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老人說什麼也不願進養老院養老?

沙洲丁東


我是六零後,是獨生子女家庭,這個問題恐怕也是我們五零後、六零後乃至七零後將來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也是個現實的社會問題,假如我現在七老八十了我可能同樣也不願去。



剛退休那會兒,有位在養老院作院長的朋友,邀請我到養老院作管理工作,原因是我在酒店作過管理,她們要開一所高檔養老院,採取酒店式管理,建議我有時間過來看看,於是我應約前去。 朋友所在的這家養老院在莊裡也算有些規模的,連鎖模式,共開了四家。朋友所在的這家前身是莊裡以前比較有名的工廠職工醫院,工廠倒閉後,醫院難以為繼,於是一二層繼續做為醫院,三四五六層租出去改成了養老院,她的辦公室設在五樓,我坐著電梯直達五樓,當我從電梯裡走出的一瞬間,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十幾個坐著輪椅的老人,他們或閉目養神或目光呆滯、面無表情,偶有穿白大褂工作人員在老人們中間穿梭。看到這些,我的心裡一下子就產生了錯覺,想象中的老人們在陽光下開心的聊天曬太陽,甚至是打太極、下像棋的景象沒有看到,卻給我一種醫院的感覺。朋友的辦公室有個很大的電子顯示屏,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老人們在房間裡的活動情況,基本上也沒有什麼私密而言了,就算要換件內衣也會被看到的,在我們談話期間,也不時有老人進來要求調換房間,原因是同房間的老人晚上很鬧騰,吵的睡不著覺,血壓也高了等云云,我朋友給老人的解釋是現在沒有房間,有房間了一定給調換,看著老人們那份眼睛裡透出來的無助、無奈和失落,真的很心酸。為了讓我有更直觀的瞭解,朋友還特意帶我參觀了一下老人們的房間,大部分是四人間,感覺給醫院的病房沒什麼兩樣,偶見穿著白大褂的工作人員在給不能自理的老人換衣服收拾。

從養老院出來,心頭非常沉重,好像看到了明天的自己,也許二十年、三十年之後自己也會和這些老人一樣,不得不來這裡養老。我們中國傳統的養老觀念是居家養老,養兒防老,骨子裡都認為自己老了就應該由兒女們養著。總認為只有那些孤寡老人和無兒無女的老人才去養老院那個地方,多數老人更喜歡兒女繞膝,認為這才是天倫之樂,還有的老人認為自己有兒女,如果去養老院會被認為兒女不孝,會被人笑話,有被子女拋棄的感覺。還有的老人感覺養老院沒有家的味道,缺乏親情,所謂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土窩,但凡能湊合著在家裡過,絕不去養老院。總之,大多數老人們對去養老院養老還是比較排斥的,認為實在沒辦法了,才去養老院養老。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已進入老齡化階段,據統計,再過幾年老人和年輕人的比就是7:3,也就是三個年輕人養七個老人,而且年輕人還要上班,還要養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父母只能是有心無力,更多的獨生子女父母更應面對現實,靠家庭養老已經是不可能了,只能進養老院了。 但現在也出了一些新的養老模式,如抱團養老,抱團養老最早出現在知青這個群體,經過幾年的驗證,在當今的中國,“抱團養老”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養老方式,它更能讓中老年朋友們體驗到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抱團養老勢必和養老院並存,必然會成為一種新的養老模式!


香融庭院春曉時


當奶奶七十歲的時候,我那年十歲,她那時候身體硬朗,走路還是腳踏實地!每天都開心心,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想讓別人管她!因為爺爺是在我出生第二年去世的!所以一個人過的也習慣,雖然我們在一起住,就隔一堵牆!

當奶奶八十歲的時候,那年我二十,她的身體不如以前,走起路來,開始變得步履蹣跚,不過精神還有,依舊每天開開心心,唯一一點改變就是不在喜歡一個人獨處了,總希望一直有人陪她說說話,所以我們中間隔的那堵牆被爸爸拆除了!開始吃飯也在一起了,這讓奶奶很開心,好像有段時間又回到了七十歲的時候!

