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如果劉備勝利了,三國的形式會有怎樣的變數?

北京東揚科技


夷陵之戰可以說是讓很多《三國演義》讀者,甚至是真實的三國曆史中最遺憾的一場戰役,劉備在這一場戰役中輸得一敗塗地,雖然還保留益州偏安一隅,但卻失去了爭奪天下的能力,復興漢室最後的希望也就此破滅。

因此也相信很多後人都在想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當年夷陵之戰劉備取得勝利,那是否還有翻身的可能?復興漢室是否還能有希望?



如果夷陵之戰劉備勝利。。。再設想這個問題的同時,恐怕還要想另外一個問題,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勝利呢?

為什麼這麼說,原因就在於當公元219年關羽痛失荊州三郡並兵敗身死後,隨著不久後東山郡的丟失,一連串的失敗讓劉備集團遭受到了重大損失,已經無力展開一場大規模的作戰,經歷了益州之戰和漢中之戰,長達將近七年的戰爭雖然讓劉備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但由於地緣有限,缺乏足夠的經濟支撐,在公元219年漢中之戰結束後,長期的作戰益州早已經濟疲弊,即便是關羽治下的荊州三郡,在經歷了多年的戰爭輸出後也消耗甚大,伴隨著東吳偷襲荊州,更是將荊州三郡丟的一乾二淨,僅憑這一個小小的益州和不到百萬人口,別說北伐曹魏,連對抗東吳都是難上加難。



因此公元221年,當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後,劉備所能動用的軍事力量僅僅是本部4萬兵馬,由於兵力上的匱乏,當荊州旗下的武陵郡發生了響應劉備的叛亂後,劉備被迫還要調動這一帶參與叛亂的五溪蠻溪北上與自己本部兵馬匯合來補充兵力上的缺失,實際上夷陵之戰中段,蜀漢與東吳進入對峙狀態,已經不僅僅是陸遜避而不戰,而是蜀漢兵團經過長期的戰爭消耗和分兵把守,前線的主力相比較東吳軍隊已經形成劣勢,已經無力開展下一步的反擊,要知道這一時刻蜀漢的軍隊僅僅是被阻擊在南郡的夷陵地區,夷陵東部的核心城市江陵,還有更多的東吳軍隊嚴陣以待。

事實上在夷陵之戰中,在不考慮陸遜最後反擊的情況下,劉備也許有獲勝的可能,但他能取得的戰果恐怕並不多,對於勝利的選擇,恐怕只有兩個。

1、保持現狀,利用現有階段佔領南郡的一部,和整個武陵郡的叛亂,實現自己收復原荊州三郡一個半的現狀,與東吳孫權進行談判。

2、集中全力攻破陸迅設下的夷陵防線,再收復江陵公安等城市徹底佔領南郡,在爭取揮軍南下佔領零陵郡,實現對荊州三郡的徹底收復。



在這兩個結果中,一個結果是最可能達到的結果,第二個結果恐怕是慘勝後的結果,畢竟以劉備的軍事力量,即便突破陸遜的防線,還要繼續率軍進攻江陵公安等堅城,當年周瑜攻了整整一年才收復整個南郡,東吳佔領整個荊州後,曹魏乾脆無法染指這一地區,軍事力量早已不斷變得薄弱的劉備,又有多大的可能攻下整個南郡?即便僥倖收復整個荊州三郡,剩餘的兵馬能夠控制住這一地區已是萬幸,想進一步發展完全是不可能的事。

對於劉備而言,最好的結果就是以慘勝的代價收復荊州三郡,恢復關羽丟失荊州三郡之前的現狀(不含東三郡),但這將是一場消耗很大的戰爭,就算劉備能夠僥倖獲勝,未來數年之內,蜀漢政權也需要休養生息,難以繼續發動戰爭,當然以劉備的身體情況,恐怕也很難等到那一天,但如果諸葛亮接手這一家業,在北伐的選擇上,出路也許會更多一些。


遼寧資深球迷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夷陵之戰,是劉備政治生涯的終點,可惜他小心謹慎一輩子,至此付之一炬。

假如夷陵之戰的結果反轉過來,劉備勝了,接下去的故事會是怎樣?

要知道,劉備伐東吳,那是滅國級的戰鬥,只要夷陵之戰勝利,孫權就無反手之力了,劉備會以摧枯拉朽的攻勢滅掉東吳。

很多人都說曹操不會答應,只要劉備滅孫權,三分天下之勢就打破了,所以曹操會出手。

你們錯了,其實三足鼎立的態勢,只是孫劉兩家的想法,曹操並不想三足鼎立。孫劉兩家因為實力弱,所以組成聯盟共抗曹操,曹操打哪一個,另一個就打曹操。

現在孫劉兩家打起來,曹操不但不會幫孫權抵抗劉備,相反,曹操有很多的選擇:

