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行政區域劃分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於中國青海省的西部,是青海省下轄的一個自治州,由於位於青海湖以西而得名。自治州首府位於德令哈市。轄德令哈、格爾木、茫崖市3個縣級市,天峻、都蘭、烏蘭3個縣以及大柴旦1個縣級行政委員會。總面積325785平方千米,2016年末全州常住人口51.26萬人。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格爾木烈士陵園

格爾木烈士陵園位於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陵園始建於1956年,佔地面積5萬平方米,安葬了在青藏公路、青藏鐵路一期工程、格拉輸油管線等國家重點工程以及高原新城格爾木的建設中英勇犧牲的331名烈士。青藏鐵路是世界最長的高原鐵路,鐵路由西寧至格爾木段和格爾木至拉薩段合成,全長1956公里。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青海天峻布哈河國家溼地公園

青海天峻布哈河國家溼地公園位於青海省天峻縣,總面積7133.97公頃。布哈河是青海湖的“母親河”,建設期限為7年的布哈河國家溼地公園分佈在天峻縣境內布哈河河谷,溼地公園範圍東起天峻縣與剛察縣的縣界(下游方向),西至天峻納爾宗(上游方向布哈河出山口),南北介於315國道、南天木公路和北天木公路之間,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都蘭湖國家溼地公園

都蘭湖國家溼地公園位於青海省海西州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銅普鎮和柯柯鎮境內,地處柴達木盆地東北邊緣,距縣城15公里。境內有都蘭河、賽什克河兩大河流,水源充足,牧草豐盛。都蘭湖溼地公園平均海拔2973米,海拔較低,是動植物的理想棲息地。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都蘭阿拉克湖國家溼地公園

阿拉克湖位於都蘭縣巴隆鄉,平均海拔4099米,面積36.1平方公里,湖水儲量4.9億立方米,它是海西州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柴達木河上游的主要的內陸吞吐湖。阿拉克湖生態系統結構較為完整,分佈著青藏高原大多數種類的珍稀物種,是包括黑頸鶴等珍稀候鳥理想的夏季棲息地。有脊椎動物13目37科73屬93種,受國家和省級保護的鳥類31種,受國家及省級保護獸類17種。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柴達木梭梭林自然保護區

青海柴達木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德令哈市西南部,西至大柴旦全集河,北與青藏鐵路相連,南與東西走向的額木尼克山為界。地理位置為北緯36°00′~37°24′,東經95°58~′97°52′。保護區東西長114公里,南北寬54公里,保護區面積3105平方公里。2000年5月始建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13年7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主要保護對象為梭梭林。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可魯克湖-託素湖溼地自然保護區

可魯克湖-託素湖溼地自然保護區位於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柴達木盆地東北部,海西州德令哈市境內,東距德令哈市42km。託素湖湖水面積16748公頃,是德令哈盆地最低點;可魯克湖湖水面積5860公頃,是德令哈盆地面積最大的淡水湖,四周有多條山谷洪積扇向心於此。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崑崙山地質公園

崑崙山地質公園,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公園面積1403平方公里。由納赤臺景區、西大灘景區、瑤池景區,三個風格各異的景區組成。中國道教文化裡,崑崙山被譽為“萬山之祖”,也是“萬神之鄉”。崑崙山還是明末道教混元派道場所在地,後因變故逐漸隱出。

崑崙山道教朝聖遊、玉虛峰登山探險遊、野牛溝觀光遊、西大灘冰川觀光遊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塔裡他裡哈遺址

塔裡他裡哈遺址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諾木洪鄉諾木洪農場二大隊三中隊駐地南。遺址面積約250×250米,塔裡他裡哈蒙古語是火燒過的山或灰山之意,遺址由三個小山包組成。1959年,青海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及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了試掘。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玉珠峰

塔裡他裡哈遺址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諾木洪鄉諾木洪農場二大隊三中隊駐地南。遺址面積約250×250米,塔裡他裡哈蒙古語是火燒過的山或灰山之意,遺址由三個小山包組成。1959年,青海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及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了試掘。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花土溝

