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洞真的有黃金嗎?

leejq1985


黃金洞當然是有黃金的了。但是拿不到,或者說早就被人拿走了,如果有興趣的願意去探險也許可以找到也說不定。

這個比較冷門,先說說黃金洞是什麼地方吧!

傳說中的黃金洞位於長江三峽的翟塘峽,這翟塘峽又名夔峽,與巫峽、西陵峽並稱長江三峽。這夔峽是長江三峽中最險惡的峽谷之一,因此有詩句形容其為“西控巴渝收萬壑,東連荊楚壓群山。高江急峽雷霆鬥,古木蒼藤日月昏”

此處之險要,還有戰略地位在詩句中形容的恰如其分。也因此成為戰略要地和兵家必爭之地。

夔峽(翟塘峽)兩端入口處,斷崖壁立,相距不足百米,形如門戶,因此也稱呼為夔門,堪稱天下雄關,因而有“夔門天下雄”五字刻於崖壁之上。

而本文的主角”黃金洞“就位於夔門南側白鹽山絕壁之上,傳說黃金洞上面是70餘米的懸崖,下面則是深谷。

黃金洞下端,有串Z形的石孔,有人說是尋寶者留下的遺蹟,也有人說是盜寶者留下的天梯。

一直以來,民間都流傳著黃金洞遍佈黃金的傳說,那麼傳說從何而來。其實有二種說法。

第一種:這是遠古巴人黃金庫

第二種:西漢公孫述的寶藏。

我們就分別探究下這二種說法:

第一種:巴人寶藏說:

按照權威的說法,黃金洞是最後一批巴人滅絕之地,他們將自己最後的文明遺蹟還有寶藏留在了黃金洞。

巴人,中國古文明之一,是東夷部落首領太皋氏後代,先秦時生活在川東鄂西一帶。古巴人作戰勇猛,被稱“神兵”,能歌善舞,極其樂觀,他們在商,周,楚,秦等強大部族包圍中不斷征戰,在荒莽大巴山,秦嶺中,自強不息,繁衍生存。

戰國時期,秦過滅巴人國家後,巴人“民族國家史”結束,多支部族分散遷徙。秦後,巴人在歷史上消失,只剩史書點點遺蹟。

巴人失蹤是我國史學懸案,考古工作者苦苦追尋,卻找不到任何蛛絲馬跡?而神秘的夔門黃金洞為解開巴人失蹤之謎帶來一絲希望。

曾經有考古學家,探訪神秘的黃金洞,在洞內巖壁上發現很多象形文字時刻記載翻譯後得知。

原來巴人最終戰爭失敗後,扶老攜幼全族逃入洞中,走到江邊洞口,發現是條絕路,便用時刻寫下他們的不幸,之後全體在洞中殉難,黃金洞成巴國最後墳墓。

那麼,巴人是從哪裡進入黃金洞的呢?

原來奉節縣水桶嶺有黃金洞另一出口,這洞口就是千年前巴人入口。公元前221年,秦國大將司馬錯滅掉了川西蜀國後揮師劍門關,直取巴國?古巴人在湖北巴東遭秦兵追殺,逃進黃金洞,秦兵將洞口封死。巴人只得不斷住裡鑽,走了7天7夜,終見一線曙光,當他們跑到洞口時,卻發現洞下竟是萬丈深谷,進退不得。

這支最後的巴人帶著全族所有家當躲進黃金洞,但人們只在其中發現兵器、器皿、骨骸及棺木,並未發現金銀珠寶。

第二種:漢末公孫述寶藏說

說到公孫述,先說白帝城,這白帝城因為劉備託孤而名聲大震,其實白帝城就是公孫述所建,公孫述,字子陽,所以白帝城也叫子陽城。公孫述活躍與二漢交替年代,王莽當政時任蜀郡太守,王莽篡位後國家分裂,諸侯割據一方群雄四起。

公孫述趁機自立為王,於公元25年在成都稱帝,建都成都國號大成。之後他保境安民,一時很受境內百姓擁戴。

隨後東漢皇帝劉秀派兵圍剿,公元35年,劉秀大軍攻佔白帝城,公孫述戰死。公孫述死後,後人認為他是“戰死不投降”的英雄,在白帝廟塑了他的像,白帝城成了祭祀他的地方。

而蜀地自古以來就是天府之國,地饒物豐,公孫述在這裡盤踞時幾年時間,大部分時間都在做“一國之君”,其財產不容小覷。

據傳,東漢兵臨成都時,公孫述為保存實力,秘密將數年積蓄金銀珠寶藏在夔門一個洞穴裡,即今“黃金洞”,以備來日東山再起。公孫述戰死後,其黃金洞藏寶的說法在民間廣為流傳,也成了四川百姓口中的神話。

以上就是黃金洞的由來和歷史淵源,黃金洞因黃金而聞名,可卻是一個古老文明的埋骨地。這種說法應該更靠譜,畢竟考古隊已經進入過,只是為何黃金都不在?原因很簡單,數千年來無數探險者都是先驅,早就去搜刮無數次了,怎麼還會有留下的?


阿斗不傻


恩施“黃金洞,古稱黑洞,據洞穴專家考證,此洞形成於侏羅紀以前,迄今已有1.5億年。洞口嵌於千仞絕壁,險奇神秘,巨瀑從洞口之上飛落而下,日照生紅,倒流三千八百里經烏江注入長江的唐巖河從洞的下層穿流而過,相映成趣。黃金洞主洞已探明的總長度為8000米,共分7層,主要有水龍洞、龍馬洞、泉洞、神佛洞、玉龍洞、飛燕洞、迷魂洞等,主洞套岔洞不計其數。

黃金洞是一座集山、水、洞和奇、雄、絕於一體,被大自然精心鏤空雕琢的大山,山上的天然石灰岩大溶洞被人們稱為“地下仙宮”。遠望位於千仞絕壁之上,青灰色的崖壁向上斜伸,形似兩翼,如大鵬展翅,奮搏欲飛,崖壁層次疊加,又如巨斧斫成的古城堡,而周圍峽谷陡峭險峻,山高林密,更顯得此洞神秘莫測。它是集山、水、洞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景點,洞外四季分明,景色怡人;洞內常年恆溫,冬暖夏涼。


湖北恩施旅遊集團


魚香肉絲裡有魚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