一、可以一起打孫權,你孫權玩了,我不能讓劉備撿大便宜,看誰速度快,曹劉兩家瓜分東吳。

二、在劉備即將滅掉東吳或剛滅東吳時,出擊,與劉備的疲憊之師展開全面戰爭,不滅掉劉備,至少也讓劉備的伐吳大軍盡失,劉備大傷元氣跑回西蜀,曹操吃掉孫權地盤。

不管哪個選擇,最後都是曹劉兩家大戰,三國會迅速的結束,司馬懿也會很遺憾的失去天下。

那麼孫權在夷陵之敗後會怎麼做?他會馬上求和。孫權是三國三位君主中,最擅長平衡之道的人,他本就無意破壞孫劉聯盟,因為他知道,他和劉備唇亡齒寒,誰被滅都會馬上輪到另一個。

幸好歷史上劉備輸了,而孫權也很明智的見好就收,加上諸葛亮馬上請和,兩家立刻又恢復了聯盟。

孫權和諸葛亮是兩個明白人。

原創作品,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夷陵之戰如果劉備勝利了,劉備要回荊州,三國又會重新取得另一種平衡,不會出現變數。劉備不可能滅掉吳國,如果一旦把吳國滅掉,那麼魏國勢必會攻擊,到時候獲利是魏國。所以打到最後肯定會談和。不管是打贏還是打敗

夷陵之戰劉備選的時機是非常好的,那個時候曹丕剛剛繼位,內部非常不穩定,所以他無暇顧及這兩個國家。如果曹丕統治長了或者曹操活著的話,劉備肯定不會去伐吳,所以

有人往往拿夷陵之戰批評劉備,頭腦發暈,他不是發暈,他是清醒的很。

荊州對吳國來說那是長江天險的中游,荊州對蜀漢來說,那是進攻中原的橋頭堡,有人說長安也行,巴蜀到長安道路崎嶇運糧絕對成問題,而且當時長安經過李傕等人的戰亂,已經沒有多少人口了,拿下長安也沒用守不住。荊州不同,荊州戰亂很少,北方避難的很多,在荊州人口很多。


對三國來說哪個國家人口多,哪個國家就是最厲害的,因為地非常多,空地很多,所以你千萬不要看三國地圖,你看三國地圖的時候,你會發現吳國其實不小,蜀國也不小。😄😄😄😄但那會給你一種假象


知常容


夷陵之戰實際上是劉備向東吳發起的討荊州的一場戰役。要想知道,夷陵之戰如果劉備勝利了,會有怎樣的結果?就必須要知道荊州在三國時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以及夷陵之戰的背景。



當時的荊州,除了被劉備佔據以外,曹操還佔著襄陽和樊城。對劉備來說,荊州就是他的命根子,是東進和北上的必經之路,諸葛亮的《隆中對》就主要是從荊州出兵北伐中原的。對曹操來說,荊州是問鼎中原的南大門。關羽才水淹七軍,曹操就想遷都。對孫權來說,荊州就是東吳的天然屏障,失去荊州,魏和蜀都可順江而下直逼東吳。夷陵大戰劉備正是這樣進去東吳的。荊州對大家來說都很重要。孫權一直想討回荊州的原因,就是要給東吳建立一個西大門。




公元214年,孫權見劉備得了益州,就又向劉備討要荊州,劉備又以圖涼州為託詞拒還荊州。孫權一怒之下派呂蒙和魯肅奪取了長沙,零陵和桂陽三郡。劉備得知荊州有事,遂領5萬大軍下公安,準備和孫權一決雌雄。恰逢曹操攻打漢中,劉備怕益州有失,無奈又和孫權講和。雙方約定:東吳佔長沙,江夏和桂陽,劉備佔南郡,零陵和武陵。



公元219年,對於劉備來說有了兩件大事,一個是得漢中,一個是失荊州。為配合劉備在漢中取得勝利,駐防江陵的關羽出兵攻打曹軍駐守的襄陽和樊城,水淹七軍,擒于禁,殺龐德,敗曹仁,勢不可擋。曹操恐慌,甚至想遷都鄴城。劉備如此勢大,讓孫權也很害怕。如讓關羽再拿下襄陽和樊城,那江東就岌岌可危了。所以趁關羽攻打樊城時偷襲荊州成功,後又殺關羽奪回全部荊州。

這之後才有了之後的夷陵之戰,夷陵之戰以劉備的失敗告終。使《隆中對》出擊中原的兩大拳頭中的主要力量被孫權破壞,問鼎中原只剩出漢中一條艱難之路。



夷陵之戰如若劉備取勝,憑藉荊州的天然優勢,東進可逼東吳,北上可圖中原。使劉備用兵變得靈活無比,遊刃有餘。


西從頭越


很多人都認為孫權奪荊州是破壞孫劉聯軍合作的行為,認為其格局太小,到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也被認為目光短淺,不懂大局。

其實,這是沒有意識到荊州的重要性,往往大家看到的只是平面圖,經常以大小來衡量國家三國各國實力。其實,如果立體一點,就會發現荊州到底有多重要了。

蜀漢偏隅西南,進退不得,別人想要進蜀地進不來,蜀地的人想要出去也出不去,自古蜀地都是易守難攻,古代兩千年封建君主專制,沒有一個全國性政權是從四川走出去,但是荊州可以,荊州地處江漢平原,是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荊州在三國中具有重要的戰略作用。