位於青海省西北。花土溝是一個鎮,有一條雪山融水化成的小河流過,儘管水量不大,但卻滋潤了整整一鎮子人。目前花土溝有五六萬人口,以石油職工和家屬為主,因為淡水資源很稀缺,所以本地不種植糧食和蔬菜,也沒有防風林。吃的東西全部從500公里以外的甘肅敦煌用卡車拉過來,物價很高。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阿力騰德令哈寺

阿力騰寺院始建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由塔爾寺賽多-創建,法名“丹巴培吉林”,意為“佛法興旺洲”。寺院總佔地面積2383.2平方米,經堂一座(165平方米),寺內藏有珍貴的文物、琳琅的法器、千姿百態的佛像和浩瀚的文獻藏書,是一座佛教藝術的寶庫。經歷了重重劫難後,現遷於德令哈市河東幸福路北側,座向朝東,依山傍水,風景優美,地處幽靜,是德令哈市的人文景觀之一,也是各族信教群眾拜佛燒香進行各項宗教活動的聖地。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各拉丹東冰川

各拉丹東冰川位於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鄉境內。各拉丹冬,藏語意為“高高尖尖的山峰”,海拔6620 米,姜根迪如海拔6548 米,有南北兩條呈半孤形的大冰川,南支冰川長12.8公里,寬 1.6 公里,冰川尾部有兩公里的冰塔林。這高聳入雲的冰雪山體和晶寶皎潔的大冰川,是萬里長江的源泉。 冰塔林中,有高高聳起的冰柱,有玲瓏剔透的冰筍,有形如彩虹的冰橋,有神秘莫測的冰洞,冰清玉潔,是一座奇美無比的藝術長廊,周圍為優良的天然草場,有藏野牛、藏野驢、藏羚、雪雞等珍禽異獸,是探險旅遊、登山、獵奇、科學考察的理想之地。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諾木洪文化遺址

諾木洪文化遺址位於青海省柴達木盆地南部的諾木洪鄉,是我國解放以後新發現的一種古文化遺存,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因首先發現於柴達木盆地都蘭縣諾木洪,故考古學上稱之為“諾木洪文化”。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都蘭國際狩獵場

獵場海拔3000——5000米,屬崑崙山餘脈布爾汗達布山區。獵場區內,山體高峻,表面多為風蝕巖。隨山勢走向,山坡有急有緩,陽坡陡峭,陰坡平坦;其間溝岔曲折,岡巒無立,晨霧氤氳,溪水潺潺。山柳、茅草叢生,岩羊成群出沒,是獵手覓獸狩獵的好場所。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都蘭寺

都蘭寺位於縣城以東20公里的他延山上,屬清朝遺蹟,1988年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為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寺院。寺院後面茂密的森林佈滿山坡、雲杉、柏樹遮天蔽日,目前都蘭寺有僧侶46人,房屋87間先後有8名-在此轉世。

熱水溫泉景區(無圖)

熱水溫泉景區有熱水泉眼20餘個,均為湧動泉,泉水湧出地面形成水柱高20—50公分間,景象壯觀。水溫一般在70℃左右,雞蛋入放入水中便熟。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柴達木河流域溼地

柴達木河流域東起香日德鎮小柴旦地區,經巴隆鄉、宗+家鄉、西至諾木洪鄉境內,範圍為柴達木河、哈拉烏蘇、素稜郭勒河、蒙古爾河、田格里河,南北霍布遜湖及周圍溼地,溼地區內有灰巖、赤麻鴨、黑頸鶴、白天鵝、紅頭潛鴨、赤鼻麻鴨、牛頭伯勞、黑眉葦鶯等溼地依賴性鳥類30餘種。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香日德寺

格魯派寺院中的香日德班禪行轅由六世班禪始建於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坐落於戈壁綠洲之中。歷來為接待班禪等宗教界上層人士往返於西藏居住的地方。九世十世班禪均有在這裡居住過。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疏勒的山景、冰峰

過了號稱野生動物樂園,盛產中藥的“曼塘”(藥原之意),便看到那一座座各有奇姿,各具妙色的山峰,嶙峋疊嶂;有的插入雲端,有的迤邐綿延。崗格爾雪合力皚白、尕巴瑪爾當日崗丹紅、硫磺山淡黃、曼塘日根靛青、崗側吾佶山碧綠,它們各顯異色,五彩繽紛。由於風雨和陽光的作用,有的像少女藏裝,腰束紅黃綠紫綵帶,分外窈窕,有的像盤山公路,同一色礫石鋪成,神奇莫測。