那一年奶奶八十五歲了,那年我二十五歲,哪年的冬天來的早,很冷,由於晚上下了雨,第二天起來地上全是冰,奶奶腿摔著,一條腿摔斷了!雖然後來康復了,但是走路已經需要扶牆了!從那時,奶奶已經不能一人獨處了!只要是一個人都會偷偷的掉眼淚,但是奶奶要強了一輩子,不會自己去提要求我們或者爸媽們怎麼辦!不過有一點,就是隻要我們都在家的時候,她就很開心,彷彿又回到了七十歲,走起來也有力了!

那年奶奶九十歲,那年我三十了,那是一個夏天,一個炎熱的夏天,好像空氣都在燃燒,那年奶奶走了,奶奶是帶著笑容走的,因為走的時候我們都在,奶奶說,我這一輩子值了,因為我有一個好兒子和兒媳婦,還有一個好孫子一個好孫女!

總結,人越老越有孤獨感,越希望有家人的陪伴,這也是他們活下去的意義,又有那個老人到老了還希望去陌生的地方呢?換位思考下,讓我們丟下孩子去一個地方一直不回來,一樣我們也受不了不是嗎?


一個掙錢的故事


越老越懷舊,越老越戀家,不願拖累兒女,又不願去養老院,這恐怕是中國老人目前最糾結的一件心事。

今年春節我回了趟老家,因為父母不在,已多年沒回去了,順便看望了一位遠房的親戚。她今年78歲,一生坎坷,31歲生子,55歲喪夫,58歲兒子因車禍離她而去,半年後兒媳又改嫁了,留下了一個不到兩歲的孫女,她硬是掙扎著把孫女拉扯到22歲。因家境貧寒,孫女中學畢業後,就外出打工,春節回來待了幾天就急匆匆的走了。由於多年的勞累,身體極差,兩條腿走路都很艱難。他是村裡的特困戶,村幹部和鄰居都勸她去養老院,他硬是不去,說是老了就死在家裡算了。據我瞭解,她一是怕拖累孫女,讓孫女落下罵名,二是村裡沒有養老院,去縣城又太遠,最關鍵的是每月2000多元的費用,他沒有這個能力,他還得繼續在地裡幹著他熟悉的農活。


現在在農村裡,空巢老人很多,有許多家,兒女們都在城裡定居了,老人們由於戀家,不願為兒女添麻煩,也為自由一點,寧願待在家裡,也不願隨兒女去城裡。究其原因,我覺得一是老人傳統觀念難改,習慣於居家養老,故土難捨,不到萬不得已,是不願意離開家的。二是養老機構缺乏,一個縣只有幾個養老院,難以滿足龐大的社會需求,而且多數設施簡陋,飯菜較差,服務不專業,不到位,費用又高,對老人沒有吸引力。
結束語:人老了,其實最後是不由自己的,至於哪裡是歸宿,不是自己說了算。只有政策不斷完善,設施不斷普及,服務不斷到位,觀念不斷更新才是破解這一社會難題的關鍵。


長青樹5451


在中國,不到萬不得已,老人是不想去養老院的!

曾經的我,和我媳婦說,如果有一天咱們老了,咱們去養老院吧,不要給孩子有負擔哈!

可是等我真的接觸到敬老院時,我是決定,等我老了,我死活不去敬老院,這是為什麼呢?那我就說一下我感覺得原因。

當時是我跟隨我的醫院,到敬老院裡送溫暖活動的!到了之後,敬老院的,這個是不用說的,非常好,每一個老人都有自己單獨的房子!設施也是非常齊全,沙發、彩電,一應俱全!可是總感覺少了一樣東西?可是說不出來什麼東西,溫暖?不是!就是感覺死氣沉沉的,對!就是死氣沉沉!

在敬老院,不是你想象那樣溫暖的,這是一個封閉的空間,不讓人出去!又不能自理的,有幾個能自理的!可是說不定今天你看到你的玩伴還好好的,明天等你醒過來,你的玩伴,卻永遠睡過去了……

上邊是一個方面!

在中國還有一方面:中國有句古話叫養兒防老,老人接受不了去養老院,兒女也頂不住周圍人的輿論壓力說你不孝順

!所以不去養老院,並不是老人自己說了算,還有自己的兒女啊!


一名風雨無阻的醫生


不願意進養老院最大的原因是恐懼!