諸葛亮的隆中對就是以荊州為根本,取巴蜀為輔,進而某得天下,所以,三方對荊州都志在必得。

荊州在劉表時期因為地處長江上游,妥妥的壓東吳一頭,在荊州與東吳多次交鋒中,東吳都處於下風,我們知道從地面上一般俯衝的話,勝的概率大一點,其實水戰也一樣,上游的肯定壓下游一點。

在丟了荊州之後,關羽被殺,劉備天天厲兵秣馬,要報此仇,不止是為關羽報仇,更是為西蜀謀得一個出路,一個和外界連接的出口。

如果夷陵之戰劉備勝了,妥妥的回到關羽守荊州的時候,或者更激進一點,投降魏國,東吳的孫權和他的將領,害怕魏國而從來不懼蜀國,如果蜀國向瘋狗一樣咬過來,並且佔了益州,以孫權的性格,必然拉魏國下水,比如將荊州獻給魏國。

所以,夷陵之戰應該是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的勝利是打敗孫吳,第二個階段,是考慮和魏國進行一場大戰。

從魏蜀吳三國的國力來說,蜀國國力最弱,因此,肯定抵擋不了魏國和吳國的夾擊,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其實是拿蜀國的國運在進行一場賭博。而且是豪賭!


史論縱橫


當時劉備和陸遜在陣前對陣,曹丕在吳國邊境望觀成敗,孫權在吳國坐鎮。

假如劉備贏了陸遜乘勝追擊,當時吳國的主力部隊可並不在陸遜那裡,陸遜當時好像也就只有五六萬的部隊,這個時候曹丕應該會南下和劉備聯手,孫權能不能擋住?

假如孫權擋住了,那依舊是三國鼎足,維持原樣。

假如孫權擋不住,我覺得以孫權的能力應該還不至於徹底被亡國,而是失去大部分的地盤,最後只剩下交州,然後憑藉交州的五陵三川之險繼續跟劉備和孫權抗衡,但是孫權的實力就和公孫淵差不多了。

然後就是曹丕和劉備應該會為了爭奪吳國富饒土地打起來,最後究竟鹿死誰手?孫權能不能乘機恢復舊土?

能力有限見諒


fdsbjhdshge


夷陵之戰假如劉備勝利,那麼劉備有望實現諸葛亮《隆中對》的方略。歷史記載夷陵之戰發起於公元221年,結束於公元222年。陸遜擊敗劉備。

如果戰爭的結果是劉備勝利呢。依筆者看,戰爭還是應該結束於222年。劉備出擊的時間是有講究的,並不是無腦進攻。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不久後就篡漢稱帝。此時就算是“天下有變”了,倘若沒有關羽戰死,那就是最好的北伐機會。但是事情出乎了他意料,關羽死,一部分荊州也丟了(荊州並沒有全部在劉備手裡,而是一個三家瓜分的狀態)。劉備更改戰略,打算收復荊州。

(圖片來自題主配圖,僅為描述和評論)

事實上劉備在遇到諸葛亮以後就一直按照《隆中對》計劃行事,收回荊州是必要的一環,劉備要是擊敗陸遜就能順勢收回荊州,但是再打下去對劉備就沒有利了。首先戰線極其的長,其次,東吳腹地的反抗情緒更盛,不是速亡之國,第三,曹丕此時在北方逐漸穩定,會坐收漁翁之利。

孫權一向是投機者,他可以為了抵抗劉備向曹丕稱臣,當然也會為了阻擋曹魏和蜀漢結盟,孫權政治一向如此。夷陵之戰後,魏國強,蜀吳弱並沒有改變,孫權完全和曹魏結盟不太現實,最後還是會造成蜀吳聯盟的妥協。

曹魏防禦,蜀國等下個“天下有變”,吳國則繼續等待取巧的機會。一段時間內會很平衡。


大眼大世界


看到這個問答題我不想多說什麼,只想問問幾個問題,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難道真的不想活捉劉備嗎?為什麼想捉住劉備到了一定的程度又不追了?難道陸遜看到劉備敗的如此慘痛想留他一條生路?恐怕陸伯言沒有這個善心腦子沒進水吧?難道是僅僅諸葛亮擺的那幾堆大石頭石真的擋住了追劉備的去路?恐怕不可能這樣兒簡單吧?要把這個道理弄明白,答案自然而然的就浮出水面。


人間正道陳德立


夷陵之戰劉備如果勝利無非有兩種情況發生。孫權返回江東,投降曹魏,荊州等大片地區歸劉備所有,劉備很有可能統一中國。不過最大可能是曹丕趁劉備和孫權兩敗俱傷情況下,進攻劉備,將劉備趕回四川,孫權淪為曹魏的附庸。


陽春白雪


我認為如果勝利了,也只是暫時的勝利,因為吳國會再次想辦法把荊州弄到手,因為荊州也是吳國的屏障,所以當時不應該伐吳,應該以政治協商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