扎西郡乃(無圖)

扎西郡乃座落在天峻縣城東北方向,離縣城48公里的扎西郡乃山,海拔4000米、高約250米、寬約600米,前面呈塔型,形狀很像女性生殖器官,故當地有一習俗,牧民生小孩不活時,將後來生的小孩從上面石洞中吊下去,從“0中取出來”,這個小孩便存活了,從“0”鑽爬上去約10米處有一“天洞”,天洞出去有一間約房大的巖洞,是常住僧人的“參木康”(和尚修行的住處),“參木康”前有一個直徑約30釐米不知深度的小水池,旱不幹,澇不溢。郡乃西側山根有一泉水從巖縫中流出,叫“曼拉主曲”,據說此泉水能治腸胃病,郡乃北側山亦有一泉水,叫“卓瑪主曲”,散滲出來的水亦能治病。郡乃第二層有一佛塔,據傳有一著名寧瑪派-的法體埋在下面。山頭凹的地方便是野鴿、山鷹棲息之處,群眾視為神山。在山下修建了寺廟,不少僧眾常去朝拜,郡乃斜對面約1公里處有一大巖洞,深奧莫測,冷風颼颼,可容納1000人左右。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夏日哈石經院

石經院座北朝南,西牆長86.4米,外側有佛龕62孔,內側有佛龕88孔;北牆長76.4米,外側有佛龕62孔,內側有佛龕54孔;東牆長80.4米,外側有佛龕58孔,內側有佛龕55孔,南牆長79.4米,外側有佛龕79孔,內側有佛龕50孔。共計外側佛龕243孔,內側217孔,總共640孔。佛龕高0.6米,寬0.7米,深0.4米。每年農曆四月舉行一次誦經法會,每戶必來一人參加,誦經法會由50名僧人誦經,群眾轉“果拉”,景象十分壯觀。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天峻石經院

天峻石經院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城東北方,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周邊的僧人和民間藝人共同雕刻堆砌成高2米、寬1米,周長320米的正方形經院,院內10萬餘塊大小不一的石片上刻有藏文關角(即甘珠爾)大經108部,莊嚴經200部、佛像324尊,吸引眾多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遊覽。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德宗馬海湖大鹽灘

德宗馬海湖大鹽灘(鹽漬平原)位於賽什騰山南麓,冷湖鎮東部,西至牛郎織女湖,南至茶冷口丘陵區,東至德宗馬海湖鹽灘周圍為低山丘陵區,灘內為一大型鹽漬平原,地形平坦,海拔2728-2765米。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冷湖雅丹地貌(青海魔鬼城)

青海省即將開始改造通往青海冷湖雅丹地貌區的道路,使目前少為人知的這一7500萬年前形成的奇特地貌變成旅遊探險者的樂園。據瞭解,柴達木盆地的“風斧”經過數千萬年的雕山刻崖,造就了波瀾壯闊、形態萬千的奇特景觀--柴達木雅丹林。這裡的雅丹林總面積約2.15萬平方公里,是迄今國內發現的最大的風蝕土林群。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蘇幹湖

蘇幹湖位於冷湖東北方向,小賽什騰山北麓。湖長32公里,寬3.2公里,面積97.6平方公里,平均深度2米,系半鹹水湖,由哈勒騰河水補給。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牛郎織女湖

牛郎織女湖位於冷湖五號地區東南,德宗馬海湖西北方向,由兩個相隔不遠的小湖組成,形似天上的牛郎織女星,故爾得名。系鹹水湖,面積約1平方公里,平均深度0.1米,由地下潛水補給。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賽什騰山

賽什騰山是祁連山系支脈,位於柴達木盆地北部內側,冷湖鎮東部、隔蘇幹湖與安南壩山湖相望;南為德宗馬海湖沉積平原;西部在丁字口附近傾沒;東部在嗷嘮河與馬海大阪分界。山峰高且陡峭,主峰海拔4576米。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小柴旦湖

