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協恩:“天下第一村”要誇不倒、嚇不倒、難不倒


吳協恩:“天下第一村”要誇不倒、嚇不倒、難不倒


吳協恩,1964年生於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他是“老書記”吳仁寶的四兒子,從20世紀90年代起成為“天下第一村”市場化和品牌化的有力推動者。2003年7月,他全票當選為華西村黨委書記、華西集團董事長,由此成為華西人口中的“新書記”。

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中國農村,“分田到戶”“向小崗村看齊”成為壓倒性的聲音。然而,華西村卻一分地都沒有分。

吳協恩:“不是說我們不聽上級要求,當時中央提倡宜統則統、宜分則分,實際上中央是很客觀的。像小崗村,它不是經濟的先進者,它是分田到戶的先進者。我們學習小崗村最關鍵的是要學習通過分田到戶來解放生產力、解放思想的問題。不是說要一刀切,關鍵是怎麼學,要結合自身的實際去學。”

吳協恩回憶,當時華西村工業已經起步,農業實現機械化,鄉鎮企業也初具規模。跟風意味著“聽話”和“安全”,卻也可能帶來停滯、甚至倒退。


吳協恩:“天下第一村”要誇不倒、嚇不倒、難不倒


老書記吳仁寶與華西村民

 吳協恩:“‘分田到戶’這個階段,我們華西已經過了。如果說我們去跟小崗村一樣,一分了之,那華西就是走回頭路。所以說小崗村分田到戶是對的;我們華西結合華西的實際,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分,也是對的。”

快一步,領著走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20世紀70年代初,華西村有兩塊“招牌”,一塊擺在明面上——“農業學大寨”的先進典型;一塊卻只能圍在圍牆裡——那是一個“偷偷”開辦的五金廠。這是個創造百萬元利潤的冒險,後來華西村的改革也由此萌芽。


吳協恩:“天下第一村”要誇不倒、嚇不倒、難不倒


老書記吳仁寶

 吳協恩:“老書記的理解非常透徹。解放思想,要有思想;改革開放,要有方向。也就是說你首先自己要有思想,要結合黨中央的精神和華西村的實際解放思想。如果自己沒有思想,往哪裡解放、怎麼去解放?小平同志講的一句話,對他們老一輩是最好的評價,說他們這代人是摸著石頭過河的一代,摸著石頭過河更不容易。”

“快一步,領著走;慢一拍,跟著走。”有人說,老書記吳仁寶有一套自己的“政治經濟學”,他更是一個“農民思想家”。他的辯證思想,是從泥地裡長出來的,樸素而務實。就是靠著快人一步,華西村始終快速穩健地發展。

比如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發表,華西村凌晨2點召開緊急會議,會議的議題就是領會講話的精髓,找出華西村的發展策略。那次會議決定:借錢,買原材料,謀求快速發展。

 吳協恩:

“開會的原因,就是老書記敏銳地感覺到,中國的第二次深化改革開始了。他以前跟我們講,要既無內債又無外債,實際上就是毛主席那個時候提出的自力更生。但是隨著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適度負債實際上更有利於華西村發展。”

1999年,一個從未遇到的新問題擺在華西村面前:上市還是不上市?老書記吳仁寶不主張上市,他覺得,資金流充裕的華西村不用上市籌集資金。但是吳協恩力主上市,他意識到,必須藉助上市這個外力,提升華西村的現代化管理水平。

 吳協恩:“我印象特別深,那天晚上開會我們20多個人舉手表決,決定上不上市。當時我的出發點是,不只是從農業轉變到工業,更重要的在管理上面,我們不能總是粗放式的管理。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只做游擊隊,應該做正規軍,我們要藉著上市倒逼我們企業來規範各項制度。後來只有老書記反對,其他人都贊成。他最後總結說:好,少數服從多數。”

 慢一拍,跟著走

2003年,吳協恩正式接班,成為華西村的新書記。他說,如何踩中時代的節拍,是他最重要的功課之一。那時,華西已經是一個擁有8大公司、40多億元固定資產的大型企業集團。十幾年來,華西和大多數以傳統產業為支柱的企業一樣,經歷了產能過剩的衝擊,也經歷了結構轉型的陣痛。他堅信,只有“想在前頭”,才可能“走在前頭”。


吳協恩:“天下第一村”要誇不倒、嚇不倒、難不倒


老書記吳仁寶和新書記吳協恩

 吳協恩:“我們不僅在傳統工業上面不再擴展,而且也要把過去落後的產能逐步梳理,能技術改造升級的,就技術改造升級,不能技術改造升級的,就堅決關掉。這樣一關,我們10多年當中就關掉了9家企業。外界看我們陸陸續續地關掉一些企業,就說華西怎麼了,怎麼關廠啊?他們沒想到我們華西是主動調整,不再承接落後產能。實際上,晚做不如早做。”

改革開放的每一步,都印著“公”與“私”較量的痕跡。在這兩條路以外,華西人蹚出了一條“集體主義”的新路。

 吳協恩:“這個‘公有’走出華西村,就是共有的,華西人‘共有’,華西以外的人是沒有的。所以跟國企、央企或者大集體的這個‘公’還不一樣,它只屬於華西人。”

學華西,要學的不是高樓大廈、別墅寶馬

多年來,這樣的制度設計是華西人的力量源泉。吳協恩坦言,新時代的華西村,同樣面對集體主義的老問題。

 吳協恩:“比如說,大鍋飯的現象、平均主義的現象還是有。怎麼辦?就要通過不斷地深化制度改革。最重要的就是我們企業要按市場化的道路去做,而不是再像過去那樣,你是村民,在企業裡邊跟人家就要不一樣,收入就要比人家高,這不行,必須一視同仁。如果說簡單地擺擺資格講講貢獻,而不去不斷地創新發展,這個企業,明天就會死亡。”


吳協恩:“天下第一村”要誇不倒、嚇不倒、難不倒


今日華西村

“天下第一村”,五個金黃色大字,至今刻在華西村村口。這塊金字招牌每年吸引著數目可觀的遊客和資本,也無可避免地招來流言和猜忌。華西模式,如何釋疑、如何複製?在吳協恩看來,鄉村振興學華西,要學的不是高樓大廈、不是別墅寶馬,而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吳協恩:“誇不倒、嚇不倒、難不倒。很多人對‘難不倒’和‘嚇不倒’比較容易理解,但不太理解‘誇不倒’。實際上我們放眼全國,曾經的一些先進有多少被誇倒了?總書記在海南的時候,特別是看一些鄉村建設的時候,他講,要按照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結合當地的特點、優勢,產業振興要因地制宜,而不是簡單地照搬照抄。”


吳協恩:“天下第一村”要誇不倒、嚇不倒、難不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