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締造了盛世不假,可誰又知道他背後的喋血爭鬥?

說到大唐,很多人首先就會想到他的強盛,開放,包容,對中國人來說,他不僅是一個時代的記憶,更是我們民族的驕傲。可一個事情總有兩面,大唐這個朝代也不例外,他的強盛背後,也同樣存在著各種問題,他的表現主要是兩個,前期的時候是皇室內部的喋血爭鬥,中後期的時候就是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篇幅有限,咱們今天就只說一個宮廷喋血問題,怎麼回事呢?

大唐締造了盛世不假,可誰又知道他背後的喋血爭鬥?

自打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之後,就等於是給大唐的後世子孫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之後只要是皇位更迭,很少能夠安穩過渡的。李世民繼位之後,本來他的大兒子李承乾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可由於他有腿疾,行動不便,再加上其他方面表現不是太好,逐漸失去了太宗皇帝的歡心,他的弟弟李泰素見哥哥不爭氣,就想方設法地想要扳倒他自己上位,於是開始一步步贏得太宗皇帝的歡心。李承乾察覺到弟弟的野心之後,自然是無法容忍,於是就準備派人刺殺他,結果事情敗露,遭到訓斥。可李承乾不死心,又聯合了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打算起兵逼宮,事情敗露後,李世民非常傷心,他痛定思痛,最後決定把皇位傳給自己那脾氣溫和的三兒子,希望他能夠緩和矛盾。

大唐締造了盛世不假,可誰又知道他背後的喋血爭鬥?

李治上臺之後還真是不負所望,那幾個兄弟都安安生生的,可自己的皇后武則天又不安分了,她先是輔佐李治處理朝政,後來乾脆就大權獨攬,等到李治死後,她接連把李顯和李旦扶上皇位,可由於武則天能力實在太強,這倆兒子沒一個能入她的眼,最後乾脆廢掉兒子自己幹,在公元690年的時候,她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周,當了十五年的女皇帝。

大唐締造了盛世不假,可誰又知道他背後的喋血爭鬥?

到了武則天晚年的時候,為了緩和朝廷中各派的矛盾,也為了李唐江山能夠世代傳承,她讓中宗李顯繼續當皇帝,可李顯是一個被母親和媳婦轄制慣了的主,即便是當了皇帝也沒什麼手腕。倒是他的皇后韋氏合女兒安樂公主沒一個省油的燈,這娘倆覺得李顯妨礙自己掌權了,就把李顯毒死之後自己專權。

大唐締造了盛世不假,可誰又知道他背後的喋血爭鬥?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看到這個情況哪兒能容忍,立馬聯合起來誅殺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然後推李隆基的父親睿總李旦上臺執政。李旦跟他哥哥李顯一樣,比較懦弱,遇事沒什麼主張,他登基之後,太平公主想要干預朝政,李隆基也時刻盯著自己的位置,怕被人奪了去,倆人的矛盾愈演愈烈。太平公主為了剷除對手,告訴李旦說“紫微星犯帝座”,要求廢掉太子,結果李旦不緊不慢地來了一句:“天意如此,我就退位讓賢吧。”於是把皇位傳給李隆基,這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唐明皇,李隆基繼位之後,自然無法容忍太平公主的存在,派人把她殺掉了。這一系列的血腥事件雖然出人意料,可他卻真真實實地發生在讓人無限崇敬的大唐盛世,不得不引起人的思考。

大唐締造了盛世不假,可誰又知道他背後的喋血爭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