1,擔心兒女把自己送養老院後就不管不問,甚至不來看望自己了,就目前來看,這個擔心大可不必,養老院要與子女簽訂協議,子女要定期看望老人,而且有什麼事情也經常要跟子女溝通。



2 ,恐懼被欺負,擔心被其他老人欺負,或者護工欺負,這個我只能說擔心多餘,《老年人權益保護法》有相關規定,虐待老人是違法,甚至犯罪的,誰願意打死癩子陪好人呢?再說現在養老院公共區域都安裝了監控。

3,恐懼伙食,擔心吃不飽,吃不好,只要您沒特殊的山珍海味,滿漢全席的要求,養老院一日三餐新鮮營養是有保證的,況且食藥監局每週對養老機構督促檢查,要求嚴格著呢😄。都是老年人,飲食規律,習慣都差不多,反而能夠吃到一塊。跟兒女一起,您要吃軟和的,子女要吃香辣的,您自己也覺得麻煩不是。



4,恐懼孤單,這個更沒法說了,來的都是上了年歲的老年人,相互之間嘮嗑吧,沒人會覺得你囉嗦,大家都一樣,誰也不嫌誰,在家您說,您跟誰說誰嫌你煩。

5,恐懼死亡,害怕要死的時候子女不在,來不了,這個一般老人不好都回通知家屬前來,有專門的一條龍服務。


養老行業發展也就不到20年時間,社會有需求,國家鼓勵扶持,但是普羅大眾對養老院誤解還是很深,負面報道層出不窮,更加使得老年人惶恐不安。

我想借這個機會跟大家說一點,養老院無法滿足所有老年人的需要,以我的養老院老說,我們只護理特定的失能老人。

選擇是自己的權利,住與不住,看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以及經濟能力。

曹德旺是不會住養老院的,因為他家現在管家都16個人。


生無可戀這個詞我也是從業這麼多年以後對它有了個新的認識,有的老年人脾氣太古怪了,見誰罵誰,臥床後還要把屎尿抓起來到處扔,撕床單,摔杯子等,兒女都怕,每次被罵得狗血淋頭的,但是最後走得特別安詳。後來我得到一位高人指點迷津,這個叫:得罪能認識的所有人,讓人家都討厭他,這樣他才能安心的離開這個世界……

不黑不粉,養老院是目前跟危化企業一樣重點監管單位,3天一查,1周小查,一月聯合查,平時社區,街道,民政,食藥監,安監,區,市消防,交叉檢查,您且放心。


湧於分享


  老人之所以不願意進養老院,我想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強烈的“孤獨”和“恐懼”

在傳統的中國人觀念裡,絕大多數還是希望自己老了以後,子女能夠時常陪伴在自己身邊。還有一句古話說得好,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而住在養老院裡就感覺像是被子女遺棄了一樣。

2.封閉的環境

就算養老院的條件有多好,但是都難以改變那死氣沉沉的氛圍,這也是為什麼老人不願去敬老院的一方面原因。你想,在這樣封閉的環境裡,平時他們見的人,除了工作人員外就是和自己一樣的老人,說不定今天剛打了招呼,明天就見不到了。感覺就像是一所“監獄”,心情怎麼可能愉快呢?

3.病房式管理

大部分養老院,在房間格局上都是是房間與房間緊挨著猶如格子般,猛一看就像是醫院裡的病房。老人住進去後,感覺就像住在病房裡,整天面對一群“白大褂”,時間久了就會產生已被這個社會所遺棄,只是一個需要“被照顧的病人”的情緒。

4.生活沒有樂趣

雖然養老院也提供一些活動和休閒娛樂的設施供老人消遣,但老人原有的一些生活習慣和愛好往往以“不健康”之名被人為取消。試想一輩子的興趣愛好突然被取消了,生活的樂趣從何而來?

以上幾點就是我的觀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Chu4812


作為80後,站在我的觀點上,老到一定歲數我覺得去養老院是個不錯的選擇。 可以解脫孩子們,也可以在養老院裡互相有個伴。

孩子長大,成家立業,只有少數孩子可以長期在家裡和老人一起住。孩子們有孩子們的事業,我們與其住在沒有孩子的空家,倒不如去體驗一下新的人生。



但是你提到,為什麼老人不願意住進養老院?歸納一下有以下這麼幾個原因。


  1. 思想,環境影響他們,覺得養兒防老,老了如果住進養老院,就說明孩子不孝順,自己丟了面子。更有一些是為了孩子,怕孩子會讓人說三道四,被人戳著脊樑罵不孝。
  2. 打心眼裡覺得只有沒家沒子孫的老人才會進養老院。自己有家,有自己的孩子,幹嘛要去養老院住?我自己能照顧好自己,不需要去養老院。

