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童年是否有“拾糞”的記憶?你是怎麼看待這份記憶的?

n浪子心


童年經常“撿糞”。

“撿糞”反映上世紀五十至九十年初,農村的一種文化,不能簡單的理解撿豬糞、牛糞、馬糞等,“撿糞”主要反映當時農村的主要肥料是“糞”,農作物沒有化肥,偶爾有點“尿素”還靠進口。農作物畝產量很低,國家為了解決農村用肥料問題,在上世紀七十初每個縣都建設一化肥廠,集體供應,解決了部份農田低產。

我童年“撿糞”主要撿豬、牛兩種糞。

先說撿牛糞,牛糞主要是燃燒,撿回的牛糞要用手把牛糞搓成一個小“泥巴團”粘貼在土牆上曬乾,曬乾後牛糞放在柵子裡,冬季到了主要烤火取暖,另一個作用是來煮飯,農村當時沒有草,更沒有燃料。

再回憶一下撿豬糞,上世紀七十年初,我家的小村子十多家,大家集體請一個專職“放豬”的,每家一天,輪著來,這一天全村的豬糞都是你家來撿,別的人不允許撿,記得有一次輪到我家,我父親要趕集,我要上學,父親讓我請一天假在村子裡撿糞,撿糞是個技術活,還是個體力活,又髒又累,這一天糞撿的不多,只有幾筐,剩下的讓別人撿走了,父親知道後狠狠的罵了我一回。

“撿糞”已過幾十年了。農村在自然的消失,農田在荒蕪,豬,牛之類的牲口也沒有了,再加上科技在進步,各種化肥都有,“撿糞”一詞已成歷史名詞。

只能留給六零後沒有事時的一種回憶了。


長沫xu


看了題主的題意,感同身受。我拾糞的經歷是在眾目睽睽之中,大大方方的手拿工具、親手拾糞的,現在想起來還能感覺到當時的那份榮耀!你信嘛?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會兒我大概十四五歲吧。學校放忙假一般是兩個星期,也就是十四天時間。這個時間,無疑都是投身於生產隊的搶收碾打行列了。正午時分,麥場中間由於牲口快慢不一樣的原因,兩大波碌軸在人的牽引下,忙碌的轉圈碾場。騾子、馬大牲口和牛拉著碌軸各自圍一個圈,轉圈碾場。

我負責拾牲口拉下的糞便。一般情況下,當牲口拉糞便的時候,尾巴就回撅起來,牽碌軸的人看見牲口尾巴撅起來時,就會把人手裡拿的罩縷伸向牲口的屁股下面,盛住糞便。這時候,我就會前去遞給牽碌軸的人一把空罩縷,再拿走盛好糞便的罩縷,把糞便倒掉。這是比較好的情況。

最為糟糕的情況就是,牲口拉糞便的時候,往往是來不及接住,就直接拉到麥場上。這就比較麻煩了。就需要我自己親自去撿拾!如果是大牲口拉下的,相對來說還比較好一些,因為,人不是常說驢糞蛋蛋麼。由於大牲口轉圈速度比較快,所以,我必須趕在大牲口再轉過來時,把拉在麥場上的糞便儘快拾走,有的時候,實在來不及了。往往就會親手拾起蛋蛋糞便放在罩縷裡趕快倒掉。

最忙碌的時候,是剛才開始碾場、或者牲口拉稀拉在麥場上的時候。由於才開始碾場,麥子還沒有碾下,而牲口糞便又很重,所以就直接掉落到麥子下面,這時候,我就得去找,找到以後,就得一隻手從牛糞的麥子下面把手伸進去,一隻手把罩縷蓋再糞便上,然後,兩手做好配合,把糞便翻入罩縷中。這時,我一個小孩在碌軸的轉圈中,蹲在幾乎被麥子埋的看不見人影的時候,圍坐在陰涼處換工休息的社員就會擔心安全問題,而且還會有人喊我快一點,碌軸要過來了!

我就是這樣的度過忙碌的十四天忙假的!生產隊長說我表現的好!幹活很踏實!就會給我記上半個勞力的工分!

每當收忙假的時候,媽媽總會說,好好唸書,將來長大了,就能脫離農村了,這麼又臭又累的活就不用幹了!說完,媽媽一扭身帶上草帽,又去讓人大汗淋淋的碾麥場上去了!

現在想起來,我都會為我幹過的拾糞經歷感到不寒而慄,那麼髒、那麼臭、在將近半人高的麥場上、埋下頭去,鑽進熱浪滾滾的麥子下,汗水從眼睫毛上直留嘴角都顧不得上搽一下,就為趕快把糞拾走!

