裝備市場上的大買家,而如此肥頭大耳的大肥肉當然成為國際軍火市場上的香餑餑,當然印度出手,美金我有,當然向印度出口武器是巴黎統籌委員和瓦森納協議限制最少的,國際軍火商當然也是圍著印度團團轉咯!各種先進武器在印度面前可謂是美不勝收,挑花眼了!End!


利刃軍事


為什麼印度能購買世界上那麼多的先進軍事裝備?

我們先從印度建立之初就可以看出端倪。印度是英國曾經的殖民地,同時印度在獨立之後他就有非常好的工業基礎。但是無一例外都是西方標準。印度獨立以後,政府也是與西方類似,可以說印度的政治制度也是繼承西方的模式。自然相比較中國,西方人更認為印度在體制上更讓西方接受。中國的政治制度與西方不同,西方人固有的認知就是他們的政治制度是完美的,並且希望還別其他國家的政治制度。

西方與蘇聯對抗達半個世紀,當時的西方把中國劃分在紅色陣營,西方自稱藍色,顧名思義,也就是把中國當做敵對。

印度就完全不同了。印度在當時正是第三世界國家的領袖。(因為中國當時與蘇聯是同盟關係)

所以說印度在第三世界國家不結盟運動中是個大塊頭,不論是國土面積,還是軍事實力。當時因為印度持有大量英國留下的軍事裝備,自稱亞洲最強(跟越南當初一個德行),然後就跟中國打了一仗。

因此當時西方就認為印度可以作為一個拉攏對象。在蘇聯解體之後,印度的發展也讓西方看到自己國家體制,在印度身上也有亮點,覺得印度可以作為一個西方體制下發展的一個標誌。如同間接宣傳一下,告訴其他國家西方體制的優越性。

其實西方出售先進裝備給某些國家,也是有講究的,同時是否美國的限制也是原因。用一個簡單的話來講。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那麼既然是朋友,那麼給予武器裝備,出售武器裝備,那就無可厚非。再加上出售武器裝備,除了能給國內軍工增加收入,還能間接降低國內武器裝備的價格,便於自己國家採購自己的武器裝備。這其中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俄羅斯。

在中蘇關係因為珍寶島問題,處於冷淡期間,美國就開始談論拉攏中國。中蘇珍寶島衝突這是一個突發的情況,但是這個撕裂所謂紅色陣營的機會,美國等西方國家必然會抓住,那個時候正好處在國內10年動亂內,中國邊境與越南發生衝突,南沙,西沙海戰。正是在蘇聯表面支持越南的情況下,以及以上的情況下,中國也迫切需要一個能夠制衡蘇聯的國家。所以各種情況一拍即合,中美建交也是必然。

於是中日的建交,改革開放,中美蜜月。中日建交到中美蜜月期,日本恰恰是經濟發展高峰期。中國也恰恰因為中日的建交經濟發展提高速度。這個時期,中美,中法等科研技術的轉讓等等,當時的中國,可以說和現在的印度一樣,可以購買很多西方先進戰機,但是當時的中國軍費很少,根本買不起(中國曾經和法國有過購買幻影2000的談判,不過當時的中國軍方軍費並不高,買不了。),中美還一同研製過坦克等。

蘇聯接近解體的時候,美國和西方達成對中國的軍事,科研技術封鎖。因為那時候的中國幾乎是以每年百分之10的增長值發展,也是那個時期中國軍事力量開始出露鋒芒(大閱兵,99初期型號,東風5,以及因為購買蘇聯的蘇27生產線生產了早期一批蘇27)。對於美國來說他是不希望再出現一個蘇聯的。

由此可見,現在的印度也是類似。

中印之間有矛盾。

同時美國遏制中國的意圖。

美國與俄羅斯的矛盾。

印度每年都會有一定軍費購買武器。

印度科研能力,國防投入和國防工業落後,不具備中國那樣的仿製能力。

那麼自然對於西方來說對印度的軍售,不僅可以賺錢,還能擠壓俄羅斯的軍售市場進一步壓迫俄羅斯經濟,還能使得印度國防工業進展減慢,出售的軍事武器還能對中國構成威脅。同時,還可以捆綁印度每年的軍費支出。

(因為買印度軍事武器,那就要賣維護,賣零配件,這些印度不能自己生產。那麼每一次更新換代,印度只能一步一步被西方牽著鼻子走。這和如今西方聯合研製F35一個道理,買F35,結果出了一大堆問題,那麼這20國也只能掏錢繼續對F35的研製,因為本國沒有經濟能力獨自承擔研發4代戰機。

印度和俄羅斯聯合研製印度版s57一樣的道理,印度因為長期使用蘇式或者俄式戰鬥機,所以也就自然選擇購買俄羅斯的s57。

一旦國家軍事發展被捆綁,那麼很多事情上也只能跟著別人走。)

以上是小學者個人觀點。喜歡的話,添加關注吧。🤔🤔


國際小學者455951915


阿三是世界公認的民主國家,就這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