  3. 怕孤單,捨不得離開第三代。覺得離開家了,就不能享受天倫之樂。
  4. 老人回覺得進了養老院就失去自由了,一切都被提前設定:啥時候起床?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看電視?什麼時候上床睡覺?都被人規定……這和住監獄有什麼區別?
  5. 對現在養老院的不信任。看了很多新聞,養老院的老人被虐待,慘不忍睹。進了養老院就是等死,是不歸路。讓他們對養老院避而遠之。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 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 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人生一輩子,看著很長,其實很短。不是住不住養老院,願不願意住養老院,只要有愛,彼此相愛,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孩子想辦法多陪父母,父母儘量為孩子著想,用最好的安排來過這輩子,才是王道。


三寶的快樂成長號


這個問題有三個答案,(一)有老伴的。(二)兒女孝順的。(三)嫌價格太貴的。先說(一),如果你有老伴,互相身體還算健康,有獨立住房,有固定的養老金,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去養老院千嗎?(二)兒孝兒媳賢又有弄膝之樂,中國人幾千年形成的“養兒防老”觀念讓你不願去養老院。(三)養老院也分三六九等級,好的養老院每月近20000元,最次的每月1000元左右,中等的你能活動時是寶,不能動時?比草都不如,你不敢去,所以有些老人不廠願去養老院是有一定道理的


再放鬆點


的確是這樣,尤其是在農村,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主要的是思想上這道坎,農民自古有養兒防老這麼一說,一般老人的養老都由兒子來承擔,怕壞了名聲,所以有很多的老人,情願在家裡受窮,受氣,都不願進養老院,認為這樣對子女不好,怕別人說子女不孝順

第二,老人進養老院,很多人還是生活方式上的不習慣,老人總希望葉落歸根,有些人一輩子沒有出過遠門,離不開生長的地方,如果換一個新的環境,總認為不習慣,而且越老的人,越有這種思想,越離不開自己的家,總怕進了養老院就回不來了

第三,進養老院肯定要有一筆錢,肯定要給養老院繳費,很多老人辛苦了一輩子,覺得沒有必要花那個錢,有那個錢,自己還不如自己花舒服,自己在家裡再種些莊稼,又何必去養老院

第四,有些老人自在慣了,如果進了養老院,肯定要受到養老院的約束,服從養老院的管理,老人心裡肯定不習慣,而且疏遠了與子女的關係,親戚的關係,走動不方便,在家裡來了客人熱情招待,想吃啥做啥,但如果在養老院,肯定不方便。

大家有什麼補充,歡迎點評


二哥新三農


有些老人不願去養老院養老,可能有以下原因:

(1)渴望親情。很多老人最渴望的是親人的陪伴。他們樂意每天看到親人們上下班,樂意為他們做飯刷筷子洗碗,樂於為他們帶孩子……享受天倫之樂,比什麼都重要。特別是現在的子女,在外求學時在家呆的時間很少,出了社會更是很少回家。相當多的打工者或創業者,一年甚至好幾年才回家一次。在此情況下,老人若去養老院,孤單感可想而知!住在家裡,好歹有個幸福的念想。


(2)怕花錢。老人不想成為子女的負擔,子女額外增加開支會讓他們心疼。有些老人覺得自己沒用了還拖累孩子,心中充滿愧疚感。

(3)對養老院服務水平持懷疑態度。養老院對他們來說是個陌生的環境,不信任是十分正常的。更何況,媒體上還出現過養老院的各種負面報道,例如伙食差,宿舍太擁擠,衛生條件差……甚至有虐待老人的。就算老人答應去養老院,他們也得有個心理調適過程。

(4)擔心別人說閒話。老人被趕出家門,子女對老人不孝順,兒媳嫌老人髒……流言蜚語會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

總之,現在的養老制度還不夠完善,老人們有些牴觸情緒在所難免。當養老機構(不僅侷限於養老院)服務水平提高了,人們思想觀念也改變了,家庭更加和睦了,養老院溫暖如家了,各種尷尬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