在當下,誰還會去幹那麼髒的活?誰還能有機會去幹那個活?還有多少人能夠理解那個時候人們的勞動精神!奉獻精神和時代感!

網友們!你是怎樣看待這件事情的?

我是凡塵觀生活!謝謝!再見!


凡塵觀生活


有記憶,童年的回憶,我小學階段,寒暑假學校佈置的勞動作業,就是拾糞,寒假上交生產隊300斤畜禽糞便,暑假上交生產隊500斤畜禽糞便,由生產隊長開具證明,開學時才能報名。但幾乎沒有一個學生能完成任務的,原因很簡單,都拾糞了,也就沒有糞可拾了,無法完成任務,好在開學時,生產隊長給我們都開具了證明。拾到糞,大家都往自家糞窖裡倒,沒人交公,所以,公家糞池裡總是空著。

過去,每家每戶都要飼養畜禽,早上喂完豬,父親總是讓我拿著糞箕子,糞耙,跟在自家豬屁股後面,豬糞不能被別人拾去了,在化肥依賴進口的年代,全靠農家肥種莊稼,禽畜糞便成了搶手貨。計劃經濟時代,農村還有拾糞工,挑著糞箕子走村串戶拾糞,回去按數量計工分。

記得1979年中考,我走進考場坐定,發現一名拾糞工,年輕的拾糞工經常到我們這兒拾糞,剛剛恢復中、高考制度,對社會青年特別照顧,允許他們參加中、高考,我和他目光對視,互相點頭示意,算是打招呼了!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拾糞,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的記憶,拾糞,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農村老老少少業餘時間的 一道風景! 三農頻道






長江老農


拾狗糞。吃過晚,肩上背個糞筐,手裡拿個糞鏟,我和妹妹便一前一後出了門。那時家家戶戶養狗,為了看家護院,傍晚時分,狗也出來溜灣兒,隨時隨人地拉屎,因此這個時侯街上的狗糞比較。山村冬天的傍晚寒乞逼人,我和妹妹走街串巷,四處搜尋,如果發現前邊一坨黑乎乎的東西,那一定是狗糞,那份欣喜溢於言表,急忙用鐵鏟鏟進糞筐裡。半個多小時過去了,村裡的大街小巷也逛遍了,收穫頗豐,糞筐況沉甸甸的,足有五六斤,揹回家,放在牆角下攢起來,攢到三四十近就賣到生產隊的收糞場裡。

拾雞糞。一般是在早上上學之前,因為剛出窩的雞要到街上覓食,所以雞糞較多。在手端個小糞瓢,右手拿兩根二十來釐米長的細細的高粱秸,作為拾雞糞的"筷子",我和妹妹兵分兩路,繞村轉悠一圈,收穫也不少,能大半小瓢,多的時侯滿滿一小瓢,端回家攢起來,跟狗糞一起去賣。

經過一個冬天的拾狗糞和拾雞糞,賣了三十來塊錢,母親託人去縣城買了一丈二尺帶花大紅條絨布,自己親手給我和妹妹做了一件上衣。那時候的條絨布可是上等佳品,過新年我和妹妹穿在身上,否提多高興了,村裡人都刮目相看。


落英鄉間


咚咚咚噹噹,下課了,我們有的提著土籃子,有的拿著鐵鍬,走出教室。瞬間,幾十人分散在曠野裡…下午,在上學的路上,男生有挑著筐子的,女同學們合夥抬著走到學校的籃球場邊,班主任站在那裡數著記著,有馬糞,牛糞,雞鴨糞,老師告訴我們:"咱們班的任務完成了!明天生產隊就來車拉走,這是我們班今年第三次支農撿糞任務,希望同學們再接再厲,為春播做準備,為豐收貢獻力量。",大家笑嘻嘻的擦著汗。



一片雲101511871



就半工半農


七幾年的時候,大概從我上小學三年起就開始為隊裡拾牛糞。每年寒暑假,我們幾個小夥伴天天挑著撮箕,拿著糞耙到長江干堤的兩側拾牛糞。

長江干堤兩側的斜坡上都是青草,隊裡的牛就用長繩子打個樁拴在堤坡上吃草,放牛人每天只去移兩次位置,順便牽到河邊喝兩次水即可。

我們收糞的小孩為了得到隊裡的表揚,個個都積極得不得了。有時沿著堤坡一直收兩三公里遠,收滿了一擔就沉甸甸地往回挑。每個小孩在堤腳下有一堆自己做了記號的糞堆,待到糞堆的長寬高達到了一定的量,隊裡就用車拉去肥田。

我記得最清楚的是,有兩年開學的時候大隊書記講話時特別點名表揚了我和我的兩個夥伴,說我們收的糞多而且堆的好看。

我們搶著收糞的那段經歷現在想來,彷彿還在眼前!最有趣的是,老遠看到有牛要拉糞,我們就飛也似地衝著跑過去直接用撮箕接著,看著那成形的牛糞尚在冒著一縷縷熱氣,盤在自己的撮箕裡,別說有多高興了!