小柴旦湖地處大柴旦鎮西南方向,距離大柴旦鎮約20公里,位於215國道旁,新老315線均沿湖邊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小柴旦湖區域有較強的歷史意義,其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和確定才奠定了青藏高原人類最古老的歷史年代,而湖內眾多的鳥類也為其增添了不少觀賞性。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大柴旦湖

柴旦湖地處大柴旦鎮西南,與小柴旦湖相隔一座綠梁山,約10公里左右。湖北、東、南均有大片草原,是大柴旦地區牧民的夏季草場,目前又在湖南溼地內發現有約20餘隻黑頸鶴在此落腳,此處距215線約5公里、大柴旦鎮12公里內,同時途徑數座半月形沙丘,部分沙丘之間有草原相隔,與湖西邊的綠梁山相互映照,有較強的可視性,很適合攝影愛好者。

馬海(無圖)

馬海地處大柴旦鎮西北約100公里處,距老315線約7公里左右,從魚卡開始為砂石路面,路況一般,可通行所有車輛。馬海早期為少數民族放牧地,解放後一直為農墾集團開發,是大柴旦地區唯一一處有農業開發的地點,目前大多數耕地已退耕還草還林。此地除有青海省唯一的一處哈薩克族村落外,也擁有萬畝原始梭梭柳林和大片的草原,也是大柴旦地區擁有古遺址(烽火臺)的地區之一。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雅丹地貌群

到南八仙后即進入雅丹地貌群,南八仙地區擁有大量硅化木化石,但需離開公路進入雅丹地貌群內,建議相關部門將其保護起來,可將部分硅化木化石進行收集選取一合適地點建立一硅化木化石公園,讓保護和開發同時進行,利於循環開發和長期發展。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阿拉爾草原

信步草原,放眼觀望,一叢又一叢紫紅的小野花,在微風中搖手向我示意。一條小河嘩啦啦從草原的深處流了過來,藍天白雲在河水中輕輕搖盪。偶爾有牧人們騎著馬在草原上急馳而過,大大小小的牛羊在不遠處時而吃草,時而悠閒的張望從地面飛向天空的大雁和野鴨。巍巍崑崙在遠方的盡頭,更像個亭亭玉立的少女披著潔白的披肩,正在默默深情的等待她心上人到來。這個時候,在藍天和草原之間,邁著輕鬆的腳步,踏著鬆軟的草地,揮舞手臂敞開胸懷,呼吸新鮮的空氣,感覺自己像是一個正在草原上放牧自己身心的牧人。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哈里哈圖森林公園

青海哈里哈圖森林公園位於柴達木盆地荒漠區,是西北乾旱地區海拔最高的森林公園,園內森林是青海省海西州保存最完好的天然林之一,是柴達木沙漠裡的一顆綠色明珠。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青海千佛崖

千佛崖地處花土溝鎮東北的遊園溝。第三紀紅色砂岩褶皺構造綿延展布,由溝口向裡延伸,自西向東崛起。在陡峭的山崖佈滿紅色泥質懸垂凝結構,如同懸空紅瀑布傾瀉而下,氣勢磅礴。在這裡可以看到有似泥鍾乳泥蘑菇、泥靈芝等形狀的凝結物。穿過這座天然帷幔,繼續往裡約5公里處,一座懸崖撲面而來,山崖上錯落有序地排列著成千上萬個泥菩薩,層層疊疊,這些泥彌自上而下逐漸由小變大,小則幾米,大則幾十米及至上百米,猶如千佛坐禪,正襟危坐,這神工鬼斧雕琢的奇蹟,令人驚歎不已。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大柴旦溫泉

柴旦溫泉位於大柴旦鎮北方向的達肯達坂山南坡溫泉溝內,距大柴旦鎮8.5公里,泉出露地海拔高度3630米,是柴達木地區唯一的一處高熱溫泉,有鄉村級砂石路直通,路況尚可,可通行絕大多數大小車輛。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昆特依大鹽灘

昆特依大鹽灘(鹽殼平原)位於冷湖-鄂博梁凹陷之內,北與安南壩山山前洪積帶相連接,西與雙氣泉構造、鄂博梁二號相鄰,南臨鄂博梁三號,東為冷湖沙山地帶,南北長90公里,東西寬40公里,總面積約360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新鹽區、老鹽區、鄂博灘和鉀湖等處。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納赤臺清泉

位於青海省格爾木市西南約94公里的青藏公路邊,在崑崙山系的沙松烏拉山和博卡雷克塔格爾山之間,崑崙河北岸,亦稱崑崙泉。此清泉雖處在海拔3540米高寒地區,常年冰天雪地,水溫較低,但一年四季從不會封凍,為崑崙山中第一個不凍泉。納赤臺泉水量大而穩定,並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氣體,被人們譽為“冰山甘露”。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萬丈鹽橋

萬丈鹽橋位於柴達木盆地南部察爾汗鹽湖之上。南距格爾木約60公里,北距錫鐵山約30公里,公路就像一座橋浮在滷水上面,鹽橋全長為32公里,摺合市制可達萬丈,橫跨整個察爾汗鹽湖,素稱“萬丈鹽橋”。它是舉世罕見的一種路橋,也是柴達木盆地的一大奇觀。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天峻山

天峻山(天峻山亦稱天欽山、天青山),位於縣城西南方向約15公里處,海拔4125.4米,為環湖13名山之一,她超群突兀,山勢陡峭,翹首上望,輕雲薄霧,繚繞山腰。恍如一幅水墨丹青畫,有時全山隱於雲霧中忽明忽暗,更添詩情畫意。天峻山只有一條通向峰頂的小道,狹窄曲折,宛如羊腸,兩面懸崖峭壁,攀上頂峰,豁然開朗,約有一片5公里長、2公里寬的平坦草場。每到夏季,這裡牧草叢生,野花繁茂,牧民把牲畜趕上山頂放牧,不但省心省力,也十分安全。山上的氣候特點“有云必下雨,有雨必成雪”。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天峻二郎洞

二郎洞位於天峻縣城西南部,距縣政府駐地約23公里,二郎洞藏語名“關角直合孔”。相傳格薩爾王與霍爾打仗時,格薩爾的大將(格薩爾的侄子)----吾葉德合戰死,格薩爾悲痛之下拔劍砍下北側一個山頭(即無頂山的山頭),又用劍戳成山洞,在大洞內為其侄念(甘珠爾)-108部,歷時9年零9天。終超度成仙。

蝦聚峰(無圖)

在都蘭縣東南二百多公里溝裡鄉境內幽靜的洪門山,平均海拔4400多米,峰腰及頂向陽一面,約70多平方米,皆大蝦化石,呈青黑色,陽光下閃閃發亮。這種化石,不是一般巨石切面,僅顯出蝦的平面形象而已,而是成千上萬只大大小小海蝦,完整地嵌在石巖之中,遠望似造型奇特的浮雕,琳琅滿目,恰如群蝦鬧海,或奮須揚威不可一世,或多足戟指憤怒異常,或捲曲掙扎似曾傷仍拼死相持……英姿颯爽,神態栩栩如生。蝦聚峰是留給西部人一筆寶貴的財富,造化使柴達木的古海從地質年輪中消失,卻把地球的生命軌跡,鮮明形象地刻在了崑崙。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盧山岩畫

位於天峻縣東部江河鄉盧山山丘的30多塊花崗長粉巖上,計270多幅各類圖畫。畫面內容包括牛、鹿、馬、鷹、豹子、狗等動物形象,有狩獵、爭鬥圖,還有表示生殖的畫面。

紅軍溝(無圖)

在馬可河下游有一條溝叫“紅軍溝”。進溝不遠便看見前面的山腳下兀立著一塊高約五六米的長方形青色巨石,巨石正面光潔平整,上面寫有“北上響應全國抗日反蔣鬥爭!安慶宣”十五個黑色大字,字體說不上優美流利,但剛勁有力,赫然醒目,是紅軍當年留下的遺蹟。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黑石山水庫

巴音河中段流經德令哈市,該段上游現已建有黑石山水庫,是一座以灌溉防洪為主,兼有發電、旅遊、水產養殖等綜合效益的中型水利樞紐工程。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德令哈尕海國家溼地公園