這個時候,往往是跑在後面沒搶到的人過來參觀羨慕。不過,也有不如意的時候,比如有時候辛辛苦苦搶到的是一泡稀糞,不僅沒有實惠還反而把撮箕搞得髒死,偶爾還會噴到自己的衣服上。平時牛在地上的稀糞我們一般都不願意拾,何況是拼命搶來的機會!

也不知道我們收的那些糞有沒有給我們的父母一定的工分,反正我們只除了聽到表揚之外沒有任何的物資報酬,但那個經歷是我們小時候假期生活裡最有趣的記憶了。


山人的生活感悟


農村有句俗語“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在農村很多人有過“拾糞”的經歷,前段時間昕瑞生態就“拾糞”了,撿牛糞堆肥給菜園的蔬菜上肥。

1、其實在以前農村很少人“拾糞”

在昕瑞生態當地農村,以前農村家家戶戶養豬養牛,家裡都有豬圈、牛欄,豬糞、牛糞是非常好的農家肥,豬圈、牛欄除了能圈養牛羊,還能非常好的收集豬糞、牛糞提供給莊稼的肥料,以前種地幾乎不會用化肥,都是用農家肥。

2、2000年以後,農村很少養豬養牛了,“拾糞”的人越來越多了,但現在很少人“拾糞”

2000年以後,在昕瑞生態當地農村農民不再養豬、養牛了,都改用化肥給農作物上肥。在2000年左右,有人收購牛糞幹,一斤牛糞幹1元錢,那時“拾糞”的人非常多。但後來養牛的人越來越少,因為量少所以也沒有人收購了。隨著化肥農藥的普及、大量使用,種地的人也越來越少,“拾糞”人越來越少了。因為現在種地的人少,農村又有人開始養牛了,以前養牛是用來耕地,現在養牛是用來賣的。牛糞也多了,有些牛到處拉屎,影響農村環境,昕瑞生態就在家附近“拾糞”,清理周邊環境,也用牛糞給蔬菜上肥。

家禽家畜的糞便,是非常好的農家肥。只要有這些肥料還是願意“拾糞”,給蔬菜上肥,既能減少化肥的使用量,也能美化環境,一舉多得。

你有過“拾糞”的經歷嗎?歡迎一起討論。歡迎關注昕瑞生態,專注解答三農問題。

昕瑞生態


揹著糞筐四處轉,手拿糞叉拾糞便。送到隊裡掙工分,保護環境肥農田。這是十多歲時自己的真實寫照。那個時候,大人們在生產隊裡幹農活掙工分,我們這些少年為了給家裡多掙點工分,多分點糧食,於是在放學後和星期天,就揹著糞筐,四處轉悠,看見狗狗和一些牲畜糞便後,就用糞叉子拾起來,放到糞筐裡。然後送到生產隊的糞場裡。管理人員稱重後,把名字和數量記到本子上,生產隊按數量記工分。當時,十斤糞便頂2分工,有時一次能撿十多斤,有時也撿不到。現在一晃四十多年過去了,仍然記憶猶新。如今,在我的家鄉還經常看見有些六、七十歲的農民,上農田時肩背糞筐。他們說,如今農村環境好了,但養狗的多,狗狗到處大便,造成了環境汙染,我們發現後及時拾起來,放到農田裡,肥了土地,多打了糧食,這是多好的事啊。你看,這是些多麼樸實無華的農民。願這種鄉風鄉情永存。


錦繡大地山河


拾糞,那是70年代的事了。

拾糞工具是拾糞背鬥和拾糞叉子。

西北的山上盛產岌岌,父親把它拔下來編成背鬥,做為家庭的主要生活生產用具。用舊了的背鬥用來拾糞。

拾糞叉子有的是買的,有的是用8號鐵絲做的。我的拾糞叉子就是我做的,叔叔嬸嬸都說我做的好。

大冬天的誰願意拾糞,都是父母“逼的”,說實話其實是生活逼的,因為拾糞可以掙工分。

我的鬼點子多,生產隊有一輛4匹馬拉的馬車,我就跟在車後面拾馬糞,半天下來能拾大半背鬥,可以回家象母親交差了。

那個時候拾糞的人多,主要是老人和放了寒假的學生娃娃。

我們不但拾糞還偷糞,農村的廁所是用土快圈起來就行,起早一點可以到廁所了多多少少偷一點……

現在想起來笑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