尕海是距德令哈市30公里左右的一處鹹水湖,是柴達木盆地的重要溼地。一種看似不起眼的小蟲子——滷蟲(又稱豐年蟲),讓尕海湖不時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滷蟲卵是水產養殖業中一種重要的餌料,價格一度飛漲至每噸70萬元,被人們稱為“軟黃金”。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貝殼山

位於都蘭縣諾木洪鄉東南方向的一片荒漠地帶。貝殼山不高,說它是座山,是大漠人詩意的誇張。東西走向,寬約六七十米,長約二公里左右。大約銅錢小約拇指數以億計的貝殼,同含有鹽鹼的泥沙凝結在一起,層層疊疊,堆積在一起,千姿百態。這裡原本是一片碧水浩森的古海,爾今,古海退去,陸地隆起。貝殼山是古海的遺蹤,也是古海的見證,它凝著地球運動一頁鉅變的歷史。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天峻石經寺

位於天峻縣城東北方,離縣城約18公里處。1957年建成,在石板上鐫刻藏文關角(即甘珠爾)大經108部,莊嚴經200部、佛像324尊。石經牆為高2米、寬1米,周長320米的正方形經院。整個鐫刻線條清晰、工整大方、清秀流暢。人物構圖準確,線條自然、精細,動靜表情各異,具有藏傳佛教藝術造型的特點和很高的文物價值。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柯柯鹽湖

蒙古語青色鹽湖之意。位於青海省烏蘭縣境內犛牛山下一小盆地內。湖面海拔3010米,東西長約28公里,南北狹窄,面積119平方公里。湖水為鈉鹽型,漸趨乾涸,現僅東西兩端有小面積水面。晶間滷水來源為穿過山前傾斜平原砂礫層後在其前緣遇粘土層而溢出的泉水,泉眼665處以上。鹽礦蘊藏量大,每平方公里達750萬噸左右,便於露天開採,再生能力強,建有柯柯鹽廠進行開採。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金子海水利風景區

烏蘭縣金子海水利風景區位於舉世聞名的柴達木盆地東緣,距德令哈市正南102公里處,水域由數個泉水匯聚而成,屬於自然河湖型水利風景區。景區面積6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0.45平方公里。金子海水利風景區深居青藏高原內陸,以高原湖泊、沙山、溼地、草原以及蒙古族風情為主體,給人以“戈壁綠洲、瀚海明珠”的深刻印象。區內西側、西北側、東側均為沙山環抱,沙質細膩;東南側是高高的蘆葦,湖南北兩岸各有百米餘寬的草帶,“沙水共生、山泉共處”的景觀十分罕見。金子海周邊為移動沙丘,雖歷經千萬年滄海桑田的變化,仍然留下了一彎清泉和茫茫沙海,實屬自然奇觀。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外星人遺址

外星人遺址在距德令哈西南邊100公里處,在當地非常有名。遺址位於託素湖東邊的白公山上,一個巖洞的周圍。巖洞外散落著一些鐵管、鐵片似的東西,巖洞裡有直徑大小不一的鐵管穿入山體,與岩石緊密吻合,就像將管子直接插入岩石一樣,管子呈鐵鏽的褐紅色。在巖洞外還有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石頭都站立著,有些甚至立在旁邊的湖中。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託素湖

託素是蒙古語,即“酥油湖”的意思。託素湖是典型的內陸鹹水湖,湖的周圍全是茫茫的戈壁灘,氣溫較高,湖水的蒸發量很大,水中的含鹽量增高,水生動植物和浮游動植物也很少。託素湖湖面遼闊、湖岸開闊,無遮無攔。風平浪靜時,湖面煙波浩森,水天一色,蔚為壯觀;天氣變幻時,湖水浪濤洶湧,浪花飛濺,拍岸有聲,動人心魄。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天峻石林

天峻石林位於天峻縣城西部天峻山上,這座山巍峨高大,氣勢雄偉,松柏挺立,綠草鋪地,山上山下風光綺麗、景象萬千。山峰兩側的天峻溝和瞎熊溝裡奇峰林立,亦幻亦真,既有云南石林的秀麗清雅,又多了許多雄渾偉岸的突峰兀仞。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克魯克湖

“克魯克”是蒙古語,意思是“多草的芨芨灘、水草茂美的地方”。她位於柴達木盆地的東部,屬於微鹹性淡水湖,水色清澈、湖面平靜,景色綺麗旖旎。每年初春,克魯克湖的冰開始融化時,成群的黑頸鶴、斑頭雁、魚鷗、野鴨等珍禽,從遙遠的東南亞諸島飛到這裡築窩壘巢、生兒育女。黑頸鶴喜歡在克魯克湖邊沼澤地和蘆葦叢中築巢棲息,斑頭雁、灰雁則在沙丘上壘窩居住。這裡是鳥的天堂,魚的故鄉,咕咕嘎嘎的鳥鳴迴盪在蘆葦叢中,有著數不盡的快樂。克魯克湖與託素湖統稱為塔璉湖,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白公山

白公山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德令哈市西南40多公里處的懷頭他拉鄉,是託素湖東北地帶最顯著的山峰,它標誌明顯,遠看像金字塔,有神秘感,側看,如大猩猩坐望碧湖,正面看,是單面山狀,峭壁迎湖屹立,高約200餘米。它四面被荒漠和沼澤包圍,沙梁與戈壁隨處可見。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吐蕃墓葬群

都蘭縣熱水鄉熱水溝西岸,距都蘭縣城約10多公里。屬唐代早期大型吐蕃墓葬群,也是我國首次發現的吐蕃墓葬。分佈在長約7千米的熱水、扎瑪日、沙爾塘、斜歪4個自然村。1982—1986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進行發掘與清理,大部分已被盜掘,1986年公佈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柏樹山

駐足德令哈市街頭,向北眺望,群山起伏,層巒疊嶂,像一彎新月,環抱著這座瀚海新城。山勢嶙峋,危崖林立,滿山遍野的古柏蓊翳,把袒胸露腹的高原山脊丘壑裝飾得崗翠峰黛,如青龍橫臥,展示出一種博大粗獷、氣勢磅礴的綠。這豪邁而深沉的蒼巒翠嶂,就是德令哈勝景之一的柏樹山。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格爾木河

發源於崑崙山北麓,分東、西兩支。西支叫崑崙河;東支叫舒爾幹河,是格爾木河的正源。曲水河發源於崑崙山脈的博卡雷克塔格山和崗欠爾查魯馬山,從崑崙河往北流,出山口分流過格爾木市,注入東達不遜湖,是以雪山融水和泉水、雨水為補給的河流。河上有“一步天險”也叫“一線天”。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西王母瑤池

這是一座天然高山平湖,海拔4300米,東西長約12000米,南北寬約5000米,湖面最深處達107米。湖水粼粼,碧綠如染,清得透亮。水鳥雲集,或翔於湖面,或嬉於水中,湖畔水草豐美,珍禽相伴為戲,樂不可支。湖旁有一平臺,傳說每年農曆六月六西王母在此設蟠桃盛會,宴請各路神仙。 交 通 要到達西王母瑤池必須在格爾木包車,路況很好,但往返需耗時將近一天,包車的價格在300-500元之間。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將軍樓

這是戈壁上方圓千里之內矗立起的第一座樓房,它開創了格爾木歷史的新紀元。1954年春節剛過,慕生忠將軍帶領他的運輸總隊經過五天跋涉,來到了格爾木河畔。這裡滿目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卻沒有街道,樹木和房屋。將軍帶著他的部隊在這裡安營紮寨,在荒原上建起了一間間的窩子。

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二章(海西)

青海鉀肥廠

格爾木比較近的比較有意思的鹽湖景點是青海鉀肥廠,雖然它的管理部門和宿舍區在格爾木市內,但是它的廠區距離格爾木有60公里。廠區最壯觀的是一個深6米,面積達3平方公里的水庫,附近的鉀鹽就是從這裡被挖掘出來的。由於鹽份的含量太高,周圍寸草不生,形成了很怪異的荒涼景色。另外吸引人的一點,它是世界上僅有的3個類似的工廠之一,另外兩個在海拔非常低的地方美國鹽湖城和以色列的死海。

下一期:我所知道的青海:第三章(海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